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工学院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5661796 上传时间:2018-10-03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369.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阳工学院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安阳工学院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安阳工学院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安阳工学院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安阳工学院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阳工学院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阳工学院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阳工学院课程设计课程名称课程名称化工原理课程设计题目名称题目名称煤油冷却器的设计专业班级专业班级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1)班学生姓名学生姓名徐晓鹤学学号号201005010050指导教师指导教师路有昌目录1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3 1.1 设计题目 3 1.2 原始数据及操作条件3 1.3 设计要求 3 2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4 2.1 前言.4 2.2 工艺流程图及说明5 3生产条件的确定. 6 4换热器的设计计算. 6 4.1 选择换热器类型 6 4.2 流动空间及流速的确定6 4.3 确定物性数据 6 4.4 计算总传热系数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4.4

2、.1 热流量. 7 4.4.2 平均传热温差.7 4.4.3 冷却水用量.8 4.4.4 总传热系数.8 4.5 计算传热面积 9 4.6 工艺结构尺寸 9 4.6.1 管径和管内流速.9 4.6.2 管程数和传热管数.9 4.6.3 平均传热温差校正及壳程数.9 4.6.4 传热管排列和分程方法.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4.6.5 壳体内径.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4.6.6 折流板.10 4.6.7 接管11 4.7 换热器核算.11 4.7.1 热量核算 11 4.7.2 换热器内流体的流动阻力.13 5设计结果汇总表. 14 6设计评述. 15 7 心得体会

3、16 8参考文献. 17煤油冷却器的设计1 1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1.1 设计题目设计题目煤油冷却器的设计1.2 原始数据及操作条件原始数据及操作条件1、处理能力39.6104t/a2、设备形式列管式3、煤油 T入= 140,T出= 404、冷水 T入= 30,T出= 405、P500 时,取 fo=5.0Reo-0.228nc-横过管束中心线的管子数NB-折流挡板数故fo=51993.15-0.228=0.884396.477208637. 0825939884. 05 . 02 1p流体流过折流板缺口的阻力222(3.5)2o BBuPND,mDmB4 . 1,42

4、. 054.61208637. 0825)4 . 1 7 . 025 . 3(82 2p,总阻力akpp1093.53854.61396.4770壳程流动阻力也比较合适。5 5设计结果汇总表设计结果汇总表换热器主要结构尺寸和计算结果见下表。换热器主要结构尺寸和计算结果见下表。参数管程壳程 流量/(kg/h)29930055000 进/出温度/30/40140/40 定性温度/3590物性密度/(kg/m3)994825 定压比热容/ (kJ(kgK) )4.082.22粘度/(Pas)0.0007250.000715 热导率/w/(m K) 0.6260.140普朗特数4.7311.34设 备

5、 结 构 参 数形式固定版式台数1壳体内径 mm1400壳程数1 管径/mm252.5管心距/mm32 管长/mm6000管子排列 管数目/根1068折流板数/块8 传热面积/m2479.8折流板间距 /mm700管程数4材质碳钢 主要计算结果管程壳程 流速/(m/s)0.9980.08637 表面传热系数/w/(m2OC) 4753369.5 污垢阻力/(w/m2OC)0.0003440.000172 阻力/Pa37423538.93 热流量/kW3392 传热温差/oC32 传热系数/w/(m2oC) 275.25 裕度/%24.66 6设计评述设计评述我们设计的是煤油冷却器,冷却器是许多

6、工业生产中常用的设备。列管式换热器的结构简单、牢固,操作弹性大,应用材料广。列管式换热器有固定管板式、浮头式、U 形管式和填料函式等类型。列管式换热器的形式主要依据换热器管程与壳程流体的温度差来确定。由于两流体的温差大于 50,故选用带补偿圈的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这类换热器结构简单、价格低廉,但管外清洗困难,宜处理壳方流体较清洁及不易结垢的物料。因水的对流传热系数一般较大,并易结垢,故选择冷却水走换热器的管程,煤油走壳程。7 7 心得体会心得体会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具体训练和考察过程.经过近一周的努力,

7、我的课程设计终于完成了。在没有做课程设计以前觉得课程设计只是对这几年来所学知识的单纯总结, 但是通过这次做课程设计发现自己的看法有点太片面。 课程设计不仅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一种检验,而且也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提高。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明白了自己原来知识还比较欠缺。 自己要学习的东西还太多, 以前老是觉得自己什么东西都会, 什么东西都懂, 有点眼高手低。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才明白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都应该不断的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知识和综合素质。在这次课程设计中也使我们的同学关系更进一步了, 使我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我和几位相互设计不同的方案,然后集中讨论,选择最佳的设计方

8、案。遇到难的地方,就各自查找资料,既而进行攻坚,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没有克不了的难关。同学之间互相帮助,有什么不懂的大家在一起商量,听听不同的看法对我们更好的理解知识,所以在这里非常感谢帮助我的同学。在此也要感谢我们的指导老师赵老师对我们课程设计前的指导,让我不盲目的查阅资料。在设计过程中,我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与同学交流经验和自学,使自己学到了不少知识,也经历了不少艰辛,但收获同样巨大。在整个设计中我懂得了许多东西,也培养了我独立工作的能力,树立了对自己工作能力的信心,相信会对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而且大大提高了动手的能力,使我充分体会到了在创造过程中探索的艰难和成功时的喜悦。 虽然这个设计做的不是太好, 但是在设计过程中所学到的东西是这次课程设计的最大收获和财富,使我有很大受益。8 8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 贾绍义、柴诚敬,化工原理课程设计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 年,第一版。2 王国胜,化工原理课程设计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年,第 1 版。3 匡国柱、 史启材, 化工单元过程及设备课程设计M,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2年,第 1 版。4 时钧、汪家鼎、余国琮等,化学工程手册M,化学工业出版社,1996 年,第 2 版。5 刘光启等,化工物性算图手册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年,第 1 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