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的教与学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5690696 上传时间:2018-10-04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1.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的教与学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的教与学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的教与学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的教与学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的教与学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的教与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的教与学(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10/4,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的教与学,E-mail: Tel:020-85213669,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徐福荫,2018/10/4,指导思想, 以信息化 带动教育现代化 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2018/10/4,信息时代的教与学, 在信息时代教育教学要在现代教与学理论指导下应用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技术环境开展教改试验 建构多种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开发潜能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018/10/4,信息来源,人们可以: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获取信息从他人、面对面获取信息从印刷、音像、电脑、网络等媒体获取信息,2018/10/4,信息

2、,信息是“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指的有新内容或新知识的消息。-信息论奠基人 香农,2018/10/4,信息,“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它是区别物质与能量的笫三类资源。-控制论的奠基人 维纳 两个人交换手中的一个苹果,每个人手中还是一个苹果。 两个人交换所掌握的一份信息,每人便拥有两份信息。,2018/10/4,信息,信息是人、生物和自动机等控制系统所接收和加工的事物属性或运动状态。 在教育教学领域有表示教学内容的信息、描述师生特征的信息、反映教学动态过程的信息等等。-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2018/10/4,信息特征,信息特征传递性、共享性、处理性、相对性时效性、真伪

3、性、依附性等。 信息依附性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而不是事物本身,它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某种载体才能呈现出来。 例如,选举某位同学当班长,表示“同意”这一信息,可以用:举手、鼓掌、在该同学的名字旁边画圈或按“同意”的电子按钮等。,2018/10/4,信息素养,信息素养的概念最早是从图书检索技能演变发展而来。 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 首次提出这一概念,并把它定义为:信息素养是“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 与现在的信息素养理论相比,这个定义只是一个原始雏形。,2018/10/4,信息素养,1992年美国图书馆协会的“信息素养总统委员会”给信息素养下了这样一个

4、定义: “信息素养是人能够判断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且能够对信息进行检索、评价、有效利用的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这一概念迅速扩展到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逐渐成为信息时代的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2018/10/4,信息技术发展历程,人类共经历了五次信息技术的重大发展历程: 第一次是语言的产生和应用 第二次是文字的发明和使用 第三次是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 第四是电报、电话、电视及其他通讯技术的发明和应用 第五次是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2018/10/4,信息技术, 传统技术语言、体态、文字书籍、杂志、报纸 音像技术摄影、幻灯、投影、电影广播、录音、电视、录象 信息处理技

5、术计算机技术:超媒体交互视窗 整合技术 网络通讯技术:资源共享通信交流(ICT),2018/10/4,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指能够支持信息的获取、传递 加工、存储和呈现的一类技术。应用在教育领域中的现代信息技术主要包括:电子音像技术卫星电视广播技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仿真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 -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2018/10/4,信息技术的学习资源,多媒体教学软件学科工具软件电子百科全书、电子词典网络课程精品课程教育网站专题学习网站多媒体资源库题库案例库,2018/10/4,信息技术的学习资源,重要教育网站 中国教育部 http:/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h

6、ttp:/ 中国园丁网http:/ 全国高等学校精品课程网 http:/4a.hep. 美国航天局网 http:/www.nasa.gov/,2018/10/4,信息技术的学习资源, 重要多媒体教育软件电子百科全书:Mcrosoft ENCARTA中国大百科全书电子词典:金山词霸学科工具软件:几何画板,2018/10/4,信息技术的学习资源,重要搜索引擎 google http:/ 百度 http:/ 雅虎中国 http:/ 搜狐 http:/ 网易 http:/,2018/10/4,信息技术的学习环境,Web教室网 多媒体教室 校园网 语言实验室 局域网 微格实验室 城域网 虚拟实验室 互

7、联网 电子阅览室 因特网 电子图书馆 视频点播系统 电子白板 视频会议系统 卫星接收系统,2018/10/4,信息技术环境的教学信息特征,教学信息处理:数字化、智能化、虚拟化教学信息传输:网络化、自动化、高速化 教学信息呈现:多媒化、超链化、交互化教学信息贮存:光盘化、磁盘化、移动化,2018/10/4,信息技术环境的教学系统特征,开放化、共享化、参与化、全球化 网络沟通世界,走出地域局限 培养学生掌握、运用信息技术能力 共享国内外:最好的学校、最好的专业最好的老师、最好的课程 就能让:山区与城里的学生海岛与平原的学生西部与东部的学生经济欠发达地区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学生身体不健全与身体健全的学生

8、站在互联网同一起跑线上,2018/10/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学科教学过程中通过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建构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的最优化。-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信息技术学习环境与学习过程的整合 信息资源与学习内容的整合 信息工具与学习成果的整合 网络通信与协作学习的整合 学习成果与学习资源的整合 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2018/10/4,教师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主导作用 学生地位: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主体地位、主动参与 课本内容:由教师传授知识的内容转变为 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

9、 媒体作用:由教师传授知识的演示工具转变为创设情景、协作学习、会话交流的认知工具 教学过程:由教师传授知识过程转变为学生意义建构知识过程。,建构新型教与学模式,2018/10/4,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是集理念、目标、课程、教材、教学、评价一体深层次的教育教学改革实验与研究,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特点,2018/10/4,建构“领域科目模块”新课程体系 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 有利于在学习领域的视野下研制各科课程标准,指导教师教学,防止陷入学科中心。 每一科目由若干模块组成。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学科内容的逻辑联系。 每一模块都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并围绕某一特定内容,整合学

10、生经验和相关内容,构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 每一模块都对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提出要求与建议。,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特点,2018/10/4,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模块结构,2018/10/4,提高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 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 关注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 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理念,2018/10/4, 以国家课程改革有关文件为依据 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

11、程标准等文件为依据,充分体现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有关要求。,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编写依据,2018/10/4,要充分体现: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三维培养目标: “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设置八个学习领域 (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体育与健康、艺术、综合实践活动、技术)的培养目标:“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与综合素养”,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目标,2018/10/4,要充分体现: 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新增设技术 (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科目的培养目标: “提升学生技术素养”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的培养目标: “

12、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各模块的培养目标: 多媒体技术应用模块的培养目标: “提升学生应用多媒体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目标,2018/10/4,布鲁姆的教育目标:“认知” “技能” 情感” 新课程的教育目标(新在哪?):“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新在)注重“过程与方法”(培养目标)强调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被动主动、接受探究、独立合作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表达、交流 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形成“正确价值观”,注重过程与方法,2018/10/4,多媒体技术应用教材:不是以某种软件操作为主要教学内容。而是以软件

13、开发方法为主线,围绕需求分析、规划设计、素材采集加工、作品集成、测试、修改、发布和评价这一过程组织教学内容,让学生掌握开发多媒体作品的基本过程与方法。 各模块每章后的“本章学习评价”能发挥“学生成长记录过程”的作用。,注重过程与方法,2018/10/4,精心设计面向全国有广东特色的人文案例, 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弘扬民族精神。网络技术应用教材:在“虎门销烟启思录”主题网站建设中综合了历史、地理、文学、艺术、法律、经济、旅游等文史知识。以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各模块设置综合活动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与综合素养,2018/10/4,能熟练地使用常用信息技术工具,初步形成自主学习信息技术

14、的能力,能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 才能够开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体现“知识与技能”的基础培养目标 要引导学生在具体工具的使用中认识其优点,发现其不足。 每一类新工具都是为解决某些特定问题而设计的。,提升学生技术素养,2018/10/4,提升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提升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 提升表达与交流信息、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升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提升学生信息素养,2018/10/4,提升学生信息素养,从技术视野,提升信息处理能力 从心理视野,提升信息问题解决能力 从社会视野,提升信息交流能力(ICT) 从文化视野,提升信息文化能力信息社会新的“读、写、算” :“读”是信息的浏览、获取等,“写”是信息的发布、交流等,“算”是信息的加工、管理等、问题解决等。,2018/10/4,以“认知技术社会”三位一体的理念来构建实验教科书的体系结构。 实验教科书不是以学科线索编写,而是以学生认知线索编写。 不是计算机操作手册而是“认知规律技术特点社会发展”相结合 从“计算机教育”转向 “信息技术教育” 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模块 “信息技术与社会”的内容融合到各章、节中,与具体学习内容紧密结合,从而加强学生对信息社会责任感与提高教学效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