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同步配套课件:2.3.2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及大气的水平运动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5691197 上传时间:2018-10-04 格式:PPTX 页数:32 大小:1.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秋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同步配套课件:2.3.2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及大气的水平运动 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2018年秋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同步配套课件:2.3.2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及大气的水平运动 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2018年秋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同步配套课件:2.3.2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及大气的水平运动 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2018年秋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同步配套课件:2.3.2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及大气的水平运动 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2018年秋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同步配套课件:2.3.2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及大气的水平运动 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秋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同步配套课件:2.3.2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及大气的水平运动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秋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同步配套课件:2.3.2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及大气的水平运动 (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课时 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及大气的水平运动,一,二,一、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太阳辐射在地表的差异分布。 2.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地区间冷热不均空气垂直运动水平面气压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在下图中的线上标注箭头,以表示因冷热不均引起空气的运动状况。,提示:略。,一,二,3.近地面温压关系:近地面,气温高气压低,气温低气压高。在上图中甲、乙、丙对应的近地面及高空标注高气压或者低气压,并画出等压面。 提示:略。 4.气流与气压的关系:垂直方向上上升气流对应的地面为低压,高空为高压,下沉气流对应的地面为高压,高空为低压。水平方向上气流总是由高压流向低压。 思考讨论气温越高,气

2、压越低吗? 提示:比较气压值的高低要在同一水平面上,气温越高,气压越低;同一地点,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气压也越低。,一,二,二、大气的水平运动 1.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 2.高空风与近地面风的差异,一,二,思考讨论等压线的疏密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有何关系? 提示:同一比例尺的地图上,等压线密集处,水平气压梯度大,水平气压梯度力也大;等压线稀疏处,水平气压梯度小,水平气压梯度力也小。,探究一,探究二,热力环流 主题活动 材料 热力环流示意图。,结合材料探究:,探究一,探究二,(1)空气垂直运动对上图中三地近地面和高空气压有何影响?近地面和高空的等压面会发生怎样的弯曲?

3、 提示:A地空气上升,近地面气压低,高空气压高;B、C两地相反。表现在等压面图上,A地近地面等压面向下凸,高空向上凸,B、C两地相反。 (2)图中气流的方向是否都从高压流向低压? 提示:不是,水平方向上气流从高压流向低压,垂直方向上却从低压流向高压。 (3)气压高低与等压面的弯曲状况存在怎样的关系? 提示:无论高空还是近地面,高压区等压面向高空弯曲,低压区等压面向地面弯曲。 (4)图中A处与D处的气压哪处高?为什么? 提示:A处气压高于D处,因为在垂直方向上越到近地面,气压越高。,探究一,探究二,名师精讲 1.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一种环流形式,结合等压面示意图

4、对其形成过程分析如下。,探究一,探究二,其过程可归纳为:,探究一,探究二,2.气压高低的判读(1)近地面热气流上升(热上升);近地面冷气流下沉(冷下沉)。 (2)同一水平面,风从高压吹向低压。 (3)无论低空还是高空,高压处等压面都向上凸起,低压处等压面都向下凹陷。,探究一,探究二,3.常见的热力环流 (1)海陆风。,探究一,探究二,(2)山谷风。,探究一,探究二,(3)城市热岛环流。由于市区居民生活、工业和交通工具释放大量的人为热,导致市区气温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引起空气在市区上升,在郊区下沉,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向市区,在市区与郊区之间形成城市热岛环流。,探究一,探究二,典例剖析 【例

5、题1】 海子写过一首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现在影视剧中往往让女主角面朝大海,在海风吹拂下头发向后飘逸。图1、图2分别是北半球某滨海地区海陆环流图和气温变化特征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探究一,探究二,(1)图1中四处气温最高的是( ) A.处 B.处 C.处 D.处 (2)为了完成女主角头发向后飘逸的场景,如果你是导演,你会选择什么时间段完成拍摄?( ) A.16时至次日8时 B.8时至16时 C.18时至次日6时 D.6时至18时 解析:第(1)题,两地分别位于近洋面与近地面,气温应高于高空的两地;由此时的海陆环流图得出处气温高于处。第(2)题,面向大海,在海风吹拂下头发向后飘逸,说明近地面

6、此时盛行由海洋吹向陆地的风,即海洋气温要低于陆地,依据图中海洋和陆地气温曲线可判断,一天中大约8时至16时陆地气温高于海洋。 答案:(1)D (2)B,探究一,探究二,等压线图中风向和风力大小的判定 主题活动 材料 某区域某日近地面等压线图,图中N地气压高于P地。,探究一,探究二,结合材料探究: (1)N地为什么风向? 提示:东北风。 (2)图中M、N、P、Q四地中,风力最大的是哪里?为什么? 提示:Q地。Q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探究一,探究二,名师精讲 1.风向的判定 (1)画水平气压梯度力。根据等压线数值,判断气压高低,并按垂直于等压线(即垂直于该点等压线的切线),由高

7、压指向低压的原理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画成虚线)。 (2)定地转偏向力。分清图示是哪个半球,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若是南半球,风向向左偏;若是北半球,风向向右偏。 (3)定偏转角度。分清是高空还是近地面的气流,若是近地面,受三个力的作用,最终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有一定的角度;若是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按照以上方法即可绘出风向(绘成实线箭头)。如下图所示(以北半球为例)。,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一,探究二,“左右手法则”判断风向 在等压线图上判断风向时,可用“左右手法则”来判断,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具体方法是:伸出右(左)手,手心向上,让四指指向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拇指指向就是气流偏转方

8、向。高空的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垂直;近地面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成一锐角。如下图所示(以北半球为例)。,探究一,探究二,2.风力大小的比较 (1)风力的大小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因此,等压线密集处,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如下图中风力ABCD。,探究一,探究二,(2)要注意不同图幅上的气压梯度和比例尺两种情况的变化。如下图中风力ABCD。,探究一,探究二,典例剖析 【例题2】 读北半球某区域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四个箭头中正确表示风向的是( ) A. B. C. D. (2)图中四处风力最大的是( ) A. B. C. D.,

9、探究一,探究二,信息提取:由图中可以看出处风向总体趋势是由低压指向高压,处风向由高压指向低压;图中处等压线较为稀疏,处等压线较为密集。 解析:第(1)题,该图是北半球等压线分布图,风由高压吹向低压,且与等压线斜交,根据图中风向情况,由高压吹向低压且右偏的只有。第(2)题,从图中看出,点附近的等压线最密集,单位距离内气压差最大,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故其风力最大。 答案:(1)C (2)C,读图,完成第12题。1.若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abcd B.气压:dabc C.引起该环流形成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 D.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复杂的形式 2.若此图是城郊环流

10、侧视图,处为绿地,则通过此环流对城市空气起到的作用是( ) A.净化、增温 B.净化、增湿 C.增温、增湿 D.减湿、降温,解析:第1题,热力环流形成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它是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垂直气流升降,可推知近地面b热a冷;再根据水平气流的运动方向可推知气压abcd。第2题,处空气可随城市环流进入市区。绿地对城市空气有吸烟滞尘(净化)、降温增湿的作用。 答案:1.C 2.B,下图为某滨海地区某日某时等压面垂直剖面图(相邻两个等压面气压差相等)。读图,完成第34题。,3.图中( ) A.比气温高 B.比气温低 C.比气压低 D.比气压高 4.图中( ) A.海陆间气压差异的成因与南亚西

11、南季风的成因相同 B.地受来自海洋湿润气流影响形成对流雨 C.气流流向为: D.等压面分布状况可以出现在夏季的夜晚,解析:图中处等压线向上凸,说明此时陆地近地面为高压,气温较低,气流以下沉为主;处等压线向下凸,说明此时海洋近地面为低压,气温较高,气流以上升为主。第3题,比海拔高,所以比气温低;此时海洋气温高于陆地,比气温高;比海拔低,所以比气压高;此时陆地近地面为高压,所以比气压高。答案为D项。第4题,图中海陆间气压差异的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南亚西南季风成因主要是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A项错;此时陆地为高压,近地面风从陆地吹向海洋,且此时陆地以下沉气流为主,较为干燥,B项错;图中水平气流

12、流向为,垂直气流流向为,C项错;夏季夜晚,陆地降温快,形成高压;海洋降温慢,形成低压,符合该图,所以答案:为D项。 答案:3.D 4.D,5.读等压线(单位:百帕)图,完成下列各题。(1)假设本图是近地面等压线图,A处吹东北风,则A点位于 (填“南”或“北”)半球。 (2)假设本图是高空等压线图,A处吹正南风,则A点位于 (填“南”或“北”)半球。 (3)在不考虑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情况下,A点吹 风。 (4)B点与C点相比,风速较大的是 。,解析:第(1)题,风是指大气的水平运动,其方向受三种力的影响,即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当三种力平衡时,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已知风向为东北风,逆向推理可知A点位于南半球。第(2)题,假设条件是“高空等压线”,因此可以不考虑摩擦力,根据已知风向同样可以逆向推理得知A点位于北半球。第(3)题,解答的关键是排除定向思维的干扰,因为题干已说明不考虑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在这个假设条件下,风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吹向低压。第(4)题,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等压线越密集,风速越大。 答案:(1)南 (2)北 (3)东 (4)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