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_心理学_名词解释汇总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5665541 上传时间:2018-10-03 格式:PDF 页数:24 大小:299.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_心理学_名词解释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教育学_心理学_名词解释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教育学_心理学_名词解释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教育学_心理学_名词解释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教育学_心理学_名词解释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学_心理学_名词解释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_心理学_名词解释汇总(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教育学名词解释汇总教育学名词解释汇总 1、广义的教育广义的教育: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 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2、狭义的教育狭义的教育: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 要指学校教育。 3、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主要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 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4、普通教育普通教育:主要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 学校教育。 5、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的知识和 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6、六艺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7、教育学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

2、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 的科学。 8、教育结构教育结构:通常指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 教育在内的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组合和比例构成。 9、学校文化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 念和行为方式。 10、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创立的,其核 心概念是“人力资本”,它指的是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 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它是资本的形态,体现在人身上, 属于人的一部分。 11、校风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 长期实践形成的。 12、个体身心发展个体身心发展:

3、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结束的全 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 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13内发论内发论:是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一种观点,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 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 成熟机制决定的。 14、 外铄论外铄论: 是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一种观点, 外铄论的基本观点认为, 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 学校的教育等。 15、多因素相互作用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 素(如先天遗传的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与外部环境(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发展

4、的水平、个体的文化背景等)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 果。 16、发展关键期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 的时期。错过了关键期,训练的效果就会降低,甚至永远无法补偿。 17、遗传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 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也叫遗传素质。 18、成熟成熟:是指儿童个体生长发育的一种状况,指个体的生理和心理机 能与能力都达到比较完备的阶段,即已由儿童成长发育为成人。其主要 标志是:生理方面具有生殖力,心理方面具有独立自主的自我意识。 19、环境环境:泛指个体生活其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按 环境的性质来分,环境可

5、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按环境的范围分, 可分为大环境和小环境。 20、人的价值人的价值:是指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得到肯定,人的作用得到发挥, 人的尊严得到保证。 21、个性个性:亦称人格,指个体特定的心理特征,具有整体性与独特性。 个性又是人的共同性与差别性在每个个体身上的具体统一。 22、 心理断乳期、 心理断乳期: 有些心理学家把少年期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 23、教育目的教育目的: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狭义的教 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 24、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人的特殊要求, 我们习惯上称为培养目标。

6、 25、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 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 26、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促进学 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27、德育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 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学生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28、智育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 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 29、体育体育:是授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 的自我保健意识和体质,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

7、强其意志 力的教育。 30、美育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与文明素养的教育。 31、劳动技术教育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 32、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学校 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起着主导的作用。 33、教育能力教育能力:是指教师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本领,具体表现为 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方式、方法和效率。 34、教师的教师的人格特征人格特征:是指教师的个性、情绪、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 的品质等。 35、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指学生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

8、结成的相互关系, 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 36、课程课程: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 狭义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 37、课程类型课程类型:是指课程的组织方式或指设计课程的种类。 38、基础型课程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 所必须的“三基”(读、写、算)为中心的基础教养,是中小学课程的主 要组成部分。基础课程是必修的、共同的课程。 39、拓展型课程拓展型课程:注重拓展学生知识与能力,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发 展学生各种不同的特殊能力,并迁移到其他方面的学习。拓展型课程常 常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 40、国家课程国家课程:是

9、由中央教育行政机构编制和审定的课程,其管理权属 中央级教育机关。国家级课程是一级课程。 41、地方课程地方课程:是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机构和教育科研机构编 订的课程,属二级课程。可安排必修课,也可开设选修课。 42、学校课程学校课程:是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 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 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通常以选修课或特色课的形式出 现。 43、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是指特定 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44、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是指导和规定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是学校课

10、程与教 学活动的依据, 也是制定分科标准、 编写教科书和设计其他教材的依据。 45、教学大纲教学大纲:又称学科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 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 与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 求。 46、教材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材料。 47、课程实施课程实施: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 目标的基本途径。 48、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教学 任务,实现预期的课程目标所形成

11、的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的教学活动的 基本范型。 49、 课程评价课程评价: 是指检查课程的目标、 编订和实施是否实现了教育目的, 实现的程度如何, 以判定课程设计的效果, 并据此做出改进课程的决策。 50、教学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 活动。 51、智力智力:一般指人们的认识的能力,即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能力,是 认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那些稳定的心理特征。 52、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 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 能,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世界观及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 的过程。)

12、53、教学原则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 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 54、启发性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 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引导他们独立思考, 积极探索, 生动活泼的学习, 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5、巩固性原则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 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知识技 能的运用。 56、循序渐进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 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 维能

13、力。 57、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 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 展。 58、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 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 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59、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 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60、讲授法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讲授法包括讲述、讲解、讲演三种方式。 61、谈话法谈话法

14、:也叫问答法,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 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谈话法可分复习谈话和启发谈话两种。 62、讨论法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 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 63、演示法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 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演示的特点 在于加强教学的直观性。 64、练习法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完成一定的操作,并形成 技能、技巧的方法。 65、实验法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 控制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

15、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的方法。 66、课的类型课的类型:是指根据教学任务划分课的种类。 67、课的结构课的结构:是指课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各组成部分进行的顺序、时限 和相互关系。一般来说,构成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组织教学;检查复 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等。 68、 测验的效度测验的效度: 是指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 69、测验的信度测验的信度:又称测验的可靠度,是指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 结果的一致性程度,以及一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准确性程度。 70、测验的难度测验的难度:是指测验包含的试题难易程度。 71、测验的区分度测验的区分度:是指测验对考生的不

16、同水平能够区分的程度,即具 有区分不同水平考生的能力。 72、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 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73、班级授课制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 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 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74、分组教学分组教学:就是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为水平不同的组 进行教学。 75、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 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有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 法和技术,以便形成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的教学方案。 76、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教育者依据特定社会要求和德育规律,对受教育者实 施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培养他们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 活动。 77、德育目标德育目标:是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 总体规格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