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题集萃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5645667 上传时间:2018-10-03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58.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题集萃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题集萃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题集萃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题集萃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题集萃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题集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题集萃(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进才实验中学编辑整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题汇编中考题汇编 已整理,无重复已整理,无重复 12.【2013 年浙江省绍兴市】(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2 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 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 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入则则无法家拂士,出无法家拂士,出则则无无 敌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两章)15解释下列

2、句中加点的词。 (4 分)(1)傅说举举于版筑之间 (2)必先苦苦其心志 (3)曾曾益其所不能 (4)征于色色发于声而后喻 1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 分)句子:入入则则无法家拂士,出无法家拂士,出则则无无敌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国外患者,国恒亡。翻译: 17短文开头连用六个事例,在内容和表达效果上分别有什么作用?(4 分)答: 【答案答案】15 (4 分)(1) 任用,选拔(或“被任用” 、被选拔) (2) 使痛苦 (3) 通“增” ,增加 (4) 脸色(表情、神情、神色) 16 (4 分)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灭亡。

3、17 (4 分)引出并论证“生于忧患” (困境出人才、人才都是经过磨难和历练而成)的观点;运用排比,同类并举,增强了文章气势,论证更充分。 09 顺义区顺义区 阅读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回答下列各题。,回答下列各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 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 患而死于安乐也。 12

4、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4 分)舜发于畎亩之中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劳其筋骨 曾益其所不能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 分) 所以动心忍性 翻译: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翻译: 14阅读第段,用自己的话说说就“国”而言, “死于安乐”的原因是什么。 (4 分) 答案: 12. 起,指被任用 这个 使劳累 通“增加” 评分:每个 1 分 13. 以此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 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评分:每句 1 分 14. 在国内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 在国外没有敌对国家的外患 评分:本题 4 分,每点 2 分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

5、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 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进才实验中学编辑整理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别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 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9下面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B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不言而喻 C国恒亡 马无故亡而人胡 D行拂乱其所为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10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 分)A困于心衡于虑 B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同舍

6、生皆被绮绣 D食之不能尽其材11翻译下面句子。(2 分)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12选文首先采用了 的论证方法,得出艰难困苦的生活能够使人磨砺成才的结论,然 后采用对比论证和类比论证的方法,得出 的论点。(2 分) 13在孟子看来,一个国家要避免灭亡的条件是什么?(2 分) 7(1)都 (2)有时 (3)每天 (4)即使 (5)困苦不堪 (6)把作为(评分:6 分。每小题 1 分)8(1)喜爱菊花,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2)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评分:4 分。每小题 2 分,大意对即可)9B(2 分)10B(2 分) 11(通过这些)使他

7、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2 分)12举例论证(摆事实) 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能够导致灭亡(答“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亦可)(评分:2 分。每空 1 分)13参考答案:国内要有坚持法度和能辅佐的贤士,国外要有敌国外患(评分:2 分。大意 对即 可,答“入则有法家拂士,出则有敌国外患”也可) 孟子孟子两章两章中考题集萃中考题集萃 姓名姓名 学号学号 成绩成绩 一、 (2006 年河南课改区试题)阅读下面语段,完成 18-21 题。 (共 10 分)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 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

8、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 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节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2 分)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作: (2)人恒过然后能改 恒: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词。 (2 分)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20.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2 分)21.现在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说法是否还有现实意义?请简 要谈谈你的认识。 (2 分)进才实验中学编辑整理

9、一、18.(1)奋起,指有所作为 (1 分) (2)经常(1 分) (共 2 分) 19.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 (写出句子大意 1 分, “苦”字解释正确 1 分。共 2 分) 20.(1)内有法家拂士(2)外有敌国外患 (一点 1 分。共 2 分) 21.(答出是否有现实意义,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2 分) 三、 (2006 年北京市海淀区试题)阅读文言文,完成 2023 题。 (12 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与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20. 选文中孟子主要讲了两方面的问题

10、,一是造就人才,二是 ;得出的结论是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 。 (3 分) 21. 孟子说理散文的善用排比、句式长短错落,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你以选文第段为例加以具体分 析。(3 分)22. 选文第段紧承上文从正反两方面加以推论,其中从正面推论的是哪句话?(3 分)23. 孟子在选文第段中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人要成大器,必须经受磨炼。下面列出的名 言中,与之意思相近的是( )和( )这两句。 (3 分) A. 古人大业成,皆自忧患始。 B.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C.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D. 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三、20.

11、 治理国家(1 分,意思对即可) ;忧患可以使人和国家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和国家萎靡灭亡。 (2 分,意思对即可) 21. 这段文字以“先必”二字领起“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 ,构成一组排比,读起来一句紧似一句,非常有气势;且这组句子句式较整齐,以短句为 主,和前后较长的句子搭配起来,使全段句式富于变化,读起来节奏感很强。 (3 分,意思对即可)22.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 (3 分)23. A D(共 3 分, 每项 1.5 分)! 四、 (2006 年沈阳市课改区试题)阅读下面选文,完成 1015 题。

12、 (15 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死于安乐。 10.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 。 (2 分) 11.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 (2 分)(1)举: (2)任 : 12.下列句子划分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 (2 分) A. 舜/发于/畎亩之中 B. 曾益/其所不能 C.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D. 入/则无法家/拂士 1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4 分) (1)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2) 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4.概括选文第一段的大意。 (2 分)15.这篇选文对你今后的学习或生活有怎样的指导意义?(3 分)四、10.孟子告子下

13、或孟子 11.(1)被选拔 (2)责任,使命 12.D 13.(1)使他筋骨劳累,使 他经受饥饿(之苦) , 使他受到贫困(之苦) 。(2)这样(以后) ,人们才会明白,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进才实验中学编辑整理(意译亦可) 14. (举例)论述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先在生活、思想和行为等方面都) 经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磨炼的观点。 15.从磨炼意志;知错能改;做事要有原则;要提出好的建议等方 面回答。 五、 (2004 年贵阳实验区试题)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回答 1821 题。 (10 分)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而死于安乐也。 18解释

14、语段中加点的词。(2 分) 故: 是: 19用现代汉语翻译“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这个句子。(2 分)20语段主要论述了凡是能担天下大任的人才,都必须经受一定的磨炼,这样才能取得“曾益其所不能” 的效果或成就。请紧扣这一论述,任意举一个恰当的事例作论据。 (所举事例必须包括人名、所受的磨炼、 取得的成就)(3 分)21语段说:“人恒过,然后能改” ,有人对这句话持不同见解。请阅读下面链接材料后,结合自己的思 考谈一点你的看法。(3 分) 【相关链接材料相关链接材料】 “有些错误没机会改正”。日前,48 岁的喜剧演员牛振华因酒后驾车惨遭不幸。出事后 牛振华的家属发表了情真意切的公开信:“一生谨慎的他犯了一次错误,而他唯一一次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