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版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1课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课件人民版必修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5670705 上传时间:2018-10-03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14.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通用版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1课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课件人民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全国通用版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1课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课件人民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全国通用版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1课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课件人民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全国通用版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1课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课件人民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全国通用版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1课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课件人民版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通用版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1课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课件人民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通用版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1课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课件人民版必修(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时空坐标,1.关注主干,重点掌握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大制度、“一国两制”构想。 2.加强纵横联系,如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比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议会制度的区别,认识中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3.追踪热点,结合时政热点,结合当前的反腐败斗争认识民主政治的建设历程和经验教训;结合民族关系、祖国统一等长效热点,关注国家统一和复兴对于政治、经济、外交的重大作用。,学法指导,第1课,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学习目标,内容索引,基础认知 学习思考,深化探究 核心突破,巩固练习 随堂反馈,基础认知 学习思考,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历史条件 (1)军事上:人民解放战争的

2、胜利发展。 (2)思想路线上: 召开。 (3)组织上:中国人民 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 2.成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届二中全会,政治协商会议,3.意义 (1)使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成为真正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 (2)是一个以_为领导、_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权。 (3)为国家政治建设的逐步开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一个新纪元。,工人阶级,工农联盟,易混易错,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而不是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二、开创政治建设新阶段 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条件: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

3、会的召开为其奠定了 基础和 基础。 (2)召开:1954年9月,在北京隆重举行。,法律,组织,(3)成果:通过了_。 内容:确立了新中国的 和根本政治制度;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确立了新中国向 过渡的方向和途径。 原则: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 原则。 性质: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意义: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 (4)意义:标志着 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了。,国家性质,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正式形成:1949年9月,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 (2)新的阶段:1954年12月,人民政协第二届全

4、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和 制度成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 , ”的方针。,多党合作,长期共存,政治协商,互相监督,易混易错,误区警示,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权力机关,但不是最高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才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中国的政党制度不同于西方的多党制。中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而不是多党制。因为在中国,中共是执政党,民主党派与之密切合作,属于参政党;在西方,各党派之间是执政党与在野党的关系,靠竞选轮流坐庄。,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 1.原因:我国逐渐形成

5、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 的局面。 2.确立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 。 (2)1954 年通过的_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是新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大杂居、小聚居,民族区域自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3.成就:到1958 年,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先后成立;1965 年, 正式成立。 4.意义 (1)实现了_自己当家做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 (2)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少数民族,易错提醒,1.民族区域自治中的“自治”不是少数民族的自治,而是少数民族地区所有人民的自

6、治,是“区域自治”不是“民族自治”。 2.民族区域自治下的少数民族虽享有较大的自治权,但不等同于特别行政区。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前提是社会主义制度,而特别行政区的政治前提是“一国两制”。,深化探究 核心突破,主题一 1954年宪法,史料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第二十二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行使国家立法权的唯一机关。 195

7、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答案,思考 (1)根据史料回答,该宪法有哪些内容?体现了什么原则?,答案 内容:规定了国家的性质、根本政治制度、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原则: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2)该宪法确定的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这部宪法的颁布有何意义?,答案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意义:它是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和建设经验的总结,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法律保证,它的颁布大大调动了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主题二 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史料一 见下图,1949年9月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史料二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今后在

8、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和对外友好活动中,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维护祖国的统一和团结的斗争中,将进一步地发挥它的重要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思考 (1)第一届政协会议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召开的?,答案,答案 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基本胜利,南京国民政府被推翻,筹建新中国提上日程。,(2)这次会议的召开对新中国国家政治建设有什么重要作用?,答案 这次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性质,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直接促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中国国家政治建设的逐步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职能在1954年以后有何变化?,答案,答案

9、 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其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主题三 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史料一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的大小,分别建立各民族自治机关。凡各民族杂居的地方及民族自治区内,各民族在当地政权机关中均应有相当名额的代表。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史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民族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确立,并将继续加强。国家将尽一切努力,促进全国各民族的共同繁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思考 (1)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何时确立的

10、?其主要内容是什么?,答案,答案 确立时间: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 主要内容: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建立各民族代表组成的自治机关。,(2)史料中反映了我国民族关系的原则是什么?实行这个原则的目的是什么?,答案 平等、团结、互助。 目的: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答案,(3)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实行有什么意义?,答案 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意义: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也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中国民主政治的本质和特点 (1)本质: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当家作主,真正享有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这是中国民主政治的

11、本质。 (2)特点 民主是一种价值观念,更是一种国家制度。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其根本特点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史论总结,从政治制度建设的层面讲,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它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政治制度。 民主政治的建设必须有制度化、法制化的保障。依法治国成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巩固练习 随堂反馈,1.1953年12月,新中国进行全国规模的基层选举。在天津选民投票日,恰逢女青年蒋宝珍要举行婚礼,她为了参加选举,把婚礼推迟了两个小时。她说:“结婚是喜事,选举更是喜事!

12、”她所说的后一件喜事是指投票选举 A.国家主席 B.国务院总理 C.人大代表 D.政协委员,答案,解析,1,2,3,4,5,解析 由材料中“1953年”“全国规模的基层选举”,可以看出是选举“人大代表”,由“人大代表”代表人民行使权利,故选C项。,2.为了制定1954年宪法,毛泽东同志亲自主持,广泛征求意见。当时全民讨论了近三个月,参加讨论的有1亿5千多万人,最后由宪法起草委员会整理的意见共138万条,为宪法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条件。这说明1954年宪法 A.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B.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C.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 D.落实了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答案,解析,1,2,3,4

13、,5,解析 由1954年宪法的制定经历了“广泛征求意见”“全民讨论了近三个月”“意见共138万条”等信息,可以看出1954年宪法的制定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1,2,3,4,5,3.1954年12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指出:人民政协其任务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继续巩固和发展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更广泛地团结全国人民,并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这表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代行全国人大职权 是中国共产党、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的政治协商机构 是不可或缺的国家权力机关 A. B. C. D.,答案,解析,1,2,3,4,5,解析 1954年第一届全

14、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大职权,但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作用,排除,正确;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是国家权力机关,是政治协商机构,排除。答案为C。,1,2,3,4,5,4.海南省的行政区划中包括4个黎族自治县和2个苗族自治县。由此看出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多党合作制度 D.政治协商制度,答案,1,2,3,4,解析 由“黎族自治县”“苗族自治县”等信息可知,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解析,5,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指出:“为什么要民主党派

15、监督共产党呢?这是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身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周恩来也指出:“因为共产党是领导党我们一旦取得全国政权,就带来一个危险,就有一些人可能会被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所腐蚀,被胜利冲昏头脑,滋长官僚主义,脱离群众,甚至会出现个人野心家,背叛群众。这方面的危险是随时存在的,每个共产党员都要警惕。”邓小平在共产党要接受监督一文中强调:“党要领导好,就要不断地克服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就要受监督,就要扩大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如果我们不受监督,不注意扩大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就一定要脱离群众,犯大错误。”,1,2,3,4,5,材料二 毛泽东还曾指出:“对民主人士,我们要让他们唱对台戏,放手让他们批评。如果我们不这样做,就有点像国民党了。”关于请民主党派唱对台戏的意义,陈云指出:“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哪里有唱对台戏的,哪里有反对派,哪里的工作搞得就好,否则,工作就搞不好。有民主人士监督我们,对工作有好处。如果革命胜利后,长时期没有反对派,只有一派人讲话,听不到不同的意见,那么工作就会出毛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