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2016年秋八年级上第五单元古墨深情 第22课《短文两篇》第二课时(语文)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690455 上传时间:2018-10-04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3.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2016年秋八年级上第五单元古墨深情 第22课《短文两篇》第二课时(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新人教版)2016年秋八年级上第五单元古墨深情 第22课《短文两篇》第二课时(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新人教版)2016年秋八年级上第五单元古墨深情 第22课《短文两篇》第二课时(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新人教版)2016年秋八年级上第五单元古墨深情 第22课《短文两篇》第二课时(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新人教版)2016年秋八年级上第五单元古墨深情 第22课《短文两篇》第二课时(语文)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2016年秋八年级上第五单元古墨深情 第22课《短文两篇》第二课时(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2016年秋八年级上第五单元古墨深情 第22课《短文两篇》第二课时(语文)(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2课短文两篇第2课时,八年级语文上 新课标人,莲花又称荷花、芙蓉,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文章。,新 课 导 入,周敦颐(10171073),宋代道州营道(现在湖南道县)人,字茂叔,谥号元公,著名的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们称他为“濂溪先生”。,作 者 简 介,【文题解说】爱莲说:“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情,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波澜起伏

2、,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相似。“爱莲说”的意思是“论说喜欢莲花的道理”。,【创作背景】爱莲说:本文是周敦颐在南康郡任职时写的。在此期间,他曾亲自率领属下在旧南康府署一侧挖池种莲,名曰“爱莲池”。他酷爱莲花,钟情于“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鄙视当时封建社会官场骄奢淫逸的生活。据朱熹跋可知,周敦颐不仅以“爱莲”命其所寓之室,还筑有“爱莲亭”,且将此“说”刻于壁间。,读一读,听录音朗读课文。读准下列字音:,点击播放 课文诵读,蕃( ) 淤泥( ) 清涟( ) 濯( ) 噫( ) 亵玩( ) 鲜有闻( ),fn,y,lin,zhu,y,xi,xin,.,.,.,.,.,.,.,译一译,(1)落实重

3、要实词。落实重要实词是文言句子翻译的重点,对句中出现的重要实词须结合具体语境,灵活理解。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古字通假现象; 二是古今异义现象;三是一词多义现象; 四是词类活用现象。,文言文翻译指导:,译一译,(2)把握句式特点。主要考查内容: 对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等不同句型的理解翻译能力; 对文言文判断句式、倒装句式、省略句式、被动句式的理解翻译能力; 对语段中重要的议论句、抒情句、描写句的理解翻译能力。,文言文翻译指导:,译一译,(3)领会语句大意。 根据上下文衔接,理解语句大意; 根据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体验,理解语句大意; 根据事件的发展,理解语句大意; 结合现代用语习

4、惯,理解语句大意。,文言文翻译指导:,译一译,译读课文,理解文意,1.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2.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3.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4.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译:水里和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爱的非常多。,译: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译:(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译: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译一译,译读课文,理解文意,5.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6. 莲,花之君子者也。7.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8. 牡丹之爱,宜

5、乎众矣。,译: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 。,译: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译: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译: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当是很多了。,析一析,(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又赋予莲花哪些品格? 描写角度 语句 赋予的品格 生长环境 (出不妖) 高洁、质朴 体态、香气 (中益清) 正直、芳香 风度 (亭亵玩焉) 清,1.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析一析,(2) 总结:这些描写,句句写莲,而又句句喻人,不但写出了莲花美丽的外表、芬芳的气质,而且对它那高洁的品德、美好的情操、正派的风度,作了惟妙惟肖、尽善尽美的描绘,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之情。这也正是作者爱莲的原因。,1.理

6、解莲花的高洁品格。,作者主要描写和赞美莲花,开头却为什么写了菊花和牡丹?这有什么作用?,这是一种衬托的写法,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莲花。,2.理解运用“菊”和“牡丹”来正衬和反衬的作用。,(1)分析“菊”的衬托作用。,陶渊明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们学过他的桃花源记,了解了他是一位“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不愿意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的品德高尚的人。,明确作者写陶渊明独爱菊,正是赞颂他不苟同于世俗的高洁品质。用菊花来衬托莲花,也是用陶渊明来衬托他自己。,然而能洁身自好的封建士大夫,从晋朝以来极少,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为什么?,(2)分析“牡丹”的反衬作用。,因为牡丹色彩艳丽,妩媚动人,象征富

7、贵。也就是说世人都追求富贵,作者愿不愿意像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呢?文中有一个字能体现作者的这种感情(独)。,作者写世人盛爱牡丹是从反面衬托莲的高洁品质,从而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3.理解作者如何以物喻人,抒情言志。,议论。,“谓”,“噫”,(2)作者以物喻人,抒情言志,把菊花比作什么?作者对陶渊明的这种隐逸的生活态度是不是完全赞赏呢?作者赞赏的只是陶渊明这种不苟同于世俗的人格,而对于他的隐逸,作者更多的则流露出什么情感?,(花之隐逸者也),(不是),(惋惜),牡丹,作者把它比作什么?对于世人都贪慕富贵,作者流露出的又是什么情感?而莲,作者则把它比作君子,流露出的是对莲的什么情感?,(花之富

8、贵者也),(鄙视),(赞美),(3) 体会作者对这三种花的不同看法和不同情感,有感情地齐读第二段,读的时候注意: A.文中有一个叹词“噫”,朗读时声音应该延长。 B.最后三句运用了三种不同的句式来表达作者内心复杂的情感。,“菊之爱,陶后鲜有闻”是什么句式? 陈述句。在朗读时应读平调,这一句重音应放在“鲜”字上,应读出“惋惜”的语气。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是什么句式? 疑问句。朗读时应读升调。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该怎么读? 朗读时应读降调,要读出“鄙视”的语气。,1.仿照作者用莲花来寄托自己感情的托物言志的方法,用“我特喜欢”的句式说一段话。2.在改革开放的今天,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不正之风

9、(比如说“农村的赌博风,孩子之间的攀比风”),我们作为中学生该怎么对待这些问题呢?,延一延,周敦颐盛赞莲花为君子,当然有独到的见解,他表现出的对贪慕富贵的鄙弃,对高洁志行的推崇,至今仍对我们有积极的教育意义,我们应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莲一样正直的人。,课 堂 小 结,在某市选市花的活动中,居于民意调查前三名的是兰花、梅花、桂花。如果让你选择其中一种,你赞成哪种花?并谈谈理由。(100字左右),布 置 作 业,板 书 设 计,爱 莲 说,花 之 君 子,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3.香远益清 4.亭亭净植 可远观不可近亵玩,1.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献媚权贵,4.仪态端庄气节高尚令人尊敬,3.美德可以永远传播,2.胸襟磊落豁达正直,托物 言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