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出血热临床学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687125 上传时间:2018-10-04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1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流行性出血热临床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流行性出血热临床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流行性出血热临床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流行性出血热临床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流行性出血热临床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流行性出血热临床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流行性出血热临床学课件(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流行性出血热临床学,主要内容,发病机理、病理 临床表现 临床分型 临床诊断 、鉴别 临床治疗,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症状复杂而又具有特殊经过的急性传染病。本病的病理损害极为广泛,可累及全身各系统和脏器组织,虽然目前尚无特异的治疗方法,但在诊断和治疗方面存在着许多特殊点和需要注意的事项。,发病机理、病理,本病发病可能与病毒作用和机体免疫反应参与有关。 病毒感染是引起发病的先导和始动环节。 病毒感染另一方面激发了机体免疫应答,其既有清除感染病毒,保护机体的有利作用,又有引起免疫病理反应,造成机体组织损伤的不利作用。,基本病理变化,本病的基本病理变化是全身小血管(包括A、V、毛细血管)广泛性损害,血管内

2、皮细胞肿胀、变性 。 重者管壁可发生纤维蛋白样坏死和破裂;,心脏:特征性改变为右心房内膜大片状出血,可能与右心房压力较低心房壁小血管易于出血有关。镜下见心脏细胞有灶性肌溶和脂肪变性,间质有水肿伴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肾:肾脏肿大,脂肪囊有水肿和出血,尤以皮髓交界处分界明显,髓质血管极度扩张充血,镜下见肾小球基底膜增厚,肾小管略显肿胀、变性坏死,管腔变窄和闭塞。,脑下垂体:前叶出血坏死。肾上腺皮质点状出血。 气管和肺:气管、支气管粘膜有散在性出血点。镜下见肺泡壁毛细血管极度扩张淤血,部分有微血栓形成,肺泡内有大量浆细胞和红细胞渗出。,胃肠道:胃粘膜呈弥漫性出血,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亦有散在出血点

3、,小肠下段和结肠出血点显著减少。肝:部分肝细胞脂肪变,并散在灶性坏死。腹膜后胶冻样水肿为本病特征,乃毛细血管静脉端压力升高,血管通透性增加,大量血浆渗漏所致。,临床表现,潜伏期546天,一般12周,典型临床表现可分为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等五期,但可交叉重叠或越期。,发热期,起病急骤,主要表现为感染性病毒血症和全身毛细血管损害引起的症状。突然畏寒发热,体温在12日内可达3940,热型以弛张热稽留热为多,一般持续37日,出现全身中毒症状,高度乏力,全身酸痛,可有“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重者可嗜睡、烦躁,谵妄等,热度下降后全身中毒

4、症状不见减轻反而加重,为不同于其他热性病的临床特点。,颜面、颈部,上胸部呈弥漫性潮红(三红)颜面及眼睑略浮肿,眼结膜充血,可见有出血点或淤斑和球结膜水肿。似酒醉貌。起病23日软腭充血明显。有多数细小出血点,两腋下、上胸部、颈部,肩部等处皮肤有散在、簇状、搔抓状、缗线状淤点或淤斑,重者淤点淤斑可遍及全身,且可有鼻衄、咯血,尿血,腔道出血,多为DIC所致。周围血象白细胞在发病13天内白细胞总数偏低或正常,以后逐渐上升,一般约15000/立方毫米。少数有类白血病反应,分类中淋巴细胞增多,有异常淋巴细胞、血小板减少;尿中有蛋白质、红细胞、白细胞及管型。,低血压期,为中毒性失血浆性低血容量休克的表现。一

5、般在发热46天,体温开始下降或退热后不久,出现低血压、重者发生休克,可合并DIC,心衰,水电解质平衡失调,临床表现为心率加快,肢端发凉;尿量减少,烦躁不安,意识不清,口唇、肢端发绀,呼吸短促,出血加重,本期一般持续13天;重者可达6天以上,周围血象白细胞总数及分类中异淋增多,红细胞及HB上升,血小板明显减少;尿变化显著;血中BUN轻度滞留,DIC的初筛及确诊实验可部分阳性。,少尿期,少尿期和低血压期常无明显界限,二者常重叠或接踵而来。也可无低血压休克期,而由发热期直接进入少尿期。本期主要临床表现为氮质血症。本期多开始于第68病日,尿量锐减甚或尿闭,或血压上升,重者尿内出现膜状物或血尿,表现不同

6、程度尿毒症、水电酸碱平衡紊乱,酸中毒,高钾,低钠,低钙等,也可因蓄积于组织间隙的液体大量进入血循环,以至发生高血容量血症,脉搏洪实有力,静脉怒张,有进行性高血压,血液稀释等,重者可伴发肺水肿,心衰,脑水肿。出血倾向加重,常见皮肤大片淤斑及腔道出血,本期一般持续25日,重者无尿长逾一周。,少尿期,实验检查尿呈深褐色或浅红色有大量蛋白、红细胞及管型,可排出膜样组织,血中BUN显著升高,CO2-CP降低,血K升高,纤维蛋白原降低,3P实验阳性,FDP升高。,多尿期,可出现在病程的1012天。由于循环血量增加,肾小球滤过功能改善,肾小管上皮细胞逐渐修复,但再吸收功能仍差,加上少尿期在体内潴留的尿素等代

7、谢产物的排泄,构成渗出性利尿,出现多尿及夜尿,每日可排出30006000ml低比重尿,甚至可达10000ml以上,全身症状好转。由于尿液大量排出,可出现失水及电解质紊乱,特别是低K血症,多尿初期(每日尿量增至5002000ml为少尿向多尿移行阶段),氮质血症及代谢紊乱仍可能显著,或发生第二次休克,本期可继发各种感染,可持续12周,少数长达数月。,恢复期,尿量减至3000ml以下时,即进入恢复期,尿浓缩及稀释功能逐渐恢复正常,一般须13月恢复正常。整个病程12月。,临床分型,按病情轻重分四型:轻型、中型、重型、危重型,轻型:体温39以下,中毒症状轻;血压基本在正常范围;除皮肤粘膜出血点外,其他处

8、无出血现象;肾脏损害轻,尿蛋白在+-+,有少尿倾向,没有少尿期,但有多尿期表现。,中型:体温在3940,全身中毒症状明显,有明显的球结膜水肿;病程中收缩压低于90mmHg,或脉压小于26mmHg;皮肤、粘摸及其他部位有明显出血现象;肾脏损害明显,尿蛋白可达+以上,有明显少尿期。,重型:体温大于等于40,全身中毒症状及外渗现象严重;病程中血压低于70mmhg,或脉压低于20mmhg,并呈休克者,出血现象较重,如皮肤淤斑,腔道等;肾脏损害严重,少尿持续5日以内,尿闭2天以内者;,危重型:在重型基础上,出现以下严重症群者:1.难治性休克;2.出血现象严重,有重要脏器出血。3.肾脏损害极为严重,少尿超

9、过5天,尿闭超过2天,或尿素氮超过42.8mmol/L。4.心力衰竭,肺水肿。5.中枢神经系统合并症,如抽搐,意识障碍。6.严重继发感染。7.呼吸窘迫综合征。8.低血压与少尿期重叠出现。9.其他严重合并症。,姬鼠型和家鼠型流行性出血热的区别:,野鼠型 家鼠型 病 毒 汉滩病毒多见 汉城病毒多见 传染源 黑线姬鼠 褐家鼠 疫源地 农业区 卫生差住宅区 感染场所 野外作业多见 户内为主 地区分布 地区性局限性高度散发 广泛散发中暴发 流行季节 秋冬(10月次年1月) 春初夏(36月) 流行强度 强度小,传播较慢 强度大,传播快 隐性感染率 14% 820%,姬鼠型和家鼠型流行性出血热的区别:,野鼠

10、型 家鼠型 年龄 青壮年为主,儿童少见 青壮年多,儿童占一定比例 性别 男大于女 男女差别较小 临床特征 典型多,重型比例大 不典型多,轻型比例大 热退 病情较重,热期长 病情多较轻,热期较短 眼眶痛 重 轻或无 球结膜水肿 多重 轻或无 肾脏损害 重,肾蛋白3+-4+ 较轻,蛋白尿多在12+ 五期经过 多见 少见,肝受损较野鼠型多见 病死率(%) 45 1左右,并发症,大出血:大量胃肠道出血可导致休克,预后严重:大咯血可致窒息;颅内出血可产生突然抽搐,昏迷。 心功能不全,肺水肿: 多见休克及少尿期,多在短期内突然发作,有明显高血容量征象。,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为非心源性肺水肿,多

11、见于低血压休克期及少尿期,由于休克被纠正后肺循环高压有肺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或由于补液过量,肺间质水肿,DIC,肺部感染等所致,患者胸闷,呼吸极度窘迫,频率每分钟大于等于35次,烦躁不安,神志改变,紫绀,氧疗难以改善的缺氧,进行性低氧血征,PaO2小于60mmhg。两肺出现干湿性罗音,预后严重,病死率高。,继发感染: 少尿期至多尿期易并发肺部尿路感染,败血症,真菌感染。 肾破裂:多见于少尿期 。,临床诊断,诊断标准: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病例分类 流行病学史:发病在EHF疫区及流行季节,或病前两个月有疫区旅居史,或病前两月内有与鼠类或其排泄物(尿、粪)/分泌物(唾液)直接或间接

12、接触史。,临床表现:,(1)早期症状和体征:起病急、发冷、发热、(38摄氏度以上):全身酸痛、乏力,呈衰竭状,头痛,眼眶痛,腰痛(三痛)面,颈,上胸部充血潮红(三红),呈酒醉貌;眼睑浮肿,结膜充血,水肿,有点状或片状出血:上腭粘膜呈网状充血,点状出血,腋下皮肤有线状或簇状排列出血点,束臂试验阳性。 (2)病程经过:典型病例有发热期。低血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五期经过, 前三期可有重叠,并存在有大量五期不全的异型或轻型不典型病例。,实验室检查,(1)血检查:早期白细胞数低或正常,3-4病日后明显增多,杆状核细胞增多,出现较多的异型淋巴细胞:血小板明显减少。(2)尿检查:尿蛋白呈阳性并迅速

13、加重,伴显微血尿,管型尿。(3)血清特异性IgM抗体阳性。 (4)恢复期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比急性期有4倍以上增高者。(5)从病人血液白细胞或尿沉渣细胞检查到EHF病毒抗原或RNA。,病例分类,(1)疑似病例:具备1及 2.1。 (2)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加2.2,3.1,3.2。 (3)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加3.3,3.4,3.5中的任一项。,鉴别诊断,本病早期应与上呼吸道感染、流感、败血症、伤寒、钩体病相区别,还须注意与传染性肝炎 、急性阑尾炎、胆囊炎、急性肾小球肾炎等区别。,治疗,采取综合性治疗。治疗原则为“三早一就”,即早发现,早休息,早治疗及就近治疗或抢救。特别应做好

14、抗病毒治疗和液体疗法,把好三关:休克关,肾衰关,大出血关,按各期特点进行不同治疗。,发热期治疗,治疗原则为抗病毒,抗渗出,抗出血。 尽早临床休息,给予高热量 ,高纤维素 ,及易消化饮食,对呕吐不能进食者,应静脉补充平衡盐液和葡萄糖液。 维持水、电解质酸硷及血浆渗透压平衡: 抗病毒药物治疗,一般5病日内应用效果好,病毒唑成人一般每天1.0g。分二次静脉滴注,疗程5-7天,重症病人可用恢复期血清20-30ml im;干扰素100-300万u/d,im连续3-5日。,发热后期,每日尿量少于1000ml或每小时平均尿量小于40ml,为少尿倾向,应及时采用预防性治疗,可酌情应用利尿剂。 对高热,中毒症状严重者,可选氢化可的松(100-200毫克/次)或氟米松5-10mg/次,稀释后缓慢静滴,一般用3d即可 有出血者应作凝血机制监测,确定有休克,DIC,或凝血因子缺乏,予相应处理。,西米替丁的应用:其有抗病毒,免疫调节,减少后期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等作用,可选用。 发热期补充钙剂,可减少细胞骨架的改变,从而减轻毛细血管和小血管的损伤。 其他如强力宁,特异性转移因子。特异性免疫核糖核酸亦可试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