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数学课程纲要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5698013 上传时间:2018-10-04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2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数学课程纲要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九数学课程纲要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九数学课程纲要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九数学课程纲要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九数学课程纲要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数学课程纲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数学课程纲要(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 年 级 上 学 期 数 学 课程纲要,开学习一课、公开课,1,上学期期末考试总评:AB CD,2,课程版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课程类型:国家课程、必修课 设计教师:日 期:2016年8月10日 适用年级:九年级 授课时间:5163课时,3,第一章 特殊平行四边形 1.经历菱形、矩形、正方形概念的抽象过程,以及它们的性质与判定的探索、猜测与证明的过程,丰富数学活动经验,进一步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2理解菱形、矩形、正方形的概念,了解它们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体会从一般到特殊的思考问题的方法,增强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3.证明菱形、矩形、正方形的性质定理及判定定理,并

2、能够证明其他相关结论。 4.探索并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5.提高自主探索的能力和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方法。,【课程目标】,4,第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式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模型,建立辅号意识。 2.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理解配方法,能用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并在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中体会转化等数学思想。 3.经历估计一元二次方程解的过程,进一步培养估算意识和能力,发展数感。 4.会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判别方程是否有实数根和两个实数根是否相等。

3、5.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6.能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有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方程的解是否合理,进一步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5,第三章 概率的进一步认识 1.经历试验、收集与统计试验数据、分析试验结果等活动过程,进一步发展数据分析观念,体会概率与统计的关系。 2.通过试验进一步感受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的稳定性,感受随机现象的特点,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域概率的关系,加深对概率意义的理解。 3.能运用列表和画树状图等方法计算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能用试验频率估计一些较复杂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 4.能运用概率解决一些简单

4、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应用意识。 5.在活动过程中积累活动经验,体验与他人合作探究交流的意义和作用。,6,第四章 图形的相似 1.在研究与图形相似有关的问题中,经历观察、操作、类比、归纳、交流等过程,进一步发展几何直观、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发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2.了解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掌握比例的性质及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 3.了解相似多边形和相似比。 4.探索并了解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和性质。 5.了解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证明。 6.了解图形的位似,能够利用位似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 7.探索并了解多边形的顶点坐标分别扩大或缩小相同倍数时所对应的

5、图形与原图形的位似关系。 8.了解黄金分割,了解相似图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在探索问题、合作交流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和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意识。,7,学习方式: 1、基础概念以预习、讨论、观察、类比、动手操作为主,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等形式完成。 2、对于几何的学习,要求学生自己制作图形,直观感知,抽象出有关几何体的本质属性,形成概念。 3、对于代数部分的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学生要主动地通过合作探究、讨论归纳、互相评价等方式来总结解题经验。 4、当堂作业、章节小结、课外活动以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展示等方式完成。,8,第五章 投影与视图 1.经历有关投影

6、与视图的实践、探索的过程,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增强动手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2.通过背景丰富的实例,了解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的概念。 3.会画圆柱、圆锥、球、直棱柱及其简单组合体的三种视图,能判断简单物体的视图,并会根据视图描述简单的几何体。 4.通过实例,了解视图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5.积极参与认识投影与视图的数学活动,对投影与视图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6.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提出质疑、养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习惯。,9,第六章 反比例函数 1.经历从具体问题情境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进一步感受函数的模型思想;探索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体会研究函数的一般性方法。 2.结合具体情

7、境体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的表达式。 3.能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根据图像和表达式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和分类的思想。 4.能用反比例函数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5.在反比例函数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勇于探究与合作交流,10,【课程内容与课时安排】,11,【课程实施】 (一)教学方式 通过这几年的同事们共同努力,我们数学组已经探究教研出有自己特色的案例。以概念课为例,共有六个步骤:为载体的课堂教学以“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展示成果,教师点拨知识应用,小组合作个人展示,达标反馈归纳总结,布置作业”的过程展开。充分利用班班

8、通资源,采用直观演示、启发点拨讲解、师生互动交流、讲练结合等方式进行教学。 1.问题驱动教学: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设置问题链,学生生成探究交流的问题。 2.讲授和训练:精讲精练,少讲多练,及时掌握学情,调整教学。,12,(二)学习方式: 1.自主学习:在定义、例题的指导下,自主学习教材,发现问题; 2.合作交流: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小组合作和“同桌互助”的方式,解决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3教师点拨:对于组与组之间的争议,以及理解不透彻的相关知识点,重点点播引导,起到抽丝剥茧的作用。,13,(三)实施对策 1.数与代数: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数感,通过类比的方法掌握实数及一元二次方

9、程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学会通过知识迁移解决新的知识的能力;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2.空间与图形:把证明作为探索活动的自然延续和必要发展,体会证明的必要性,理解证明的基本过程,掌握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初步感受公理化思想; 3统计与概率:注重所学内容与日常生活、自然、社会、和科学技术领域的联系,体会统计与概率对制定决策的重要作用;注重学生从事数据处理的过程;根据统计结果作出合理的判断;,14,4实践活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能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重视复习整理能力的培养; 5.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对教材进行

10、合理的整合,提高教学的效率; 6.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关注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设置丰富的问题情境,体会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 8.恰当把握打牢基础与培养能力的关系;,15,9.保证基本运算能力,避免复杂的题型训练; 10.将观察、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 11.注意体现研究图形问题的多种方法,关注学生处理图形问题的思维发展水平,加强相关数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和综合运用。,16,(四)练习(活动)安排 1. 课内练习:紧紧围绕当节所学知识点,以课后练习上所选练习题为主,以达到能基本运用的目的;作业采用“基本作业+分层作业”的模式分层布置,基本作业

11、以教材中的练习题和习题为主,要求所有学生都做。弹性作业则由备课组精选适合优等生和中等生的能力性题目为主,有挑战性和拔高性。 2.数学兴趣小组活动课题: (1)合作自制数学实用教具;(2)猜想、证明与联系拓广;(3)调查报告,如池塘里有多少条鱼;(4)和谐互助小组培养经验交流 。,17,【课程评价】 1.评价指标 (1)作业、预习的情况; (2)课堂学习状态; (3)参与数学活动的程度; (4)学生学习时的自信心; (5)与他人学习合作交流的意识; (6)学生发现、提出问题的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18,2.评价方式及结果 利用区局的学生学期学业过程综合素质评价,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采用自主

12、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客观公正地对学生进行评价。 (1)过程评价指标按优、良、中、待努力四个等级评定; (2)学业评价分单元测试、期中和期末测试,按235以120分分制纳入学期综合评价; (3).作业评定按A+(给家长发校讯通祝贺,作为奖励)、A+、A、阅(需要订正或重做,最好是面做面批)四个等级评定及附加适量的文字批注。,19,谢谢 领导、同事莅临指导! 预祝所有同学们新学期、新气象!,20,学生自评 :从每节课发言情况,对每个问题的认识分析进行评价;通过当堂测试或单元测试后,对错题进行自我评价;经过阶段学习后,评价反思本阶段学习过程中思想动向、方法优劣。 小组互评: 小组内的成员接触最多,对各自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都最为了解,随意组内互评可以很好地起到互相监督的作用,同时也能在学生之间产生互助、互促的作用,使学生有一个学习的对手和伙伴。 教师评价: 不仅从单元检测、阶段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也从课堂参与意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提问、课堂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等方面来客观对学生进行评价。 家长评价: 通过家长介绍孩子在家的思想动向、学习状态,使我们更好的调整教学计划或方案,来进行更有效的教学。,学生学习过程性评价详解,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