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汉奇 中国新闻传播史 复习笔记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5656148 上传时间:2018-10-03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3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方汉奇 中国新闻传播史  复习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方汉奇 中国新闻传播史  复习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方汉奇 中国新闻传播史  复习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方汉奇 中国新闻传播史  复习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方汉奇 中国新闻传播史  复习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方汉奇 中国新闻传播史 复习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方汉奇 中国新闻传播史 复习笔记(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新闻传播史中国新闻传播史 第一章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第一节第一节 中国传播活动溯源中国传播活动溯源 一、中国古代的信息传播一、中国古代的信息传播 最早的和最常用的是口头传播,即口耳传播。作为口头传播的辅助手段还有结绳、图画、雕刻、烽烟、旗鼓等。烽烟主要用于报 警,旗鼓主要用于指挥进退。 1 1、木铎:、木铎:是我国古代传播活动中的一种特殊媒介。在夏商周时期,有一种被称为遒人的政府官员,摇动木铎,巡行于各地,既以宣 达政令,又进行必要的采风。与新闻的采集和发布相近。 有了文字以后,古代的传播活动就更多样化了。 2 2、甲骨文:、甲骨文:大多是刻在龟甲或牛羊的

2、肩胛骨上,记载的大多是殷商时期的事情,除少量纪事外,大多用于祭祀和占卜。 3 3、金文、金文:盛行于周,传世的带有金文的铜器铸件,多为周代的产物,如毛公鼎,多用于记录商王诏书或国家常法 4 4、岩刻、岩刻:主要盛行于周以后,多用于颂德和纪功。 春秋战国时期,传播活动更为频繁,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采取了修筑驰道、统一文字、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制度,为社会传播的 畅通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二、两汉和三国魏晋时代的传播活动二、两汉和三国魏晋时代的传播活动 汉代以后,邮驿制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面向全国臣民的政令发布工作也日趋经常化和规范化。 两汉时代已经进入了以文字传播为主的时代,文字传播的载体,早期以

3、竹、木制造的简和绢帛为主。有关的信息直接用笔墨书写 在竹简、木简或绢帛上。虽然造纸术已经出现,但是由于工匠不多,产量不高,还不普及,传播载体以竹简、木简和绢帛为主。 三国魏晋时代历时近两百年,时局纷扰,是新闻住处的传播与交流和社会舆论十分活跃、旺盛的时代。驿传网络十分发达。 这一时期主要的传播媒介是布告和露布。 1 1、布告、布告:是三国志中经常提到的用以“布告天下”的政府文告,内容主要是皇帝的诏书和各级政府制颁的行政法令,以在固定 地点悬挂或张贴为主。 2 2、露布、露布: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三国时常用来配合军事行动。是一种以流动的方式“露而宣布,欲四方速知”的传播载体,主要用 帛,也有用木

4、板,因此也称露板。主要用于军事方面,特别用来传播战争胜利的消息。有时露布也被用来发布政治性的檄文。力图不 战而屈人之兵,做到先声夺人。 作为社会上传播手段主要被普遍采用的有童谣和谣言。前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舆情和民心的向背。 这一时期的传播载体主要是简牍、其次是纸,再次是帛。直到东晋桓玄 403 年下令废简用纸后,才开始了纸张独占鳌头的地位。 第二节第二节 唐代的新闻传播与早期的官报唐代的新闻传播与早期的官报 一、早期政府官报出现和唐代官报的发行制度一、早期政府官报出现和唐代官报的发行制度1 1、中国的报纸开始出现于唐,最早的报纸是在封建官僚机构内部发行的政府官报。、中国的报纸开始出

5、现于唐,最早的报纸是在封建官僚机构内部发行的政府官报。 唐代官报的孕育和发展是从唐中期开始的,是和唐的藩镇制度紧密联系的。随着藩镇势力的日益发展,各节度使纷纷在长安设立 办事机构,开始称邸,后改称上都留后院,又改称上都进奏院,简称进奏院。进奏院负责人称的进奏官,由地方派遣,因此只对派遣 他们的藩镇长官负责,不受进行的管辖。经由进奏官传发给各藩镇,用来介绍进行政事动态和各项消息的书面报告,就是最早的官报 雏形,其性质接近于后来的邸报。唐代官方的新闻传媒:朝报、进奏院状、诏书、露布。 2 2、中国古代报纸产生于唐代的根据有哪些?中国古代报纸产生于唐代的根据有哪些? 1 1)根据是)根据是:A、唐人

6、孙樵的经纬集中有“读形杂报”的记载。B、英国伦敦图书收有我国唐代手抄报 归义军进奏院状的实 物。 2 2)唐代具备了产生报纸的客观条件)唐代具备了产生报纸的客观条件: :A、唐代的藩镇割据局面使各个地方 势力迫切需要了解朝廷的动态, (唐代已经具备了发行 报纸的物质条件。B、由于实行科举制度,知识 分子关心仕途信息。 二、二、 “开元杂报开元杂报”和和“敦煌进奏院状敦煌进奏院状” 1 1、开元杂报(、开元杂报(0606 年名解):年名解):最早的有关唐代官报的文字记载,见于孙樵经纬集所收的读开元杂报一文。 “开元杂报”并没有 固定的刊期和报头,只是孙樵为了行文的方便而随意使用的称呼,意为有关开

7、元政事消息的杂乱报道。对于它的性质,新闻界有不同 的看法,但大多数认为它是一种报纸,是一种类似“进奏院状” “邸吏报状”之类的报纸。它说明,中国开始有报纸的时间不会晚于 唐玄宗开元年间。原件早已失存。 2 2、敦煌进奏院状、敦煌进奏院状:是被保留下来的仅存的两份唐代的官报。是 1900 年在敦煌莫高窟出土的两张“进奏院状”的残页。这两份“进奏 院状”都是由唐僖宗时期由驻地在沙州的节度使张淮深派驻朝廷的进奏官发回沙州的。因为沙州今在敦煌地区,所以被定名为“敦煌 进奏院状” 。由于开元杂报已经无存,这两份报纸成为我国,同时也是世界上仅存的年份最早的两份原始状态的报纸了。其特点(1) 没有报头,开编

8、和结尾部分还保留着官文书的痕迹;(2)发报方式是由各藩镇派驻朝廷的进奏官们直接发给他们的主官;(3)所有 的信息,都是进奏官们自行采集的,内容主要是发生在朝廷的大事,特别是和他们的地区有关的大事。 (进奏院状的基本内容是谕旨、 奏折、官方动态等) 3 3、唐代的报状、唐代的报状是从记文书中游离出来的传播媒体,是一种和后来的邸报相类似的新闻传播工具。以传报来自朝廷的信息为主要内容。三、唐代的其他传播活动三、唐代的其他传播活动 士人的传播活动,指发生在士人之间的人际交往与信息传播活动。主要的传播手段有书信、著述、赋诗等。题壁是最常用的一种 交换诗作的方式,把诗题于壁上,公之于众。 印刷术在中唐时期

9、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主要用来印刷佛经,没有用来传递新闻信息。 第三节第三节 宋代官办的宋代官办的“邸报邸报”和流行于民间的和流行于民间的“小报小报” 一、宋代官办的邸报和邸报的发行制度。一、宋代官办的邸报和邸报的发行制度。 1 1、邸报(宋代邸报(朝报)、邸报(宋代邸报(朝报) 、小报的内容、性质和作用)、小报的内容、性质和作用):到了宋代,开始出现了在政府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下统一发布的正式官报: 邸报。负责邸报发布工作的是都进奏院。宋初成立都进奏院对各进奏院的业务活动进行统一管理,其职责主要是收受和传递官文书, 在封建官僚机构内部传递信息。在都进奏院的管辖下,负责信息采集和传报工作的是进奏官,经

10、由进奏官传发出去的封建政府官报, 就是邸报。 与唐代进奏院状的不同:与唐代进奏院状的不同:1)是在封建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下,向地方官员会报朝廷信息的中央一级官报;其次,完全从官文书中 分离出来,成为一种官方的新闻传播工具;2)由不定期转为定期发行,信息量增大,时效性也有所增强。3)邸报的内容主要有皇帝 的诏旨;皇帝的起居;官吏的任免、臣僚的章奏、军事情报、刑罚等活动。4)邸报的稿件大部分是进奏官从门下省的政府部门抄录来的,抄录的过程,也是选择和采集的过程。邸报的编辑审定工作,由中书省、门下省的检正、检详官负责,后又增加了门下省的给 事中负责判报。5)其任务主要是决定发报稿件的取舍。邸报发出后,允

11、许传抄和复制,并允许这些复制件以朝报或邸报的名义在社 会上公开发售。6)其读者主要是政府官员和一般士大夫知识分子。 2 2、定本制度:、定本制度:是一种为了加强“邸报”传报活动的管理,使有关限制传报的禁令得到贯彻而设立的制度根据进奏官采集来的各种发 报材料,经本院监官编好送枢密院或当权的宰相审查通过后产生的邸报样本。进奏官们必须根据这一样本进行发报。定本制度的制定 和执行,加强了当局对“邸报”的控制,迫使进奏官们只能按照当局允许发布的内容进行传报活动,使“邸报”能够更好的贯彻皇帝 和当权派宰辅们的意图,为巩固他们的统治秩序服务。 进奏官抄录进奏官抄录给事中等负责编辑审定给事中等负责编辑审定枢密

12、院审查确定定本枢密院审查确定定本 二、宋代的小报和官方对小报的查禁二、宋代的小报和官方对小报的查禁 1 1、小报:、小报:小报始于北宋,盛行于南宋,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非官方报纸。可能在北宋初年都进奏院成立以后不久就出现了,是 以和政府有关部门编发的封建官报相对的民间报纸的形态出现的。同邸报一样,小报也没有固定的报头和名称,小报只是对这种类型 的非官方报纸的习惯性称呼;小报的发行人包括邸吏、使臣、在省寺监司等政府机关内工作的中下级官员和从事书籍印售工作的书肆 之家;它触犯了封建统治者的议论朝政之禁和新闻泄漏之禁。因此受到了封建统治者和派官员的查禁。 小报是一种从 11 世纪初叶就风行社会的非

13、官方报纸。这种报纸为读者提供了不少官报所不载的和官方禁止发表的文件和新闻,满 足了他们对朝廷人事变动和政事活动消息的需求,成为邸报的一个重要补充,突破了官方对新闻传播的垄断。 2 2、宋代小报的主要特征?宋代小报的主要特征? 1.)小报始见于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非官方报纸。它是宋代社会动荡不安内忧外患严重的产物;朝报的商品化是小报得 以产生的内在因素。 2.)特点:(1)以刊载新闻和时事性政治材料为主的不定期的民办报纸,没有固定报头和名称;(2)始于北宋,盛于南宋,社会上 有人以出版小报为业;(3)发行人是邸吏、使臣、政府机关中下级官员和书店主人;(4)信息比较灵通,新闻时效性较强,发

14、表的 大多是尚未公开的“朝廷机事”;(5)有手写的也有印刷的;(6)读者面很广。 3) 满足了社会上对朝廷政事和人事信息的需求,成为邸报的一个重要补充;小报往往被在野派系利用来攻击当权派;民族危机时 期,也往往被各阶层的主战派和爱国人士利用来向当权的主和派发动攻击。归根到底是由于小报满足了人们在社会动荡时期对信息的 需求,因而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支持。 三、宋代的其他传播活动三、宋代的其他传播活动 1 1、榜、榜:是一种由政府部门发布的、以张贴的方式公布信息的新闻传播手段,其形式类似于唐以前的布告。但宋代的“榜” ,其提供信 息之及时,使用频率和受百姓关注程度之高,都远超过汉唐。 “榜”通常是用

15、来公布法令的,但也经常用来公布希望公众尽快知道的 诏旨、章奏和赏功罚罪等方面的事宜,非常时期也用来及时向公众公布战讯和群众关心的朝廷政事消息。张贴的地点大多在居住密集、 过往人等较多的内外城门口和市镇的商业繁华地区。榜成为发行面较小的邸报和小报的重要补充。 第四节第四节 元代的新闻传播活动元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一、元代官方的信息传播一、元代官方的信息传播 元代的国祚很短,只有不到九十年的时间,还没有来得及建立全国性的官报发行体制。 二、元代的民间新闻传播媒体二、元代的民间新闻传播媒体“小本小本” 小本小本:是流行于元代民间的新闻传播媒体,这种小本由民间私自雕印发卖,内容主要是来自朝廷方面的政事消

16、息。从内容、形式和 发行的方式来看,这种小本很可能就是宋代小报的延续。元代的言禁比宋代更甚,小本的编印和发行都是私下进行的并不顺利。 三、元代社会上的其他传播活动三、元代社会上的其他传播活动 元代的印刷术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利用印刷和其他手段来传播住处的活动十分普遍。 第五节第五节 明代的新闻传播事业明代的新闻传播事业 一、明代官报的抄传和发行制度一、明代官报的抄传和发行制度 明代的官报由封建中央政府统一安排发布和抄传等事宜,发自首都的官报,仍被习惯地称为邸报。 明代的邸报的抄传工作主要通过三个环节。首先首先是政通司:来自地方和在京臣僚们的奏章,绝大部分必须经过政通司,是朝廷信 息的总汇。其次其次是六科,主要是将皇帝看过的,做了批示的,同意发布的章奏公开发抄,供在京各衙门和“邸报”传抄;同时,还负 责记录皇帝接见大臣时的谈话和指示。即承担了采集、记录和为邸报提供皇帝谕旨的工作。再次再次是提塘,明制,各省派有提塘长驻京 师,提塘相当于唐宋时期的邸吏或进奏吏。提塘官从六科发抄的各项谕旨和奏章中摘抄出来,经由提塘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