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高中生物专题七、动植物生命活动调节及免疫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5669094 上传时间:2018-10-03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633.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高中生物专题七、动植物生命活动调节及免疫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浙江省高中生物专题七、动植物生命活动调节及免疫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浙江省高中生物专题七、动植物生命活动调节及免疫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浙江省高中生物专题七、动植物生命活动调节及免疫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浙江省高中生物专题七、动植物生命活动调节及免疫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高中生物专题七、动植物生命活动调节及免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高中生物专题七、动植物生命活动调节及免疫(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2018 永康市一中高二生物奥赛培训资料魏小鹏编辑1 / 16专题七专题七、动植物生命活动调节及免疫动植物生命活动调节及免疫1植物学家温特利用切去尖端的幼苗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 叙述错误的是 A在黑暗条件下进行实验是为了避免光的干扰 B与的结果证明琼脂快不含促进幼苗生长的化学物质 C与的结果证明苗尖端含有促进幼苗生长的化学物质 D该实验的成功之处是将苗尖端的化学物质扩散到琼脂块 中再去影响切去尖端的幼苗 2将生长素能透过的明胶插在幼苗尖端与其下部之间,如图所示。给予 单侧光照射一段时间后,幼苗将 A直立生长B不生长C 向光弯曲生长D背光弯曲生长 3将含有适宜浓度生长表的琼脂块放在

2、幼苗切面的左侧,如图所示。 一段时间后,幼苗将 A不生长B向左弯曲生长 C直立生长D向右弯曲生长 4某兴趣小组探究 2,4-D 对插枝生根的作用,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组别123452,4-D 溶液浓度0a1a2a3a4根的平均数目(条)1864787813注:a1、a2、a3、a4依次增大 下列叙述与该实验不相符的是 Aa4浓度的 2,4-D 抑制生根B组別 1 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 C促进生根的最适浓度在 a1与 a2之间D2,4-D 既能促进生根也能抑制生根 5在探究“2,4-D 对插枝生根的作用”活动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插枝来自同一植株即可B插枝上保留芽的数目应相同 C2,4-D 浓度

3、是自变量D枝条上根的总长度为因变量 6右图所示是某一生长素作用部位的显微观察结果。据图可得出结论 A生长素是由色氨酸转化而来 B甲侧的生长素浓度大于乙侧 C生长素影响细胞的伸长生长 D生长素低浓度起促进作用,高浓度起抑制作用 7将燕麦幼苗分别放人 4 个暗箱中培养,如下图所示,其中、号燕麦切去苗尖端; 、号暗箱右侧开孔,使光线射入;号燕麦顶端左侧放一块含生长素的琼脂块。 欲证明燕麦幼苗的向光性与苗尖端有关,应选择进行实验的装置是ABCD 8将一片明胶或云母插在苗尖端和其下部之间,用于研究 幼苗的向光运动,结果如图所示。由此证明 A苗尖端是感光部位 B在弯曲部位,背光面细胞数目多于向光面2017

4、-2018 永康市一中高二生物奥赛培训资料魏小鹏编辑2 / 16C化学物质从苗尖端向下传递 D生长素通过主动转运进入明胶中 9在去掉尖端的燕麦幼苗切面上放置一富含生长素的琼脂 块,进行如右图实验,预期实验现象为 A直立生长B向左弯曲生长C向右弯曲生长D不生长也不弯曲 10某同学实验探究了 2,4-D 对插枝生根的作用,结果如下表所示。分析正确的是A实验观测指标是枝条上根的长度 B3 号烧杯由于没有添加 2,4-D,枝条不能生根 C1 号、2 号的实验结果对比,可说明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D实验结果表明,不同作用部位,生长素促进生长作用的大小不同 11在单侧光照射下,对禾本科植物幼苗做

5、下列处理后,能弯向光源生长的是 A去顶B顶上加不透明的帽 C用明胶块将幼苗顶端隔开D用云母片将幼苗顶端隔开 12下图是研究植物向光生长的实验,该对照实验说明A幼弯曲部位在尖端B幼苗感光部位在尖端 C幼苗尖端的生长素传递到了下面 D幼苗尖端的生长素从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 13某兴趣小组开展了 2,4-D 对莴苣幼根生长影响的探究,结果如上图。下列叙述的错误是 A2,4-D 浓度过高会抑制莴苣幼根的生长 B在 1020ppm 的范围内,可能存在 2,4-D 促进莴苣幼根生长的最适浓度 C在 2050ppm 的范围内,2,4-D 仍促进莴苣幼根的生长D70ppm 的 2,4-D 处理莴苣的幼根,幼根不

6、能表现出生长现象 14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幼苗的正上方,并照以 单侧光,如下图所示。一段时间后,幼苗将 A不生长B直立生长 C向左弯曲生长D向右弯曲生长 15研究生长素类似物 IBA 对某植物插枝生根的作用,获得了 下表所示实验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组别甲组乙组丙组IBA 浓度 (mol/L)100-1010-50生根数目(条)43822A促进插枝生根的最适浓度为 100-10mol/LB本实验的自变量是 IBA 浓度 C插枝上侧芽的数目会影响实验结果D用三种溶液处理插枝的时间应该相同组别第 1 天第 2 天第 3 天第 4 天第 5 天1 号烧杯(低浓度 2,4-D)W2 号烧杯

7、(高浓度 2,4-D)W3 号烧杯(蒸馏水)W2017-2018 永康市一中高二生物奥赛培训资料魏小鹏编辑3 / 1616将含有适量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去除尖端的幼苗左侧,然后给予 单侧光(如图) 。一段时间后,幼苗将 A不生长B直立生长 C向左弯曲生长D向右弯曲生长 17为验证单侧光照射会导致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这一结论,需要先利用琼脂块 收集生长素,之后再测定其含量。假定在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素的不均匀分布只与运输有 关。下列收集生长素的方法(如图所示)中,正确的是18 某科研小组用不同浓度的脱落酸处理同种 水稻种子,在相同条件下培养后测得秧苗 的干重和鲜重情况如图下列有关叙述 正确的是

8、 A0.1mg/L 脱落酸对秧苗有机物的积累 有促进作用 B0.3mg/L 脱落酸处理后秧苗的干重与 鲜重相等 C0.5mg/L 脱落酸对秧苗的生长有促进 作用 D1.0mg/L 脱落酸处理后的秧苗将不能生长 19将两组幼苗作如图处理,一段时间后幼苗甲、乙将 A直立生长、直立生长 B直立生长、向光弯曲生长 C向光弯曲生长、背光弯曲生长 D背光弯曲生长、背光弯曲生长 20如图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小块,分别放在甲、乙、丙三组幼苗前面的不同位置上,然后 从左侧给予光照,它们的生长方向是 A甲、乙、丙都直立B甲、乙、丙都向左 C甲向右、乙直立、丙向左D甲向右、乙向左、丙向左 21对燕麦胚芽鞘的尖端处理如

9、下,然后都在右侧给以单侧光照射,其中会弯曲生长的是22在果树扦插繁殖时,下列容易存活的是 A多叶带顶芽枝条B少叶带顶芽枝条 C多叶无顶芽枝条D少叶无顶芽枝条 23如图是波森詹森进行的实验。根据实验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证明感光部位是尖端 B云母片能让化学物质透过 C实验证明尖端产生物质并向下运输2017-2018 永康市一中高二生物奥赛培训资料魏小鹏编辑4 / 16D实验证明尖端物质分布不均导致植物向光弯曲 24 将某植物的幼苗放在单侧光下照射一段时间, 下图为该幼苗尖端以下部位的横切示意图, 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幼苗尖端的色氨酸可转变为生长素 B单侧光来自 b 侧 Ca 侧的生长速度

10、小于 b 侧 D其向光侧相当于茎横放的远地侧 25下图表示向光性部分实验示意图。据图叙述正确的是A幼苗尖端能够产生生长素B生长素的作用与浓度有关 C向光性只与幼苗尖端有关D幼苗尖端是感受光刺激部位 26拟南芥超矮生型突变体有激素合成缺陷型和激素不敏感型两种。研究者以野生型和某种 超矮生型突变体拟南芥为材料,分别用不同浓度赤霉素和生长素处理,实验结果如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表明,野生型拟南芥的赤霉素浓度始终高于该超矮生型突变体 B图乙表明,高浓度的生长素对野生型拟南芥茎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C实验表明,该种超矮生型突变体属于激素不敏感型 D实验表明,若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和生长素同时处理,可提

11、高该突变体莲的长度 27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即细胞外液B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C内环境的成分包括血红蛋白、氧气等D内环境稳态是细胞正常生存所必需的 28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 A葡萄糖、血浆蛋白、白细胞介素2B溶菌酶、唾液淀粉酶、胰岛素 CCO2、RNA 聚合酶、尿素DCa2+、载体、神经递质 29下列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 A钾离子B葡萄糖C白细胞介素-2D蔗糖 30将新生小鼠脑神经元置于适宜的溶液中,制成较高细胞密度的细胞悬液,并将其低温保 存,在低温保存过程中神经元会受到损伤。一段时间后,与常温保存组相比,溶液中的 离子浓度变化是2017-2

12、018 永康市一中高二生物奥赛培训资料魏小鹏编辑5 / 16AK+浓度升高BK+浓度降低CNa+浓度不变DNa+浓度升高 31下列关于神经元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元是可兴奋细胞B神经元的长轴突称为神经 C神经元一般包含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D多数神经元有一个轴突和多个树突 32下列关于神经元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B一般包含胞体、树突、突触三部分 C是一种可兴奋细胞D是反射弧的重要组成结构 33构成人体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是 A神经元B神经胶质细胞C反射弧D神经 34下列关于运动神经元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胞体位于大脑B发出的轴突支配感受器 C受刺激后能产生并传导动

13、作电位D可接受其它神经元树突的支配 35测量与记录蛙坐骨神经受刺激后的电位变化过程如图所示,其中、的指针偏 转到最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对神经施加刺激,刺激点位于图甲电极的左侧 B图中甲电极处的膜发生去极化,乙电极处膜的 Na+内流属于被动运输 C图中甲电极处的膜发生去极化,乙电极处的膜处于极化状态 D处于图状态时,膜发生的 K+内流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 36以狗为实验对象,研究心脏的神经支配及作用。实验过程中,先测定正常情况下的心率, 然后分别测定仅阻断神经甲和神经乙后的心率。结果如下表所示。据此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甲的作用是使心率减慢B神经乙的作用是使心率加快 C心脏受神经甲和神经乙

14、共同支配D神经乙对心率的影响比神经甲强 37图甲、乙分别表示某动物同一细胞的部分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动物的遗传物质是脱氧核糖核苷酸 B图甲的分泌物可能是某种激素 C静息电位是指之间的膜内电位差 D任一刺激均可引起兴奋,并可由图乙传递至图甲 38如图是肌膜局部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2017-2018 永康市一中高二生物奥赛培训资料魏小鹏编辑6 / 16A图中离子通道同时也是信号分子的受体 B信号分子与受体的结合可引起肌膜上全部离子通道的开放 C肌膜上钠离子内流引起的电位变化都能传播到肌纤维内部 D图示部位接受信号分子的刺激后可以将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 39下图表示在测量与记录蛙

15、坐骨神经受剌激后电位变化时,某一时刻观察到的电表指针所 处的位置情况, 其中指针所处的位置不是偏转最大时的位置。 下列关于这一时刻 a、 b 处 状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刺激在 a 左侧,则 a 处膜外可能为负电位 B若刺激在 a 左侧,则 b 处可能处于反极化过程 C若刺激在 b 右侧,则 a 处 Na+可能从膜外扩散进入膜内 D若刺激在 b 右侧,则 b 处膜外 K+浓度可能高于膜内 40下图为某段神经纤维示意图,灵敏电流计的两个电极按图示连接,在 a 处给予适宜强度 的刺激,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按图示连接,灵敏电流计可测得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B兴奋传到 b 处时,Na+经通道蛋白大量涌入膜内 Cb 处动作电位最大时,c 处 Na+浓度可能高于膜外 Db 处动作电位最大时,d 处膜可能处于去极化过程中 41取某动物的离体神经纤维培养在与正常海水浓度相同的培养液中,给予适宜刺激后产生 动作电位,下图分别为该离体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产生、传导、传递的示意图。有关叙 述正确的是A若将离体神经纤维放在高于正常海水 Na+浓度的溶液中,图甲的 a 点将降低 B发生 Na+内流的过程分别是图甲中的 ab、图乙中的 C图丙中,g 接受 f 传递来的化学信号可能会产生图甲所示的变化 D图甲、乙、丙中,复极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