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_专题三第二次世界大战课件_人民选修教程文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691286 上传时间:2018-10-04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2.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_专题三第二次世界大战课件_人民选修教程文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高中历史_专题三第二次世界大战课件_人民选修教程文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高中历史_专题三第二次世界大战课件_人民选修教程文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高中历史_专题三第二次世界大战课件_人民选修教程文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高中历史_专题三第二次世界大战课件_人民选修教程文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_专题三第二次世界大战课件_人民选修教程文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_专题三第二次世界大战课件_人民选修教程文件(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专题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2,原因,一战以来帝国主义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根本原因) 经济危机极大地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 法西斯的扩张导致局部战争不断爆发 英法美的_政策,助长了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气焰 苏联的_政策,客观上加速了二战的爆发,绥靖,中立自保,3,苏联的中立自保政策,:1939年与德国签订_,法西斯的扩张,酝酿,慕尼黑阴谋,苏德互不侵,犯条约,4,法西斯的扩张,德国: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1938年吞并奥地利 日本:1937年发动_战争 意大利:1936年吞并_;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全面侵华,埃塞俄比,亚,5,慕尼黑阴谋,起因:德国法西斯提出领土要求,

2、英法压迫捷克斯洛伐克政府让步 内容:英、法、德、意四国强行把_等地割让给德国 后果:德国经济和军事实力大增,加速了侵略扩张步伐,苏台德,6,爆发,经过,扩大,转折,胜利,时间: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国际会议,7,北非战场:德意军队打退英军,进逼阿拉曼,东欧:德国突袭_,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北欧:侵占丹麦、挪威等国 西欧:先后占领西欧各国,不久_投降,不列颠空战,爆发,欧洲战场,波兰,法国,8,苏德战争爆发,扩大,太平洋战争爆发,反法西斯同盟建立,10,背景:日本企图建立亚太霸权,美英遏制,矛盾加深爆发:1941年12月7日,日军空袭珍珠港,二战达最大规模,太平

3、洋战争爆发,11,背景:美改变“中立”态度,1941年8月_发表 建立:1942年初,26国签署_,反法西斯同盟建立,大西洋宪章,联,合国家宣言,12,苏德战场:19421943年_胜利促使法西斯集团瓦解,成为二战的转折点 太平洋战场:1942年6月_胜利,美国由防御转为进攻 北非战场:1942年10月,英军在_发动反攻,北非战场形势发生转折,转折,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途岛海,战,阿,拉曼,13,亚洲:美国投下原子弹,苏联对日宣战,中国抗日武装展开全面反攻,南线:1943年,美英军队在西西里岛登陆,意大利投降 西线:1944年,美英盟军在诺曼 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巴黎光复 东线:苏军在东

4、线发动猛烈进攻,并攻入德国境内,1945年4 月占领柏林,胜利,欧洲,14,开罗会议,国际会议,雅尔塔会议,德黑兰会议,波茨坦会议,15,背景:反法西斯战争形势根本好转 内容:_声明盟国坚持对日作战,日本侵占的领土必须归还 意义:三国协同对日作战,加速了战争的胜利,开罗会议,开罗宣言,16,波茨坦会议:重申雅尔塔会议的精神,促令日本无条件投降,背景:加快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解决战后重大问题 内容:彻底消灭军国主义,战后成立_,苏联参加对日作战,雅尔塔会议,德黑兰会议:三国在对德作战中一致行动和战后合作,在欧洲开辟_,第二战场,联合国,17,性质:是一次_,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世界反法西

5、斯战争,18,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灾难和破坏 战争教育了各国人民,争取和平和进步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打击了_,促进了_ _的蓬勃发展 促进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壮大 客观上推动了_的迅速发展 使世界格局发生了变化,影响,国际帝国主义,民族解,放运动,科学技术,19,1.二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二战是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而非帝国主义间的战争。,2.19421943年苏德战场上斯大林格勒战役是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战局的转折点;世界反法西斯各战场的转折之役出现最早的是太平洋战场上的中途岛海战。,20,3.二战胜利阶段四次国际会议召开的背景:开罗会议和德黑兰会议反法西斯

6、战争形势发生根本转变;雅尔塔会议德国法西斯接近灭亡,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在望;波茨坦会议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全面胜利已指日可待。,21,4.评价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历史作用,首先要看到它的进步性,它的成立实现了世界范围内反法西斯力量的大联合,从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确保了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进行,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保障。但客观上,就英、美而言,促使其态度转变的根本原因是其国家利益受到了法西斯侵略的威胁,维护和扩大利益是其重要目的,苏联也是这样,因而在同盟内部协调各方关系时,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22,一、正确理解二战爆发的原因和战争性质,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

7、衡性加剧是二战爆发的根本原因。(1)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法经济困难重重,而战败的德国利用英、法、美的矛盾,依靠美国的扶植,经济很快恢复,并再度超过英、法。,23,而日本狭小的国内市场和薄弱的经济基础无法摆脱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 (2)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德国和日本由于较多地保留了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的传统,在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下,当本国阶级矛盾激化时就抛弃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建立了法西斯专政。而英、法、美继续维持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24,2.具体原因:(1)德国、日本对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8、”中被惩治、受遏制的地位不满。(2)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3)英、法、美推行绥靖政策加速了战争的爆发。(4)苏联实行中立自保政策,客观上也促使了世界大战的爆发。,25,3.战争性质: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它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简单重复。(1)英、法等西方国家与德、日、意法西斯国家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负有明显不同的责任。法西斯国家为了达到重新分割势力范围和扩张领土的目的,一再威胁使用武力,而英、法政府则竭力避免使用武力,他们的绥靖主义政策事实上鼓励了法西斯的扩张欲望。,26,但当这两个西方国家最后对步步紧逼的德国法西斯宣战时,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是在进行一场旨在维护领土完整和民

9、族生存的斗争了。(2)德、日、意国家的法西斯主义代表了一种极端反动的思潮和政策,这种思潮和政策以奴役世界各国人民和反对一切进步力量为目的。因此,法西斯国家是世界人民面临的最凶恶的敌人,而开展反法西斯的斗争则是一切反法西斯国家面临的首要任务。,27,英、法等西方国家反对德国的斗争无论在客观上还是在主观上都具有反法西斯的性质,都具有历史的进步意义。斯大林指出:“反轴心国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不同,它一开始就带有反法西斯战争、解放战争的性质,它的一项任务,就是要恢复民主自由。苏联参加反轴心国的战争,只能加强并且确实加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反法西斯和解放的性质。”,28,二战爆发后许多人提出了

10、疑问:“他们(英法)已经扔出了两个小孩,再扔出另一个小孩给狼群,以躲避灾祸的政策还有收益吗?”但英法仍然对德国心存侥幸,幻想德国在战争打响之后会东侵苏联,三个小孩分别是A.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B.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C.西班牙、南斯拉夫、波兰D.卢森堡、荷兰、比利时,29,本题重在考查学生对英法“绥靖”政策的理解。二战爆发前,英法为使德国侵略苏联,达到祸水东引的目的,不惜牺牲一些弱小国家的利益。采取“绥靖”政策,纵容德国侵占了奥地利和捷克,注意题干要求是“已经扔出了两个小孩,再扔出另一个小孩给狼群”,第三个小孩是二战爆发后扔出的,应该是波兰,当时波兰是英法的盟国,但英法却坐视其灭亡。

11、,答案为B,30,艾森豪威尔总统曾回忆,他熬过三年战争岁月靠的是每晚睡四个小时,每天喝20杯咖啡,吸四包骆驼牌香烟,偶尔加一个三明治。那场战争是指(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独立战争C.第二次世界大战 D.南北战争,31,1944年6月,英美盟军在艾森豪威尔的领导下于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由此可推断出他所说的“熬过三年战争岁月”指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而A、B、D三项涉及不到艾森豪威尔。,答案为C,32,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及其在二战中的地位1.背景:(1)法西斯国家不断扩大侵略战争,威胁到各国的利益和安全,法西斯国家同反法西斯国家之间的矛盾是当时最主要的矛盾,这是反法西斯

12、同盟建立的基础。(2)局部反法西斯战争先后失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也遭到失败,因此有必要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33,(3)苏德战争爆发,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苏联的卫国战争、中国的抗日战争及其他国家的反法西斯斗争连成一片,相互支援。2.形成:(1)美国改变其“中立”态度,加强对受法西斯侵略的国家的援助。(2)1941年秋,美英发表大西洋宪章,对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起了重要作用,英美结成同盟。,34,(3)1941年9月,苏、美、英三国在莫斯科召开会议,就美、英两国向苏联提供武器装备等问题达成协议,决定三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采取共同行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初步形成。(4)1942年初,26国联合

13、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35,3.认识:(1)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是政治、经济、军事的同盟,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改变了双方的力量对比,鼓舞了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志,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进程。(2)同盟国中具有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因此同盟内也充满着矛盾和冲突,但联合的趋势始终占主导地位。,36,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主要依据在于二战爆发的主要原因是法西斯国家与反法西斯国家的矛盾成为世界的最主要矛盾;包括英法美资本主义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从战争一开始目的就是反对法西斯侵略。同时,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说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

14、不仅存在着共同利益,而且为了共同的利益可以结成同盟。,37,下图为二战期间印制的盟国团结海报,海报反映出的局势形成于,38,A.联合国家宣言签署后B.大西洋宪章发表后C.波茨坦公告发表后D.联合国宪章签署后,39,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材料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从盟国团结海报可以获得的信息是“联合起来力量大,联合起来我们就会赢”,由此可知是在联合国家宣言签署后。联合国家宣言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大大增强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志。,答案为A,40,罗斯福说:“德日把不帮助轴心国家的一切民族和国家当作全体轴心国的敌人,这就是它们简单明确的总体战略,所以只

15、有类似的总战略才能抗衡它。”罗斯福说的“类似的总战略”是指( )A.美国通过租借法案帮助被轴心国侵略的国家B.美英发表大西洋宪章结成共同反对纳粹暴政的联盟,41,根据此题题意:德日法西斯把非轴心国及同盟国当成敌人,也就是说,法西斯国家及其同盟国已经成为了非轴心国及同盟国的共同的敌人,所以面对法西斯侵略,这些国家只有联合起来共同反对法西斯侵略。,答案为D,C.美国对日本和德国等轴心国宣战D.所有对轴心国作战的国家结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42,三、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1.相同点(1)根本原因相同:都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加剧的结果。(2)战争都给世界带来巨大的人力、物力上的损失;都打击了帝国主

16、义势力,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都在客观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43,(3)战后都形成了以战胜国意志为主导的新的国际秩序,建立了具有普遍性的国际组织。2.不同点(1)背景不同:一战爆发前,世界上只有资本主义体系;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结成两大侵略集团不断制造战争危机;巴尔干地区是双方争夺的焦点而成为战争的火药库。二战爆发前,除资本主义体系外,还有一个社会主义国家。,44,资本主义体系中一战的战胜国所建立的凡尔赛体系具有骇人听闻的掠夺性,成为产生新的战争的温床。建立法西斯专政的德、意、日打着反对布尔什维克主义的旗号,取得了英、法、美对他们侵略扩张的纵容和让步,做好了全面战争准备。而德、意、日三国与英、法、美之间也存在尖锐的矛盾,他们首先向英、法、美开战,导致了大战的全面爆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