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咳嗽治疗谈名医经验传承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5668455 上传时间:2018-10-03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3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咳嗽治疗谈名医经验传承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从咳嗽治疗谈名医经验传承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从咳嗽治疗谈名医经验传承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从咳嗽治疗谈名医经验传承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从咳嗽治疗谈名医经验传承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咳嗽治疗谈名医经验传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咳嗽治疗谈名医经验传承(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咳嗽诊治谈名医经验传承,潍坊市中医院呼吸内科 于金源,医生成才三要素,系统的专业知识 正确的思维方式 丰富的临床经验,2,中西医理论的特点,中医:古籍浩繁,部分教材脱离临床实际,理论自成体系,概念抽象模糊,且玄奥难解,众说纷纭,玉石难分。 西医:教材较完善,说理比较透彻可信,经过长时间大范围反复筛选、净化、认同。,3,中西医成才的不同之处,成才周期:中长西短 成才难度:中难西易 成才率:中少西多,4,中医的三经战略,经典 经验 经方,5,学习名医经验是青年中医成才的快捷方式,经典:转化成疗效的周期长, 经方:经方数量有限,不够用 名医经验:即学即用,高效快捷,6,中医临床的特点,诊疗方法手段

2、特多 不够规范 潜力大 灵活性大,难以把握 经典和教材难以反映中医学的精华全貌,7,不重视名医经验的传承是当今中医教育的一大缺陷,临床教材涉及较少,固定证型、列举症状在、标明治法、规定方剂的编写体例,把活泼的辨证论治变成呆板固定的程式,让中医简单化、机械化、“傻瓜化”。 各家学说讲民国以前中医多,讲解放后的名中医经验及学说少,8,如何界定名医,一是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有持久而众多的主动求医患者 二是知识渊博,理论造诣较深,有水平较高的论著问世 两者兼备,方可称之为名符其实的名中医 以疗效论英雄,理论、职称、学历等只居其次。,9,当代名医经验是中医学术之瑰宝,民国期间即以从事中医工作,建国后成名的

3、名老中医,其传统中医功底深厚,又充分学习了当时的西医知识,知识结构合理。 专攻一个系统的疾病,为其成才提供了丰富的临床实践 所配备的高徒能准确系统地表述老中医的经验及学术,10,当代中医要读当代的中医书,要大量阅读现代名老中医经验的书,近几十年来这类书出版得很多,我收集的就有百种以上,由于近年来对中医问题反思的结果,名医的医案、医疗经验,又重新受到重视。例如,人民卫生出版社将上个世纪5060年代著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著作,又重新再版,十分珍贵,购书的机会难得。,当今名中医著书的特点,今人的书,个性化强,分科、专业更细化而具体。比中医古籍更贴近生活,更容易接受,可以将其看作一座座沟通古今的桥梁,从

4、中可以学到名老中医是如何继承古人、创新运用的,由近及远,可以进一步加深对中医的理解。,不要用循证医学的眼光看待中医经验,认为中医的医案、经验总结,只是个案,个人经验,经不起统计学处理,不具有普遍意义。学中医的人,不要被所谓统计学吓住,统计学抹杀了个体的差别,否认个别中包含了一般规律,这种近代科学的方法不适合中医。 因为中医辨证论治的灵魂就在于活,就在于必须因人、因地、因时地进行个性化的精确治疗。,如何继承名医经验,一听:听其言,在理否? 二看:观其行,有效否? 三想:想一想,有效之因何在? 四试:亲手验证 若此四环皆通,则此学说或经验便为确实可信。,14,当前对中医经验的一般认识,在当前的名医

5、经验传承过程中,存在一种认识倾向与观点,即认为医疗技术的传承属于传统文化中“术”的层而,而医理医道的传承则属于传统文化中“道”的层而;认为医术的传承属“标”属“末”,而医理医道的传承才是“本”是“根”,本立方能道生;,15,形似VS神似,认为学习老中医的医术是在学习传承其经验,往往能得到“形似”境界、“学我”境界, 学医理医道则是在学习传承其理论精髓;能得到“神似”境界、“像我”境界甚至“超我”境界;,医匠VS医家,认为学习前者最多只能成为治疗疾病的工匠,即“医匠”。 学习后者则能成为指导并影响本领域学科发展的医学大家,即“医家”。,道与术的关系,术中寓道,道中有术,两者不可须臾分离,如果一味

6、夸大医理医道的传承,甚至轻视、忽视医技经验的传承则往往在临证时落于哲学上的思辩推演,落于中医学医理上的循环论证。 从目前中医学服务的范围、存在的规模和所形成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实际效果看,中医临床有滑坡趋势,说明中医学有许多临床医学经验没有能够传承下来,有失传,这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18,学习经验意义重大,毛主席:把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他的本事就大了。 毛主席:我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以前我们人民解放军打仗,在每个战役后,总来一次总结经验,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然后轻装上阵,乘胜前进,从胜利走向胜利,终于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牛顿:如果我看得更远一点的话,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直接

7、经验VS间接经验,对中医而言,有时候间接经验比直接经验还重要,比如,在年轻时,因为参加临床的时间短,见识少,必然有很多病从未见过,完全靠自己从头摸索,会耽误病情,走许多弯路。,学习经验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如果读的书多,发现古今名医有类似的治疗经验,拿来运用,则可以用之弥补自己直接经验的不足。即使到老了,临床经验丰富了,也不可能所有的病都见识过,旁人的经验永远是值得珍惜的。这就需要读书,不断地读书,不断地吸取他人的经验。,提高疗效的快捷方式,要想在临床成熟得快,不能靠自己一点点去摸索去积累,那要到何年何月?只能靠借鉴别人的经验,靠“偷”,真正聪明的人是会偷的人,是会读书,肯联系临床思考的人,

8、是有准备的头脑。 那种一天到晚埋头于临床,不读书不思考,遇到疑难疾病绕着走,不肯深入下去的所谓“从来没有脱离临床”的人,这不过是在低层次、低水平的临床徘徊。,治咳经验的来源,陈苏生:胸膈呼吸系统疾病以二麻四仁汤为基本方 祝谌予:治咳四法,宣降润收,过敏煎 姜春华:姜春华谈涩药开禁、截断扭转思想 武维屏:外风引动内风是咳嗽发生的中心环节,治疗咳嗽要处理好以下关系,宣肺与敛肺的关系 肺与肝脏的关系,24,宣肺与敛肺,宣肺止咳,作为常法,深入人心 久咳不愈者,不少就是宣散太过,肺气受损,致开合失司。 宣敛并用,可用于外感咳嗽初期,25,调肝治咳,外感治肺,内伤治肝 万病回春有:“从来咳嗽十八端,只因

9、邪气入于肝”之说,26,治疗咳嗽常用方剂,二麻四仁汤 过敏煎,27,二麻四仁汤,来源:陈苏生 原方组成: 炙麻黄4.5克 麻黄根4.5克 桃仁9克 杏仁9克 郁李仁9克 白果9克 炙百部9克 炙冬花9克 车前草9克 甘草6克,28,二麻四仁汤变通:,炙麻黄9克 麻黄根9克 桃仁9克 杏仁9克 牛子12克 白果9克 炙百部9克 炙冬花9克 木蝴蝶9克 甘草6克,29,二麻:麻黄-麻黄根,麻黄-麻黄根:麻黄辛散,开腠理,透毛窍,散风寒,解痉平喘,乃发散肺部邪郁之良药,但收收缩血管,用度高血压患者慎用,而麻黄根与麻黄相反,不但能固表止汗,并能扩张血管,使血压下降,呼吸幅度增大。 二者合用,一开一合,

10、开合相济,既调整肺气,又不致使肺气开泄太过,既能加强肺的呼吸功能,又无升高血压、助长兴奋之弊。,30,四仁之一:桃仁-杏仁,杏仁走气分,降肺气之上逆,桃仁走血分,化血络之凝瘀 二者同用,一气一血,既能顺气降逆,涤痰解凝,又能流通肺部郁血。有痰瘀同治之效,31,四仁之二:牛子-白果,牛子疏散风热;清热解毒;宣肺祛痰,利咽散肿,滑肠通便。 白果仁敛肺而不敛痰,能抑制痰浊的过度分泌 二者合用,一滑一涩,使已成之痰能化,未成之痰可敛,能起上(痰)下(便)分消之功。,32,其他药物,百部-冬花:二者合用,源自济生方之百花膏,擅治暴嗽久嗽,亦可治疗痰中带血。 木蝴蝶:清肺利咽,疏肝和胃。 甘草:调和诸药。

11、,33,肝脏与咳嗽,外风始受于肺,内风始生于肝,外风引动内风是咳嗽发作的中心环节 肝气以升为常,肺气以降为用,气机升降失畅是咳嗽发病的病机关键 肝主疏泄,肺主治节,气血失调、痰瘀内阻为咳嗽发生的病理基础,34,调肝治咳常用方剂,过敏煎 方剂来源:首创文革时期,由上海市第十一 人民医院研制,由祝谌予从医学杂志中学来,并加以推广应用 组成:银柴胡、防风、乌梅、五味子各9克,甘草6克,35,过敏煎方义,银柴胡甘寒益阴,清热凉血; 防风辛温解表散风胜湿; 乌梅酸涩收敛,化阴生津; 五味子酸甘而温,益气敛肺,补肾养阴。 甘草调和诸药。 本方药味似乎平淡,但立方确有巧思,五药配合,有收有散,有补有泄,有升

12、有降,阴阳并调。经临床验证,此方对过敏性疾患确有良效。,36,过敏煎在肺系疾病中的应用,咳嗽:接触刺激性气味、冷热空气、烟雾而引起或加重的咳嗽 哮喘 过敏性鼻炎,37,治疗咳嗽常用中药及药对,仙鹤草:强壮补虚,收敛止咳,30克 合欢皮:清热解毒,夜间咳重时选用,24克 钩藤、薄荷:咽痒则咳时选用,各10克,后下 僵蚕、蝉蜕:咽痒咳嗽,咳则咽痛,声音嘶哑,久咳时选用,各10克 干姜、细辛、五味子:遇寒则咳时选用,干姜、五味子各9克,细辛3克,38,关于收涩药在外感咳嗽中的应用,姜春华教授:主张涩药开禁 个人体会:早期外感咳嗽,不是收涩药的绝对禁忌征 咳嗽剧烈时,易过伤正气,不易驱邪外出,投以收涩

13、药以缓之,有利于截断病势进展,扭转被动局面,较快取得疗效 宣敛并用,相反相成,是减轻收敛止咳药不良反应的关键,39,从肝治咳的常用药物,木蝴蝶:疏肝利咽止咳,对于痉挛性咳嗽,配合其他药物,疗效较好 钩藤、薄荷:清热平肝,舒肝利咽,宜后下,对小儿夜咳,疗效较佳 乌梅:敛肝止咳。,40,经验的学习与总结,毛主席: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 学了就用处处行,光学不用等于零,结语,中医当自强,中医的立身之本,不在政府的政策保护,而在于疗效。疗效在于效方达药。效方达药来源于哪里? 牛顿:我好象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孩子,不时为拾到比通常更光滑的石子或更美丽的贝壳而欢欣鼓舞,而展现在我面前的是完全未探明的真理之海。,42,有不妥之处,望批评指正,43,多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