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版地理新学案同步必修一鲁科版实用课件:第四单元 单元活动---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5656219 上传时间:2018-10-03 格式:PPTX 页数:43 大小:4.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版地理新学案同步必修一鲁科版实用课件:第四单元 单元活动---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2018-2019版地理新学案同步必修一鲁科版实用课件:第四单元 单元活动---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2018-2019版地理新学案同步必修一鲁科版实用课件:第四单元 单元活动---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2018-2019版地理新学案同步必修一鲁科版实用课件:第四单元 单元活动---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2018-2019版地理新学案同步必修一鲁科版实用课件:第四单元 单元活动---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版地理新学案同步必修一鲁科版实用课件:第四单元 单元活动---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版地理新学案同步必修一鲁科版实用课件:第四单元 单元活动---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单元 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单元活动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1.了解遥感技术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及其特点。 2.举例说明遥感技术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3.掌握辨识遥感图像的基本方法。,学习目标,内容索引,自主学习,互动探究,达标检测,自主学习,一、什么是遥感技术 1.概念:是在距离地球一定距离的飞机、飞船、卫星上,使用光学仪器和电子仪器,接收地面物体发射或反射的 信号,以图像胶片或数据磁带形式记录下来,传送到地面,最后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用于资源评估、环境监测、灾害预警及其他地物变化的分析等。 2.原理:地球上的物体都在不停地 、 和 电磁波,并且不同

2、物体的电磁波特性 。,吸收,发射,反射,不同,电磁波,3.环节:4.特点,探测范围_ 获取资料快 受地面条件限制少 获取信息量 等,大,大,二、遥感技术的应用 1.应用领域: 、灾害监测、 、工程建设及规划、 军事侦察、海上交通、 等。 2.作用:推动 、环境改善和国防建设。 3.发展趋势: 、商业化和国际化。,资源普查,环境监测,海洋渔业,经济建设,实用化,三、学看遥感影像 1.遥感影像解译标志:在遥感影像上,不同地物有不同的 ,这是判读识别各种地物的依据,又叫 。 2.影像解译标志的分类,目标地物,影像特征,判读标志,信息,色调,纹理,间接,信息获取,传输,接收与处理,分析和应用,遥感技术

3、的概念,遥感技术的应用,学看遥感影像,资源普查,灾害监测,环境监测,工程建设及规划,其他,遥感技术的环节,遥感技术及其应用,直接解译标志,间接解译标志,互动探究,1.遥感卫星的关键装置是什么?该装置的作用是什么?,答案 传感器。 接收地面物体反射或发射的电磁波信息并把信息传送到地面接收站。,2.根据左图,试描述遥感的工作环节。,答案 信息获取信息传输信息接收与处理信息解译与分析遥感应用。,答案,材料一 遥感是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地物的性质、特征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材料二 遥感的工作过程示意图。,探究点一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4、3.与传统方法相比,遥感技术有哪些优点?,答案 探测范围大、获取资料快,受地面条件限制少;获取的信息量大、用途广泛;提高精度、质量,节省人力、物力,提高效率。,答案,材料一 遥感是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地物的性质、特征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材料二 遥感的工作过程示意图。,探究点一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4.遥感探测与传感器运载工具的飞行高度有何关系?,答案 传感器运载工具的飞行高度对遥感探测的范围、速度、周期、分辨率等影响很大:一般来说,运载工具飞得越高,探测的范围越大,获得资料的速度越快,周期越短,对地物的分辨率越低。反之,运载

5、工具飞得越低,探测的范围越小,获得资料的速度越慢,周期越长,对地物的分辨率越高。需要注意的是,遥感对地物的分辨率除与飞行高度有关外,还与传感器的性能有关。,答案,材料一 遥感是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地物的性质、特征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材料二 遥感的工作过程示意图。,探究点一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5.遥感工作的基本原理是什么?,答案 地球上的物体都在不停地吸收、发射和反射电磁波,并且不同物体的电磁波的特性是不同的。人们可以根据电磁波的差异来辨析不同的物体。,答案,6.遥感技术的应用领域有哪些?,答案 遥感技术的应用领域主要有资源

6、普查、灾害监测、环境监测、工程建设及规划等。,材料一 遥感是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地物的性质、特征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材料二 遥感的工作过程示意图。,探究点一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遥感具有探测范围大、获取资料快、受地面条件限制少、获取信息量大等特点,因此遥感的优势明显,用途十分广泛。,1.遥感技术的工作特点,2.遥感技术的主要应用,2.遥感技术的主要应用,1.图中,重度病害植物反射率高于健康植物反射率的波段是 红外线 X光 可见光 紫外线 A. B. C. D.,在遥感技术中,可以根据植物的反射波谱特征判断植物的生长状况。读图

7、,完成13题。,答案,解析,解析 读图可知,重度病害植物反射率高于健康植物反射率的波段在0.60.8微米,属红外线和可见光范围。,2.根据图中的原理,可用遥感技术直接 划分植物类型 判读植物生长的土壤类型 监测树木的生长状况 估计粮食作物的产量 A. B. C. D.,答案,解析,解析 图中反映的原理是根据植物的反射光谱判断植物的生长状况,故可以监测树木的生长状况。由生长状况不难估算粮食作物的产量。具体划分植物类型仅靠反射光谱的判读不能直接完成。土壤在卫星图像上没有直接形态特征,其类型只能靠逻辑推理,不能直接判读。,3.不同的地物和地物的不同状况也有不同的反射率,根据这个原理,可以利用遥感的工

8、作有 判读水体污染 判读人口 分布 分析城市大气污染 估算工业生产总值 A. B. C. D.,答案,解析,解析 依据题干提示,污染水体和未污染水体、污染严重大气和污染较轻大气的反射率不同,故均可用遥感技术判断。,材料一 由于不同地区地物的差异、合成影像波段的差异,以及地物特征的季节差异,不同地区、不同波段、不同季节的影像解译标志是不同的。 材料二 在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大地震的影响下,北川地区地形地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山体滑坡、泥石流、河流堵塞图中方框部分标示的就是地形地貌发生变化的部分,数据源为2006年5月14日和2008年5月14日的福卫2号多光谱卫星影像(分辨率为8米),以下为地

9、震前、后对比图(部分)。,探究点二 学看遥感影像,1.在假彩色卫星影像图中,不同颜色各为哪几类地物?,答案 卫星影像上,呈深蓝色或蓝黑色的为水文要素(河流、湖泊);呈红色的为植被;呈灰白色或浅蓝色的为人工建筑(城市、道路、村庄)。,答案,2.在2006年卫星影像图上判读出道路和河流。,答案 在2006年卫星影像图上,较窄、宽度一致、顺直线状物为道路。较宽且宽窄不一、弯曲多变的为河流。,答案,材料一 由于不同地区地物的差异、合成影像波段的差异,以及地物特征的季节差异,不同地区、不同波段、不同季节的影像解译标志是不同的。 材料二 在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大地震的影响下,北川地区地形地貌发生了很

10、大变化,山体滑坡、泥石流、河流堵塞图中方框部分标示的就是地形地貌发生变化的部分,数据源为2006年5月14日和2008年5月14日的福卫2号多光谱卫星影像(分辨率为8米),以下为地震前、后对比图(部分)。,探究点二 学看遥感影像,3.在2008年的卫星影像图中,框内部分与2006年有什么不同?据此判断发生了什么变化?,答案 河流出现中断、建筑物发生移位甚至被淹,植被减少,被其他事物所代替,说明发生了山体滑坡、泥石流、河流堵塞等变化。,答案,材料一 由于不同地区地物的差异、合成影像波段的差异,以及地物特征的季节差异,不同地区、不同波段、不同季节的影像解译标志是不同的。 材料二 在2008年5月1

11、2日发生的大地震的影响下,北川地区地形地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山体滑坡、泥石流、河流堵塞图中方框部分标示的就是地形地貌发生变化的部分,数据源为2006年5月14日和2008年5月14日的福卫2号多光谱卫星影像(分辨率为8米),以下为地震前、后对比图(部分)。,探究点二 学看遥感影像,遥感影像解译标志,遥感影像解译标志,现有一幅地质遥感影像图,已知图中a区域为边界圆滑的深蓝色的面状区域;b区域为边界棱角明显的灰白色面状区域;c区域位于b区域周围,面积广阔,色调为红色;d为一弯曲的、宽度有变化的线状地物,e为一灰白色的不规则的点状地物;f为e、a相连的比较顺直的线状地物;g为难分辨的与d相连的点状地物

12、;h为与a、b相连的规则线状地物,它与d交于i点。根据材料完成45题。,4.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a湖泊 b城市 c植被 d高速公路 e池塘 f道路 h小河流 A. B. C. D.,答案,解析,解析 在遥感影像上,可以根据不同的影像特征来区别地物。a、b、c、d、e可以根据直接解译标志,从色调、形状、图型等方面解译,a为湖泊,b为城市,c为植被,d为河流,e为村庄;f、g、h、i可以根据间接解译标志解译,f为道路,g为池塘,h为小河流,i为两河流交汇点,选B。,5.图中a区域的深蓝色基调中有红斑点,最有可能的事件是 A.遭遇洪灾 B.发生病虫害 C.渔民正在捕鱼 D.水生植物的栽培,答案,解析

13、a区域中有红斑点,说明水中有植物。,解析,达标检测,下图是某同学根据某地区假彩色卫星影像,用透明纸描绘的该地区的道路、河流草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同学在标准假彩色卫星影像上区分道路与河流的最主要直接解译标志是 A.边界是否圆滑 B.是否与城市相连 C.色调和形状差异 D.地势高低差别,答案,解析,解析 区分河流与道路的直接解译标志是色调和形状差异,河流为蓝黑色或深蓝色,宽度由上游到下游逐渐变宽;道路多呈灰白色或浅蓝色,宽度往往不发生变化。,1,2,3,4,5,2.根据不同时间该地区的标准假彩色遥感影像可以判断 河流的污染程度及其变化 汛期的洪涝范围 及其变化 道路上人流量的变化 枯水期

14、河 流水量的变化 A. B. C. D.,答案,解析,解析 根据标准假彩色遥感影像可以判断河流汛期、枯水期的多种变化。,1,2,3,4,5,不同地物反射的电磁波存在差异。读“针叶林与阔叶林在不同波段上反射的电磁波能量差异图”,回答34题。,答案,3.针叶林与阔叶林对电磁波的能量反射率都相对较高的是 A.蓝光波段 B.绿光波段 C.红光波段 D.近红外波段,1,2,3,4,5,答案,解析,4.据图分析,林业部门常选用哪种遥感影像来区分针叶林和阔叶林 A.蓝光波段的遥感影像 B.绿光波段的遥感影像 C.红光波段的遥感影像 D.近红外波段的遥感影像,解析 读图分析可知,针叶林和阔叶林在可见光波段反射

15、的电磁波能量相近,而且都相对较低,无法明显区分;而在近红外波段,两者的反射率都相对较高,且阔叶林反射的电磁波能量大大高于针叶林,因此林业部门可依据近红外波段的遥感影像对二者进行判读区分。,1,2,3,4,5,5.李强同学在判读某地区卫星影像后,用透明纸蒙在上面绘出了主要道路、城市、村庄、河流的位置和范围。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原卫星影像图上,李强同学区分河流、道路的直接解译标志有:_,_,_。根据直接解译标志判断B处为道路还是河流?,色调,形状,大小,答案 B处为道路。道路宽度往往不发生变化,河流宽度从上游到下游逐渐变宽;道路比较顺直,河流弯曲多变。,答案,1,2,3,4,5,(2)在原卫星影像图上村庄为不规则的点状或星状,城市为_状,道路、河流为_状。 (3)A处为一道路,C处为一河流,在原卫星影像图上间接解译标志是_。,答案,面,线,A与城市相连,C直接与河流相连,1,2,3,4,5,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