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病CT_MRI读片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55692256 上传时间:2018-10-04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5.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病CT_MRI读片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常见病CT_MRI读片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常见病CT_MRI读片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常见病CT_MRI读片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常见病CT_MRI读片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见病CT_MRI读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病CT_MRI读片(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常 见 病 CT MRI 读片,医学影像阅片(简称影像阅片)是医生对疾病认识的主要形式,是影像诊断的第一步。从临床医生来看,只有掌握阅片的基础知识,达到会看影像片,能从片中的表现中发现异常并能进行分析,继而推断疾病性质和具体疾病,掌握第一手材料,才能取得主动权,有利于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达到既相信诊断报告,但又不完全依赖诊断报告,发挥临床科的主导作用。,阅片内容及方法,1正常影像解剖的观察与分析2病理影像的观察与分析,位置与部位大小与数目分布与范围轮廓和形态密度与结构病灶周围与附近组织功能变化和发展情况,脑梗塞,CT平扫表现为低密度灶,其部位和范围与闭塞血管供血区一致,呈扇形,基底贴近脑表面。

2、脑梗死在24小时以内可不被发现即检查阴性或表现为边界模糊的低密度影。23周时可出现“模糊效应”,病灶变为等密度而消失。,脑出血,自发性脑出血多继发于高血压、动脉瘤、血管畸形、血液病和脑肿瘤等,以高血压性脑出血常见,多发于中老年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患者。出血好发于基底节、丘脑、脑桥和小脑,而且易破入脑室。血肿及伴发的脑水肿引起脑组织受压、软化和坏死。血肿演变过程分为急性期、吸收期和囊变期。,胶质瘤,星形胶质细胞瘤在脑肿瘤中发病率最高,占颅内肿瘤的50%,在成人中75.7%发生在幕上,在儿童有71.4% 发生在幕下。 幕上肿瘤好发于额颞叶,可沿胼胝体侵及对側。 幕下者多发生于小脑,80%在小脑半球,2

3、0%在小脑蚓部。 通常采用张福林法,将肿瘤分为四级,其中1级为良性,2级为良恶性过渡性, 3、4级为恶性。,1级星形细胞胶质瘤,星形细胞瘤II-III级,脑膜瘤,脑膜瘤在颅内原发肿瘤中居第二位,绝大部分为良性,好发于中年人。为脑外肿瘤,好发部位为矢状窦旁、大脑半球凸面、蝶骨嵴、嗅沟、桥小脑角、大脑镰或天幕,少数位于脑室内。肿瘤单发,偶尔为多发。,听神经瘤,颅神经瘤中最常见的一种,占颅内肿瘤的810%。是成人常见的后颅窝肿瘤,占桥小脑角肿瘤的80%。听神经瘤起源于听神经鞘膜,又叫做听神经鞘瘤,为良性脑外肿瘤。肿瘤有完整包膜,肿瘤血供有的丰富而有的不丰富。肿瘤早期在内耳道内,以后发展长入桥小脑角。

4、内耳道可扩大,肿瘤压迫脑干和小脑,使其移位,产生阻塞性脑积水。多为单发,偶可累及两侧,可与神经纤维瘤病或脑膜瘤并发。临床上可有同侧耳鸣及听力下降等。,听神经瘤,转移瘤,平扫肿瘤密度不等,高、等、低、混杂密度均有。绝大多数为多发,小的肿瘤为实性结节,大的中间多有坏死,呈不规则环状。90%以上病例有脑水肿呈指状脑水肿。小肿瘤大水肿是转移瘤的特征。增强扫描:中心坏死的肿瘤呈不规则性环性强化,中心无坏死的肿瘤呈结节状均一强化。坏死、出血不强化。男性脑转移灶多来自肺癌,女性多来自乳腺癌,结节性转移60%以上为乳腺癌转移。,动脉瘤,动静脉畸形,蛛网膜下腔出血,大叶性肺炎,(1)临床特点:多由肺炎双球菌引起

5、。病理分充血、红肝变、灰肝变和消散期。好发于冬春季,青壮年。症状有高热、咳嗽、咳铁锈色痰、胸痛。化验白细胞高,中性明显高。 (2)影像学表现充血期:肺纹理增多,肺透过度稍低。实变期(红灰肝变期):大片均匀致密影占据肺段或肺叶,近叶间胸膜处、边界清楚,余部模糊。有时实变区内可见支气管气像。消散期:原实变区出现分布不规则,大小不一,分散之斑片影。一般二周内完全吸收;若吸收延迟可形成机化性肺炎。,肺结核的渗出灶,结核球,粟粒性肺结核,肺脓肿,中央型肺癌,周围型肺癌,肺癌胸膜凹陷,肺转移瘤,神经源性肿瘤,后纵隔良性神经源性肿瘤 (Neurogenic Tumer),与胸壁广基相连,其内见斑点钙化,CT

6、值40-390Hu,相邻椎体无破坏,畸胎瘤,病灶以囊性部分为主, 边界较清,为良性畸胎 瘤(Benignant Teratoma),原发性肝癌,1、平扫,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匀、边缘不完整 2、增强扫描,动脉期增强,门脉期后密度减低,呈“快进快出”表现 3、可有门脉、下腔静脉癌栓,后腹膜淋巴结转移,肝血管瘤,平扫(Plain Scan) 类圆形均匀低密度区,边界清楚 较大血管瘤中心部位密度可更低 增强扫描(Enhancement Scan) 增强早期血管瘤边缘出现结节状强化,强化程度与肝内血管相近 随之增强范围由周边向中心逐渐扩展,密度则逐渐减低,最后整个血管瘤被对比剂填充,密度与正常肝组织相

7、同 对比剂在瘤内呈“快进慢出”特点,肝转移瘤,大小不等类圆形低密度灶,边缘光整或不光整 可出现坏死,出血和钙化少见 增强扫描病灶呈不同程度不均匀强化,强化密度低于正常肝组织 “牛眼征”:中心低密度;周围环状强化;再外缘呈低密度,肝硬化,1、左右叶比例失调 2、肝裂增宽 3、腹水、脾大、静脉曲张、脂肪浸润,肝脓肿,1、平扫,类圆形或不规则形低密度区,边缘模糊 2、增强扫描,脓腔不强化,脓肿壁及分隔可强化,可出现气体,胆结石,胆囊癌,胆囊增大或缩小 胆囊壁不规则增厚 囊腔内可见不规则充盈缺损影 增强扫描示病灶呈不均匀强化 邻近肝实质出现低密度区(带) 肝内外胆管扩张 肝门淋巴结增大、腹水、肝内转移

8、灶,肾癌,肾实质内实性肿块,较大者可突出肾脏外 病灶边界不清,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其内可见不规则低密度区 部分病灶可出现钙化 肿瘤向外侵犯可致肾周脂肪密度增高或消失 增强扫描早期肿瘤呈明显不均一强化,其后由于周围肾实质强化而致病灶区相对低密度 肾静脉和下腔静脉瘤栓:血管腔增粗且不强化 淋巴结转移:肾血管及腹主动脉周围单个或多个类圆形软组织密度结节,肾自截,骨肉瘤,发病年龄:460岁,以1525岁最多(占75%)男多于女 部位:30岁以下好发于长管状骨,50岁以上多见于扁骨。四肢骨中膝关节附近最常见(股下胫上),其次为肱骨和股骨近端;扁骨中髂骨最常见,骨转移瘤,在人体各系统转移中,骨转移仅次于肺、肝脏居第三位 部位:红骨髓区或骨松质内(椎体、颅骨、骨盆、肋骨、长管骨干骺端) CT价值:灵敏,但不适宜大范围搜索检查,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