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传、测控vs轨道倾角 - indico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5700061 上传时间:2018-10-04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5.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传、测控vs轨道倾角 - indico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数传、测控vs轨道倾角 - indico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数传、测控vs轨道倾角 - indico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数传、测控vs轨道倾角 - indico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数传、测控vs轨道倾角 - indico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传、测控vs轨道倾角 - indico》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传、测控vs轨道倾角 - indico(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射线时变与偏振探测卫星(XTP)课题 火箭选择及轨道论证,1,XTP payload configuration,2,Launcher,LM-3C, 2 boosters. 0.25b RMB, 30 M RMB more than LM-3A,3,LM-3C launch capability,The launch capability of the LM-3C for LEO mission into a 200 km circular orbit with an inclination of 28.5 deg is 9,100 kg. 550km & 28.5 deg 6 t. Al

2、titude easy to be changed.,4,LM-3C launch capa. for GTO orbit,Payload fairing,4200F vs 4200Z,5,6,Success/Flight for LM-3C: 6/6,7,轨道论证,8,光照VS轨道倾角,随着倾角的变大,轨道面的太阳入射角变化幅度范围也随之变大。 轨道倾角越小,地影时间的变化幅度越小,倾角为43时,会出现极其接近全日照的情况。,9,数传、测控VS轨道倾角,卫星的轨道倾角越大其可建立弧段的地面站越多。 10时,只有三亚、南宁和厦门有可见弧段; 28时,所有数传站和测控站均有可见弧段,仅佳木斯站可

3、见弧段短; 43时,所有数传站和测控站均有可见弧段。,10,11,SAA区VS轨道倾角,500km600km高度,SAA区分布在南纬10南纬40范围。卫星轨道越大时,其星下点覆盖的纬度范围越大,其过SAA区域所占比例逐渐变大。 卫星倾角10时飞过SAA区域的比例显著低于其他三种倾角情况,12,有效观测时间VS轨道倾角,下图描述了不同轨道倾角下,有效观测时间的变化。蓝色矩形按目标源最大可见效率计算,绿色菱形为随机选择观测时间计算的结果。可以看出,不进行观测规划(随机选择观测时间)或者进行观测规划(选择目标源最大可见效率处观测),都是轨道倾角越大有效观测时间比例越大。,13,粒子流量VS轨道倾角,

4、550km圆轨道倾角对电子和质子的通量影响较大,倾角越小,粒子通量越小; 550km圆轨道与10000km100000km轨道相比,前者电子和质子的通量相对较小。 影响本底和器件可靠性。,14,10000100000km轨道不同倾角质子能谱(5年),550km圆轨道不同倾角质子能谱(5年)(cm-2.MeV-1),本底VS轨道,高轨轨道本底远高于低轨圆轨道本底 低轨圆轨道时,随倾角增大,粒子本底和总本底均略有上升.,15,通过对不同倾角的轨道特性分析,综合光照、测控、数传的特性,兼顾考虑运载能力和发射位置,考虑有效观测时间和本底水平, 初步确定XTP卫星采用倾角为28、轨道高度550km的一般倾角圆轨道。,16,其他进展,课题参加了2014年预算评审,并组织各子课题根据专家评审意见修改完成了预算; 卫星子课题提出进行伸缩式长焦距(8m)方案的论证 科学论证组修改了本底和响应文件,组织讨论了几个子任务组模拟输入,组建了高能所的XTP模拟小组;高能聚焦组采用Slumping Glass方法成功制备出大尺寸超薄玻璃反射镜,镜片厚度200m,扇角70,长度200mm和100mm,镜面表面粗糙度0.3nm;年内给出SG/Al foil选择。 建立了1-3mrad视场内,以on-axis(在轴)和off-axis(偏轴)综合集光面积为评价指标的结构设计模型,并给出初步的设计结果。,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