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2017中考·高分突破】中考物理复习课件第24章 实验专题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55695926 上传时间:2018-10-04 格式:PPT 页数:223 大小:4.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2017中考·高分突破】中考物理复习课件第24章 实验专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23页
【广东2017中考·高分突破】中考物理复习课件第24章 实验专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23页
【广东2017中考·高分突破】中考物理复习课件第24章 实验专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23页
【广东2017中考·高分突破】中考物理复习课件第24章 实验专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23页
【广东2017中考·高分突破】中考物理复习课件第24章 实验专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2017中考·高分突破】中考物理复习课件第24章 实验专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2017中考·高分突破】中考物理复习课件第24章 实验专题(2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十四章 实验专题,第二部分 专题突破,目录,contents,专题概述,专题训练,专题概述,目录,contents,专题概述 中考实验题的分值一般在19分左右,从考查内容上可分为声学实验、光学实验、热学实验、力学实验、电学实验;从考查方式上可分为操作式实验考查和探究式实验考查. 具体来说考查内容主要有: 1.声学实验: 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探究) 2.光学实验: a.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与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的实验探究.(探究),b.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成像规律;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探究) 3.热学实验: a.物态变化过程的实验探究.(探究)

2、b.温度测量.(操作) 4.力学实验: a.固体和液体质量以及密度的测量.(操作) b.力的测量.(操作) c.时间和长度的测量.(操作) d.通过实验探究理解物体的惯性.(探究),e.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探究) f.压强概念.(探究) g.浮力的实验探究.(探究) h.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实验探究.(探究) i.会测定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探究) 5.电学实验: a.简单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连接.(操作) b.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探究) c.电流一定时,导体消耗的电功率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探究),d.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知识;安全用电.(探究) e.电磁相互作用.(探究) f

3、.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探究) g.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探究) h.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与电流及磁场方向的关系.(探究),专题训练,目录,contents,一、声学实验 1.(导学号47192502)如图所示,可以利用一把钢尺进行一些声学的探究实验.,(1)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发出的声音,同时观察到钢尺在 ,这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 产生的; (2)若要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应该让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 (选填“相同”或“不同”),拨动钢尺的力 (选填“相同”或“不同”),探究结论是 ;(3)若要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应该让钢

4、尺伸出桌边的长度 (选填“相同”或“不同”),拨动钢尺的力 (选填“相同”或“不同”),,振动,振动,相同,不同,振幅越大响度越大,不同,相同,探究结论是 ; (4)若换用塑料尺进行实验,则塑料尺发出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一定与钢尺的不同.2.(导学号47192503)为了验证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小华 设计了一套巧妙的实验装置:在 广口瓶内用细线吊起爸爸的手机, 线的末端固定在瓶口的软木塞上, 瓶内的空气可由瓶口的玻璃管抽出,如图所示.,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音色,(1)在没有抽气时,小华用家里的电话拨打手机,他 (选填“能”或“不能”)听见手机铃声. (2)当小华尽量抽

5、尽瓶中的空气后,再拨打手机,他听到的手机铃声的情况是:. (3)通过以上两次实验的对比,小华得出的结论是 .,音色,声音变小(或听不到声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或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3.(导学号47192504)如右图所示,当敲击音叉A时,旁边完全相同的音叉B也发出声音,同时观察到与音叉B接触的乒乓球被弹起.这一现象可以说明:(1) ; (2) ; (3) .,空气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发声的物体在振动,二、光学实验1.(导学号47192505)为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同学们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1)除图中器材外,本实验还 需用到的测量器材是:. (2)将可沿ON折转的白色硬纸

6、板AB放置在平面镜上,白色硬纸板AB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是: (选填“一定垂直”“一定不垂直”或“可以垂直也可以不垂直”).,量角器,一定垂直,(3)将一束光紧贴硬纸板射向镜面上的O点时,可在AB平面内看到反射光线.实验中使用可折转的硬纸板除了能呈现光路外,还能探究: , 为了完成该探究他应进行的操作是. (4)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_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将纸板B向后(前)折,观察在纸板B上是否有反射光线,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5)某同学分别测出了反射角、入射角是40,于是他就得出了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结论.

7、请问他这样做是否正确? ,理由是_ . (6)下面是某学习小组的同学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得到下列四组数据:,不正确,一次实验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应多测几组数据,表格中错误数据是第 次实验. 在实验中,将入射光线EO远离法线时,看到反射光线OF (选填“靠近”或“远离”)法线. 实验中进行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去测反射角大小的目的是 . 同组的甲同学分析表格中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在光的反射中,入射角等于反射角;乙同学认为应该是:在光的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你认为同学的结论正确,理由是.,3,远离,使实验结论更具普遍性,乙 先有入射角,才有反射角(或先有入射光线,才有反射光线),乙,(7)小军在

8、此次实验中,得出如表所示数据,发现反射角不等于入射角,原因是: .,反射角读成了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了 ,(8)另一同学也把一束光贴着纸板A射到O点(如上右图所示),但纸板并未与平面镜垂直,他(选填“能”或“不能”)在纸板B上看到反射光线,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 (选填“是”或“不是”)在同一平面内.,不能,是,2.(导学号47192506)某同学在做探究光折射时的特点实验,如下右图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 (1)实验中发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 ,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 .通过实验还得到如下数据:,同一平面内,法线两侧,(2)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 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

9、将同时发生和 现象. 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 ,且折射角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大小等于 ,即传播方向 .,反射,折射,增大,小于,0,不改变,(3)该同学根据上述实验中的发现和结论总结出了光的折射特点: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折射光线将偏向法线. 请你对该同学通过上述探究实验得出光的折射特点的过程作出评价. 结论是否存在不足?答: (选填“是”或“否”); 请简要说明理由: .,是,探究过程不完整,还应该做其他多种透明介质之间的折射实验,(4)如果让入射光线沿着CO方向从水中向空气中入射,则折射光线将会沿着 方

10、向,这说明了折射光路是 的. (5)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以判断:当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将(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入射角.,OA,可逆,大于,3.(导学号47192507)如图所示是小明利用透明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选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2)如果有5 mm厚和2 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较暗,2,(3)实验中选用刻度尺是为了探究 . (4)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 特点,.能否用家用镜子的镜片代替玻璃板? 答: . (5)实验中,用玻璃板和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

11、蜡烛A 和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并标记 出像的 .,像到镜面距离和物到镜面距离关系,可以让蜡烛A反射成像,同时又能透过玻璃板观察到蜡烛B,不能,大小,位置,(6)点燃蜡烛后,分别测出物距和像距相等的一组数据,得出实验结论之一:“像距与物距相等”.你认为这种方法是否合理? .理由是:. (7)当蜡烛A靠近玻璃板时,要使蜡烛B与A的像重合,必须使蜡烛B 玻璃板.(选填“远离”或“靠近”) (8)点燃蜡烛A,如果在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你推断其原因是 .,不合适,只有一组数据总结实验结论不科学,实验结论具有偶然性,靠近,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9)实验

12、时,小明应在 (选填“A”或“B”)侧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 (10)小明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为证实上述有关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措施( ) A.保持A、B两只蜡烛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观察,A,不变,B,(11)细心的小芳透过玻璃板观察蜡烛A的像时,看到在像B处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B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 . (12)若用光屏替换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将 (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玻璃板前面点燃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是 像. (13)实验数据如下表:,玻璃的两个表面同时反射,每个表面成一个像,不能,虚,实验表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的大小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14)若用跳棋代替蜡烛进行实验,但看不清跳棋的像,请帮她想办法看清跳棋的像: . (15) 对着玻璃板既可看到前面蜡烛在玻璃板后所成的像,同时又可看到放在玻璃板后的蜡烛.则前者是光的 形成的像,后者是光的形成的像.(选填“折射”或“反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