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新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一 第3讲 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 追及和相遇问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5648643 上传时间:2018-10-03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9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新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一 第3讲 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 追及和相遇问题 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2019版新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一 第3讲 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 追及和相遇问题 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2019版新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一 第3讲 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 追及和相遇问题 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2019版新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一 第3讲 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 追及和相遇问题 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2019版新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一 第3讲 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 追及和相遇问题 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新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一 第3讲 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 追及和相遇问题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新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一 第3讲 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 追及和相遇问题 (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讲 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追及和相遇问题,1,重力,静止,零,重力加速度,匀加速,一、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1自由落体运动(1)定义:物体仅在_作用下从_开始下 落的运动(2)实质:初速度为_、加速度为_的 _直线运动2基本规律(1)速度公式:v_.(2)位移公式:h_.,(3)速度-位移关系式:v2_.,gt,2,gt2,2gh,二、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重力,v0gt,1竖直上抛运动:把物体以一定初速度 v0 沿着竖直方向,2竖直上抛运动规律,2gh,(1)vt_.(2)s_.(4)两个特征量:最大高度 h_;从抛出到落回抛出点的运动时间 t_.,向上抛出,仅在_作用下物体所做的运动,

2、【基础检测】1(多选)在某一高度以 v020 m/s 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一个 小球(不计空气阻力),当小球速度大小为 10 m/s 时,以下判断,正确的是(g 取 10 m/s2)(,),A小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可能为 15 m/s,方 向向上B小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可能为 5 m/s,方向 向下C小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可能为 5 m/s,方向 向上D小球的位移大小一定是 15 m答案:ACD,三、追及与相遇1主要包括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的追及、相遇和避免相撞等问题(1)关键条件:两物体能否同时到达空间同一_(2)求解方法:分别研究两物体,列位移方程,然后利用_关系、_关系

3、、_关系求解,位置,时间,速度,位移,速度,增大,减小,极值,距离,2追及(1)能追上、追不上、二者间的距离有极值的临界条件:追和被追的_相等(2)追者的速度小于被追者时,两者距离_;追者的速度大于被追者时,两者距离_;速度相等时,两者距离有_(最大值还是最小值则要视实际情况而定)3相遇相向运动的两物体,当各自发生的位移的绝对值之和等于开始时两物体间的_时即相遇,【基础检测】2(多选)甲、乙两车在一平直道路上同向运动,其 v-t 图象如图 1-3-1 所示,图中OPQ 和OQT 的面积分别为 s1 和s2(s2s1)初始时,甲车在乙车前方 s0 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 s0s1s2,两

4、车不会相遇B若 s0s1,两车相遇 2 次,图 1-3-1,C若 s0s1,两车相遇 1 次D若 s0s2,两车相遇 1 次答案:ABC,考点 1,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重点归纳1应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解题时的两点注意(1)可充分利用自由落体运动初速度为零的特点、比例关系及推论等规律解题(2)物体由静止开始的自由下落过程才是自由落体运动,从中间截取的一段运动过程不是自由落体运动,而是竖直下抛运动,应该用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去解决问题,2竖直上抛运动的处理方法(1)两种方法,“分段法”就是把竖直上抛运动分为上升阶段和下降阶段,上升阶段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下降阶段物体做自由落体运

5、动下落过程是上升过程的逆过程,“全程法”就是把整个过程看成是一个匀减速直线运动,过程从全程来看,加速度方向始终与初速度 v0 的方向相反(2)符号法则:应用公式时,要特别注意 v0、v、h 等矢量的正负号,一般选向上为正方向,v0 总是正值,上升过程中 v 为正值,下降过程中 v 为负值,物体在抛出点以上时 h 为正值,在抛出点以下时 h 为负值,【考题题组】1(多选)将一物体以某一初速度竖直上抛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受到一个大小不变的空气阻力作用,它从抛出点到最高点的运动时间为 t1,再从最高点回到抛出点的运动时间为 t2,如果没有空气阻力作用,它从抛出点到最高点所用的时间为 t0,,则(,),B

6、t1t1Dt1t0,t2t0,t2t0,t2t1答案:BC,2如图 1-3-2 所示,在地面上一盘子 C 的正上方 A 处有一金属小球 a 距 C 为 20 m,在 B 处有另一个金属小球 b 距 C 为15 m,小球 a 比小球 b 提前 1 s 由静止释放(g 取 10 m/s2)则,(,)Ab 先落入 C 盘中,不可能在下落,过程中相遇,图 1-3-2,Ba 先落入 C 盘中,a、b 下落过程相遇点发生在 BC 之间某位置Ca、b 两小球同时落入 C 盘D在 a 球下落过程中,a、b 两小球相遇点恰好在 B 处,答案:D,考点 2,追及与相遇问题,重点归纳1讨论追及、相遇的问题,其实质就

7、是讨论两物体在相同时间内能否到达相同的空间位置的问题(1)两个关系:即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这两个关系可通过画草图得到(2)一个条件:两者速度相等,它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上、追不上,(两者)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断的切入点,2常见的情况,物体 A 追物体 B,开始时,两个物体相距 x0.(1)A 追上 B 时,必有 xAxBx0,且vAvB.,(2)要使两物体恰好不相撞,必有 xAxBx0,且vAvB.(3)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一定要注意判断追,上前该物体是否已经停止运动,3解题思路和方法,【考题题组】,3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相距为 d,从某一时刻起甲做速度为 v

8、的匀速运动,乙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 a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乙在前,甲在后,则甲、乙能相遇一次的条件是什么?甲、乙能相遇两次的条件是什么?甲、乙不能相遇的条件是什么?,解:通过对物理过程进行分析,明确甲、乙的运动性质,找出相关物理量之间的关系,4甲、乙两辆车在同一直轨道上向右匀速行驶,甲车的速度为 v116 m/s,乙车的速度为 v212 m/s,乙车在甲车的前面当两车相距 L6 m 时,两车同时开始刹车,从此时开始计时,甲车以大小为 a12 m/s2 的加速度刹车,6 s 后立即改做匀速运动,乙车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a21 m/s2.从两车刹车开始计时,求:,(1)甲车第一次追上乙车的时刻

9、;(2)两车相遇的次数;,(3)两车速度相等的时刻,解:(1)在甲减速时,设经时间 t 两车相遇,甲和乙的位移,分别为 x1、x2,则有,x1x2L,联立解得 t2 s 或 t6 s,即在甲车减速时,两车相遇两次,第一次相遇的时刻为t,2 s.,(2)当 t6 s 时,甲车的速度为 v1v1a1t4 m/s,乙车的速度为 v2v2a2t 6 m/s,甲车的速度小于乙车的速度,但乙车做减速运动,设再经时间t 甲追上乙,有,解得t4 s,此时乙仍在做减速运动,此解成立,综合以上分析知,甲、乙两车共相遇 3 次,(3)设第一次速度相等的时刻为 t1 时刻,有v1a1t1v2a2t1解得 t14 s,

10、甲车匀速运动的速度为 4 m/s,设第二次速度相等的时刻为,t2 时刻,有,v1v2a2t2解得 t28 s.,方法,“对称法”在竖直上抛运动中的应用,在竖直上抛运动的上升阶段和下降阶段,速度、时间都具有对称性,分析问题时,注意利用对称性如上升、下落经过同一位置时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从该位置到最高点的上升时间与从最高点落回该位置的时间相等,如图 1-3-3 所示,物体以初速度 v0 竖直上抛,A、B 为途中,的任意两点,C 为最高点,图 1-3-3,1时间对称性,物体上升过程中从 AC 所用时间 tAC 和下降过程中 从,CA 所用时间 tCA相等,同理tABtBA.,2速度对称性,物体

11、上升过程经过 A 点的速度与下降过程经过 A 点的速度,大小相等,3能量对称性,物体从 AB 和从 BA 重力势能变化量的大小相等,均等,于 mghAB.,例 1:一个小球做竖直上抛运动,经过时间 t1 上升到位置x1,上升到位置 x2 的时间为 t2,小球上升到最高点后下落到位置 x2 的时间为 t3,继续下落到位置 x1 的时间为 t4(说明:各时间,8(x2x1) 均以开始运动计时)求证重力加速度 g(t4t1)2(t3t2)2,.,审题突破:此题求证结果较为复杂,若不加选择地套用竖直上抛运动公式,则很难理出头绪,但如果抓住竖直上抛运动中时间的对称性从某一位置上升到最高点和从最高点落回该

12、位置所用的时间相等,则可简化问题的处理,证明:设最高点到位置 x1 的距离为 h1,T1 为从 x1 上升到最,高点,又落回 x1 的总时间,则 T1t4t1,小球从最高点自由落体运动到 x1 的过程有,设最高点到位置 x2 的距离为 h2,T2 为从 x2 上升到最高点,,又落回 x2 的总时间,则,T2t3t2,小球从最高点自由落体运动到 x2 的过程有而 h1h2x2x1,同类延伸:高中物理阶段碰到的对称问题很多,如斜抛运动过程的对称、电路的对称、图象的对称、粒子在电场或磁场中运动的对称以及弹簧振子振动过程的对称等,【触类旁通】,1一个小球竖直向上抛出,两次经过抛出点上方距离抛出点的高度

13、为 10 m 处的时间间隔为t2 s,则小球的上抛初速度v0 有多大?从抛出到返回原处,小球共经历了多长时间?(g 取,10 m/s2),解:因为小球两次经过距抛出点高度为 10 m 处的时间间隔为t2 s,所以,根据竖直上抛运动的上升阶段与下降阶段的再根据速率的对称性,小球上升至该位置的速度为,易错点,追及与相遇问题中的位移关系,例 2:汽车 A 的制动性能:以标准速度 20 m/s 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制动后40 s 停下来现汽车 A 在平直公路上以20 m/s的速度行驶,发现前方 180 m 处有一货车 B 以 6 m/s 的速度同向匀速行驶,司机立即制动,是否会发生撞车事故?,错解分析

14、:设汽车 A 制动后 40 s 的位移为 s1,货车 B 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为 s2.,s2v2t640 m240 m两车位移差为 400 m240 m160 m,因为两车开始相距180 m160 m,所以两车不相撞,正解分析:这是典型的追及问题,关键是要弄清两车不相撞的条件汽车 A 与货车 B 同速时,两车位移差与初始时刻两车距离的关系是判断两车能否相撞的依据当两车同速时,两车位移差大于初始时刻的距离时,两车相撞;小于或等于时,则不相撞,A 以 20 m/s 的初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 40 s 停下来,根据加速度公式可求出 a0.5 m/s2,当 A 车减速到与 B 车同速时,A 车与 B

15、 车相距的距离最短,此时间内 B 车位移为 s2v2t628 m168 ms(364168) m196 m180 m,所以两车会相撞指点迷津:两物体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往往涉及追及、相遇或避免碰撞问题,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条件是:两物体能否同时到达空间某位置,【触类旁通】2(多选)如图 1-3-4 所示,a、b 分别表示先后从同一地点以相同的初速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的速度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4 s 末两个物体速度相同Ba、b 两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相同C4 s 末两个物体在途中相遇,图 1-3-4,D5 s 末两个物体在途中相遇答案:BC,3(2017 年合肥第一中学高三月考)A、B 两辆玩具小汽车在相互靠近的两条平直的轨道上同向匀速行驶,初速度分别为,vA6 m/s、vB2 m/s,当 A 车在 B 车后面 x3.5 m 时开始以恒定的加速度 aA1 m/s2大小刹车并停止运动,求:(1)A 车超过 B 车后,保持在 B 车前方的时间(2)A 车超过 B 车后领先 B 车的最大距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