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增生症的诊断治疗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55671074 上传时间:2018-10-03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1.7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前列腺增生症的诊断治疗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前列腺增生症的诊断治疗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前列腺增生症的诊断治疗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前列腺增生症的诊断治疗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前列腺增生症的诊断治疗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前列腺增生症的诊断治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前列腺增生症的诊断治疗(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前列腺增生症的诊断治疗,一、 定义,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引起中老年男性排尿障碍原因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良性疾病。 主要表现为:腺体的增生、前列腺增大,下尿路症状为主的膀胱出口梗阻。,膀胱,尿道,前列腺 组织,外科包膜,前列腺的解剖部位,正常前列腺,增生的前列腺压迫尿道,二、 流行病学,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最初通常发生在40岁以后,到60岁时大于50,80岁时高达83。 随着年龄的增长,排尿困难等症状也随之增加。有研究表明似乎亚洲人较美洲人更易于产生中重度良性前列腺增生相关症状。,三、 病因学,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发生必须具备:年龄的增长及有功能的睾丸两个重要条件。 国内学者

2、调查了26名清朝太监老人,发现21人的前列腺已经完全不能触及,或明显萎缩。 但良性前列腺增生发生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可能是由于上皮和间质细胞的增殖和细胞凋亡的平衡性破坏引起。 相关因素有:雄激素及其与雌激素的相互作用、前列腺间质一腺上皮细胞的相互作用、生长因子、炎症细胞、神经递质及遗传因素等。,四、 病理,前列腺分为:外周带、中央带、移行带和尿道周围腺体区。 所有良性前列腺增生结节发生于移行带和尿道周围腺体区。,前列腺的解剖包膜和下尿路症状密切相关,由于有该包膜的存在,增生的腺体受压而向尿道和膀胱膨出从而加重尿路梗阻。 前列腺增生后,增生的结节将腺体的其余部分压迫形成“外科包膜”,两者有明显分

3、界。增生部分经手术摘除后,遗留下受压腺体, 故术后直肠指诊及影像学检查仍可以探及前列腺腺体。,五、 病理生理改变,前列腺增生导致后尿道延长、受压变形、狭窄和尿道阻力增加,引起膀胱高压并出现相关排尿期症状。 随着膀胱压力的增加,出现膀胱逼尿肌代偿性肥厚,逼尿肌不稳定并引起相关储尿期症状。 如梗阻长期未能解除,逼尿肌则失去代偿能力。 继发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上尿路改变,如:肾积水及肾功能损害的主要原因是膀胱高压所致尿潴留以及输尿管返流。,六、 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在临床上主要表现: 膀胱刺激症状、 梗阻症状 其诊断需要根据症状、体格检查尤其是直肠指诊、影像学检查、尿动力学检查及内窥镜

4、检查等综合判断。,临床上主要表现,夜尿增多、尿频 排尿困难 静力性因素 动力性因素 尿急、尿痛等下尿路刺激症状 血尿 尿潴留,夜尿增多、尿频,排尿困难,静力性因素,前列腺增大造成尿道横切面积下降和尿道延长,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治疗,主要包括四大类: 观察等待、 药物治疗、 微创治疗 手术治疗。 治疗目的:是为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保护肾功能。 具体治疗方法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症状的轻重,结合各项辅助检查、当地医疗条件及患者的依从性等综合考虑。,BPH的诊断,以下尿路症状为主诉就诊的50岁以上男性患者,首先应该考虑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可能。 为明确诊断,需作以下临床评估。,一、初始评估 l、病史询问(推荐)

5、 (1) 下尿路症状的特点、持续时间及其伴随症状 (2) 手术史、外伤史,尤其是盆腔手术或外伤史 (3) 既往史和性传播疾病、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 (4) 药物史,可了解患者目前或近期是否服用了影响膀胱出口功能的药物 (5) 患者的一般状况,(6) 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LPSS) I-PSS评分标准是目前国际公认的判断BPH患者症状严重程度的最佳手段。I-PSS评分是BPH患者下尿路症状严重程度的主观反映,它与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以及前列腺体积无明显相关性。 I-PSS评分患者分类如下:(总分0-35分) 轻度症状 0-7分 中度症状 8-19分 重度症状 2035分,(7) 生活质量评分(Q

6、OL) QOL评分(0-6分)是了解患者对其目前下尿路症状水平伴随其一生的主观感受,其主要关心的是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受下尿路症状困扰的程度及是否能够忍受,因此又称困扰评分(bother of score)。,2、体格检查(推荐),(1) 直肠指诊(DRE) 下尿路症状患者行直肠指诊非常重要,需在膀胱排空后进行。 可以了解是否存在前列腺癌: 国外学者临床研究证实,直肠指诊怀疑有异常的患者最后确诊为前 列腺癌的有26-34。而且其阳性率随着年龄的增加呈上升趋势。 可以了解前列腺的大小、形态、质地、有无结节及压痛、中央沟是否变浅或消失以及肛门括约肌张力情况。 直肠指诊对前列腺体积的判断不够精确,目前

7、经腹超声或经直肠超声检查可以更精确描述前列腺的形态和体积。,直 肠 指 检,3、尿常规(推荐) 尿常规可以确定下尿路症状患者是否有血尿、蛋白尿、脓尿及尿糖等。,4、血清PSA(推荐)-前列腺特异抗原 前列腺癌、良性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都可能使血清PSA升高。因此,血清PSA不是前列腺癌特有的。 另外,泌尿系感染、前列腺穿刺、急性尿潴留、留置导尿、直肠指诊及前列腺按摩也可以影响血清PSA值。 血清PSA与年龄和种族有密切关系。一般40岁以后血清PSA会升高,不同种族的人群PSA水平也不相同。血清PSA值和前列腺体积相关,但血清PSA与BPH的相关性为0.30ngml,与前列腺癌为3.5ngm16

8、 。血清PSA可以作为前列腺癌穿刺活检的指征。一般临床将PSA4ngm1作为分界点7 。血清PSA作为一项危险因素可以预测BPH的临床进展,从而指导治疗方法的选择8,5、超声检查(推荐) 超声检查可以了解前列腺形态、大小、有无异常回声、突入膀胱的程度,以及残余尿量。 经直肠超声(TRUS)还可以精确测定前列腺体积(计算公式为0.52前后径左右径上下径)。另外,经腹部超声检查可以了解泌尿系统(肾、输尿管)有无积水、扩张,结石或占位性病变。 6、尿流率检查(推荐) 尿流率有两项主要指标(参数):最大尿流率(Qmax)和平均尿流率(Qave),其中最大尿流率更为重要。但是最大尿流率减低不能区分梗阻和

9、逼尿肌收缩力减低。还需结合其他检查,必要时行尿动力学检查。最大尿流率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和容量依赖性,因此尿量在150-200ml时进行检查较为准确,必要时可重复检查。,二、根据初始评估的结果,部分患者需要进一步检查 1、排尿日记(可选择) 如以夜尿为主的下尿路症状患者排尿日记很有价值,记录24小时排尿日记有助于鉴别夜间多尿和饮水过量。 2、血肌酐(可选择) 由于BPH导致的膀胱出口梗阻可以引起肾功能损害,血肌酐升高。但是最近MTOPS的研究数据认为如果排空正常的情况下可以不必检测血肌酐,因为由于BPH所致的肾功能损害在达到血肌酐升高已经有许多其他的变化,如肾积水、输尿管扩张返流等,而这些可以

10、通过超声检查及静脉肾盂造影检查得到明确的结果。仅在已经发生上述病变,怀疑肾功能不全时建议选择此检查。,3、静脉尿路造影(intravenous urography, IVU)检查(可选择) 如果下尿路症状患者同时伴有反复泌尿系感染、镜下或肉眼血尿、怀疑肾积水或者输尿管扩张返流、泌尿系结石应行静脉肾盂造影检查。应该注意,当患者造影剂过敏或者肾功能不全时禁止行静脉尿路造影检查。必要时利用同位素肾图代替静脉尿路造影检查肾功能以及上尿路的引流情况。 4、尿道造影(可选择) 怀疑尿道狭窄时建议此项检查。 5、尿动力学检查(可选择) 此项检查是通过压力流率函数曲线图和A-G图来分析逼尿肌功能以及判断是否存

11、在膀胱出口梗阻。对引起膀胱出口梗阻的原因有疑问或需要对膀胱功能进行评估时建议行此项检查,结合其它相关检查以除外神经系统病变或糖尿病所致神经源性膀胱的可能。,6、尿道膀胱镜检查(可选择) 怀疑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合并尿道狭窄、膀胱内占位性病变时建议行此项检查。 通过尿道膀胱镜检查可了解以下情况: (1)前列腺增大所致的尿道或膀胱颈梗阻特点;(2)膀胱颈后唇抬高所致的梗阻;(3)膀胱小梁及憩室的形成;(4)膀胱结石;(5)残余尿量测定;(6)膀胱肿瘤;(7)尿道狭窄的部位和程度。,三、不推荐检查项目 计算机体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由于检查费用高,一般情况下不建议该项检查。,良性前列腺

12、增生症的治疗,下尿路症状是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切身感受,最为患者本人所重视。因此,下尿路症状以及生活质量的下降程度是治疗措施选择的重要依据。 因充分了解患者的意愿,向患者交代包括观察等待、药物治疗、外科治疗在内的各种治疗方法的疗效与副作用。,一. 观察等待 观察等待是一种非药物、非手术的治疗措施,包括病人教育、生活方式指导、随访等。因为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是前列腺组织学一种进行性的良性增生过程,其发展过程较难预测,经过长时间的随访,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中只有少数可能出现尿潴留、肾功能不全、膀胱结石等并发症。因此,对于大多数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来说,观察等待可以是一种合适的处理方式,特别是患者生活

13、质量尚未受到下尿路症状明显影响的时候。 1推荐意见 轻度下尿路症状(I-PSS评分7)的患者,以及中度以上症状(I-PSS评分8)同时生活质量尚未受到明显影响的患者可以采用观察等待。 接受观察等待之前,患者应进行全面检查(初始评估的各项内容)以除外各种BPH相关合并症。,3观察等待的内容 患者教育 应该向患者提供BPH疾病相关知识,包括下尿路症状和BPH的临床进展,特别应该让患者了解观察等待的效果和预后。 同时还应该提供前列腺癌的相关知识。BPH患者通常更关注前列腺癌发生的危险,研究结果显示有下尿路症状人群中前列腺癌的检出率与无症状的同龄人群无差别。,生活方式的指导: 适当限制饮水可以缓解尿频

14、症状,例如夜间和出席公共社交场合时限水。但每日水的摄入不应少于1500毫升。 酒精和咖啡具有利尿和刺激作用,可以引起尿量增多、尿频、尿急等症状,因此应适当限制酒精类和含咖啡因类饮料的摄入。 指导排空膀胱的技巧,如重复排尿等。 精神放松训练,把注意力从排尿的欲望中转移开。 膀胱训练,鼓励患者适当憋尿,以增加膀胱容量和排尿间歇时间。 合并用药的指导。BPH患者常因为合并其它全身性疾病同时使用多种药物,应了解和评价患者这些合并用药的情况,必要时在其他专科医师的指导下进行调整以减少合并用药对泌尿系统的影响。治疗同时存在的便秘。,二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的短期目标是:缓解患者的下尿路症状, 长期目标是:延缓

15、疾病的临床进展,预防合并症的发生。 在减少药物治疗副作用的同时保持患者较高的生活质量是良性前列腺增生症药物治疗的总体目标。,1-受体阻滞剂 -受体阻滞剂的作用机制和尿路选择性 -受体阻滞剂是通过阻滞分布在前列腺和膀胱颈部平滑肌表面的肾上腺素能受体,松弛平滑肌,达到缓解膀胱出口动力性梗阻的作用。 根据尿路选择性可将-受体阻滞剂分为: 非选择性受体阻滞剂(酚苄明)、 选择性1受体阻滞剂(多沙唑嗪、阿呋唑嗪、特拉唑嗪) 高选择性1受体阻滞剂(坦索罗辛, 萘哌地尔)。,推荐意见: -受体阻滞剂适用于有下尿路症状的BPH患者。 推荐坦索罗辛、多沙唑嗪、阿呋唑嗪和特拉唑嗪用于BPH的药物治疗。 盐酸坦索罗

16、辛 0.2mg/日 特拉唑嗪 2mg/日 可以选择萘哌地尔应用于BPH的治疗。 不推荐哌唑嗪以及非选择性受体阻滞剂酚苄明治疗BPH。,-受体阻滞剂治疗后48小时即可出现症状改善,但采用I-PSS评估症状改善应在用药4-6周后进行。连续使用-受体阻滞剂1个月无明显症状改善则不应继续使用。,副作用 常见副作用包括头晕、头痛、无力、困倦、体位性低血压、逆行射精等,体位性低血压更容易发生在老年及高血压患者中。,25-还原酶抑制剂 作用机制 5-还原酶抑制剂通过抑制体内睾酮向双氢睾酮的转变,进而降低前列腺内双氢睾酮的含量,达到缩小前列腺体积、改善排尿困难的治疗目的。 目前在我国国内应用的5-还原酶抑制剂包括: 非那雄胺 依立雄胺。,推荐意见 非那雄胺适用于治疗有前列腺体积增大伴下尿路症状的BPH患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