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高中历史(知识构建_真题重体验)第二单元_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阶段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668787 上传时间:2018-10-03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1.8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高中历史(知识构建_真题重体验)第二单元_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阶段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春高中历史(知识构建_真题重体验)第二单元_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阶段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春高中历史(知识构建_真题重体验)第二单元_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阶段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春高中历史(知识构建_真题重体验)第二单元_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阶段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春高中历史(知识构建_真题重体验)第二单元_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阶段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春高中历史(知识构建_真题重体验)第二单元_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阶段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高中历史(知识构建_真题重体验)第二单元_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阶段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单元主要讲述了15世纪末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西欧国家开展殖民侵略扩张,进行资本原始积累,先后开展两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西欧国家的航海家为寻求海外财富,意欲探寻通往东方的新航线,并因此开辟了新航路。新航路的开辟要归功于勇于探索的航海家。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人类开始走向一个整体,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2)经过残酷的殖民争夺和激烈的贸易竞争,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先后走上了殖民扩张道路,直到18世纪中期,英国打败法国,最终确立世界殖民霸权。西欧国家的殖民活动对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开拓与发展起了重大作用。(3)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并扩展至美

2、、法、德、俄等国,促使欧美资本主义工业国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把亚、非、拉许多殖民地与半殖民地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使之成为资本主义经济附庸,大大促进了国际间的经济交往,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857年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发生,从另一方面证明了世界市场的存在。,(4)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列强加紧争夺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投资场所,掀起一股瓜分世界的狂潮,亚、非、拉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在经济上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一部分,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主义经济从此一统天下,在经济上世界成了密不可分的整体。,一、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认识1.为新兴工业资产阶级攫取更为广阔

3、的商品市场和更丰富的廉价原料、拓展利润更为丰厚的投资场所提供了便利,进一步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这是一个非常不平等的市场,资本主义列强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大肆掠夺,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犯下了滔天罪行。,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冲击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相对落后的社会经济体制,传播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4.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国各地区间的联系。,【典题训练1】有历史学家说:“在1870年以后大约40年里,并非仅仅在欧洲人看来,欧洲实际上确实算是在世界上快速扩张的现代文明的中心。”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

4、A.殖民扩张 B.资本输出 C.文化传播 D.工业革命 【解析】选D。解答本题应注意从题干中的时间“1870年”入手,再现有关史实分析。1870年在英、德、法等几个工业发达的国家出现了新一轮技术革新热潮,促进产业结构的新变化和生产力的大发展,史称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欧洲文明的快速扩张。,二、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比较,【典题训练2】“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是人类工业文明进程中的里程碑,它们都 ( ) A.始于纺织业 B.与交通工具的革新相关 C.使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D.以电力作为主要能源 【解析】选B。瓦特研制的改良蒸汽机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强大动力,出现了以蒸汽机为动

5、力的交通工具;电的发明和使用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以电为动力的交通工具逐渐问世。两次人类文明的里程碑都与交通工具的革新相关。,三、资本主义殖民扩张的阶段特征1.工场手工业时期,西方列强殖民扩张以积累原始资本为主要目的,以掠夺金银等贵重金属、财富为主要手段,是赤裸裸的公开暴力掠夺。2.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殖民扩张以争夺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为主要目的。3.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殖民扩张以寻求投资场所为目的,积极开展对外资本输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典题训练3】下面是某一时期三种商品在英国进出口贸易中所占份额示意图。这一现象最早可能出现于 ( )A.中英鸦片战争前后 B.17世纪

6、打败荷兰后 C.“光荣革命”完成后 D.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初期,【解析】选A。由题干图片反映的信息来看,这一时期,英国对外贸易的特点是出口以工业制成品为主,进口以原材料为主,体现了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对外扩张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的特点。故选A。,1.(2013江苏单科)西班牙在美洲的主要黄金来源地是新格拉纳达。到1600年,从这里出口了400多万盎司的黄金。新格拉纳达的黄金产量逐步上升,到18世纪,其产量约为16世纪产量的三倍。这些黄金的流入直接导致西班牙 ( ) A.国力增强,确立世界霸主地位 B.资本积累,引发本国工业革命 C.贸易发达,成为世界市场中心 D.物价上涨,冲击封建生产关系

7、,【解析】选D。1600年到18世纪,黄金大量涌入西班牙,导致出现金银贬值,物价上涨的“价格革命”,冲击西班牙封建制度。而西班牙在这一时间段之内没有成为世界市场中心,更没有确立世界霸主地位,故A、C错误。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在英国首先开始,故B错误。,2.(2013安徽文综)“图说历史”是解读历史的一种方式。下列地图中白色区域的不断扩大,反映了 ( )A.天主教的传播 B.西方人眼中的世界 C.罗马帝国的扩张 D.“日不落帝国”形成,【解析】选B。A中基督教于11世纪分裂为天主教和东正教,公元1世纪基督教形成,与图中的信息不相符;C与罗马帝国存在的时间和扩展疆域不符,其存在时间是公元前27年

8、到476年,疆域主要是横跨欧亚非,而图中有美洲;D“日不落帝国”形成是在18世纪后期,与图中信息不吻合。B第一幅图是中世纪欧洲人眼中的世界;第二、三幅图是新航路开辟时期的世界;第四幅图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后的世界。,3.(2013北京文综)1985年,一艘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沉船被发现,船上载有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该船沉没的时间最早应为( ) A.北宋中期 B.元末明初 C.明末清初 D.鸦片战争时期 【解析】选C。江西景德镇是著名的瓷都。明清时期瓷器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但荷兰东印度公司1602年才成立。故只有C最符合题意。,4.(2013天津文综)有国外学者说,如果世界结束于

9、1820年,一部此前300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只有结尾的简短一章可能提到遥远的大西洋沿岸。这里的“结尾的简短一章”主要指的是 ( ) A.新航路开辟 B.西方早期殖民扩张 C.工业革命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确立 【解析】选C。解题时应特别注意题干中“1820年”和“结尾的简短一章”两处关键信息。A、B主要发生于15-18世纪,D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结果,三项时间均与题意不符。18世纪后半期开始的工业革命使东方逐渐从属于西方,符合题意。,5.(2012安徽文综)英国学者尼尔弗格森认为:“如果没有以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端,更不会

10、蔓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区。”其主要观点是 ( ) A.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推动力 B.英国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 C.人们对廉价商品的追求过于盲目 D.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世界,【解析】选A。具体分析见下表:,6.(2012山东文综)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邦认为,“虽然这场双元革命更精确地说是法国政治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载体和象征是法、英两国,但是,我们不应把这场革命看成是属于这两个国家的历史事件,而应看做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孪生喷发口”。他强调的是 ( ) A.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密切关系 B.欧洲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C.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世界意义 D.政治

11、进步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解析】选C。具体分析如下:,7.(2012天津文综)右图为英国工业革命时 代阿克莱特于1771年建立的纺纱厂遗址,现 为世界文化遗产。该纺纱厂所利用的动力应 该是 ( ) A.蒸汽动力 B.水力动力 C.水电动力 D.机械动力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对工业革命的理解能力。18世纪60年代阿克莱特发明了水力纺纱机,这使得劳动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后来他又建立水力纺纱厂,极大地提高了劳动效率,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展。,8.(2013天津文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汤申家族最重要的收入来源是出租牧羊场。16世纪初,该家族出租了16个牧羊场。汤申家族还按照资

12、本主义方式从事经营活动。1516年,该家族养羊数量达1.8万只,从中得到了丰厚的收入。 摘编自沈汉英国土地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汤申家族拥有的牧场较多,可能与当时英国什么经济运动有关?汤申家族属于哪个社会阶层?,材料二 1660年代至1760年代,英国东部地区发生了农业技术革命。其中一项新技术叫做“四区轮作制”,即分别在农场的四块土地上种植芜菁、小麦、萝卜、大麦,四年里轮流更换,不让任何地块休闲,同时又能保持地力。 下表是对1660年和1760年英国东部粮食产量的一种估算。 单位:蒲式耳/英亩摘编自历史研究2012年第3期,(2)材料二中的“四区轮作制”能推行,需以什么样

13、的土地关系为前提?指出英国农业技术革命所产生的结果。 (3)综上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土地关系和农业生产的变化对英国社会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这对当前我国农业发展有何借鉴意义?,【解析】第(1)题,依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和“出租牧羊场” “按照资本主义方式从事经营活动”等关键信息不难判断;第(2)题,“前提”应结合材料中的时间信息,从英国的土地所有制角度分析,“结果”可依据材料表格中的信息归纳;第(3)题,要注意材料涉及的土地关系的两次重大变化,然后分析对英国农业现代化以及工业革命所产生的影响,并进而总结历史经验,为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提供借鉴。,答案:(1)圈地运动。新贵族。 (2)大土地所有制

14、。粮食产量大幅增加。 (3)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和资金;大农场的形成有利于农业技术革命;农业产量的提高有利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意义:农业走规模化经营道路更能适应现代化需要。,9.(2012天津文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化学工业的卡特尔化是按照以下途径进行的:管理的集 中,以保证少数上层领导人大权独揽来维持规定的价格标准;消除 竞争,以杜绝外国竞争的保护关税来保证在市场上的稳固地位;以 较少数企业、但进行大规模生产的方法,来实现生产率的提高。1904年,六个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了两 大卡特尔。周一良、吴于廑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 (1)材料一中的“卡特

15、尔”是一种什么样的生产组织形式?结合材 料和所学知识,列举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处于领先地位的新兴 工业部门。,材料二 1871年德国完成统一。1870至1913年,德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4.7%,工业生产增长了4.6倍,同期英国增长1.3倍,法国增长1.9倍。1913年,德国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为16%,英国为14%;这一年,德国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3%,而英国为15%。 王珏世界经济通史(中卷)等 (2)依据材料二,归纳1870至1913年德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材料三 1899年,德国外交部长皮洛夫在演讲中说:“如果英国人谈论建造大不列颠帝国,法国人谈

16、论建造新法兰西帝国,俄国人谈论占领亚洲领土,那么,我们要求建造大德意志帝国对我们来说,没有强大的陆军,没有强大的海军,而要获得幸福,那是万万办不到的。” 王春来等16-19世纪世界史文献选编 (3)材料三中皮洛夫表达了什么意向?为实现这种意向德国做了哪些准备?最终导致了什么结果?,【解析】本题考查德国政治经济的发展。第(1)题“卡特尔”是垄断组织的一种形式。第(2)题由于国家统一和新技术的运用,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经济飞速发展,增速超过英法老牌国家。第(3)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德国也要求争夺世界市场,重新瓜分世界,并不断扩军备战,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答案:(1)垄断组织。 化学工业、电力工业、汽车工业。 (2)特点:经济飞速发展,增速超过英法老牌国家;1913年,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超过英国,但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低于英国。 原因:德国统一,促进了经济发展;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领先;德国殖民地少,所占世界市场份额相对小。 (3)意向: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市场。 准备:扩军备战、结成军事同盟。 结果: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