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著名电影音乐家举例,第一节 好莱坞的电影音乐作曲家,黄金时期的电影音乐作曲家主要特点:1)代表人物中有很大一部分来自欧洲,受过严格的古典音乐教育,有丰富的纯音乐创作经验,但相对来说受纯音乐创作的影响也比较大2)依附于大的制片厂进行集团创作,作品多而广,但除了个别人物外,作品的个人特色相对不够鲜明3)作品以交响化音乐为主,“米老鼠化”的现象非常普遍,作品中善于引用其它非原创性的主题马克斯·斯坦纳 Max Steiner(1888-1971),出生于奥地利 被誉为“电影音乐教父” 先后共创作过300多部电影音乐,3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原著音乐奖 雷电华公司音乐部负责人,阿尔弗莱德·纽曼 Alfred Newman(1901—1970),一生创作了超过250部电影配乐,被奥斯卡提名45次,9次获奖 美国本土作曲家 20世纪福克斯公司的音乐主管 纽曼电影音乐世家的开创者,艾利希·沃尔夫冈·科恩戈尔德 Erich Wolfgang Korngold(1897-1957),被人们称为“第二个莫扎特” 第一位在好莱坞从事电影音乐创作的具有国际声望的职业作曲家 仅仅创作了18部原著性的电影配乐,但是却有着极高的知名度,弗朗茨·维克斯曼 Franz Waxman(1906-1967),出生在德国,曾就读于德累斯顿音乐学院和柏林音乐学院 1943年来到华纳公司,与马克斯·斯坦纳、科恩戈尔德一道,组成了华纳公司音乐部的三人组,赫伯特·斯托哈特 Herbert Stothart(1885-1949),出生于美国威斯康星州的密尔沃基 米高梅的首席作曲家,迪米特里·蒂奥姆金 Dimitri Tiomkin(1899-1979),俄国作曲家 1937年开始电影音乐创作 两次获得奥斯卡最佳故事片/喜剧片配乐奖,米克洛斯·罗萨 Miklós Rózsa(1907-1995),出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 在电影音乐和纯音乐创作领域都有极高的成就 3次获得奥斯卡原著配乐奖,伯纳德·赫尔曼Bernard Herrman(1911-1975),与希区柯克一共合作了8部影片 “一个极其独断专行的怪物” 一个“能够开发出角色内心全部潜在情绪的配乐大师”,艾尔默·伯恩斯坦Elmer Bernstein(1922—2005),美国作曲家 创作生命很长,从50年代到90年代一直没有中断过 一位风格多变的作曲家,,多维发展时期的电影音乐作曲家 主要特点:1)新兴的作曲家几乎都是正规音乐院校毕业,受过很好的专业音乐教育。
2)这些作曲家大部分都掌握了爵士、摇滚、民谣、电子等新兴的作曲手法,但传统的管弦乐作曲技法仍然被广泛使用3)作曲家的风格转变异常迅速,表现出多才多能,以及对不同题材影片极强的适应能力杰瑞·戈德史密斯Jerry Goldsmith(1929-2004),众多电影配乐大师中最为多产的一位 对影片题材的适应能力十分惊人 热衷于对影片中人物情感的挖掘,莫里斯·贾尔Maurice Jarre (1924-),法国作曲家 与大卫·里恩也成为电影音乐史上有名的“作曲家——导演二人组” 具有多变的作曲风格,约翰·巴里John Barry(1933-),生于英国的约克郡 为11部007影片进行了配乐 4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原著配乐奖,1次最佳原著歌曲奖,约翰·威廉姆斯John Williams(1932-),当今好莱坞电影音乐作曲家当中的第一人 与史蒂文·斯皮尔博格、乔治·卢卡斯和奥利弗·斯通3位导演保持着长期的合作 一位擅长用交响音乐为科幻冒险类影片营造气氛的作曲家,汉斯·齐默Hans Zimmer (1957-),生于德国 新一代电影音乐作曲家的代表人物 一项特殊才能是为动画电影配乐,丹尼·艾尔夫曼Danny Elfman(1953-),与导演蒂姆·波顿结成了好莱坞一对著名的“作曲家——导演二人组” 音乐风格是好莱坞电影音乐中的另类,音乐中充满诡异的疯狂,詹姆斯·霍纳James Horner (1953-),好莱坞新生代作曲家中名气最大的一位 配乐中充满柔情甜美,第二节 其他地区的电影音乐作曲家,世界上其他国家基本上没有专职的电影音乐作曲家。
基本上不形成集团化埃尼奥·莫里康内Ennio Morricone(1928-),今世界上最为多产,也是最为国际化的电影音乐作曲家 已经创作了超过400部的电影配乐 曾经在一年当中为27部影片配乐,普瑞斯纳Zbigniew Preisner(1955-),出生于波兰 与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有着非常密切的合作关系,久石让Hisaishi(1950-),日本电影界最富盛名的电影音乐家 为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一系列动画长片的配乐 北野武是与久石让多次合作过的另一位著名日本导演,赵季平(1945-),生于甘肃 曾在西安音乐学院和中央音乐学院学习作曲 其作品有时土味扑鼻,有时又流露出晚期浪漫主义、印象派乃至现代音乐的某些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