中医推拿学 新疆医科大学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702213 上传时间:2018-10-04 格式:PPT 页数:97 大小:10.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推拿学  新疆医科大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中医推拿学  新疆医科大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中医推拿学  新疆医科大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中医推拿学  新疆医科大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97页
中医推拿学  新疆医科大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推拿学 新疆医科大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推拿学 新疆医科大学课件(9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推拿学,主讲:王新军 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 中医骨伤推拿教研室,第一章 概述、推拿简史,推拿:是指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医者通过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进行治疗的一种方法。 推拿学:是研究中医推拿起源、发展、治疗原理和治疗方法的一门临床学科。,中医学与传统文化,中医学是构建在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基础上,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底蕴。,中医学的起源,神农尝百草,玉兔捣药,古称按摩 现称推拿,二、名称演变:,背 景,推拿一词,首见于我国明代,明以前又称作按摩、按跷、案杌等。其中按摩这一名称沿用至今。,背 景,推拿一词的出现,不单纯是名称的改变,更深一步看,它体现了人们对手法的提高和这一治疗方法的发

2、展。,背 景,早期的按摩疗法,手法种类很少,而且仅用于少数疾病的治疗,治疗范围很少,就手法来说,常用的就是按和摩两种,按,即按而留之,亦即单纯的向下用力,摩法则是在体表做环形摩擦,属平动范围。,背 景,按摩这一名称逐渐被推拿这个更为明确的概念所取代。因此,按摩改称推拿,标志着推拿发展史上的一个很大飞跃。,三、目前名称的争议(讨论):,赞成用推拿的观点:1、国家教委认可推拿。2、百科全书命名为推拿。3、对外交流不至于引起误解。 赞成用按摩的观点:任何手法都有按和摩的动作。,四、推拿起源:,起源于原始社会人类本能的按压、抚摩。,四、推拿起源:,人类为了生存,双手在他们充满伤痛的躯体上,进行过无数次

3、的按压,抚摩,这些简单的本能的动作,就可视为推拿的起源。,当时的两部医著黄帝内经和黄帝歧伯按摩十卷,第一次完整地建立了中医学地理论体系,而且确立了按摩作为一门科学,在中医学体系中的地位。,1.最早均属物理性治法,如 按摩,针灸,热敷等; 2.自然药物的治疗作用 3.化学药物 4.生物药物。,人类治疗手段的演变过程,结论,从物理疗法到自然疗法到化学药物,再到生物药学标志着医学地进步和发展。但这些药物又有不可避免的副作用,产生了很多药源性疾病,使人们认识到药物副作用的危害性,这样通过反思,医学界对人类传统古老的物理性质的治疗又逐渐重视起来,因为这些疗法一般都无副作用,病人无痛苦,且于治疗与预防于一

4、体,其优点是显而易见的。,第二节:推拿简史,先秦至两汉时期: 魏晋隋唐时期: 宋金元时期: 明清时期 建国后 近年来,先秦至两汉时期,推拿疗法是一种古老的医疗方法,在先秦和两汉时期已被广泛地运用于医疗实践。,先秦至两汉时期,1.推拿是当时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在内经中记载了推拿可以治疗痹症,痿症,口眼歪斜和胃脘痛等。,先秦至两汉时期,当时的名医扁鹊指导徒弟运用按摩,针灸,成功的抢救了尸厥患者,2.最早的按摩工具:在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记述针灸的针具中,也描述了最早的推拿工具。,即九针中的圆针鍉针。这两针的特点是不刺入皮下,只在体表揩摩。,3.推拿发源地:素问.异法方异论: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

5、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以导引按跷,故导引按跷者,亦从中央出也。,这里地中央据考证属河南洛阳一带,由此可见,按摩最早发源于河南洛阳附近。,4.现存最早的推拿处方:在马王堆出土的汉代医书五十二病方中记载了最早的推拿处方,处方曰:令病者北火灸之,两人为摩其尻,癃已。,5.著作:这一时期出现了我国最早的推拿专著黄帝歧伯按摩十卷,此书已失传。,在东汉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中最早出现了膏摩的记载,由此可见,在先秦两汉时期推拿疗法已被广泛运用。,金匮要略杂疗方第二十三介绍救自 溢死的方法:将自溢者徐徐抱解,不得截绳,上下安被卧之。一人以脚踏其两肩,手少挽其发,常弦弦勿纵之;一人以手

6、按揉胸上,数动之; 一人摩捋臂胫,屈伸之;若已僵,但渐渐强屈之,井按其腹。如此一炊顷,气从口出,呼吸眼开,而犹引按莫置,亦勿苦劳之。,魏晋隋唐时期,1.医政设置:在这个时期,推拿医政设置开始出现,表现在设立了按摩专科,且有了按摩专科医生。,魏晋隋唐时期,如隋代设有按摩博士之称,唐代又设立了按摩科,还把按摩医生分成按摩博士,按摩师,按摩工等等级。,2.教学活动:此时开始了最早的推拿教学活动,按摩博士在按摩师、按摩工的辅助下教按摩生导引之法以除疾,损伤折跌者正之。,3.自我按摩盛行:在此时期自我按摩盛行,近代的抱朴子.内篇.遐览中提到有按摩经导引经十卷已佚,隋代的诸病源侯论每卷之末都附有导引按摩之

7、法。自我按摩的广泛开展,说明按摩疗法不仅重视治疗,也重视预防。,4.膏摩进一步发展:隋唐时期,在人体体表进行按摩时,先涂上中药制成的膏,这样使得膏摩方法有了进一步发展。膏摩即可防止病人表皮破损,又可借手法使药力渗透到体内,膏的种类很多,如丹参膏,乌头膏,木防己膏等,可根据病情不同辩证选用不同膏剂。多为单味中药制成的膏。,5.治疗范围:此时期治疗范围也逐渐扩大,唐六典说按摩可除八疾:风、寒、暑、湿、饥、饱、劳、逸 。,6.与国外的交流:在这一时期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我国经济、文化、交通等均有较大发展,对外文化交流出现繁荣局面,我国医学在这一时期传入朝鲜、日本、印度等国。,宋金元时期:,1.治疗

8、范围的扩大:宋金元时期,推拿的治疗范围更加广泛,除了用于外感、眼科及急救外,突出表现在开始运用按摩催产法。据记载宋代庞安时为人治病十愈八九有民家妇孕当产,七日而子不下,百术无所效,令其家人汤温其腰腹,自为上下按摩,孕者觉肠胃微痛,呻吟接间生一男子。母子皆无恙,其家惊喜拜谢,敬之如神。,2.重视手法研究:此时期不仅治疗范围广泛,而且手法也有了相应的发展,人们发现手法方向不同,对推拿的治疗作用有一定的影响。于是开始重视对推拿手法进行分门别类的分析研究。通过对每个具体手法的分析,使人们对推拿治疗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明代: 1.按摩与推拿并称:,明代是推拿发展的重要时期,开始出现推拿一词,并出现

9、了按摩和推拿并称的局面。在此时期的两本小儿推拿专著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明代龚云林著)小儿推拿秘要(明代周于藩著)最早提出了推拿这一概念,(另一观点,明代儿科学家万全于一九五四年著幼科发挥一书中开始提出推拿一词,比上观点提前半个世纪)因此,可以说按摩又有推拿之称,正是从明代小儿推拿的名称而开始的。,2.形成小儿推拿体系:明代推拿疗法在治疗小儿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小儿推拿的独特体系,表现在两方面:小儿推拿的穴位与成人不同,即有点也有线和面小儿推拿的手法要求轻快柔和,平稳着实。,3.著作:明代有不少小儿推拿专著问世,如小儿按摩经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小儿推拿秘诀,其中小儿按摩经(

10、作者:陈氏,佚名)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推拿专著。,清代 1.民间发展,出版专著:清代,出版了很多推拿专著,著名的有熊应雄的小儿推拿广意,骆如龙的幼科推拿秘书,钱怀钝的小儿推拿直录,明代周于藩,清代张振军重编的厘正按摩要术,夏云集的保赤于推拿法,此外,在非推拿专著中,如理渝骈文,夏鼎著的幼科铁镜,等著作,也有关于推拿的介绍。,2.伤科八法:清代对推拿手法治疗伤科疾病做了较系统的总结,吴谦编著的医宗金鉴把摸,接,端,提,按,摩,推,拿列为伤科八法,说明推拿对伤科的影响以及两者的密切相关。,清末至解放前:,在推拿发展史上,清末至1949年可以算是推拿的低潮时期,国民党政府对中医非但不重视,反而强制予以取

11、缔,这就是臭名昭著的1929年第一次中央卫生委员会议提出的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的方针。,推拿在民间发展,上海推拿名家丁季峰医生发明了滚法。,解放后 1.五十年代:,解放后,在党的中医政策指导下,推拿得到重现。五十年代后期,56年上海开设了推拿训练班,58年成立了推拿专科门诊部,还开设了推拿专科学校,邀请著名推拿专家任教,培养推拿专业人材。,2.六十年代:,六十年代上半期,推拿队伍初步建成,推拿麻醉也取得了初步成功。,3.七十年代:,由于客观需要,即广大人民群众确实需要推拿疗法治疗疾病,于1974年在上海中医学院成立第一个成立了针灸,推拿,伤科专业。1976年10月文革结束后,国家政策

12、稳定,推拿事业得到稳步发展,1979年在上海中医学院成立了针推系,为培养推拿专业人材创造了条件。1979年在上海首次召开了全国性推拿学术交流会,一百多位代表参加,交流论文九十八篇,自此开始推拿事业在全国逐步得到了发展。,4.八十年代至今:,1987年,全国成立了推拿学会,并进行学术交流会四次,很多中医学院成立了针推系,且很多省市派出了高职称的推拿教师和医生出国讲学行医,使世界各国对中国传统的推拿治疗有了广泛的了解和兴趣。从而在国际上兴起了中国的推拿热,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推拿疗法不仅为中国人民,而且也为世界各族人民的身体健康发挥更大的作用。,综观推拿的发展史,推拿是一种最古老的疗法,它独特的治疗

13、方法,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贡献,当今,它作为一种最年青,最有希望的未来学科,已引起国际卫生界的重视,因此,古老的推拿疗法,必须为人类的医疗保健事业做出更大贡献。,新疆推拿发展的现状,新疆推拿发展的现状,新疆医科大学中医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医推拿实验室,新疆医科大学中医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医推拿实验室,新疆医科大学中医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医推拿实验室,新疆医科大学中医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医推拿实验室,第二章推拿学的特点、推拿意外、禁忌症,一、推拿学的特点 1、手法治疗和功法训练是推拿学的基础: 2、中西医的紧密结合是推拿学的理论指导: 3、治疗范围宽、有严格的禁忌证:,二、推拿治疗意外,1

14、、推拿意外推拿作为一种自然疗法,没有药物的毒副作用,更是一种无创伤疗法。然而它毕竟是一种外力作用于人体,如果操作错误,患者体位不当或者精神过于紧张,就可能出现一些异常情况,轻者影响推拿疗效,重者可能对人体造成严重的损害甚至危及生命。,2、推拿意外发生的原因 诊断不明或误诊; 对疾病的机理和手法作用的原理缺乏认识; 手法操作或者选用不当; 末注意推拿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3、推拿意外的避免,提高诊断的正确率,避免误诊误治而发生意外; 提高手法操作的正确性和安全性,特别是一些旋转、扳、牵拉等运动关节类手法; 在治疗时需注意有适当的体位。这样就可以预防推拿意外的发生。,推拿禁忌症,1.各种急性传染

15、性、感染性疾病。 2.诊断不明确的急性脊柱损伤或伴有脊髓损伤症状的患者,。 3.恶性肿瘤的患者。 4.骨结核病、化脓性疾病所引起的运动器官病证。,5.有血液病或出血倾向的患者,脑出血的患者,应在出血停止2周后再行手法治疗。 6.手法治疗部位有皮肤破损、皮肤病等,患处暂不行手法治疗。 7.严重心、脑、肺、肾等器质性疾患。 8.妇女在妊娠期、月经期,其腰骶部和腹部不宜使用推拿手法。 9.剧烈运动后、饥饿或极度劳累时,及体质极度虚弱的患者。,三、推拿学的学习方法,1、学习和掌握好中西医的基础理论和技术 2、学习好手法和功法。 3、明确诊断后再进行治疗。,第三章:推拿的作用原理和治疗原则,第一节:推拿

16、的作用原理 一、舒筋通络(松)、行气活血(动) 素问调经论指出: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素问举痛论:寒气客于背俞之脉,则脉泣,脉泣则血虚,血虚则痛,其俞注于心,故相引而痛,按之则热气至,热气至则痛止矣。,伤筋,伤筋:是指人体软组织的损伤。伤筋无论是急性或是慢性,疼痛往往是其主要症状。从实际经验中得知,疼痛和肌痉挛是伤筋中互为因果的两个方面。凡有疼痛则肌肉必痉挛,凡有肌痉挛又势必疼痛。,伤筋疼痛病理变化: 损伤后 血离经脉 经脉受阻 气血流行不通 不痛则痛 疼痛。因此,治疗的关键在于通,使其通则不痛。推拿疗法治疗伤筋有其独到之处。,伤害性刺激 疼痛 肌痉挛 疼痛和肌痉挛是伤筋中互为因果的两个方面。凡有疼痛则肌肉必紧张,凡有肌紧张又势必疼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