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的报告及事故处理ppt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672908 上传时间:2018-10-04 格式:PPT 页数:144 大小:10.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物中毒的报告及事故处理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44页
食物中毒的报告及事故处理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44页
食物中毒的报告及事故处理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44页
食物中毒的报告及事故处理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44页
食物中毒的报告及事故处理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食物中毒的报告及事故处理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物中毒的报告及事故处理ppt课件(1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10/4,食物中毒的报告及事故处理,太原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 王长辉,2018/10/4,一、食物中毒的报告,为了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管理,使政府及时了解掌握事件的真实情况,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将事故造成的危害尽可能减少,国家规定了食物中毒的报告制度。经过多年实践,已初步建立起一套较为完整的报告体系。,2018/10/4,1. 食物中毒报告的目的和意义,食物中毒报告的目的是为了掌握食物中毒发生的情况,及时控制食物中毒的蔓延和事态的扩大,尽快明确中毒的原因,分析发生的规律,为有效地减少和控制食物中毒的发生,采取防制措施;此外,进行现场调查取证,为追究肇事者的法律责任,履行法律职

2、责,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2018/10/4,食物中毒的调查与控制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公共卫生机构的任务之一,,2018/10/4,其调查目的是:,1、辨别与中毒事件有关的病例; 2、查明引起中毒的可疑食品; 3、 确定引起中毒的致病因子; 4、 阐明中毒食品中致病因子的来源及污染的影响因素; 5、采取预防措施。在调查过程中若考虑或发现中毒是因投毒所致,应做好案件及时移送。,2018/10/4,2. 食物中毒的法定报告人,发生食物中毒的单位和接收病人进行治疗的单位是法定食物中毒的报告人。发生食物中毒的单位包括造成食物中毒的单位和中毒病人发生单位,尤其是集体性的食物中毒病人往往集中在某一个单位

3、,当集体食堂发生食物中毒时,肇事单位与中毒病人发生单位(受害单位)就是同一个单位。,2018/10/4,2. 食物中毒的法定报告人,接收病人进行治疗的单位是指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包括工厂的保健站和各级医疗单位。受害者(中毒病人)及其知情人的举报,虽然不是法定的报告人,但也是报告的一个重要途径。,2018/10/4,3.食物中毒的法定接受单位,食物中毒报告的法定接受单位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2018/10/4,3.食物中毒的法定接受单位,跨辖区的食物中毒事故由食物中毒发生地的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调查处理,由食物中毒肇事者所在地的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协助调查处理。对管辖有争议的,

4、由共同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管辖或者指定管辖。,2018/10/4,卫生行政部门职责:,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接到食物中毒或者疑似食物中毒事故的报告,应当及时填写食品卫生事件报告卡,并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2018/10/4,卫生行政部门职责:,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接到跨辖区的食物中毒事故报告,应当通知有关辖区的卫生行政部门,并同时向共同的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2018/10/4,卫生行政部门职责:,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每季度末,汇总和分析本地区食物中毒事故发生情况和处理结果,并及时向社会公布。,2018/10/4,卫生行政部

5、门职责:,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汇总分析本地区全年度食物中毒事故发生情况,并于每年11月10日前上报卫生部及其指定的机构。,2018/10/4,4. 食物中毒报告的时限要求,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对发生在管辖范围内的下列食物中毒或者疑似食物中毒事故,实施紧急报告制度:中毒人数超过30人的,应当于6小时内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2018/10/4,4. 食物中毒报告的时限要求,中毒人数超过100人或者死亡1人以上的,应当于6小时内上报卫生部,并同时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中毒事故发生在学校、地区性或者全国性重要活动期间的应当于6小时内上报

6、卫生部,并同时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其它需要实施紧急报告制度的食物中毒事故。,2018/10/4,5.食物中毒的报告方式,电话;传真;网络;邮寄;来人。 初次报告;阶段报告;总结报告。,2018/10/4,5.食物中毒的报告方式,初次报告:必须报告信息:事件名称、发生地点、发生时间、波及人群或潜在的威胁和影响、报告联系单位人员及通讯方式。 尽可能报告的信息:事件的性质、范围、严重程度、可能原因、已采取的措施,病例发生和死亡的分布及可能发展趋势。,2018/10/4,5.食物中毒的报告方式,阶段报告:报告事件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件的诊断和原因或可能因素;在阶段报告中既

7、要报告新发生的情况,同时对初次报告的情况进行补充和修正。,2018/10/4,5.食物中毒的报告方式,总结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结束后,对事件的发生和处理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今后对类似事件的防范和处置建议。 初次报告要快,阶段报告要新,总结报告要全。,2018/10/4,6. 食物中毒报告的内容,食物中毒报告的内容应包括中毒单位、地址、中毒发生的时间、中毒人数、可疑中毒食品、主要的临床症状和病人所在的医疗机构名称、地址等。,2018/10/4,6. 食物中毒报告的内容,要求报告的内容尽量详细,以便为开展调查提供线索。卫生行政部门在接到报告时应尽量多加询问,为组织赶赴现场进

8、行调查处理提供线索和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如取证器材、采样器具等。如中毒病人与肇事的食品生产经营者不在同一管辖区或分布在几个管辖区,应及时报告共同的上级卫生行政部门,以便于协调开展各辖区内的有关调查。,2018/10/4,7.食物中毒登记报表,食物中毒事故报告登记表 食物中毒事故个案调查登记表 食物中毒事故调查登记表 食品卫生事件报告卡,2018/10/4,8.重大食物中毒事故的报告,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条例第二条本条例所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下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9、2018/10/4,8.重大食物中毒事故的报告,第十九条 国家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报告制度。 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突发事件应急报告规范,建立重大、紧急疫情信息报告系统。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1小时内,向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一)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 (二)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 (三)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 (四)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的。,2018/10/4,重大食物中毒事故的报告,第二十条 突发事件监测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发现有本条例第十九条规定情 形之一的,应当:,2018/10

10、/4,重大食物中毒事故的报告,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接到报告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2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并同时向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2018/10/4,重大食物中毒事故的报告,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向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告。,2018/10/4,9.何谓重大食物中毒?,食品卫生法第三十九条规定了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 ,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所谓“严重”是指中毒人数多,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致死

11、致残的,造成国家财产重大损失的。,2018/10/4,食品卫生行政处罚办法(1997年3月15日卫生部第49号令)第九条 违反食品卫生法的有关规定,造成食物中毒事故或其他食源性疾患的,根据食品卫生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责令停止生产经营,销毁导致食物中毒或者其他食源性疾患的食品,没收违法所得,吊销卫生许可证,并同时按下列规定处以罚款:,2018/10/4,(三)造成中毒或者疾患人数在31人至100人,有违法所得的,处以违法所得三至五倍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一万元至五万元的罚款;(四)造成中毒或者疾患人数101人以上或者人员死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违法所得四至五倍的罚款;没有违

12、法所得的,处以三万元至五万元的罚款。,2018/10/4,重大食物中毒事故,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是指:(1)食物中毒、事故性环境污染事故、使用伪劣化妆品不良反应、不明原因疾病流行同时发生且100人以上或死亡1人以上。,2018/10/4,(2)学生预防性投药不良反映同时发生30人或死亡1人以上; (3)急性职业中毒同时发生3人或死亡1人、职业性炭疽1人以上;,2018/10/4,(4)三级放射事故; (5)其他有重大社会影响的公共卫生事件。法监司中国卫生监督统计报告工作手册(2003年1月)p.3,2018/10/4,食品卫生事件报告卡填报说明,重大食品卫生事件指发病人数超过100人(水灾、地震等

13、自然灾害情况下发病人数超过(30?)50人)或死亡1人以上或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食品卫生事件,其中“造成重大社会影响”指发生在学校、全国性重要活动、涉外人员以及影响范畴广、易造成一定范围内社会恐慌的食品卫生事件,要求此类事件发生后六小时内报告卫生部。,2018/10/4,食品卫生事件报告卡填报说明,注意:该报告卡的统计范围是指“由饮食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和食物中毒事件”。填报单位为各级卫生监督机构。,2018/10/4,10.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 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第37号部长令),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传染病防治法、应急条例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中规定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

14、告管理工作。第八条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按照专业分工,承担责任范围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与管理工作,具体职责为: (一)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对行政辖区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进行监测、信息报告与管理;负责收集、核实辖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信息和其他信息资料;设置专门的举报、咨询热线电话,接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的报告、咨询和监督;设置专门工作人员搜集各种来源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信息。,2018/10/4,各级CDC承担的责任:,(二)建立流行病学调查队伍和实验室,负责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与处理,搜索密切接触者、追踪传染源,必要时

15、进行隔离观察;进行疫点消毒及其技术指导;标本的实验室检测检验及报告。 (三)负责公共卫生信息网络维护和管理,疫情资料的报告、分析、利用与反馈;建立监测信息数据库,开展技术指导。(四)对重点涉外机构或单位发生的疫情,由省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报告管理和检查指导。(五)负责人员培训与指导,对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对辖区内医院和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疫情报告和信息网络管理工作进行技术指导。,2018/10/4,各级医疗机构承担责任:,(一)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制度,包括报告卡和总登记簿、疫情收报、核对、自查、奖惩。 (二)执行首诊负责制,严格门诊工作日志

16、制度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报告制度,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工作。 (三)建立或指定专门的部门和人员,配备必要的设备,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监测信息的网络直接报告。 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室)等应按照规定时限,以最快通讯方式向发病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报告,并同时报出传染病报告卡。 报告卡片邮寄信封应当印有明显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疫情”标志及写明XX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收的字样。 (四)对医生和实习生进行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工作的培训。,2018/10/4,报告的其他规定:,第十六条 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和检疫人员、疾病预防控制人员、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均为责任疫情报告人。 第十七条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均为责任报告单位。依照有关法规对责任疫情报告人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县(市、区)级以上责任报告单位必须实现计算机网络直报,乡(镇、地段)级责任报告单位应创造条件实现计算机或采集器的网络直报。 第二十条 有关单位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当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接到报告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2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并同时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向卫生部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