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尾蚴病课件_4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658916 上传时间:2018-10-03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5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囊尾蚴病课件_4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囊尾蚴病课件_4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囊尾蚴病课件_4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囊尾蚴病课件_4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囊尾蚴病课件_4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囊尾蚴病课件_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囊尾蚴病课件_4(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囊尾蚴病 cysticercosis,南京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感染科 徐炼红,概念,囊尾蚴病:又称囊虫病,是猪带绦虫幼虫(即囊尾蚴,cysticerci)寄生于人体各组织器官所致的疾病,是较常见的人畜共患病。人因吞食猪带绦虫卵而感染。猪带绦虫病:是猪带绦虫成虫寄生于人的小肠引起的肠道寄生虫病。人因进食生的或未熟的米猪肉而感染。,病原学,猪带绦虫虫卵进入人体,在消化道内发育成六钩蚴 猪带绦虫的囊尾蚴寄生于人体,猪带绦虫生活史,流行病学,传染源:猪带绦虫病患者(唯一传染源) 传播途径:经口感染外源性异体感染:(主要)外源性自体感染:自体体外重复感染内源性自体感染:自体体内重复感染 易感人群:普遍易

2、感,青壮年多见 流行情况: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流行,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全身多组织器官的损害:主要为脑、眼、皮下组织和肌肉病理变化:虫体的机械性刺激和毒素的作用,临床表现(1),潜伏期:3个月-数年,五年内居多 分类: 脑囊尾蚴病 皮下及肌肉囊尾蚴病 眼囊尾蚴病,临床表现(2),脑囊尾蚴病癫痫型:最常见颅内压增高型:较常见脑膜炎型痴呆型脊髓型,临床表现(3),眼囊尾蚴病玻璃体和视网膜下,视力减退,眼前有黑影飘动,临床表现(4),皮下及肌肉囊尾蚴病皮下囊尾蚴结节,直径 0.51.0cm,圆形或椭圆形,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正常 脑脊液:无特异性 免疫学: 检测血清或脑脊液中的特异性IgG

3、抗体 (皮内试验、间接血凝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 检测血清和脑积液中的特异性循环抗原。,实验室检查(2),影像学颅脑CT :阳性率高颅脑MRI:颅脑中囊尾蚴的死活 眼底镜、裂隙灯或B超 病原学检查:皮下结节活检、脑手术病例组织检查,可确诊,诊 断,流行病学资料:有异体感染、自体体内或体外重复感染病史 临床表现:有脑、皮下组织、肌肉和眼的囊尾蚴病史 实验室检查:免疫学检查;颅脑CT或MRI阳性发现;眼底镜、裂隙灯或B超;皮下组织、肌肉或脑组织病理证实,治 疗(1),病原治疗阿苯达唑:1520mg/(kgd),疗程10天 吡喹酮:4060mg/ (kgd) ,疗程3-5天 对症治疗 手术治疗,治 疗(2),注意事项 住院治疗,均应行头颅CT或MRI检查 癫痫频繁发作或颅内压增高者,先降颅内压治疗,必要时先外科手术 眼囊尾蚴病禁止杀虫治疗 疑有囊尾蚴致脑室孔堵塞者,需手术治疗 有痴呆、幻觉和性格改变的晚期患者,用阿苯达唑治疗,预 防,管理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小 结,掌握:概念、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熟悉: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了解:病原学、预防,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