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 诗歌鉴赏复习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5701866 上传时间:2018-10-04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4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形象 诗歌鉴赏复习  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形象 诗歌鉴赏复习  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形象 诗歌鉴赏复习  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形象 诗歌鉴赏复习  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形象 诗歌鉴赏复习  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形象 诗歌鉴赏复习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形象 诗歌鉴赏复习 (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歌鉴赏复习,高考对古代诗歌考查的要求:1、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读诗须知“诗家语”,秋浦田舍翁,采鱼水中宿。 秋浦田舍翁,采鱼船中宿。李白秋浦歌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鱼。柳宗元江雪,现代诗,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是你教我学会了敲女孩儿的门,于是我便来敲你的夜晚。,诗的用语有时和散文不一样,诗有韵律的限制,不能像散文那样表达。诗要求精练,可以省去的话就不必说,叙述可以有跳跃。好像前言不搭后语。诗含蓄,并且突出形象。“诗家语”的组合形式 理性逻辑的角度分析,“诗家语”最鲜明的特点便是:既出于

2、常理之外,又入于情理之中。李白秋浦歌中的“秋浦田舍翁,采鱼水中宿”,对句就不能改成“采鱼船上宿”;水中宿”三字更能表现农夫为了生计而水陆兼营的辛劳。柳宗元江雪中的“独钓寒江雪”,决不能变成“独钓寒江鱼”,否则生活环境的凄清、落寞与诗人性格的倔强、孤傲何以见得?!,“诗家语”的结构中,有一种情况是“错接”,也就是在两个以上的词或词组的组合时,通过词或词组的交错衔接,从而达到意象重合、浑融一体的艺术效果。如江淹别赋中的“使人意夺神骇,心折骨惊”两句,按逻辑词组应为“神夺人骇,心惊骨折”,因为“心”不可能“折”,而“骨”又如何能“惊”?同样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的“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之句,按理“泉”

3、应与“洌”搭配,而“酒”才能与“香”组合。在散文中出现这种“错接”现象,我们可以称之为文句的诗化。,“诗家语”的表达中,运用比兴、象征、通感、夸张、双关、借代等技巧,达到出神入化,变化无端的艺术境地,更是让读者有一种只可意会而难以言传的审美感受。李白送友人中一联:“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以“浮云”呼应“游子”,以“落日”映衬“故人”,在这里一己的会心联想,超过了一切语言的诠释。因此,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也是我们品析诗歌的重点。,从语法的角度对“诗家语”进行分析,主要有语言成分的省略与前后诗句倒置两种。为押韵而倒装,为平仄而倒装,为了对偶而倒装。为了突出重点而倒装。省略主语的诗句不胜枚举,孟浩

4、然的名句“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怀辛大),便是省略了主语的例子。 谓语也可省略。杜甫滕王亭子:“古墙犹竹色,虚阁自钟声”,按句意当谓:古墙犹存竹色,虚阁自送钟声。再如蜀相中有“映阶碧草自(生)春色,隔叶黄鹂空(有)好音”,均以副词连接前后词组。,宾语也可以省略。如其江南逢李龟年之上联:“岐王宅里寻常见(汝),崔九堂前几度闻(歌)”。另外诗句还可省略全部动词,达到浓缩句子的作用,最典型的要算温庭筠的商山早行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了,按句意当为:闻鸡声,出茅店,但见残月一轮,上板桥,踏秋霜,留下一行足迹。正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之类,诗人只提供情景画面,其余让读者自己根据个人的

5、生活经验去拼接组合、想象补充。,诗句倒置是“诗家语”中最为突出的语法现象。在近体诗中由于格律的限制,有时不得不调整词组组合的顺序,到后来即便不为平仄格律,诗人也由于某种需要故意颠倒词语的先后。譬如,李白的听蜀僧浚弹琴:“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句意实为:流水洗客心,霜钟有余响,乃主语与宾语的倒置。王维汉江临泛:“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句意实为:三湘接楚塞,九派通荆门,主语转为宾语。,鉴赏诗歌之形象,诗歌中的形象,1、人物形象: (1)客体形象:英雄、名流、亲属、友人等。 (2)自我形象 :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2、自然形象 :如山川草木、花鸟虫鱼等,或是蕴含某种品质或思想

6、的物象。,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作者怎样刻画“隐者”这一形象,请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进行鉴赏分析。提示:由于是要求对形象结合具体内容“进行鉴赏分析”,因此必须包括几个环节:一是应该运用总分格式;二是分析中应该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形象特点,二是作者刻画形象时在写法上的特点)三是必须结合具体诗句。,【答案】 作者通过侧面烘托的手法为我们刻画了一位品格脱俗高雅的隐者形象。作者刻画隐者,却没有让隐者出场,而是通过他生活的环境来侧面刻画他的人物性格;“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是写他身居云山,远离尘世,“松下问童子”写他与青松做伴,与童子相依,

7、“言师采药去”写他采药为生,济世活人,作者不仅含蓄赞扬了隐者的高洁和风骨,而且也流露出作者对“隐者”的仰慕之情和对“不遇”的惘然若失之感。,答题步骤 总说:概括说明诗歌塑造的形象特点。 简要说明形象的基本特征是如何展现的。分析时务必联系具体诗句。 指出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在指出物象的象征意义时,请使用术语,如:托物言志。,步骤一,步骤二,步骤三,诗歌中常见人物形象,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8、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8、爱恨情长的形象。,(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木芙蓉 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注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1)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2)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5分),典型例题,【参考答案】 (1)描述了木芙蓉开花的自然属性。运用了拟人手法。(2)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的形象;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

9、花看作愁苦。(叙)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评),1、抓住并概括景物的共同特征; (表述中一般要体现出写景所用到的表现手法) 2、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鉴赏“自然形象”要点:,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