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防治水细则(2018新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5659084 上传时间:2018-10-03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3.8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矿防治水细则(2018新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煤矿防治水细则(2018新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煤矿防治水细则(2018新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煤矿防治水细则(2018新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煤矿防治水细则(2018新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煤矿防治水细则(2018新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防治水细则(2018新版)(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煤矿防治水细则煤矿防治水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煤矿防治水工作,防止和减少事故,保障职工生命安全和 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 国 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和煤矿安全规程等,制定本 细则。 第二条煤炭企业、煤矿和有关单位的防治水工作,适用本细则。 第三条煤矿防治水工作应当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 采的原则,根据不同水文地质条件,采取探、防、堵、疏、排、截、监等综合 防治措施。 煤矿必须落实防治水的主体责任,推进防治水工作由过程治理向源头预防、 局部治理向区域治理、井下治理向井上下结合治理、措施防范向工程治理、治 水为

2、主向治保结合的转变,构建理念先进、基础扎实、勘探清楚、科技攻关、 综合治理、效果评价、应急处置的防治水工作体系。 第四条煤炭企业、煤矿的主要负责人(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下同)是本 单位防治水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下同)负责防治水的技术 管理工作。 第五条煤矿应当根据本单位的水害情况,配备满足工作需要的防治水专业 技术人员,配齐专用的探放水设备,建立专门的探放水作业队伍,储备必要的 水害抢险救灾设备和物资。 水文地质类型复杂、极复杂的煤矿,还应当设立专门的防治水机构、配备 防治水副总工程师。 第六条煤炭企业、煤矿应当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建立健全水害防治岗位责 任制、水害防治技

3、术管理制度、水害预测预报制度、水害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探放水制度、重大水患停产撤人制度以及应急处置制度等。 煤矿主要负责人必须赋予调度员、安检员、井下带班人员、班组长等相关 人员紧急撒人的权力,发现突水(透水、溃水,下同)征兆、极端天气可能导致淹 井等重大险情,立即撒出所有受水患威胁地点的人员,在原因未查清、隐患未 排除之前,不得进行任何采掘活动。 第七条煤炭企业、煤矿应当编制本单位防治水中长期规划(5 年)和年度计划, 并组织实施。煤矿防治水应当做到“一矿一策、一面一策” ,确保安全技术措施 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第八条当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尚未查清时,应当进行水文地质补充勘探工作。 在水

4、害隐患情况未查明或者未消除之前,严禁进行采掘活动。 第九条矿井应当建立地下水动态监测系统, 对井田范围内主要充水含水层 的水位、水温、水质等进行长期动态观测,对矿井涌水量进行动态监测。受底 板承压水威胁的水文地质类型复杂、极复杂矿井,应当采用微震、微震与电法 耦合等科学有效的监测技术,建立突水监测预警系统,探测水体及导水通道, 评估注浆等工程治理效果,监测导水通道受采动影响变化情况。 第十条煤炭企业、煤矿应当对井下职工进行防治水知识的教育和培训,对防治水专业人员进行新技术、新方法的再教育,提高防治水工作技能和有效处 置水灾的应急能力。 第十一条煤炭企业、 煤矿和相关单位应当加强防治水技术研究和

5、科技攻关, 推广使用防治水的新技术、新装备和新工艺,提高防治水工作的科技水平。第二章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及基础资料第一节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第十二条根据井田内受采掘破坏或者影响的含水层及水体、井田及周边老 空(火烧区,下同)水分布状况、矿井涌水量、突水量、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和防 治水工作难易程度,将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为简单、中等、复杂和极复杂 4 种 类型(表 2-1)。 表 2-1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注: 1.单位涌水量 q 以井田主要充水含水层中有代表性的最大值为分类依据: 2.矿井涌水量 Q1、Q2 和突水量 Q3 以近 3 年最大值并结合地质报告中 预测涌水量作为分类依据。含水层富水性

6、及突水点等级划分标准见附录一: 3.同一井田煤层较多,且水文地质条件变化较大时,应当分煤层进行矿 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 4.按分类依据就高不就低的原则,确定矿井水文地质类型。 第十三条矿井应当收集水文地质类型划分各项指标的相关资料,分析矿井 水文地质条件,编制矿井水文地质类型报告,由煤炭企业总工程师组织审批。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报告,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矿井所在位置、范围及四邻关系,自然地理,防排水系统等情况; (二)以往地质和水文地质工作评述; (三)井田地质、水文地质条件; (四)矿井充水因素分析,井田及周边老空水分布状况; (五)矿井涌水量的构成分析,主要突水点位置、突水量及处理

7、情况; (六)矿井未来 3 年采掘和防治水规划,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和防治水工作 难易程度评价; (七)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结果及防治水工作建议。 第十四条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应当每 3 年修订 1 次。当发生较大以上水害事 故或者因突水造成采掘区域和矿井被淹的,应当在恢复生产前重新确定矿井水 文地质类型。第二节基础资料第十五条矿井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下列防治水基础台账,并至少每半年 整理完善 1 次。 (一)矿井涌水量观测成果台账; (二)气象资料台账; (三)地表水文观测成果台账; (四)钻孔水位、井泉动态观测成果及河流渗漏台账; (五)抽(放)水试验成果台账; (六)矿井突水点台账; (七)井

8、田地质钻孔综合成果台账; (八)井下水文地质钻孔成果台账; (九)水质分析成果台账; (十)水源水质受污染观测资料台账; (十一)水源井(孔)资料台账; (十二)封孔不良钻孔资料台账; (十三)矿井和周边煤矿采空区相关资料台账; (十四)防水闸门(墙)观测资料台账; (十五)物探成果验证台账; (十六)其他专门项目的资料台账。 第十六条建设矿井应当按照矿井建设的有关规定,在建并期间收集、整理、 分析有关水文地质资料,并在建井完成后将井田地质勘探报告、建井设计及建井地质报告等资料全部移交给生产单位。建设矿井应当编制下列主要成果及图 件: (一)水文地质观测台账和成果; (二)突水点台账,防治水的

9、技术总结,注浆堵水记录和有关资料; (三)井筒及主要巷道水文地质实测剖面; (四)建井水文地质补充勘探成果(如井筒检查孔等); (五)建井地质报告,应当包含防治水的相关内容。 第十七条生产矿井应当编制包括防治水内容的生产地质报告,并按照规定 编制下列水文地质图件: (一)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 (二)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 (三)矿井水文地质剖面图; (四)矿井充水性图; (五)矿井涌水量与相关因素动态曲线图。 矿井水文地质图件主要内容及要求见附录二,并至少每半年修订 1 次。 其他有关防治水图件由矿井根据实际需要编制。 第十八条矿井闭坑报告应当包括下列防治水相关内容: (一)闭坑前的矿井采掘

10、空间分布情况,对可能存在的充水水源、通道、积水 量和水位等情况的分析评价; (二)闭坑对邻近生产矿井安全的影响和采取的防治水措施; (三)矿井关闭时采取的水害隐患处置工作及关闭后淹没过程检测监控情况。 第十九条矿井应当建立水文地质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矿井水文地质文字资 料收集、数据采集、台账编制、图件绘制、计算评价和水害预测预报一体化。第三章矿井水文地质补充勘探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十条矿井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开展水文地质补充勘探工作: (一)矿井主要勘探目的层未开展过水文地质勘探工作的; (二)矿井原勘探工作量不足,水文地质条件尚未查清的; (三)矿井经采掘揭露煤岩层后,水文地质条件比原勘探报告

11、复杂的; (四)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发生较大变化,原有勘探成果资料难以满足生产建设 需要的; (五)矿井开拓延深、开采新煤系(组)或者扩大井田范围设计需要的; (六)矿井采掘工程处于特殊地质条件部位,强富水松散含水层下提高煤层开 采上限或者强富水含水层上带压开采,专门防治水工程设计、施工需要的; (七)矿井井巷工程穿过强含水层或者地质构造异常带,防治水工程设计、施 工需要的。 第二十一条矿井水文地质补充勘探应当针对具体问题合理选择勘查技术、 方法,井田外区域以遥感水文地质测绘等为主,井田内以水文地质物探、钻探、 试验、实验及长期动态观(监)测等为主,进行综合勘查。 第二十二条矿井水文地质补充勘探应

12、当根据相关规范编制补充勘探设计,经煤炭企业总工程师组织审批后实施。 补充勘探工作完成后,应当及时提交矿井水文地质补充勘探报告和相关成 果,由煤炭企业总工程师组织评审。第二节水文地质补充调查第二十三条水文地质测绘应当采用遥感水文地质测绘方法,应用全球卫星 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影像、互联网等技术手段,提高测绘质量。区 城水文地质测绘比例尺应当采用 I:1000001:10000, 矿区应当采用 1:100001:2000。 第二十四条水文地质补充调查应当包括 下列主要内容: (一)资料收集。收集降水量、蒸发量、气温、气压、相对湿度、风向、风速 及其历年月平均值、两极值等气象资料。收集调查区

13、内以往勘查研究成果,动 态观测资料,勘探钻孔、供水井钻探及抽水试验资料; (二)地貌地质。调查收集由开采或者地下水活动诱发的崩塌、滑坡、地裂缝、 人工湖等地貌变化、岩溶发育矿区的各种岩溶地貌形态。对松散覆盖层和基岩 露头,查明其时代、岩性、厚度、富水性及地下水的补排方式等情况,并划分 含水层或者相对隔水层。查明地质构造的形态、产状、性质、规模、破碎带(范 围、充填物、胶结程度、导水性)及有无泉水出露等情况,初步分析研究其对矿 井开采的影响; (三)地表水体。调查收集矿区河流、水渠、湖泊、积水区、山塘、水库等地 表水体的历年水位、流量、积水量、最大洪水淹没范围、含泥沙量、水质以及 与下伏含水层的

14、水力联系等。对可能渗漏补给地下水的地段应当进行详细调查, 并进行渗漏量监测; (四)地面岩溶。调查岩溶发育的形态、分布范围。详细调查对地下水运动有 明显影响的补给和排泄通道,必要时可进行连通试验和暗河测绘工作。分析岩 溶发育规律和地下水径流方向,圈定补给区,测定补给区内的渗漏情况,估算 地下水径流量。对有岩溶塌陷的区域,进行岩溶塌陷的测绘工作; (五)井泉。调查井泉的位置、标高、深度、出水层位、涌水量、水位、水质、 水温、气体溢出情况及类型、流量(浓度)及其补给水源。素描泉水出露的地形地 质平面图和剖面图; (六)老空。调查老空的位置、分布范围、积水量及补给情况等,分析空间位 置关系以及对矿井

15、生产的影响; (七)周边矿井。调查周边矿井的位置、范围、开采层位、充水情况、地质构 造、采煤方法、采出煤量、隔离煤柱以及与相邻矿井的空间关系,以往发生水 害的观测资料,并收集系统完整的采掘工程平面图及有关资料; (八)本矿井历史资料。收集整理矿井充水因素、突水情况、矿井涌水量动态 变化情况、防治水措施及效果等。 第二十五条煤矿应当加强与当地气象部门沟通联系,及时收集气象资料, 建立气象资料台账;矿井 30km 范围内没有气象台(站),气象资料不能满足安全 生产需要时,应当建立降水量观测站。 第二十六条矿井应当对与充水含水层有水力联系的地表水体进行长期动态 观测,掌握其动态规律,分析研究地表水与

16、地下水的水力联系,掌握其补给、排泄地下水的规律,测算补给、排泄量。 第二十七条井下水文地质观测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对新开凿的井筒、主要穿层石门及开拓巷道,应当及时进行水文地质观 测和编录,并绘制井筒、石门、巷道的实测水文地质剖面图或者展开图; (二)井巷穿过含水层时,应当详细描述其产状、厚度、岩性、构造、裂隙或 者岩溶的发育与充填情况,揭露点的位置及标高、出水形式、涌水量和水温等, 并采取水样进行水质分析; (三)遇裂隙时,应当测定其产状、长度、宽度、数量、形状、尖灭情况、充 填物及充填程度等,观察地下水活动的痕迹,绘制裂隙玫瑰花图,并选择有代 表性的地段测定岩石的裂隙率。较密集裂隙,测定的面积可取 1-2m2 ;稀疏裂隙, 可取 410m2。其计算公式为:式中 KT裂隙率,%;A测定面积,m2;裂隙长度,m;b裂隙宽度,m;(四)遇岩溶时,应当观测其形态、发育情况、分布状况、充填物成分及充水 状况等,并绘制岩溶素描图; (五)遇断裂构造时,应当测定其产状、断距、断层带宽度,观测断裂带充填 物成分、胶结程度及导水性等; (六)遇褶曲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