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5645770 上传时间:2018-10-0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8.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重庆市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重庆市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重庆市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重庆市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市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庆市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发布人:系统管理员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发布日期:发布日期:2010-2010- 12-812-8 阅读次数:阅读次数:40 次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 印发重庆市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印发重庆市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渝府发渝府发 20042004 6868 号号 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重庆市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 贯彻执行。二四年七月二十二日重庆市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 党的十六大作出了支持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重大战略决策,同时,随着 世界制造业向中国的转移,我国装备制造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

2、遇期。重庆要抓 住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历史性机遇,积极主动作好工作, 以发展装备制造业为突破口,促进重庆老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加快重庆经济 发展,尽快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为此,特制订本规划。 一、重庆装备制造业的基本情况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提供技术装备的企业的总称,覆盖了 机械、电子、武器弹药制造业中生产投资类产品的全部企业,它提供产品的系 统、主机、零部件、元器件和技术服务。重庆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和国防科研生产基地,通过几十年的建设和 改造,已形成较为完整的现代工业生产体系,具有较强的机械制造能力和零部 件加工配套能力。装备制造业在全市具有举足

3、轻重的地位,在支撑和带动全市 工业经济发展,增加就业,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 健康发展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重庆老工业基地的形成和发展主要经历了 5 个阶段:清末洋务运动时期开 始形成工业雏形;抗日战争时期沿海工业企业部分内迁重庆,工业基地初步形 成;建国后“一五”时期国家在重庆布局一批重点项目,工业基地得到发展; 60 年代的大三线建设时期,国家在重庆布局了一批包括从常规兵器到尖端科学 在内的军事科技工业,并内迁了一批配套工业、大专院校及科研院所,为建设 比较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和国防科研生产体系奠定了重要基础,重庆成为我国 的战略大后方;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直辖以

4、来,重庆工业得到更大发展,主 要经济指标不断创历史新高,在全国和西部的排位明显提升。 (一)重庆装备制造业的基础和能力除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外,重庆市从事装备制造业的企业分别属于国民经 济的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机械制造业、武器弹药制造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等 七大行业。 2002 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 2072 家,从业人员 82 万人,实现 现价工业总产值 1228 亿元,增加值 397 亿元,利税 132 亿元。除汽车、摩 托车工业企业外,装备制造业企业 427 家、从业人员 16.3 万人、实现现价工 业总产值 1

5、94 亿元、增加值 49.4 亿元、利税 9.6 亿元,分别占全市工业总 数的 20.6% 、 19.9% 、 15.8% 、 12.4% 、 7.2% 。 1 主要产品 ( 1 )仪器仪表。已形成以四联仪器仪表集团为代表,包括一批军工、民 营企业及研究院所为主体的科研生产体系,是我国最大的仪器仪表产学研基地 之一。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在国内占有率达到 15% 左右,各类仪表传感元件占 有率达 20% 以上,其中压力 / 差压变送器占有率达到 40% 。 ( 2 )内燃机。我市内燃机生产在国内占有相当的份额, 2002 年产量达 到 865 万台,占全国总量的 23% ,除我市自用外,向市外配套

6、内燃机 420 万 台,占我市总量的 45% 。 ( 3 )机床工具。重庆齿轮加工机床代表了我国制齿机床的最高水平,可 生产滚、插、剃、珩、挤、倒棱、倒角等各种齿轮加工机床,齿轮检测仪器和 齿轮加工刀具,国内市场占有率达 40% ,产品出口美国、日本、东南亚等 48 个国家和地区。 ( 4 )大型输变电设备和水电设备。重庆是我国大型变压器生产基地之一, 可生产 500KV 大型超高压电力变压器,占全国总产量的 30% 。拥有完整的大 型冲击式水轮发电机组制造体系,制造技术居国内领先地位,产品市场占有率达到 25 。 ( 5 )武器装备。重庆是我国最大的常规武器生产基地,在全国有举足轻 重的地位

7、。长期以来,重庆军工为人民解放军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大量兵器、通 信设备、舰船设备等现代化军事装备,完成了许多重大国防科研及生产任务。 ( 6 )船舶。重庆是西部地区最大的船舶研发生产基地,拥有 16 家大中 型船舶企业,具有比较完整的船舶、船用主机及各类配套件、船用仪器仪表的 科研生产能力。 2 加工配套能力 ( 1 )基础件品种多,研发和生产能力强。其中有:规模和技术居全国领 先水平的綦江齿轮厂的重型汽车齿轮及变速器,重庆齿轮箱公司的船舶用大型 齿轮箱,江津增压器厂的增压器,西南最大的铸锻中心重庆重型铸锻厂的铸锻 件,长江轴承公司的低噪声全密封轴承等产品,有的是国内知名品牌。此外, 模具加工、

8、内燃机及发电机组、液压件、高压气瓶、计量泵、煤气表、离心机、 活塞等产品在国内也占有重要地位。( 2 )汽车摩托车企业有很强的机械加工能力和研发能力,一些企业已经 涉足装备制造业。 ( 3 )内燃机生产门类齐全,可生产 1.6 马力到 2200 马力的汽油和柴 油发动机,已形成多品种、多用途、多系列的企业集群。 ( 4 )西南铝、重钢、川东造船厂等企业在大型钢材、铝材结构件加工上 有独特技术优势。西南铝是我国最大的铝加工厂,拥有 1.2 万吨水压机和 3 万吨模锻水压机及热处理等国内最大和最先进的技术装备,是航天、航空、高 速列车等关键构件的加工厂;重钢公司钢结构生产能力居西南地区第一。 3

9、科技和人才 ( 1 ) 2002 年,全市大中型企业有科研机构 158 个,科学家和工程师 4.2 万人,其中,大中型企业有科学家和工程师 1.6 万人(装备制造业 8971 人);各类高校 29 所;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7 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 51 个,博士后流动站 7 个。 ( 2 )有汽车研究所的“中国重型汽车质量检测中心”、公路研究所的 “中国客车质量检测中心”、有重庆大学的国家级“传动实验室”、西南地区 唯一的具有 3C 资格的“重庆电器产品检测中心”;国家级汽车、摩托车试车 场工程已经启动。 ( 3 )重庆是西部最大的技术交易中心,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一大批高 水平科技成果,为

10、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总体上,重庆工业存在“三高三低”的问题:传统产业和产品比重高,技 术含量高的产品比重低;国有经济比重高,非公有制经济比重低;零部件比重 高,成套装备比重低。装备制造业主要存在的问题是: 1 对内对外开放力度不够在 2002 年重庆装备制造业实收资本中,国家资本占主要地位,达到 77.4 ,而外商资本、个人资本分别仅占 8.4% 、 14.2% 。我市装备制造业所有制 结构单一,国有经济比重过大,民营资本进入装备业的比例甚低,管理体制和 运行机制障碍突出。 对外开放滞后和迟缓,除 ABB 、康明斯、斯太尔、铃木、五十铃外,没有 其他

11、世界 500 强著名企业落户重庆装备制造业。与东部和中部发达地位相比, 国际化进程差距巨大。 2 条块分割,自我封闭,制约了发展 由于过去计划经济的惯性影响,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依然存在,经营系统 自我封闭的壁垒尚未完全打破,缺乏有效的经济技术交流和信息沟通,产业积 聚效应的作用还未充分发挥出来。 3 成套能力较差,没有形成有机的、强大的产业链 我市拥有一批有一定加工实力的企业,零部件、元器件及单机制造能力较 强,但没有形成以大型单机制造厂为核心、上下延伸的强大产业链。成套能力薄弱是我市装备制造业发展一直未解决的一个瓶颈,致使装备制造业的总体规 模、经济效益和竞争力难以提高。 4 产品开发和技术

12、创新能力薄弱 装备制造业新产品研发投入不足。 2002 年全市装备制造业科技活动经费 支出 4.3 亿元,占销售收入的 2.2 ,其中用于新产品开发费用 3.1 亿元, 仅占销售收入的 1.6 。我市装备制造业虽具有较强的加工能力,但产品开发 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十分薄弱,大多数装备制造业企业没有建立起较强的技术 中心,尚未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现在还只是“加工基地”。要实现由“加工 基地”向“制造基地”的转变,关键是增强产品开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形 成一大批具有自主产权的产品和技术,从简单的零部件加工、单机制造发展为 成套装备制造和供应。 二、发展装备制造业的重要性和有利条件 (一)发展装备制

13、造业对加快重庆经济发展乃至西部大开发和三峡库区建 设至关重要 1 是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完成党中央交办的“四件大 事”的需要。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是完成“四件大事”的重要物质基础和保证。 重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对完成“四件大事”,充分发挥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 潜能,把重庆建成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的目标至关重要。 2 是保证国家国防安全和经济安全,加强战略大后方建设的需要。重庆 从抗战开始就是我国的战略大后方,在重庆进行国防和重大装备制造业项目布 局,对保证国家国防安全和经济安全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 3 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缩小东西部地区差距的需要。重庆作为西部 的特大中心城市,承担着

14、集聚和辐射中心的重任,建设完善的现代工业体系, 发展装备制造业将大大增强重庆的经济实力,有利于进一步发挥重庆对周边地区乃至整个西部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有利于中心城市带动农村和周边地区经济 发展,缩小东西部差距,维护民族团结、政治稳定和社会稳定,实现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奋斗目标。 4 是加快三峡库区经济发展,确保社会稳定的需要。三峡库区移民和企 业搬迁顺利完成后,迫切需要加快库区产业的培育和发展,为库区城镇居民提 供赖以生存的就业机会和条件。发展装备制造业可以壮大重庆的产业基础,成 为构建库区新兴产业的重要依托。 (二)发展装备制造业具有许多有利条件 重庆发展装备制造业不仅具有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还

15、具有许多有利条件。1 具有独特区位优势。重庆是长江上游最大的中心城市和西部最大的工 商重镇,经济基础较好,对周边地区有较强的辐射力;拥有长江黄金水道和三 峡工程建设、库区开发建设的特殊优势;地处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和西部资源富集地区的结合部,发达的装备制造业可以发挥重庆对周边及整个西部地区的辐 射和带动作用。 2 基础设施的改善为发展装备制造业提供了良好平台。重庆直辖以来, 以交通能源、市政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处 于西部领先水平。 2010 年前后,重庆将建成“二环八射”高速公路,形成 “一环八线”铁路构架,“一环六线”轨道交通建设,形成“三主三干”叶脉 型骨架水运网

16、和发达港口体系,成为功能完备、服务大西南的长江航运中心, 将构起更加完备的水陆空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基本建成“数字重庆”框架,成 为长江上游的通讯枢纽。三峡电站和地方大规模水电、火电站建设,将形成与 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能源保障体系。 3 重庆装备制造业有巨大的市场空间。西部大开发和三峡库区新兴产业 的构造对装备制造业产品有巨大需求;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是国家投资的重点, 铁路、公路干线及城市交通,以及水利、电力、通信等工程建设都需要大量机 械装备;三峡库区环境保护的任务艰巨,污水和垃圾处理,特别是清理泥沙淤 积需要大量环保设备;三峡成库后,水域扩大,形成众多岛屿,使旅游资源更 加丰富,为旅游汽艇船提供了广阔市场。 4 劳动力素质较高,成本低。重庆有一批具有现代管理知识、经验丰富 的企业管理者,以及吃苦耐劳、业务过硬的适用型技术工人。重庆劳动力成本 比较低,也是提高装备制造业产品竞争力非常重要的条件。 三、发展重庆装备制造业的总体思路和目标 (一)总体思路 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