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课程设计—学籍管理系统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5672785 上传时间:2018-10-04 格式:PDF 页数:39 大小:6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学籍管理系统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学籍管理系统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学籍管理系统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学籍管理系统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学籍管理系统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学籍管理系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软件工程课程设计—学籍管理系统(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系系:计科系专业专业:软件工程辅导教师辅导教师:123 软软 件件 工工 程程 报报 告告设计者:设计者:2006 级软件工程一班123学学号:号:22 号号2008 年 6 月 16 日问题定义报告问题定义报告工程项目名称:工程项目名称:学籍管理系统使使用用方方:中小学校开开发发方方:JUNJUN 软件开发公司该软件是为中小学校的学籍管理系统设计开发的。 本信息管理系统是*市*中学的学籍管理系统,是运用 Visual Foxpro6.0 编 写而成的。通过对此学籍管理系统的整个开发过程的研制与应用,来进一步提高 整个学校的学籍管理水平,为其管理带来了一定的方便。 文以*中学的学籍管理系统为背

2、景, 论述了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原理, 结构, 方法和过程。本文详细阐述了系统分析、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系统 实现以及系统维护等软件开发过程。 力求将所学到的知识在信息系统开发中得以 全面的应用, 并使系统在实际的操作中能按照设计的要求安全有效正确的运行本 信息管理系统是*市*中学的学籍管理系统,是运用 Visual Foxpro6.0 编写而成 的。 通过对此学籍管理系统的整个开发过程的研制与应用,来进一步提高整个学 校的学籍管理水平,为其管理带来了一定的方便。 文以*中学的学籍管理系统为背景, 论述了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原理, 结构, 方法和过程。本文详细阐述了系统分析、需求分析、概

3、要设计、详细设计、系统 实现以及系统维护等软件开发过程。 力求将所学到的知识在信息系统开发中得以 全面的应用,并使系统在实际的操作中能按照设计的要求安全有效正确的运行。 统的用户界面十分简洁、 实用, 系统编制过程中充分考虑了计算机的优越性, 对于不是计算机专业的人员来说,只要阅读了操作说明书,也可以很方便的进入 系统和使用本系统提供的功能。 统的用户界面十分简洁、 实用, 系统编制过程中充分考虑了计算机的优越性, 对于不是计算机专业的人员来说,只要阅读了操作说明书,也可以很方便的进入 系统和使用本系统提供的功能。现谈谈本公司此次开发的软件工程项目应具有的有关事项有关事项如下:软件的规模软件的

4、规模:该软件为小规模管理系统。软件的功能软件的功能:该软件的功能要求比较完善,具有学校的学生的成绩管理,以前的学校的学生成绩管理和一定的处理,学生的各种档案管理等等。软件的性能:软件的性能:该软件的性能要求稳定性好。软件的可靠性:软件的可靠性:该软件的可靠性要求要好软件的可扩充性软件的可扩充性:该软件要求具有较强的可扩充性,方便以后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相应的扩充,以便适应其经营运作。软件质量上的要求软件质量上的要求:软件质量要求要好,将来便于进行软件调试与软件维护。软件开发的技术要求软件开发的技术要求: 要求基于Windows操作平台, 采用VFP6.0语言编写。开发该软件的成本:开发该软件的成

5、本:该软件进行开发所需要的成本为十万以下。开发该软件的进度约束:开发该软件的进度约束:开发该软件的进度约束在三个月以内。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目 录 摘要 一 引 言 二 系统分析 21 系统调查 22 系统的可行性研究 23 现行系统的详细调查 24 软件开发的总目标 25 项目开发计划 三 需求分析 31 业务流程图 32 新系统逻辑模型的提出 33 数据字典 34 数据项的代码设计 四 概要设计 41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42 系统详细设计 五 详细设计 51 数据库的逻辑设计 52 数据库的实现 53 程序流程图 54 系统的物理配置方案 55 历史信息的管理 56 系统的安全性

6、57 系统的可靠性 六 系统实施 61 编程过程与特点 62 系统测试与维护 63 系统维护 七 系统小结 71 本系统的特点 72 本系统还存在的问题 73 改进的方向 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一 引 言 *中学初建时只是一所三个学校、三个班百余名学生,十余名教职员工的小型 初级中学。到 1987 年 9 月时,学校已形成高、初中各三个年级,二十五、六个 班级、1300 余名学生,教职员工近 120 名的规模。目前,学校与原二职校合并, 建成了初中有 12 个班级,学生近 500 人;高中有 15 个班级,学生 700 余人;高 专 1 个班; 职校 5 至 6 个班, 学生约 400

7、人, 在职教职员工从 1985 年 112 人 (内 公办 103 人,民办 9 人,其中为教师 72 人)已扩展到 2000 年的 154 人,内教师 120 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者从 1985 年的 61 人发展到 2000 年的 130 余人。教 师队伍文化素质的整体提高是迅速的,引人注目的。此外,为了适应新的要求与 变化,学校还开始向人才市场招聘,引进外地的中高级职称人才,以充实队伍, 形成新的构成特点。高级职称者占教师总数比例,从不足 5%迅速上升到 15%。 学校的面貌也随着时代发展有着显着的变化。本校原占地约 53 亩(1960 年左 右),为 39337 平方米(包括教学区 3

8、5 亩,运动场 15 亩,尚有学农田若干,建 有三层教学楼一幢, 二层教学楼二幢, 校外教工住宅二幢, 学生三层宿舍楼一幢, 实验楼一幢等)。2000 年 4 月,原第二职校并入,其校区面积为 1732 平方米, 目前本部与东部合计为四万六千余平方米的面积。 现在校内新楼矗立, 绿树成荫, 草坪如茵,鱼跃清波,鸟鸣香枝,它和书声琅琅,龙腾虎跃的场景交织成一幅幅 新时代素质教育相得益彰的快乐读书图画。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如电脑房,闭路 电视,图书检索系统,多媒体设计,新类型实验室与操作手段,与多姿多态的学 生课余社团活动、文学及科学兴趣研究结合,升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水平,开阔 视野,丰富生活,并增

9、强学生的创造思维与创新能力,开拓社交能力,从而培养 出大量的切合时代发展实际需要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学校的内部管理机制也有所更新,一些具体制度也制订了许多规则或办法,不 时在实践中增减补充,以适应学校合乎教育规律与知识分子政策的运作,更充分 更合理地激发,调动广大教师的责任感,积极性,以催化他们的事业心和创新意 识。只有在上下同心,和衷共济的基础上,学校才会出现新格局,办出新特色, 立足于社会认可的先进学校或“名校”的行列。 *中学不久将迎来它建校 60 周年的大庆,这是学校在新世纪里的第一个重大 纪念活动。它将亮出它全新的校容校貌,一座有现代化教学设施及一流校园文化 氛围的特色学校,它

10、将显出它在严格而科学管理下教育教学方面出现的新面貌、新气象、新实绩;它将向社会各界与父老乡亲展示它办学六十年来所取得的重大 成果,包括人才辈出、名师成群、重奖荣誉称号、教学科研著述*中学将以 昂扬,光彩的姿态毫无愧色地站在本县一流中学的行列之中。二 系统分析 系统分析是指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生命周期中系统分析阶段的各项活动和 方法,应用系统思想和系统科学的原理进行分析工作的方法与技术。 系统分析阶段的目的, 就是按照系统规划所定的某个开发项目范围内明确系统 开发的目标和用户的信息需求,提出系统的逻辑方案。系统分析在整个系统开发 过程中,是要解决“做什幺”的问题,即根据系统规划所确定的范围,对现

11、行系统 进行详细调查, 尽可能弄清楚用户对信息的需求, 调查原信息系统的资源, 输入, 处理和输出,描述现行系统的业务流程,指出现行系统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确 定新系统的基本目标和逻辑功能要求,也即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模型,为下一阶段 进行物理方案设计, 解决“怎么做”提供依据。 因此, 这个阶段又称逻辑设计阶段。 系统分析阶段的主要活动有:系统初步调查、可行性研究、系统详细调查、新 系统逻辑方案的提出。21 系统调查 系统初步调查中采用的主要方式是与*中学的教师, 尤其是与学籍管理处的教 职工进行交流,并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经过调查研究,中学的基本情况为:本 中学实行校长负责制,下设教务处、财务

12、部、党团支部、学生会、后勤部五大部 门。各部门分别针对各自管辖范围进行具体管理,并向校长负责。在学校的日常 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籍管理和培养方向是至关重要的。 从学校的行政管理和职能分工角度,得出了组织结构图。中学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 (1) 学校现行的学籍管理方式仍为基于文本、表格等纸介质的传统手工处理方 式。学籍信息管理没有完全科学化、规范化、处理速度较慢,因此影响教学工作 的开展,难以进行有效的信息反馈。 (2) 学校领导对整个学校的学生信息不能得到及时反馈,因此不能适时指导教学方向,以至影响教育质量。 (3) 部门之间信息交流少,信息渠道单一,不利于协调工作,容易出错。

13、因此, 我想通过建立学籍管理信息系统, 使学生学籍管理工作科学化、 规范化、 程序化,促使提高信息处理的速度和正确性,使学校的信息流程和流向清晰化、 合理化,第一时间把握学生信息,以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22 系统的可行性研究 可行性研究是系统分析阶段的第二项活动。此活动的主要目标是:进一步明确 系统的目标、规模与功能,对系统开发背景、必要性和意义进行调查分析并根据 需要和可能提出开发系统的初步方案与计划。可行性研究是对系统进行全面、概 要的分析。 通过调查分析,新系统设计方案有以下三个可行性: 1 技术可行性: 本系统采用 MS Windows 98 作为操作平台。数据库开发平台选用 Ms V

14、isual Foxpro 6, 该数据库管理系统在 MS Windows 98 和 MS 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 上都能运行,并提供数据库之间的数据复制功能,可代替现有系统单据数据的手 工传递工作,降低出错率,提高数据的可用性。本系统的应用软件开发平台也选 用 Ms Visual Foxpro 6,这是目前数据库应用软件的主流开发平台。 2 经济可行性: 采用新的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可取代原系统的单据手工传递工作,减少人工开 支,节省资金,并且可大大提高信息量的取得,缩短信息处理周期,提高学生信 息的利用率,使教学质量更上一个台阶。 3 营运可行性: 本系统操作简单,易于理解,只需通过简单培训,上手较快,学校学籍管理处 的教职员以及相关教师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