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知识点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5658911 上传时间:2018-10-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溶液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溶液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溶液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溶液知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溶液知识点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溶液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溶液知识点(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溶液一定是混合物,但混合物不一定是溶液; 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但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 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含 Cu2+的溶液为蓝色,含 Fe2+的为浅绿色,含 Fe3+的为黄色,含MnO4-的溶液为紫色) ,无色透明的液体也不一定是溶液,但溶液一定是透明的。 溶液中不一定只有一种溶质,溶剂也不一定为水。 不属于溶液,或溶于水后不能形成溶液:泥沙、植物油、牛奶、豆浆、米粥。2、特征: (1)均一性:指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都相同; (2)稳定性: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长时间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溶质

2、。3、组成: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1)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一种或几种,原态可以是固、液、气三态。 (2)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只能是一种,水是最常用的溶剂,能溶解很多种物质, 汽油能溶解油脂,酒精能溶解碘。 (3)溶剂和溶质的判断: 固体或气体与液体相互溶解形成的溶液,一般习惯将固体或气体看作溶质,液体看作溶 剂; 两种液体组成的溶液,一般习惯将量多的看作溶剂,量少的看作溶质; 其他物质溶解于水形成溶液时,无论水量多少,都将水看作溶剂; 一般将溶液命名为“溶质的溶剂溶液”,当不指明溶剂时,溶剂为水。 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 溶质的体积 + 溶剂的体积

3、。 若物质在溶解时发生了化学变化,那么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反应后的生成物,如下:原物质CO2SO2SO3NH3CaONa2OCuSO45H2O活泼金属生成物H2CO3H2SO3H2SO4NH3H2OCa(OH)2NaOHCuSO4盐(酸中)常见溶液的组成: 溶液溶质溶剂 澄清的石灰水Ca(OH)2H2O 稀/浓盐酸HClH2O 稀/浓硫酸H2SO4H2O 紫药水KMnO4H2O 食盐水、生理盐水NaClH2O 碘酒碘晶体酒精4、乳浊液与乳化: (1)乳浊液:指小液滴分散在水中形成的不均匀、不稳定的混合物。 (2)乳化:植物油加入水中形成的是乳浊液,向其中加入洗涤剂后,油虽然并没有溶解在 水中,但

4、是洗涤剂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存在于水中而不聚集,这是形成的乳浊 液能够均匀、稳定地存在而不分层,这种现象叫做乳化现象,洗涤剂起到的作用叫做乳化 作用,洗涤剂相当于一种乳化剂。 (3)乳化作用在生活中的应用: 洗涤:用洗涤剂(乳化剂)洗去衣服、餐具上的油污,如肥皂、洗涤精等; 农药:在农药中加入一定量的乳化剂后在溶解在有机溶剂里,混合均匀制成透明乳油。 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比较:项目溶液悬浊液乳浊液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 散到另一种物质里 形成均一、稳定的 混合物固体小颗粒悬浮于 液体里形成的混合 物小液滴分散到液体 里形成的混合物溶解性溶不溶不溶分散在水里的物质状态固、液、气固液分散在

5、水里的粒子分子或离子许多分子的集合体许多分子的集合体现象透明、均一浑浊、不均一浑浊、不均一久置现象不变(稳定)沉淀分上下两层(不稳 定)举例食盐溶液、蔗糖溶 液泥土与水的混合物植物油和水的混合 物相同点都是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混合物5、溶解: (1)定义:一种物质的分子或离子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的过程。 (2)影响因素:温度(正) ;颗粒大小(反) ;搅拌或振荡(正) 。 (3)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物质溶解时通常伴随着热量的变化,会使溶液的温度改变, 有些溶解时吸热,有些溶解时放热,溶解过程中发生了两种变化: 一种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该过程吸热; 一种是溶质的分子(或离

6、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 ,该过程放热。扩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 水合过程中放出的热量溶液温度降低,表现为吸热NH4Cl 溶解于水、NH4NO3溶于水扩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 10 g110 g0.011 g0.01 gABCD饱和溶液稀 溶 液浓 溶 液不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升高温度降低温度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升高温度降低温度BKNO3CNaCl转化时一般不采用变温的方法,蒸发结晶含义及应用: a点:物质在某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可根据已知温度查出有关物质的溶解度,或根据物质 的溶解度查出对应的温度;比较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或饱和溶液中溶质 的质量分数的大小;确定制得

7、某温度时某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方法; b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根据溶解度曲线,比较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的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根据溶解度曲线,选择 分离某些可溶性混合物的方法(固体结晶的方法); c面:对于曲线下部面积上的任何点表示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不饱和溶液;曲线上部面 积上的点表示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饱和溶液,且溶质有剩余(曲线上的点表示的溶液 是饱和溶液); d交点: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此时两种物质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8、混合物的分离: (1)过滤法:分离可溶物 + 难溶物; (2)结晶法:

8、分离几种可溶性物质。 (3)结晶的两种方法如下: 蒸发溶剂:适用于得到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物质,如 NaCl(海水晒盐) ; 降低温度(冷却热的饱和溶液):适用于得到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溶解度受温度 影响较大)的物质,如 KNO3。 结晶:固体物质从溶液中以晶体形式析出的过程。9、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1)定义: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2)影响因素: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3)公式:勿丢“100%”只要温度不变, 质量分数就不变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区别和联系:溶解度溶解度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分数意义意义物质溶解性的量度, 受外界温度影响表示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多少, 不受

9、外界条件影响溶剂要求溶剂要求100 g无温度要求温度要求与温度有关无溶液是否饱和溶液是否饱和一定达到饱和不一定饱和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升高温度降低温度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升高温度降低温度温度:变量:温度溶解度饱和度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饱不不变不变不变升温变大不不不变不变不变饱饱变小不变变小不变不变不变不饱变小不变变小降温变小不不不变不变不变注意: aCa(OH)2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另行分析; bCuSO4析出时变成 CuSO45H2O,另行分析。 溶剂:变量:溶剂溶解度饱和度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质质量分数饱不不变变大变小加溶剂不不不变变大变小饱饱变小变小变小变小不变不变不变变小变大不饱

10、变小变小变小变小变大变大蒸发溶剂 (恢复原温)不变不变不不不变变小变大注意: a饱不的过程前提是原溶液底部没有溶质的沉淀。 b由加粗倾斜的两行数据可知:同一温度下,同一溶质的溶液中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比不饱和的大。 加溶质:变量:溶质溶解度饱和度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饱饱不变不变不变不饱变大不变变大加溶质 (恢复原温)不变不变不不变大不变变大注意: a加 NaOH 不恢复到原温会怎样? b加入的是 CaO,恢复与不恢复到原温,会怎样? c由表 2、3 可知(加粗下划线):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受溶质、溶剂的量的影 响。10、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1)步骤和仪器: 步骤步

11、骤具体内容具体内容仪器仪器 配制溶液的配制溶液的计算计算所需溶质的质量和水的体积托盘天平,镊子,药匙,量计算公式计算公式 = 溶剂质量溶质质量 g100溶解度100%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单位单位克(g)无联系联系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100%溶解度溶解度 g100称量用托盘天平称取一定质量的固体,并用量筒量 取一定体积的水溶质为固体溶质为固体溶解将固体倒入小烧杯中,量取水后,将水倒入烧 杯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直至固体完全溶解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 棒计算计算所需浓溶液的体积和水的体积 量取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浓溶液和一定体积的水浓溶液稀释浓溶液稀释 配制溶液配制溶液稀释将浓溶液倒入水中,

12、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均匀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 璃棒(2)误差分析: 溶质、溶剂的变化对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影响: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增加增加减小不变减小减小增加增加不变增加增加减小不变减小减小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等比例增加或减少减少不变可能出现的情况:溶质不纯,含有杂质溶质有撒落溶质没有完全溶解就封装存放左码右物称量天平空载时,指针向左偏称量后,天平指针向右偏溶质溶解的量变少了天平空载时,指针向右偏溶质的角度称量后,天平指针向左偏溶质溶解的量变多了俯视量取溶解时有液体溅出溶剂没有完全转移到烧杯中,量筒内有少量水剩余溶剂的量变少了仰视量取烧杯内壁上有水,或使用前用水湿润溶剂的角度溶剂平内壁上有水,或用水湿润溶剂的量变多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