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简答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5647588 上传时间:2018-10-0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病学简答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传染病学简答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传染病学简答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传染病学简答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传染病学简答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染病学简答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学简答题(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试述传染病感染过程的表现。试述传染病感染过程的表现。 (1)1)病原体被清除:病原体被清除:无症状,可通过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实现。 (2 2)隐性感染:)隐性感染:又称亚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侵入人体后,仅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 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 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隐性感染结束后,大多数人获得不同程度的特异性免疫, 病原体被清除,如甲肝、乙脑。少数人转变为病原携带状态,如伤寒杆菌、志贺杆菌、乙 型肝炎病毒感染。 (3)3)显性感染:显性感染:又称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诱导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而 且通过病

2、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而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 在大多数传染病中,显性感染只占全部受感染者的一小部分(“冰山一角” ) 。 (4)(4)病原携带状态:病原携带状态:按病原体种类不同而分为带病毒者、带菌者与带虫者等。按其发生和持 续时间的长短可分为潜伏期携带者、恢复期携带者与慢性携带者。所有病原携带者都有一 个共同的特点,即无明显临床症状而携带病原体,且在体内繁殖并能排出体外;因而在许 多传染病中,如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和乙型肝炎等,成为重要的传染源。 (5)(5)潜伏性感染:潜伏性感染: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于某些部位,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 化而不引起显性

3、感染,但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时,病原体便可长期潜伏起来,待机体免 疫功能下降时,则可引起显性感染。特点:无明显临床症状而携带病原体,但在体内不繁 殖且一般不排出体外(这是与病原携带状态不同之处) 。常见的潜伏性感染有单纯疱疹、带 状疱疹、疟原虫、结核杆菌等感染。 简述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条件和两个影响因素。简述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条件和两个影响因素。 基本条件:基本条件:(1)传染源: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包 括: 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动物; (2)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称为传播途径,包括呼吸道 传播消化道传播接触传

4、播虫媒传播血液、体液传播; (3)人群易感性: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当易感者在某一特定人 群中的比例达到一定水平,若又有传染源和合适的传播途径时,则很容易发生该传染病流 行; 影响因素:影响因素:(1)自然因素:地理、气象、生态等;(2)社会因素:社会制度、经济状况、 生活条件、文化水平等。 试述传染病的四个基本特征。试述传染病的四个基本特征。 (1) 有病原体:每种传染病都是由特异性病原体引起 (2) 有传染性:这是传染病与其他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区别 (3)有流行病学特征:流行性:散发-某种传染病在人群中的一般发病水平;流行-传染病 在某地的发病率显著高于近年来的一般水平

5、;大流行-若某传染病的流行范围甚广,超出国 界或洲界时称为大流行;暴发流行-传染病病例发病时间的分布高度集中于一个短时间之内 者。季节性:时间上分布地方性:空间上 (地区分布)人群:年龄、性别 、职业 (4)有感染后免疫力:人体感染某种病原体后,都能产生针对该病原体及其产物 (如毒素) 的特异性免疫。 试述急性期黄疸性肝炎的分期和临床表现?试述急性期黄疸性肝炎的分期和临床表现? (1)黄疸前期:起病较急,可有发热,平均热程 3 天,突出症状为全身乏力、胃肠消化道 症状(食欲不振、厌油、恶心、呕吐等)和尿色逐渐加深。此期血清转氨酶,尤其是丙氨 酸转氨酶(ALT)已明显升高。本期平均 57 天。

6、(2)黄疸期:尿色继续加深呈浓茶状,巩膜、皮肤出现黄染,全身乏力和胃肠消化道症状 可有所好转。血清转氨酶和胆红素等指标升高。可有肝脏肿大,部分可出现轻度脾大。本期持续 26 周。 (3)恢复期:症状消失,黄疸消退,肝、脾回缩,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本期平均 1 月。 试述慢性肝炎的临床表现?试述慢性肝炎的临床表现? (1)轻度慢性肝炎:乏力和胃肠道症状轻或无;无黄疸等阳性体征;肝功主要显示 转氨酶的升高,胆红素在正常上限 2 倍内,白蛋白正常(35g/L) ,凝血酶原活动度 (PTA)70%;肝活检仅有轻度肝炎(相当于原慢迁肝和轻型慢活肝)病理改变,可有轻 度纤维组织增生。 (2)中度慢性肝炎:

7、存在不同程度的乏力不适、胃肠道症状和尿黄;可伴有黄疸、蜘 蛛痣、肝掌、毛细血管扩张或肝病病容,可有肝肿大和进行性脾肿大等慢肝体征;肝功 转氨酶升高,胆红素为正常上限的 25 倍,白蛋白 32.134.9g/L,PTA 60%70%。可伴 有肝外器官损害,自身抗体升高;肝活检有中度慢活肝(相当于原中型慢活肝)的病理 改变。 (3)重度慢性肝炎:有明显或持续的肝炎症状,如乏力、纳差、腹胀、便溏和尿黄等; 可伴有黄疸、蜘蛛、肝掌、毛细血管扩张或肝病病容,脾肿大,无门脉高压的表现; 肝功能转氨酶升高,胆红素大于正常上限的 5 倍,白蛋白32g/L,PTA40%60%;肝活 检呈重度慢性肝炎(相当于原重

8、型慢活肝)的病理改变,还可具有早期肝硬化的病理改变。试述重型肝炎的病因、诱因、临床表现特征及诊断依据。试述重型肝炎的病因、诱因、临床表现特征及诊断依据。 病因:病因:各型肝炎病毒均可引起。 诱因:诱因:妊娠、过度疲劳、精神刺激、饮酒、应用损肝药物、合并细菌感染、有其它合并 症、手术等。 临床表现及特征:临床表现及特征:1)急性重型肝炎:发病多有诱因;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极度 乏力,严重消化道症状;黄疸迅速加深,有出血倾向、中毒性鼓肠、肝臭、肝浊音界进 行性缩小;发病二周内出现级以上肝性脑病、脑水肿;可出现严重感染、肝肾综合 征、大出血等并发症;PTA40%,胆酶分离,胆红素轻重度升高。 2)亚

9、急性重型肝炎:发病多有诱因;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极度乏力,严重消化道 症状;黄疸迅速加深,有出血倾向、中毒性鼓肠、肝臭,肝浊音界进行性缩小、腹水; 二周以上至 24 周内出现级以上肝性脑病和/或脑水肿;晚期可出现严重感染、肝肾 综合征、大出血、脑水肿等并发症;PTA40%,胆红素正常上限 10 倍,胆固醇、胆碱 脂酶、白蛋白降低。 3)慢性重型肝炎:在慢性肝炎或肝硬化基础上发生,有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病史和/或临床 表现;重肝临床表现同亚急性重型肝炎,发病多有诱因。 (4)(4)诊断依据:诊断依据:既往无同型病原的病毒性肝炎病史。起病 14 日内迅速出现精神、神经 症状,度以上肝性脑病而能排除其他

10、原因所致者。有肝浊音界缩小和皮肤、粘膜或穿 刺部位出血点和瘀斑等体征和出血倾向。黄疸迅速加深,胆红素每日上升 17.1mol/L(1mg/dl)以上,但总胆红素可低于 171mol/L。 PTA 降低,PTA2000ml 的最初 3-4 天,BUN,Cr 等尚未下降,尿毒症的临床表现依然存在, 症状仍重。实质上是多尿型肾功衰竭;多尿后期:多尿 3-4 天后,尿量3000ml 并迅速增 加,BUN,Cr 等逐渐下降至正常,尿毒症的表现逐渐消失。 (注意:此期入量不足易导致水 电紊乱,严重者发生低血容量休克、二次肾衰。越过少尿期的患者三个阶段的表现不明显) 。(5)恢复期的临床表现:多尿期后,尿量

11、恢复为 2000ml 左右。多数患者第 3-4 周进入恢 复期,13 月内完全康复,少数重症患者恢复期。可达 6 月以上,少数患者可留有:高血 压、肾功能障碍、心肌劳损、垂体功能减退等症状。 对流行性出血热早期诊断具确诊价值的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有哪些?(病案分析)对流行性出血热早期诊断具确诊价值的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有哪些?(病案分析)症状体征:症状体征:本病的早期三种主要表现为发热中毒症状,毛细血管损伤体征及肾损害表现。 发热多为急起,以稽留热和弛张热多见。热程多为 37 天。重症者热退病情反而加重。 全身中毒症状包括头痛、腰痛和眼眶痛(三痛) ,胃肠道症状,嗜睡、烦躁、谵妄或抽搐等 神经

12、精神症状。 毛细血管损伤主要表现为充血、出血和渗出水肿征。皮肤、粘膜充血、出血,球结膜水 肿。 肾损害主要表现在蛋白尿,呈进行性增多趋势。尿镜检发现管型等。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特异性抗原检测:早期病人的血清、周围血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 细胞及尿沉渣细胞均可检出特异性汉坦病毒抗原。 特异性抗体检测:包括血清 IgM 和 IgG 抗体。 PCR 技术:用 RT-PCR 方法检测汉坦病毒 RNA。 用上述检测项目检出特异性汉坦病毒抗原、特异性 IgM 型抗体或间隔一周以上双份血清 IgG 抗体滴度 4 倍上升,均可实验确诊流行性出血热。RT-PCR 检测汉坦病毒 RNA 阳性,有 助于早

13、期和非典型病例的快速诊断。 试述试述流行性出血热各期的治疗原则是什么?(病案分析)流行性出血热各期的治疗原则是什么?(病案分析) 本病的治疗以综合疗法为主,早期应用抗病毒治疗,中晚期则针对病理生理进行对症治疗。 “三早一就”即早期发现、早期休息、早期治疗和就近治疗,仍是本病的治疗原则。治疗 中要注意防治休克、肾功能衰竭和出血。 发热期治疗原则:控制感染、减轻外渗、改善中毒症状和预防 DIC。 低血压休克期治疗原则:积极补充血容量,注意纠正酸中毒和改善微循环功能。 少尿期治疗原则:为“稳、促、导、透” ,即稳定机体内环境、促进利尿、导泻和透析治 疗。 多尿期治疗原则:移行期和多尿早期治疗原则同少

14、尿期,多尿后期,主要是维持水和电 解质平衡,防治继发感染。 恢复期治疗原则:补充营养,逐步恢复工作。 如何确诊艾滋病?(病案分析)如何确诊艾滋病?(病案分析) 凡属高危人群存在下列情况两项或两项以上者,应考虑艾滋病可能:近期体重下降 10 以上;慢性咳嗽或腹泻 1 个月以上;间歇或持续发热 1 个月以上;全身淋巴结肿大;反复出现带状疱疹或慢性播散性单纯疱疹感染;口腔念珠菌感染。 高危人群伴严重机会性感染或机会性肿瘤以及 CD4/CD8 比例倒置等应考虑本病可能。应进 一步做 HIV 抗体检测,主要检查 P24 抗体和 gp120 抗体。一般 ELISA 连续两次阳性,再作 免疫印迹法(WB)和

15、固相放射免疫沉淀试验(SRIP)等确诊。 试述试述 AIDSAIDS 临床表现?(病案分析)临床表现?(病案分析) 本病潜伏期较长,一般认为 210 年左右可发展为艾滋病,HIV 侵入人体后可分为四期。 (1)急性感染(I 期):感染 HIV 后,小部分(约 10%15%)病人可出现发热、全身不适、 头痛、厌食、肌痛、关节痛、皮疹和淋巴结肿大,类似血清病的症状,一般持续 314 天 后自然消失。 (2)无症状感染(期):可由原发 HIV 感染或急性感染症状消失后延伸而来,可无任何 症状,此阶段可持续 210 年。 (3)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综合征(期)除腹股沟淋巴结以外,其他部位两处或两处以

16、上淋巴结肿大,直径 1 厘米以上,质地柔韧,可自由活动,无压痛,持续肿大 3 个月以上。(4)艾滋病(期):全身性症状,即发热、乏力不适、厌食、体重下降、持续性腹泻和易感冒等症状。除全身淋巴结肿大外,可有肝脾肿大;神经系统症状,出现头痛、癫 痫、进行性痴呆、下肢瘫痪等;免疫缺陷所致的机会性感染,包括卡氏肺孢子虫、弓形 虫、隐球菌、念球菌、结核杆菌、巨细胞病毒、EB 病毒、疱疹病毒等感染,可造成肺部、 胃肠道、神经系统、皮肤粘膜、眼部等系统的机会性感染;免疫缺陷而继发肿瘤,如卡 氏肉瘤、非霍奇金病等。 (5)HIV 感染的临床结局:典型进展者 810 年;快速进展者 25 年;长期存活者12 年 何谓艾滋病的何谓艾滋病的 HAART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