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疼痛诊疗规范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645878 上传时间:2018-10-03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1.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癌症疼痛诊疗规范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癌症疼痛诊疗规范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癌症疼痛诊疗规范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癌症疼痛诊疗规范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癌症疼痛诊疗规范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癌症疼痛诊疗规范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癌症疼痛诊疗规范课件(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癌症疼痛诊疗规范,癌症疼痛的定义,国际疼痛学会所下的定义可作为癌痛的依据:疼痛是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伴随有现存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疼痛经常是主观的,每个人在生命的早期就通过损伤的经历学会了表达疼痛的准确词汇。因此,疼痛不仅是一种简单的生理应答,同时还是一种主观的心理体验,随着个人的经历不同,疼痛的感受及意义也不同。癌痛也就是与恶性肿瘤所引起的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癌痛是肿瘤患者的主观感受,是其他人无法替代的。,癌症疼痛治疗工作的重要性,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严重影响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初诊癌症患者疼痛发生率约为25%;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约为60-80,

2、其中1/3的患者为重度疼痛 癌症疼痛如果得不到缓解,患者将感到极度不适,可能会引起或加重患者的焦虑、抑郁、乏力、失眠、食欲减退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日常活动、自理能力、交往能力及整体生活质量,癌痛病因,癌痛病因大致可分为三类 :1. 肿瘤相关性疼痛:因肿瘤直接侵犯压迫局部组织,肿瘤转移累及骨等组织所致2. 抗肿瘤治疗相关性疼痛:常见于手术、创伤性检查操作、放射治疗,以及细胞毒化疗药物治疗后产生3. 非肿瘤因素性疼痛:包括其他合并症、并发症等非肿瘤因素所致的疼痛,疼痛机制与分类-病理生理学机制,疼痛按病理生理学机制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伤害感受性疼痛及神经病理性疼痛(1)伤害感受性疼痛是机体对损伤所表

3、现出的生理性痛觉神经信息传导与应答的过程。包括躯体痛和内脏痛。躯体性疼痛常表现为钝痛、锐痛或者压迫性疼痛。内脏痛通常表现为定位不够准确的弥漫性疼痛和绞痛(2)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于外周神经或中枢神经受损,痛觉传递神经纤维或疼痛中枢产生异常神经冲动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常被表现为刺痛、烧灼样痛、放电样痛、枪击样疼痛、麻木痛、麻刺痛、枪击样疼痛。幻觉痛、中枢性坠、胀痛,常合并自发性疼痛、触诱发痛、痛觉过敏和痛觉超敏。治疗后慢性疼痛也属于神经病理性疼痛,疼痛机制与分类-按发病持续时间,疼痛按发病持续时间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癌症疼痛大多表现为慢性疼痛。与急性疼痛相比较,慢性疼痛持续时间长,病因不明确,

4、疼痛程度与组织损伤程度可呈分离现象,可伴有痛觉过敏、异常疼痛、常规止痛治疗疗效不佳等特点慢性疼痛与急性疼痛的发生机制既有共性也有差异。慢性疼痛的发生,除伤害感受性疼痛的基本传导调制过程外,还可表现出不同于急性疼痛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机制,如伤害感受器过度兴奋、受损神经异位电活动、痛觉传导中枢机制敏感性过度增强、离子通道和受体表达异常、中枢神经系统重构等,癌痛的评估,癌痛评估是合理、有效进行止痛治疗的前提癌症疼痛评估应当遵循“常规、量化、全面、动态评估”的原则,癌痛评估-常规评估,癌痛常规评估是指医护人员主动询问癌症患者有无疼痛,常规评估疼痛病情,并进行相应的病历记录。对于有疼痛症状的癌症患者,应将

5、疼痛评估列入护理常规监测和记录的内容疼痛常规评估应当鉴别疼痛爆发性发作的原因,例如需要特殊处理的病理性骨折、脑转移、感染以及肠梗阻等急症所致的疼痛,癌痛评估量化评估,癌痛量化评估是指使用疼痛程度评估量表等量化标准来评估患者疼痛主观感受程度,需要患者密切配合。量化评估疼痛时,应当重点评估最近24小时内患者最严重和最轻的疼痛程度,以及通常情况的疼痛程度癌痛量化评估通常使用三种方法 :1. 数字分级法(NRS)2. 面部表情评估量表法3. 主诉疼痛程度分级法(VRS),癌痛量化评估:数字分级法(NRS),使用疼痛程度数字评估量表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将疼痛程度用0-10个数字依次表示,0表示无疼痛

6、,10表示最剧烈的疼痛。交由患者自己选择一个最能代表自身疼痛程度的数字,或由医护人员询问患者:你的疼痛有多严重?由医护人员根据患者对疼痛的描述选择相应的数字。按照疼痛对应的数字将疼痛程度分为:轻度疼痛(1-3) 中度疼痛(4-6) 重度疼痛(7-10)疼痛程度数字评估量表,癌痛量化评估:面部表情评分法,由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疼痛时的面部表情状态,对照面部表情疼痛评分量表进行疼痛评估,适用于表达困难的患者,如儿童、老年人,以及存在语言或文化差异或其他交流障碍的患者 面部表情疼痛评分量表无痛 剧痛,癌痛量化评估:主诉疼痛程度分级法(VRS),根据患者对疼痛的主诉,将疼痛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类:

7、(1) 轻度疼痛:有疼痛但可忍受,生活正常,睡眠无干扰 (2)中度疼痛:疼痛明显,不能忍受,要求服用镇痛药物,睡眠受干扰 (3)重度疼痛:疼痛剧烈,不能忍受,需用镇痛药物,睡眠受严重干扰,可伴自主神经紊乱或被动体位,癌痛评估全面评估,癌痛全面评估是指对癌症患者疼痛及相关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疼痛病因及类型,疼痛发作情况(加重或减轻的因素),止痛治疗情况,重要器官功能情况,心理精神情况,家庭及社会支持情况,以及既往史(如精神病史,药物滥用史)等全面评估通常使用简明疼痛评估量表(BPI),评估疼痛及其对患者情绪、睡眠、活动能力、食欲、日常生活、行走能力、与他人交往等生活质量的影响。应当重视和鼓励患

8、者描述对止痛治疗的需求及顾虑,并根据患者病情和意愿,制定患者功能和生活质量最优化目标,进行个体化的疼痛治疗,癌痛评估动态评估,癌痛动态评估是指持续、动态评估癌痛患者的疼痛变化情况,包括评估疼痛程度、性质变化情况,爆发性疼痛发作情况,疼痛减轻及加重因素,以及止痛治疗的不良反应等动态评估对于药物止痛治疗剂量滴定尤为重要。在止痛治疗期间,应当记录用药种类及剂量滴定、疼痛程度及病情变化居家癌痛患者的定期随访是实现动态评估的基础,癌痛的治疗,(一)治疗原则: 癌痛应当采用综合治疗的原则,根据患者的病 情和身体状况,有效应用止痛治疗手段,持续、有效地消除疼痛,预防和控制药物的不良反应,降低疼痛及治疗带来的

9、心理负担,以期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二)治疗方法:癌痛的治疗方法包括:病因治疗(如抗癌治疗)、药物止痛治疗和非药物治疗,药物止痛治疗原则,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癌痛三阶梯止痛治疗指南,癌痛药物止痛治疗的五项基本原则如下:(1)口服给药:口服为最常见的给药途径(2)按阶梯用药:指应当根据患者疼痛程度,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强度的镇 痛药物。如果能达到良好的镇痛效果,且无严重的不良反应,轻度和中 度疼痛也可考虑使用强阿片类药物(3)按时用药:指按规定时间间隔规律性给予止痛药。按时给药有助于维持稳定、有效的血药浓度。目前强调以控缓释阿片药物作为基础用药的止痛方法,在滴定和出现爆发痛时,可给予速

10、释阿片类药物对症处理,药物止痛治疗原则,(4)个体化给药:指按照患者病情和癌痛缓解药物剂量,制定个体 化用药方案。阿片类药物无理想标准用药剂量,应当根据患者的病情,使用足够剂量药物,使疼痛得到缓解。同时,还应鉴别是否有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性质,考虑联合用药可能(5)注意具体细节: 对使用止痛药的患者要加强监护,密切观察其疼痛缓解程度和机体反应情况,注意药物联合应用的相互作用,并及时采取必要措施尽可能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以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镇痛药物选择与使用方法,应当根据癌症患者疼痛的程度、性质、正在接受的治疗、伴随疾病等情况,合理选择止痛药物和辅助药物,个体化调整剂量、给药频率,防治不良反应,

11、获得最佳止痛效果(1)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是癌痛治疗的基本药物,具有止痛和抗炎作用,常用于缓解轻度疼痛,或与阿片类药物联合用于缓解中、重度疼痛 (2)阿片类药物:是中、重度疼痛治疗的首选药物,镇痛药物使用方法非甾体类药,常用于癌痛治疗的非甾体类抗炎药包括:布洛芬,双氯芬酸,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塞来昔布等非甾体类抗炎药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出血、血小板功能障碍、肾功能损伤、肝功能损伤等。其不良反应的发生,与用药剂量及使用持续时间相关非甾体类抗炎药的日限制剂量为:布洛芬2400mg/d,对乙酰氨基酚2000mg/d,塞来昔布400mg/d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用药剂量达到一定水平以上

12、时,增加用药剂量并不能增强其止痛效果,但药物毒性反应将明显增加。因此,如果需要长期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或日用剂量已达到限制性用量时,应考虑更换为阿片类止痛药;如为联合用药,则只增加阿片类止痛药用药剂量,镇痛药物使用方法阿片类药物,目前临床上常用于癌痛治疗的短效阿片类药物为吗啡即释片,长效阿片类药物为吗啡缓释片、羟考酮缓释片、芬太尼透皮贴剂等 对于慢性癌痛治疗,推荐选择阿片受体激动剂类药物 长期维持用阿片类止痛药时,首选口服给药途径,有明确指征时可选用透皮吸收给药,合并临时皮下注射,必要时可自控镇痛给药,阿片类止痛药初始剂量滴定,阿片类止痛药的疗效及安全性存在较大个体差异,需要逐渐调整剂量,以获

13、得最佳用药剂量,称为剂量滴定例如:吗啡即释片初始剂量5-15 mg,q4h口服;疼痛无缓解或缓解不理想,应于1小时后根据疼痛程度给予滴定剂量(见表)。第一天治疗结束后,计算第二天药物剂量:次日总固定量=前24小时总固定量+前日总解救量。第二天治疗时,将计算所得次日总固定量分6次口服,次日滴定量为前24小时总固定量的10-20%。依法逐日调整剂量,直到疼痛评分稳定在0-3分,剂量滴定中患者是否对阿片耐受,阿片未耐受患者:对于未使用过阿片类药物的中、重度癌痛患者,推荐初始用药选择短效制剂,个体化滴定用药剂量,当用药剂量调整到理想止痛及安全的剂量水平时,可考虑换用等效剂量的长效阿片类止痛药 阿片耐受

14、患者:对持续使用阿片类超过两周、疼痛病情相对稳定的患者,可考虑使用阿片类药物控释剂作为背景给药,同时备用短效阿片类药物,用于滴定和治疗爆发性疼痛,阿片药物初始剂量滴定加量方法,在密切观察疼痛程度及不良反应的情况下,根据患者疼痛程度,按照适当的剂量滴定增加幅度增加药物的使用剂量剂量滴定增加幅度参考标准如果出现不可控制的不良反应,疼痛强度4,应该考虑将滴定剂量下调25,并重新评价病情,癌痛的维持治疗主要使用长效阿片类药物。在维持治疗期间,应当备用短效阿片类止痛药。当维持剂量不足或发生爆发性疼痛时,应立即给予短效阿片类解救治疗及剂量滴定用于解救治疗的即释阿片剂量一般为前24小时用药总量的10%-20

15、每日短效阿片解救用药次数大于3次时,应当考虑将前24小时解救用药换算成长效阿片类药按时给药,阿片类止痛药的维持用药,阿片类药物之间的剂量换算,阿片类药物之间的剂量换算,可参照换算系数表,换用 另一种阿片类药时,仍然需要仔细观察病情并个体化滴定用药剂量阿片类药物剂量换算表,阿片类药物的不良反应防治,阿片类药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便秘、恶心、呕吐、嗜睡、瘙痒、头晕、尿潴留、谵妄、认知障碍、呼吸抑制等。除便秘外,阿片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大多出现在未使用过阿片类药物患者的用药最初几天,是暂时性或可耐受的 应把预防和处理阿片类止痛药不良反应作为止痛治疗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阿片类药物的不良反应防治,对恶心、呕吐

16、的防治,可考虑在初用阿片类药物的数天内同时给予甲氧氯普胺(胃复安)等止吐药预防。便秘症状通常会持续存在,多数患者需要使用缓泻剂防治。出现过度镇静、精神异常等,可对症治疗或适当减少阿片类药物剂量用药过程中,应当注意肾功能不全、高血钙症、代谢异常、合用精神类药物等因素的影响,癌痛治疗中辅助用药的使用,辅助镇痛药物包括:抗惊厥类药物、抗抑郁类药物、皮质激素、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拮抗剂和局部麻醉药辅助药物能够增强阿片类药物止痛效果,或产生直接镇痛作用。辅助镇痛药常用于辅助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骨痛、内脏痛。辅助用药的种类选择及剂量调整,需要个体化对待,癌痛治疗中辅助用药的使用,常用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辅助药物主要有:(1)抗惊厥类药物:用于神经损伤所致的撕裂痛、放电样疼痛及烧灼痛,如卡马西平、加巴喷丁、普瑞巴林。加巴喷丁100-300mg口服,每日1次,逐步增量至300-600mg,每日3次,最大剂量为3600mg/d;普瑞巴林75-150mg,每日2-3次,最大剂量650mg/d (2)三环类抗抑郁药:用于中枢性或外周神经损伤所致的麻木样痛、灼痛,该类药物也可以改善心情、改善睡眠,如阿米替林、度洛西汀,文拉法辛等。阿米替林12.5-25mg口服,每晚1次,逐步增至最佳治疗剂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