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音乐的体裁,◆ 声乐体裁 ◆ 器乐体裁 ◆ 中国民间音乐体裁,任何一个艺术门类,都有各自的表现形式,每一种形式都有各自不同的表现风格和特点,这就是作品的体裁,就音乐来说也是如此作为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艺术,音乐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种各样的体裁,伴随着每一种体裁的诞生的是音乐本身不断地发展本章中用两节的篇幅介绍了各种音乐的体裁,另外在第三节,我们又增添了中国民间音乐的体裁,期望大家能够全面的了解古今中外音乐体裁的种类和特点当然,时代在发展,音乐也是如此,我们相信会有更多的音乐体裁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而正因为如此,音乐才能够以其强大的生命力立足于艺术的广阔天空中,为我们奉献一次又一次的惊奇和感动单元 导读,学习目标,第一节 声乐体裁,一、夜曲、小夜曲,1.夜曲 夜曲是流行于18世纪的一种器乐套曲,因为常常在夜间露天演奏而得名后来专指一种具有特性曲风格(19世纪各种器乐小品的总称,多表现诗情画意和生活情趣,主要是附有文学性曲名的钢琴小曲)的钢琴小曲夜曲的原文nocturn,源于拉丁文nox(夜神),其宗教含义为“夜祷”爱尔兰作曲家菲尔德就根据这一宗教意义首创了这一体裁,后来经波兰作曲家肖邦作了进一步的发展。
它的织体风格与无词歌类似,速度缓慢,采用分解和弦式的伴奏音型,其旋律优雅动人,富有歌唱性,创造出宁静而沉思的梦幻之境夜曲是菲尔德和肖邦所喜用的体裁,他们分别都作有夜曲二十多首 2.小夜曲 小夜曲,其英文原意是“傍晚的音乐”,它源于欧洲中世纪骑士文学的一种爱情歌曲,流行于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在傍晚,游吟诗人们往往弹着吉他或者曼陀林在相爱的恋人的窗下边弹边唱,因此而得名,后来逐渐成为独立的独唱曲和器乐曲舒伯特、古诺、福莱、托斯蒂、托塞里等作曲家都写过小夜曲式的歌曲,其中以舒伯特的声乐套曲《天鹅之歌》中的《小夜曲》最为著名钢琴伴奏采用了吉他式的音型,主题旋律优美婉转、平静而又期待,小调式,3/4拍后半段音乐趋于激动,旋律由附点音符和上扬的和弦分解音构成,很快又安静下来,音乐渐渐弱下来,仿佛歌声远飘而去最好的音乐是这种音乐,它能够使最优秀、最有教养的人快乐,特别是使那个在品德和修养上最为卓越的一个人快乐——柏拉图,二、 歌剧,歌剧(Opera)是用声乐和器乐表现剧情的戏剧作品,它是音乐与诗歌、戏剧表演、舞蹈、舞台美术、服装等结合为一体的综合艺术歌剧产生于16世纪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取材于希腊神话的音乐剧,《达美尼》通常被认为是第一部歌剧。
现存的最早的歌剧是1600年上演的《尤丽狄西》起初歌剧是为恢复古希腊文化的理想而作的,观众很少,多为知音,其伴奏也较为简单,只有钢琴等数种乐器歌剧的形式,其构成部分包括序曲(Overture)、间奏曲(Intermezzo)、合唱(chotus)、重唱(Ensemble)、独唱(solo)等歌剧中主角的独唱,又分为咏叹调、宣叙调,还有小咏叹调、咏叙调、卡伐蒂那、浪漫曲、小夜曲等1)咏叹调(Aria)是西洋歌剧中的一种独唱曲,同时在清唱剧和康塔塔中也有此种歌曲咏叹调通常用管弦乐队或键盘乐器伴奏,富于抒情性和戏剧性,篇幅较长17、18世纪的咏叹词一般采用“从头反复的咏叹调”形式,亦即“ABA三段体结构”自格鲁克之后,咏叹词的结构才不限制用固定的格式 (2)宣叙调(Recitativo)也叫“朗诵调”,是一种以语言的自然音调为根据的、吟唱性质的独唱曲其歌词一般用类似说话的散文形式写成,多用于咏叹调的前面,或者用于两段咏叹调之间,来说明情节其音乐特点是:无小节线,节奏自由往往有很多的同音重复,旋律的起伏不大,有时没有伴奏,伴奏又分为用通奏低音衬托和用管弦乐伴奏两种由于地区、时代的不同,歌剧又分为正歌剧、喜歌剧、大歌剧、轻歌剧、乐剧等多种类型。
(1)正歌剧专指盛行于18世纪意大利的歌剧正歌剧的文学题材多取自神话或者历史故事,一般要分三幕,其中的每一场都先用宣叙调铺陈剧情,然后用咏叹调刻画人物的性格和思想感情正歌剧的音乐比较看重华丽的演唱技巧,以更接近宫廷贵族的口味正歌剧后来从意大利传到了欧洲各国,莫扎特的歌剧《伊多梅尼奥》、《体托的仁慈》就是正歌剧的代表作 (2)意大利喜歌剧原来是作为正歌剧的幕间戏来用的,后来逐渐脱离正歌剧独立演出往往取材于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喜剧性故事,其音乐生动活泼、生活气息很浓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唐乔凡尼》;罗西尼的《塞维利亚理发师》等是意大利喜歌剧中最著名的几部,直到现在还经常上演比才的《卡门》则是法国喜歌剧的代表作 (3)大歌剧产生19世纪20年代末的法国,流行于三四十年代大歌剧常常以历代英雄故事为题材,追求富丽堂皇的壮观场面和光辉灿烂的音乐技果它不用说白,从头到尾都是音乐的贯穿,其中还有众多的芭蕾舞大歌剧的代表作有迈耶贝尔的《恶魔罗博》、《新教徒》、《先知》等4)轻歌剧这一名称源自意大利文“operetta”,其原词意为“小型歌剧”,它是歌剧的缩小形式,因此,又叫做“小歌剧”咋一般意义的“轻歌剧”是指法国的轻歌剧和维也纳剧。
轻歌剧与喜歌剧一样,是一种生活气息与,歌剧的好处就是:能够用一种群众所懂得的语言直接诉诸群众 ——〈俄〉柴可夫斯基,娱乐性较强的歌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常带有讽刺性,用说白代替宣叙调,旋律取自当时流行的音乐,通俗易懂,结构短,多采用独幕形式5)乐剧是德国作曲家瓦格纳创造的歌剧品种瓦格纳把他成熟时期的新歌剧一律称之为“乐剧”乐剧与其他歌剧的区别在于:乐剧的音乐和戏剧紧密地结合成为有机的统一体乐剧用“场”代替了原来的分曲;音乐连绵不断地自由伸展,成为“无终旋律”,其节奏不再具有周期性的特点;系统地运用“主导动机”来代表乐剧中特定的人物、事物和思想感情瓦格纳的乐剧《罗恩格林》是他比较突出的乐剧的代表作6)分曲歌剧是17、18、19世纪歌剧的共同特点一部歌剧由大大小小的系列分曲组成分曲可以是独唱曲、重唱曲、合唱曲、芭蕾舞、器乐曲等莫扎特的歌剧《魔笛》;威尔第的歌剧《那布科》、《茶花女》;古诺的《浮士德》都是分曲歌剧三、摇篮曲,摇篮曲又称催眠曲,它原是母亲抚慰小儿入睡的歌曲,通常都很简短,其旋律轻柔甜美,伴奏的节奏型常带摇篮的动荡感五、声乐套曲,四、清唱剧,清唱剧一译神剧巴罗克时期宗教或史诗题材的大型声乐作品,在教堂或音乐厅演出。
清唱剧与歌剧一样包括独唱(宣叙调、咏叹调)、重唱、合唱、管弦乐序曲等,只是没有舞台动作表演亨德尔的清唱剧《弥赛亚》、《以色列人在埃及》等代表了当时清唱剧的最高水平声乐套曲又叫声乐组曲,是大型声乐作品的一种结构形式其一般的特点是:在统一的标题之下,用若干首歌曲来表达同一主题套曲中的各首歌曲可独立成曲,彼此的表演形式也往往不同(如分独唱、重唱、齐唱、合唱等),但它们之间的内容互有联系,在音乐方面既统一,又有变化,共同组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例如《航天之歌》这部套曲,以“航天之歌”为统一的标题,用了七首歌曲,其中有男声独唱、女声独唱、男女声重唱、混声四部合唱等不同的演唱形式,各首都可单独抽出来唱,但都从不同的侧面来表达歌颂中国航天事业的主题,构成一部大型作品的整体著名的《黄河大合唱》、《长征组歌》等,其音乐结构形式都属于声乐套曲康塔塔是大型声乐套曲体裁的一种,原意为“用声乐演唱”康塔塔最初是一种独唱或重唱的世俗叙事套曲,以咏叹调和宣叙调交替组成,到17世纪中期传入德国,遂发展成为一种包括独唱、重唱、会唱的声乐套曲,以世俗或《圣经》故事为题材康塔塔”在形式上与“清唱剧”有相似之处,唯规模较小;其内容偏重于抒情,故事内容亦较简单。
六、康塔塔,七、民歌,民歌原本是指每个民族的传统歌曲,每个民族的先民都有他们自古代已有的歌曲,这些歌绝大部分都不知道谁是作者,而以口头传播,一传十,十传百,一代传一代的传下去至今不过今天我们所说的民歌,大都是指流行曲年代的民歌,所指的是主要以木吉他为伴奏乐器,以自然坦率方式歌唱,唱出大家纯朴生活感受的那种歌曲八、抒情歌曲,抒情歌曲这类曲子的主要特点是气息宽广、激昂;曲调优美、流畅;节奏自由舒展;表情细腻,善于揭示人们的内心世界根据不同内容,抒情歌曲的情绪和风格也各不相同清唱剧与歌剧的不同是,清唱剧没有布景、服饰和动作,多在音乐会上演出清唱剧与康塔塔的区别是,清唱剧篇幅较大,内容复杂,有较鲜明的戏剧结构和情节,更富史诗和戏剧性有的热情奔放,欢乐明快,如《送我一枝玫瑰花》、《我为祖国献石油》;有的恬静深情,含蓄亲切,如《大海一样的深情》、《妹妹找哥泪花流》、《满山红叶似彩霞》等这种体裁一般用于抒发内心激情和对人物及大自然的赞美,以及表达思念、爱慕、留恋之情 抒情歌曲可分为爱情歌曲、亲情歌曲、友情歌曲、乡情歌曲、游子思乡歌曲等类型第二节 器乐体裁,一、交响曲,交响曲(Symphony)源于希腊语“一齐响”,是大型器乐曲体裁,亦称“交响乐”,系音乐中最大的管弦乐套曲。
交响曲的产生同17、18世纪法国、意大利歌剧的序曲以及当时流行于各国的管弦乐组曲、大型协奏曲等体裁有直接的联系 交响曲一般由多个乐章组成,不超过五个乐章(多为四个乐章),每个乐章可以采用不同的曲式风格,但是第一乐章必须采用奏鸣曲式写作,由管弦乐队演奏才称为交响曲各乐章的特点如下第一乐章:奏鸣曲式结构,其音乐特点是快速、活泼,主调具有戏剧性,表现人们的斗争和创造性的活动它强调不同形象的对比和戏剧性的发展,是全曲的思想核心乐章前常见概括全曲基本形象的慢速序奏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谁能渗透音乐的意义,便能超脱寻常人无法自拔的苦难——贝多芬,第二乐章:曲调缓慢、如歌,是交响曲的抒情中心采用大调的下属调或小调的关系大调它的曲式常为奏鸣曲式(可省略展开部)、单、复三部曲式或变奏曲式等,具有抒情性第二乐章往往表现哲学思想、人道主义精神、爱情生活、自然风光等,其内容与深刻的内心感受及哲学思考有联系,这里突出人们的情感和内心体验 第三乐章:中速、快速,可回到主调,常以小步舞曲或谐谑曲为基础,采用复三部曲式、变奏曲式等,具有舞蹈性 在古典交响曲的这一乐章中,往往描写人们闲暇、休息、娱乐和嬉戏等日常生活的景象以及活泼幽默的情绪。
第四乐章:非常快速,主调多采用回旋曲式、回旋奏鸣曲式或奏鸣曲式的结构,它常常表现出生活的光辉和乐观情绪,也往往表现出生活、风俗和斗争的胜利,节日狂欢场面等它是全曲的结局,具有肯定的性质 因此,交响曲是音乐作品中思想内容最深刻、结构最完美、写作技术最全面而艰深的大型器乐体裁,它以表现社会重大事件、历史英雄人物、自然界的千变万化、富于哲理的思维以及人们为之奋斗的崇高理想等为见长,它总是带有一定程度的戏剧性交响曲虽在16、17世纪已形成了规范的基本格局,但18~19世纪维也纳古典乐派为交响曲的形成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因而使欧洲的器乐创作发展到了一个重要阶段,成了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前驱 海顿确立了四个乐章的交响曲的规范形式,采用了编制理想的乐队组合方式,展示了多样的主题发展方法,使小步舞曲洋溢着民间的气息他一生写了一百零四部交响曲,被誉为“交响曲之父” 莫扎特的交响曲,清丽流畅、结构工整,吸收了德奥歌剧的创作经验和民间素材,采用带有复调因素的主调风格和旋律化的展开手法,丰富了交响曲的表现力他一生共创作交响曲四十九部,由于他创作的早熟,人们称他为“天才中的天才”海顿、莫扎特的交响曲,被人们视为交响音乐创作中的“珍品”。
贝多芬在他的交响曲中浸渗了法国大革命先进思想和战斗热情他用广阔发展的动机,以富于动力性的和声,扩大了展开部的内容,给结束部以充分抒发的余地,使奏鸣曲式成为戏剧性的形式他用诙谐(谐谑)曲代替了小步舞曲乐章,使终曲乐章成为全曲肯定性的结局,甚至在末乐章引入了合唱,这使他成为浪漫乐派的开路人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技巧上,贝多芬都是一位巨人他的九首交响曲被视为交响音乐中的“极品”自19世纪开始,经浪漫乐派、民族乐派、后期浪漫乐派大师之手,交响曲又有了新的发展 交响曲是音乐作品中思想内容最深刻、结构最完美、写作技术最全面而艰深的大型器乐体裁,它以表现社会重大事件、历史英雄人物、自然界的千变万化、富于哲理的思维以及人们为之奋斗的崇高理想等为见长,它总带是有一定程度的戏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