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论述题总结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55670612 上传时间:2018-10-03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3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语文论述题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大学语文论述题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大学语文论述题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大学语文论述题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大学语文论述题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语文论述题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语文论述题总结(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赋:陈也。铺陈叙述之意。,如:氓之蚩蚩,抱布贸丝,非来贸丝,来即我谋。,二)赋、比、兴,比:比喻,打比方。如硕鼠用鼠类的贪婪来比喻剥削者。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叹之辞。1、关关雎鸠,在何之洲。,重章叠句:,诗经中,在诗歌的不同段落的同一位置,有相同或相近的诗句、诗段重复出现,这种表现手法称重章叠句。它具有回环反复的表达效果与音乐美。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青青子佩, 悠悠我思,一、什么是楚辞 楚辞是战国后期,继诗经之后产生于南方楚国的一种新诗体。以屈原、宋玉为代表。楚辞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其在表现手法上把叙事与抒情结合起来,富于幻想,充满原始宗教的气氛;语言节奏摇曳多姿

2、,具有楚国方言的特点。楚辞的产生与楚地民间的巫歌和方言等分不开。对后代文学影响深远,托物言志 也称咏物述志,是指作者在文学作品的创作中,表面上是在歌颂某物的性质、特点或某些属性,实质上是借此抒发作者自我的思想情感的一种表现手法。此表现手法开创于屈原橘颂,在表情达意上有委婉曲折的特征,对中国古代和现、当代的文学创作,均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借景抒情 就是借助于客观之景物抒发作者的情怀。是诗歌创作的一种方法,属间接抒情。,从哀郢看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 1、对百姓的忧虑:“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2、对祖国的眷念:“楫齐扬以容与兮,哀见君而不再得。望长楸而太息兮,涕

3、淫淫其若霰。”“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3、揭示出国家沦陷的原因:君主近小人远君子。“憎愠之修美兮,好夫人之慷慨。” 屈原为楚国郢都沦陷所作。诗表达了对国都沦陷、人民流离失所的强烈哀愤,谴责了楚国统治者的荒淫误国,并抒发了自己对祖国的无限眷恋之情。,古代散文:主要指先秦散文。句式长短不一,不重排偶,不要求押韵。内容丰富,如诸子散文。,孔子“信”的思想 “子贡问政。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子路从而后的思想内容本文通过子路与老人的对话,体现出儒家“积极入世”,“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思想。,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思想内容,主要阐述了什么是浩然之气,什么是知言。孟子认为浩然之气是一种至大至刚,无所畏

4、惧的精神状态。养浩然之气就是通过 “配义与道” “集义所生”的内心修养来实现。养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知言就是要知道言辞中的是非曲直。,天道轮扁斫轮的主要思想,由于 语言文字存在着“言不及意”的局限性,所以“道”无法通过言语或文字传授,只能依靠修道者的亲身体验。,汉乐府民歌的成就,1、继承诗经现实主义的传统 2、汉乐府奠定了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基础 3、汉乐府使用杂言体和五言体。4、汉乐府表达感情激烈而直露,口语化。,律诗,律诗亦称“近体诗”,“今体诗”,唐代形成。诗有定句(律诗八句,绝句四句);句有定字(五言和七言);音分平仄(一句之内平仄相间,一联之内平仄相对);颔联、颈联对仗(词性相对);一韵

5、到底(双句押韵,须押平声韵)。如杜甫登高。,诗中有画,诗中有画是苏轼对王维诗歌的赞誉,他将绘画技法,如移步变形,视角的变化色彩、光线明暗的变化用于写景。使用绘画技法写景使景物生动形象,易于激发读者的想象与联想,并在大脑中呈现三维的画面感。,词:产生于隋唐的一种配乐演唱的歌。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并且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音,按调押韵,对仗要求不固定也不严格。每首词分数片,但以两片为多句式长短不一。,对联的格式每幅对联分上下两联,要求:1、上下联字数相等;2、断句一致;3、词性相同,即名词对名词;4、上下联的平仄只涉及到每句的句脚,通常是“仄起平落”;5、内容相关;6、横批可有可无。,送孟东野

6、序是韩愈为孟郊到江南任职写的赠序。文章提出“物不平则鸣”的观点。并由物及人,层层推理:择其善鸣者鸣列举历代善鸣者孟郊等人是当代的善鸣者,之所以不得志归于天意,借以消释孟郊怀才不遇的感情。,唐代古文运动:中唐时期的文学革新运动,韩愈和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其内容主要是复兴儒学,其形式就是反对骈文,提倡古文。其理论主张一是提倡“文以载道”,复兴儒学;二是“务去陈言”,反对因袭,提倡独创。唐代古文运动上承先秦散文,下启宋代古文,形成至今仍为经典的散文风格。,狱中上母书 的思想内容,狱中上母书是夏完淳狱中写给嫡母的诀别信。文章陈述了为报父仇遭受杀戮,不得报母之情,并对后事一一作了嘱托。文章表达了作者不能尽孝的痛心,以及继承父志反清复明视死如归英雄气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