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5655595 上传时间:2018-10-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 1、目前我国普通高中不属于基础教育。、目前我国普通高中不属于基础教育。 这种说法不正确。 我国的基础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和普通中小学教育,普通高中属于这一范畴。2、教学是实现学校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教学是实现学校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 实践,是培养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教学不仅能够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包括智育、 德育、美育、体育和综合实践劳动在内的教育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基 本规范传授给学生,为他们在智能。品德、美感、体质和综合实践能力

2、等方面的发展奠定 坚实的基础,还能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形成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3、有什么样的道德认识,就一定有什么样的道德行为。、有什么样的道德认识,就一定有什么样的道德行为。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当个体对某一道德准则有了系统的认识,感到确实是这样的,就形成了有关的道德观念。 当认识继续深入,达到坚信不疑的程度,并能指导自己的行动时,就形成了道德信念。道 德信念对行为具有稳定的调节与支配作用,只有道德观念而无道德信念时,就会经常发生 诸如明知顾犯之类的错误行为,这时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不一致。4、学习所引起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短暂的。、学习所引起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短暂的。 这种说法是

3、不正确的。 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景下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因此,学习所引起的是相对持久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5、德育就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德育就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四大类,而不仅仅指道德品质的 教育。6、直观教学既是手段,也是目的。、直观教学既是手段,也是目的。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所谓“直观教学原则” ,是指在教学时应用各种直观手段,使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和已 有经验,直接感知学习对象,获得生动表象;同时引导学生以感性认识为基础,进行分析、 综合和抽象概括,全面深

4、刻地理解概念、规律和原理。教师要认识到直观仅仅是一种教学 手段而不是教学目的。不要为直观而直观,避免直观的形式化、庸俗化。7、注意转移即注意分散。、注意转移即注意分散。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有一种活动转 移到另一种活动的现象。注意的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当前应该完成的任务而被无关的事物 所吸引。注意的转移和注意的分散是不同的,虽然都是注意对象的变换。注意的转移是在 实际需要时,有目的的把注意转向新的对象,使一种活动合理地被另一种活动所替代。注 意的分散实在需要注意稳定时,受无关刺激干扰,或由单调刺激所引起,使注意离开需要2注意的对

5、象。8、非正式群体在班级管理中只有消极作用。、非正式群体在班级管理中只有消极作用。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在同伴交往过程中,一些学生自由结合、自发形成的小群体,称为非正式群体。它是同伴 关系的一种重要形式。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如果在目标一致的情况下,出于成员之间的 利益、爱好、信仰方面相似,引导的好,对班级群体可以发生积极作用。如果它与正式群 体的目标不一致,则会产生消极作用,甚至会称为破坏性的力量。9、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因此教育没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因此教育没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教育要收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制约,但教育作为培

6、养人的社会活动,又具有自己的相对 独立性。这种相对独立性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教育具有继承性;二是教育要收其 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三是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10、教学评价就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教学评价就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教学评价是根据一定的客观标准对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进行的价值 判断。教学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和进行课程 评价。11、心理定势对问题解决只有消极影响。、心理定势对问题解决只有消极影响。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心理定势是指重复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种心理状态。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定势使人能 够应用已掌

7、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这是心理定势对问题解决产生积极影响。而情境发生 变化时,它则会妨碍人采用新的方法,此时定势对问题解决产生消极影响。即心理定势对 问题解决既有消极作用也有积极作用,故本说法不正确。12、德育过程即品德形成过程。、德育过程即品德形成过程。 这种说法不正确。 德育过程与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教育与发展的关系。德育过程的最终目标是使受教育者形 成一定的思想品德。品德形成属于人的发展过程,德育过程是对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的 调节与控制。二者是教育与发展的关系。德育只有遵循人的品德形成发展规律,才能有效 地促进人的品德形成发展。13、凡是能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都是教育。、凡是能影响人的

8、身心发展的活动都是教育。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并不是能够影响人身心发展的活动都是教育。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 的目的在于影响和促进人的发展,培养人的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是否有目的的培养人是 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区别。除了教育之外,人类的其他活动也影响人的发展, 如经济活动、政治活动、文化活动、休闲活动、日常生活等的影响或显或隐地与人的发展 相关。这些活动与交往的直接目的并不在于培养人,只是间接地自发影响人的发展。314、教学的任务就是传授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技巧。、教学的任务就是传授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技巧。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教学的任务不仅是

9、传授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技巧,而且还要发展学生智能, 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身体能,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培养学 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个性心理特征,形成科学 的世界观。15、逆向迁移就是负迁移。、逆向迁移就是负迁移。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逆向迁移是指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产生的影响。负迁移也叫“抑制性迁移” ,是指一种学习 对另一种学习产生阻碍作用。两者本质完全不同。16、遗传素质决定能力发展的水平。、遗传素质决定能力发展的水平。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遗传素质是智力发展的基础和自然条件。有研究发现:遗传关系越密切,个体之间的智力

10、 越相似。但遗传只是为智力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要是智力发展的可能性变成现实性,还需 要社会、家庭和学校教育多方面的共同作用。17、教育可以改变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方向。、教育可以改变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方向。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起着巨大的影响作用,但它 不能起决定作用。因为教育不能决定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方向,更不能成为政治经济发展 的动力,它只能在政治经济制度允许的范围内发挥作用。18、直观教学是教学手段,也是教学目的。、直观教学是教学手段,也是教学目的。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直观教学(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图像,

11、聆听教师用语言 对所学对象的形象描绘,形成有关事物具体而清晰的表象,以便理解所学知识。直观教学 是教学手段但不是教学目的。19、习得性无助感与人们对失败的归因无关。、习得性无助感与人们对失败的归因无关。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习得性无助感是指由于连续的失败体验而导致个体产生的对行为结果感到无力控制、无能 为力的心理状态。其形成的原因是连续的失败,并把失败归与内部的、稳定的和不可控的 因素(即能力低) 。20、负强化就是惩罚。、负强化就是惩罚。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负强化和惩罚有所不同,负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强反应在将来发生的频率,而 惩罚则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频

12、率。421、动物界也存在教育。、动物界也存在教育。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 质的规定性。由此可知,教育是人类所独有的社会现象;动物界所谓的“教育现象”只是 动物的一种生存本能,不符合教育的本质,所以动物界不存在教育。22、知识的多少与能力的高低成正比。、知识的多少与能力的高低成正比。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是不同步的,只是多了能力不一定高。23、学习迁移是学习过程中常见的现象,它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起促进作用。、学习迁移是学习过程中常见的现象,它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起促进作用。 这种说法是不

13、正确的。 学习迁移不仅可能对学校起促进作用(正迁移) ,也可能起阻碍作用(负迁移) ,还可能不 起作用(零迁移) 。24、个体的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是一致的。、个体的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是一致的。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可能是一致的,也可能是不一致的。比如中学生由于道德意志薄弱, 可能会出现“明知故犯”的现象,这就是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不一致的现象。25、负强化就等同于惩罚。、负强化就等同于惩罚。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负强化和惩罚有所不同,负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强反应在将来发生的频率,而 惩罚则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频率。26、社会本位论的主要观点:、

14、社会本位论的主要观点: (1)教育目的是根据个人发展的需要制定的,而不是根据社会的需要而制定的; (2)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 (3)人生来就有健全的本能,教育的基本职能就在于是这种本能不受影响地得到发展。 个人本位论者认为,如果按照社会要求去要求个人,这些社会要求就会阻碍个人本能的健 全发展。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个人本位论的主要观点: (1)教育目的是根据个人发展的需要制定的,而不是根据社会的需要而制定的; (2)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 (3)人生来就有健全的本能,教育的基本职能就在于是这种本能不受影响地得到发展。 个人本位论者认为,如果按照社会要求去要求个人,这些社会要求就会阻碍个人本

15、能的健 全发展。527、杜威继承和发扬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的精华,猛烈地批判了旧教育的理念与做法,并、杜威继承和发扬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的精华,猛烈地批判了旧教育的理念与做法,并 在教育界将其称之为在教育界将其称之为“传统教育传统教育” ,这就是,这就是“传统教育传统教育”概念的由来。他还系统阐述了新的概念的由来。他还系统阐述了新的 教育思想,进行了新的教育实践。后来,人们把与传统教育相对立的以杜威为代表的教育教育思想,进行了新的教育实践。后来,人们把与传统教育相对立的以杜威为代表的教育 理论与实践称之为理论与实践称之为“现代教育现代教育”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题干中的描述是杜威的教学过程思想。

16、28、美育就是指艺术教育。、美育就是指艺术教育。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美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发展他们的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 和文明素质的教育。普通中学在美育方面的要求主要是:通过美术、音乐、文学教育和其 他各种审美活动,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引导 学生初步掌握一种艺术活动技能,艺术教育只是美育的一种形式。29、任何人的发展都不能离开遗传素质。、任何人的发展都不能离开遗传素质。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人的发展是在人类特有的遗传素质基础上展开的。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具体 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但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2)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是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 (3)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30、一个班级里几十个学生集合在一起,有了班级组织,就标志着班集体的形成。、一个班级里几十个学生集合在一起,有了班级组织,就标志着班集体的形成。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班集体是按照班级授课制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规范组织起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