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池州市东至三中高考化学研讨会交流资料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646219 上传时间:2018-10-03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2.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池州市东至三中高考化学研讨会交流资料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安徽省池州市东至三中高考化学研讨会交流资料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安徽省池州市东至三中高考化学研讨会交流资料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安徽省池州市东至三中高考化学研讨会交流资料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安徽省池州市东至三中高考化学研讨会交流资料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池州市东至三中高考化学研讨会交流资料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池州市东至三中高考化学研讨会交流资料课件(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依托说明 研究真题 关注细节 突破瓶颈,-浅析安徽高考理综化学25题,东至三中,1,2,元素推断相关信息切入点,利用文字叙述从物质性质及原子结构角度,利用表格从原子结构、元素性质递变及元素单质性质角度,利用图表从元素性质递变、原子构成及单质用途角度,利用表格从原子结构及物质性质角度,利用表格从原子结构及物质性质角度,3,元素推断相关问题设置,S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Cu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O原子未成对电子数,Fe最外层电子数,氢化物稳定性、第一电离能,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酸性,单质熔点、氢化物的稳定性,电负性、氢化物的稳定性,原子半径、第一电离能,键、键的极性、键长,微粒间作用力、氢键,Cu与浓硫

2、酸反应,Cu2S在空气的燃烧(信息),SiCl4与水反应(信息),Na2O2与CO2反应(标电子转移),AlCl3与NaOH反应现象及Si与HF反应,利用盖斯定律,利用转移电子数,利用盖斯定律,利用质量,在表格中以信息切入点形式体现,考试说明对共价键等相关知识未作要求,本题未涉及,选择题7涉及,未涉及,考查了核磁共振,选7有考查,限定条件写离子方程式,4,元素,5,常温下状态、气味,制取,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最强酸,典型性质,电负性,粒子半径,金属性,非金属性,第一电离能,熔沸点,氢化物的稳定性,未成对电子,能层电子,能级电子,轨道,最外层电子,电子运动状态种类,电子层结构,化合价,化学键,

3、晶体类型,价电子,质量数 中子数 质子数,分子间作用力,氢键,课本反应,信息反应,盖斯定律,反应热,主要用途,6,安徽高考25题备考策略,一、研究考试说明,做好相应知识点的储备,三、灵活运用基础知识,掌握解题技巧,四、注重真题演练,强化核心考点,五、提升细节处理能力,养成规范答题习惯,二、研究近五年高考真题,把握高考命题思路,我省通过20092013年5年的高考自主命题的发展,25题的命题思路,格式和考点分布已逐步趋于稳定,形成特色,主要体现在:考点分布全面,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到原子结构、元素性质递变再到化学键、晶体、物质性质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涉及,元素推断切入直观,问题设计简洁。,7,安徽

4、25题通常是组合题,每小题相对独立,各自考查不同的知识模块。解题时,首先要认真读题,根据题中所给的文字信息、图形信息、数据信息等提炼出重要的信息,然后分析每小题的考查方向,明确应该用哪部分化学理论知识来进行分析。最关键的是一定要清楚题中所提出的问题,最后结合相关理论知识对问题逐个进行正确作答。,安徽高考25题答题策略,8,规范答题,审题规范,思维规范,表达规范,审切入点 审关键字 审表达要求,抓结构特征 抓递变规律 抓性质特征,是“审”不是“看”,思维有序性 与逻辑性,用语规范 表达完整,周期、族的表示 原子结构的表示 大小、强弱顺序 化学方程式的完整 热化学方程式的表示,9,2014安徽高考

5、25题展望,2014安徽高考考试说明与2013考试说明在元素性质、物质结构一块无变化,预计2014安徽理综第25题仍是以元素为依托,利用文字叙述、表格或图表为切入点,对物质结构及元素周期律等相关知识进行综合考查。其核心考点仍是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元素性质的比较、化学键、分子间作用力、氢键等晶体结构知识,同时结合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氧化还原等知识进行相关模块考查。,10,谢谢大家,11,12,基本概念与理论,1、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

6、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2、化学用语及常用计量 (1)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2)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根据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的化合价 (3)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 3、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1)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 (2)了解原子构成。 (3)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4)以第三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5)以A和A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6)了解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

7、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 (7)了解化学键的定义。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 4、化学反应与能量 (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知识。 (2)(4)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13,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1、常见金属元素(如Na、Al、Fe、Cu等) (1)了解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2)了解常见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3)了解合金的概念及其重要应用。 2、常见非金属元素(如H、C、N、O、Si、S、Cl等) (1)了解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2)了解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

8、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3、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14,物质结构与性质,1、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2)了解电离能的含义,了解同一周期、同一主族中元素第一电离能变化规律。 (3)了解电负性的概念,知道元素的性质与电负性的关系。 2、化学键、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 (1)了解共价键的主要类型(键和键)。能用键能、键长、键角等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某性质。 (2)了解极性键和非极性健 (3) 了解氢键的存在对物质物理性质的影响 (4)了解分子晶体、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和金属晶体

9、的结构微粒及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15,16,元素推断相关知识点储备,核外电子排布前18号元素排布特点核外电子数相同的微粒,常见金属元素及非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短周期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特殊位置同周期、同主族元素的结构与性质递变规律,掌握常见金属元素及非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某些元素的特殊性质短周期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特殊性质,构成晶体的粒子2、形成晶体的作用力3.晶体类型判断的常用方法,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表,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某些性质,构成晶体的基本微粒,17,2、能正确的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从能层、能级、轨道及电子的自旋方向四个角度

10、掌握常见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及典型特征,1、熟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做到“心中有表”,能准确描述常见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并能通过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或中子数与质量数的关系判断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3、从原子半径、得失电子能力、第一电离能、电负性、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等角度掌握同周期、同主族元素的结构与性质的递变规律,18,【09-25】(17分)W、X、Y、Z是周期表前36号元素中的四种常见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Y的氧化物是导致酸雨的主要物质,X的基态原子核外有7个原子轨道填充了电子,Z能形成红色(或砖红色)的Z2O和黑色的ZO两种氧化物。 (1)W位于元素周

11、期表第_周期第_族。W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比H2O(g)_(填“强”或“弱”)。 (2)Y的基态原子核 外电子排布式是_,Y的第一电离能比X的_(填“大”或“小”)。 (3)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浓溶液与Z的单质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是 。 (4)已知下列数据:Fe(s)+1/2O2(g)=FeO(s) H272.0kJmol-12X(s)+3/2O2(g)=X2O3(s) H1675.7kJmol-1X的单质和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19,【10-25】(14分)X、Y、Z、W是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中的四种常见元素,其相关信息如下表:,(1)Y位于元素周期表第 周期表 族,Y和Z的最高价氧化

12、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较强的是 (写化学式)。(2)XY2是一种常用的溶剂,XY2的分子中存在 个键。在HY、HZ两种共价键中,键的极性较强的是 ,键长较长的是 。(3)W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是 。W2Y在空气中煅烧生成W2O的化学方程式是 。,20,11-25(14分)W、X、Y、Z 是四种常见的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变化如下图所示。已知W的一种核素的质量数为18,中子数为10,X和Ne的核外电子数相差1;Y的单质是一种常见的半导体材料;Z的电负性在同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1)X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_周期第_族; (2)X的单质和Y的单质相比,熔点较高的是_(写化学式);Z的气态氢

13、化物和溴化氢相比,较稳定的是_(写化学式) (3)Y与Z形成的化合物和足量水反应,生成一种弱酸和一种强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 _。 (4)在25oC,101KPa下,已知Y的气态氢化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恢复至原状态,平均每1mol电子放热190.0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 _ 。,21,25,(,16,分),X,、,Y,、,Z,、,W,是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的常见元素,其相关信息如下表:,元素,相关信息,X,X,的基态原子,L,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2,倍,Y,Y,的基态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ns,n,np,n+2,Z,Z,存在质量数为,23,,种子数为,12,的核素,W,W,

14、有多种化合物,其白色氢氧化物在空气中会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1,),W,位于原色周期表第,_,周期,_,族,其基态原子最外层有,_,个电子。,(,2,),X,的电负性比,Y,的,_,(填“大”或“小”,),;,X,和,Y,的气态氢化物中,较稳定的是,_,(写化学式),(,3,)写出,Z,2,Y,2,与,XY,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4,),在,X,【12-25】(16分)X、Y、Z、W是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中的常见元素, 其相关信息如下表:(1)W位于元素周期表第 周期第 族,其基态原子最外层有 个电子。 (2)X的电负性比Y的 (填“大”或“小

15、”);X和Y的气态氢化物中,较稳定的是(写化学式)。 (3)写出Z2Y2与XY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 (4)在X的原子与氢原子形成的多种分子中,有些分子的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两种氢, 写出其中一种分子的名称: 。氢元素、X、Y的原子也可共同形成多种分子 和某种常见无机阴离子,写出其中一种分子与该无机阴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写出其中一种分子的名称:,_,。氢元素、,X,、,Y,阴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2,【13-25】(15分)X、Y、Z、W是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其相关信息如下表:,(1)W位于元素周期表第 周期第 族;W的原子半径比X的 (填大或小)。 (2)Z的第一电离能比W的 (填“大”或“小”); XY2由固态变为气态所需克服的微粒间作用力是 ;氢元素、X、Y的原子可共同形成多种分子,写出其中一种能形成同种分子间氢键的物质名称_。(3)振荡下,向Z单质与盐酸反应后的无色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直至过量,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W的单质与氢氟酸反应生成 两种无色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在25、101kPa下,已知13.5g的Z固体单质在Y2气体中完全燃烧后恢复至原状态,放热419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