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指导意见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5699296 上传时间:2018-10-04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2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指导意见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市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指导意见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市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指导意见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市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指导意见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市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指导意见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市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指导意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指导意见(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济南市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指导意见济南市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指导意见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学习领域,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主要目标、以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学习领域作为课程形态的必修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践性和探究性为特征,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生存与发展必要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态度与基本能力,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良好行为习惯,为信息素养的全面养成和终

2、身发展打下基础。一、目前课堂教学现状与分析:一、目前课堂教学现状与分析:1.1.执行执行“课标课标”情况情况 根据 2000 年教育部下发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要求,各小学(特别是市区小学)已开设正规的信息技术课程,并将学科教学及规划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及发展规划中,能保证开足课时,并由学校组织实施考核,信息技术课程开设情况已经纳入学校督导考核项目中。 区县及各学校均开展了信息技术学科的有效教研。区县教研室均设立了信息技术专、兼职教研员,实施区县级学科教研活动;学校均配备了一人以上的专兼职教师队伍,人数多的学校已经开展了校内学科教研,人数少的学校也开展了综合学科的集体校本教研。 教师

3、队伍不断壮大,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学科教师队伍正向着专业化、专职化发展,越来越多的计算机及相近专业大学毕业生补充到学校中,教师队伍2不断壮大,同时,随着各级教师教学及业务培训不断进行,教师业务水平逐渐提高,有力保证了学科教学的规范化、正规化发展。 各级投入不断加强,为学科教学提供了有力保障。各区县及学校不断加大投入,在校园网、班班通、微机室等硬件和软件建设方面的不断投入,为信息技术学科教育教学提供了有力保障。 围绕学科教学广泛开展学生活动。除常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之外,各校广泛开展了系列社团活动,参与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活动及电脑机器人比赛活动,活动覆盖面逐步提高。2.2.课堂教学改革情况课堂

4、教学改革情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中关于课程改革目标中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信息技术课程不是单纯性的技术培训,而是有目的的让学生在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方式下逐步达到操作技能及信息素养的同步提高,并实现学生自主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最终目标。 操作技能教学已不再是学科教学的主

5、要目标操作技能教学已不再是学科教学的主要目标计算机操作技能教学一直是以前计算机学科教学的重点,自计算机学科改为信息技术学科后,纯粹的操作技能内容不再是信息技术教学的重点,而代之以培养学生全面信息素养培养学生全面信息素养为重点的教学内容。 “任务驱动式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教学方法 已经得到普及已经得到普及3“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各学校得到广泛认可,单纯的教师一言堂、讲练结合式的教学方法已不多见,学生有了更广阔的主动学习的空间,合作更加紧密,学习效率、效果更高。 多元化评价机制已开始广泛实施评价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手段,目前,各种更科学、更完善的评价机制在学校中已经被广泛应用,这些评价更注重学

6、生的发展和成长。 学校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成果显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及运用逐步得到普及,在很多学校中已经开展了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与实践,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3.3.学科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学科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信息技术师资力量薄弱,整体素质不高。信息技术师资力量薄弱,整体素质不高。目前,很多学校信息技术教师不专业,兼课现象严重。另外,信息技术教师队伍整体比较年轻,骨干教师偏少,无法满足“以老带新”的帮带要求,也起不到很好的引领、辐射作用;学校配备教师数量较少,影响到校内教研活动的开展,教师普遍存在专业差、视野窄、方法少的问题,小部分教师甚至还缺乏责任心。另外,不愿意学习专业、

7、不主动学习教学理论的懒惰情绪也影响了教师素质的提高。 教学理念耳熟能详,但缺乏主动应用的动力教学理念耳熟能详,但缺乏主动应用的动力新课改推行已近十年,其中各种理念早已经深入人心,老师们都明确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知道开展小组合作教学的重要性,知道“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实施要求等等,但缺乏在日常教学中主动应用的动力。4 信息技术教师对学科教学这一主要工作的认识不足信息技术教师对学科教学这一主要工作的认识不足目前,信息技术教师的任务相当繁重,除教学外,还要承担维护机房、维护网络、电教管理、新闻发布等工作,往往这些额外工作严重影响信息技术教学的正常进行,但很多老师却将这种现状作为上课不规范的理由,没有

8、摆正自己教学是第一主要任务的心态,以致教师旷课、换课、随意上课现象普遍。更有甚者,信息技术教学已经成为了部分教师的“副业”。 课堂教学随意性大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课堂教学随意性大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教师课前准备不充分、教学设计不规范、教学中不主动关注学生造成教与学的分离等等课堂随意性的表现还很普遍,以致出现害怕听课、不愿意上公开课、不认真备课的不正常现象。二、课堂教学课型分类、界定与基本要求二、课堂教学课型分类、界定与基本要求 课型分类及界定课型分类及界定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及知识体系,常见课型分类如下:1.1. 理论学习类理论学习类 课程界定以计算机(信息技术)相关理论学习为基础的课程,如“信息

9、技术与计算机” 、计算机网络模块的部分章节等都属于此类。 基本要求虽然是理论课型,但仍要坚持“任务驱动”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和学习情景中导入,以有意义的探究“任务”组织教学;理论阐述应尽可能浅显易懂,尽量回避苦涩的计算机术语、原理;以教材内容为基本,可以适当拓展,但拓展的内容应与教材内容相关,且容易理解;由于理论课目标达成度与学生基5础密切相关,因此要重视学情研究,针对不同学生制定教学目标和内容。2.2. 操作技能类操作技能类 课型界定技能训练类是以训练学生必须掌握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为目标的课型。如:鼠标、键盘的操作使用。它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以学生的练习为主。 课型要求课堂教学活动中一般要经历以下

10、基本过程:首先,由教师讲解或教师组织学生探究某种技能的一种或多种操作方法;其次根据技能训练的内容营造一种竞争氛围设立相应的比赛机制,使之能强烈的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好胜的心理需求,从而使学生快速掌握基本操作技能;最后学生对一项技能的反复练习是此类课型的重点,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指导、规范学生的操作,并可进行示范操作。3.3. 作品制作类作品制作类 课型界定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作品制作课,是把作品制作作为教学主线的一种课型。是从学习、生活中某一实际问题或任务出发,亲历从需求分析,到作品规划、设计,再到选择恰当的信息技术工具进行作品制作,以达成利用技术表达观点、交流思想、解决学习的目的,以作品作为课程

11、的结束标志。 课型要求作品制作类课程一般经历以下基本过程:首先创设情境、提出任务,以学生学习、生活或身边实6事为背景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而后共同讨论、分析任务,教师启发和帮助学生对一个大活动进行分析和分解,或在情境发展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融合课程知识点的若干个活动,通过对比、讨论等形式发现问题;然后自主探索、协作学习,由学生个人独立或者分组协作参与活动,活动中倡导小组合作探究、互帮互助,在师生讲解演示过程中逐步解决问题,同时完成作品制作。在此过程中教师可提供练习素材(或学生自己从网上获取)和学案指导供学生使用;当大多数学生完成作品制作后,教师鼓励学生将作品进行组内、全班展示和评价。评价阶

12、段,教师要进行作品审美及道德修养等方面的引导,提高学生以信息技术表达主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信息素养。4.4. 学科整合类学科整合类 课型界定信息技术整合的课型,就是将其他学科或者活动的资源加以整合,用以服务学生对信息技术理论与技能的学习,信息技术教学是课程的主体(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方式(李克东定义) 。 基本要求这类课型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应充分了解小学各个学科的教学内容及要求,找到最合适的整合切合点,将其他学科或者活动的内容作为信息技术教学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原课程理

13、解的基础上展开教学。三、三、 “任务驱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概述教学方法概述7任务驱动是信息技术教学中普遍运用的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在信息技术课中体现“任务驱动”,就是从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出发,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协作交流,最终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学过程中,可以按照以下顺序展开:1. 创设情境、提出任务:教师分析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和学生的基础与兴趣,提出一个恰当的能够应用该阶段所学技能与知识的任务,以激发学生探求知识、

14、发现问题的积极性,从而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景。2. 共同讨论、分析任务:通过教师的启发和帮助,学生对该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和分解。3. 自主探索、协作学习:该阶段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阶段,由学生个人独立或者分组协作去完成任务。教师尽量不要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应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或资源。同时,倡导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碰撞,补充、修正学生对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4. 充分交流、多元评价:在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要组织交流,相互介绍中间的成果或者最后的作品。通过多元评价,提升学生的评价能力、相互协作的能力,鼓励学生发挥创新精神。另一方面是总

15、结完成任务的过程与方法,讨论新技能的作用,促使学生进行反思,把所学会的知识与技能内化。常用的“任务驱动”教学法有以下几类:8成果驱动。这是老师们用得最多的一种方法,也是最直接有效的。它是通过展示优秀或完整的作品,使学生对有关软件、技能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再加上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就能出色地吸引并指导学生向更广阔的领域迈进。情感驱动。此类任务驱动的出发点主要以某种情景感染学生,让其在心理上对某些事情、问题产生共识,自愿用不同的形式来组织手中的信息资源,用以表达心理及思想。比如:我们经常组织学生就某种社会现象如:做文明小公民、申奥、UFO 的联想等开展小报、网页、电脑绘画展示等活动。这些都是从他们的情

16、感角度出发,来驱使其自主探索、展开学习。生活驱动。信息技术课程内容本身就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此类任务驱动的出发点也正是如此。它围绕生活所需技能进行目标驱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比如:进行网页浏览、电子邮件收发、图片处理等的教学。此类任务驱使目标较为单一,但很实用。本能驱动,此类驱动形势最为基础,它是以小学生的本能为驱使出发点的,抓住他们爱玩、好奇心强的特点,从一些娱乐(小游戏、动画、智力竞赛等)方面入手的驱使手段。比如,在教学生文字输入时,有一款帮助熟悉键盘的软件“金山打字通”,运用一些游戏的方式,促进学生更好地练习输入技能。还有 Windows 自带的扫雷、纸牌游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使用鼠标。这种驱动适合一些枯燥的技能训练。9在众多的任务驱动方法中,它们并不孤立,有时还相互共存、紧密相连,我们只有正确认识到了不同的驱动元素,才能根据学生心理特点自由选择并组合,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四、课堂教学建议与意见四、课堂教学建议与意见(一)做好上课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