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教育学背诵完整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5644220 上传时间:2018-10-03 格式:DOC 页数:81 大小:5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11教育学背诵完整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311教育学背诵完整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311教育学背诵完整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311教育学背诵完整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311教育学背诵完整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11教育学背诵完整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11教育学背诵完整版(8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兰花&兰草HS:wait you come back1.1.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教育学教育学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2.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教育学的研究任务 (一) 揭示教育的规律 (二) 科学地解释教育问题 (三) 沟通教育理论和实践 2+1。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 学记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 (二)教育学没有从哲学体系中分化出来。 (三)培根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首次把教育学作为独立的学科。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标志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特拉普教育学研究标志作为学科的教育学基本形成。 3.17-1

2、9 世纪教育学形成过程中的教育思潮世纪教育学形成过程中的教育思潮 (一) 形式教育论(洛克、裴斯泰洛齐,发展心里官能) ; (二) 实质教育论(赫尔巴特、斯宾塞、注重实科教学) (三) 自然主义教育(卢梭、裴斯泰洛齐、拉特克夸) (四) 国家主义教育(爱尔维修、孔多塞、费希特、杰斐逊) 4. 20 世纪以来教育学的派别(世纪以来教育学的派别(6 个)个) (一)实验教育学(梅伊曼、拉伊)(一)实验教育学(梅伊曼、拉伊)反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概念思辨的教育学。 提倡把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运用于教育研究。 把教育实验分为提出假设、进行实验和确证三个基本阶段。 主张用统计、实验和比较的方法探索

3、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及其智力发展,用实验数据作 为改革学制、课程和教学方法的依据。 认为教育实验和心理实验的差别在于心理实验是在实验室里进行的,而教育实验则要在 真正的学校环境和教学实践中进行。 不足之处:当他们把科学的定量方法夸大为教育科学的唯一有效方法时,就走上了“唯科 学主义”的迷途。 (二)文化教育学(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二)文化教育学(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人类历史是一种文化历史。 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的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 教育研究必须采用精神科学或文化科学的方法。 教育目的是培养完整的人格。 培养人格的主要途径是“陶冶”和“唤醒” 。 不足之处:思辨

4、气息很浓,过分夸大了社会现象的价值相对性,忽视了教育中客观规律的 存在。 (三)实用主义教育学(杜威、克伯屈)(三)实用主义教育学(杜威、克伯屈)教育即生活。 教育即个体经验持续不断地增长。 学校即社会。 课程组织以儿童的经验为中心,而不以学科和知识体系为中心。兰花&兰草HS:wait you come back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 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不足之处: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系统知识的学习,忽视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 用,忽视了学校的特质。 (四)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克鲁普斯卡娅、凯洛夫、杨贤江)(四)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克鲁普斯卡娅、凯

5、洛夫、杨贤江)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在阶级社会具有阶级性。 教育起源起源于生产劳动。 教育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现代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 唯一方法。 教育受到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制约,但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反作用与社会政治、经 济和文化。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五)(五) 批判教育学(鲍尔斯、金蒂斯、阿普尔、布尔迪厄)批判教育学(鲍尔斯、金蒂斯、阿普尔、布尔迪厄) 当代资本主义的学校教育并非促进社会公平与实现社会公正的途径和手段,而是维护 现实社会的不公平、造成社会差别和对立的根源。 学校教育

6、的功能就是再生产出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文化关系和经济结构。 批判教育学的目的就是要揭示看似自然事实背后的利益关系,帮助教师和学生对自己 所处的教育环境及形成教育环境的诸多因素敏感起来,即对他们进行“启蒙” ,以达到 意识“解放”的目的。 教育现象不是中立的和客观的,而是充满利益纷争的。 (六)(六) 制度教育学(制度教育学(F乌里、乌里、A瓦斯凯、瓦斯凯、M洛布罗)洛布罗) 教育学研究应以教育制度教育制度为优先目标。 教育制度是造成教育实践中的官僚主义、师生与行政人员间疏离的主要原因。 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完成预想的社会变迁,这就要进行制度分析制度分析。 教育制度的分析不仅要分析显性制度

7、,也要分析隐性的制度。 5-1.教育的概念教育的概念 (一) 孟子。尽心上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谢费勒教育的语言:描述性定义(描述,说明) ,纲领性定义(应该是什么 的界定) ,规定性定义(作者自己创造的定义) (二)广义的教育:凡是能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是学校教育,教育是根据一定的社会需求,有目的,有计划,有 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 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5. 教育学的新特征(教育学的新特征(6 个)个) (一)教育问题领域问题领域的扩大。 (二)教育研究学科基础学科基础的扩展。 (三)教育研究范式研究范式

8、的多样化。 (四)教育学的进一步分化和综合分化和综合。 (五)教育学与教育改革关系与教育改革关系日益密切。 (六)教育学学术交流与合作学术交流与合作的日益广泛。 6.教育活动的结构教育活动的结构 (一)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措施、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兰花&兰草HS:wait you come back(二)教育的功能: A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按照作用的对象) B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按照作用的方向) C显性功能和隐形功能(按照作用的呈现形式) 7.教育本质的争论教育本质的争论 (一)教育是上层建筑上层建筑。 (二)教育是生产力生产力。 (三)教育具有上层建筑和生产力双重属性双重属性。

9、(四)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实践活动综合性的实践活动。 (五)教育是促进个人社会化促进个人社会化的过程。 (六)教育是培养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8.教育起源论的主要观点教育起源论的主要观点 (一)生物起源说(【法】斯图尔诺、 【英】沛西能)批评:否定了人与动物(本能)的区别,否定了教育的社会性,只见教育的形式,不见教 育的飞跃。 (二)心理起源说(【美】孟禄)批评:认为教育起源于无意识的模仿,和生物起源说一样,脱离了人类存在和发展的社会 条件,孤立地看待教育现象。 (三)劳动起源说(【苏】麦丁斯基)批评:劳动和教育各有其特定对象,不同领域和社会功能,此两者均为人类社会所需要, 它们之间不存在谁是第

10、一性的本原,谁是第二性的派生的从属关系,本观点对教育的社会 性作了极端狭隘的片面的理解。 9.教育的发展教育的发展 (一)古代教育的特征(一)古代教育的特征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具有鲜明的阶级性阶级性。 教育目的目的:为统治阶级培养统治人才。 教育内容内容:古典人文科学和治人之术。 教学组织形式组织形式:个别教学。 与社会生活相脱离,封闭式封闭式教育。 教学方法:严酷的纪律纪律和强迫下的反省反省。 教学实践以教育经验教育经验为基础,教育研究不独立、不系统、不科学。 (二)近代教育的特征(二)近代教育的特征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公立教育崛起。 初等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普遍实施。 教

11、育的世俗化世俗化,教育从宗教中脱离出来。 教育的法制化法制化,重视教育立法,依法治教。 (三)现代教育的特征(三)现代教育的特征教育的终身化终身化教育的全民化全民化教育的民主化民主化教育的多元化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技术的现代化 10.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 (一)教育独立论【蔡元培】 (二)教育万能论【爱尔维修】 (三)人力资本理论【舒尔茨】 (四)筛选假设理论【伯格、斯蒂格利茨,迈克尔,史潘斯】兰花&兰草HS:wait you come back(五)劳动力市场理论【皮奥雷、戈登、卡诺依、多林格】 观点:教育只是决定一个人在哪个劳动力市场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 11

12、.教育的社会制约性教育的社会制约性【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文化、科技、人口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文化、科技、人口】 (一)生产力(一)生产力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 促进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和改革。 (二)政治经济制度(二)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 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 (三)文化(三)文化影响着教育目的,即学校教育培养人才的规格。 对学校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上。 对教育教学方法、组织形式和师生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 (四)(四) 科技科技 影响教育者的教育观念,提高其教育能

13、力。 影响教育的对象。 渗透到教育的所有环节之中,为教育措施的更新和发展提供各种必需的思想要素和技 术条件。 (五)(五) 人口人口数量、质量、人口结构、地域分布不平衡:分别影响教育规模,质量和结构。 12.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的经济功能 (一)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二)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转化为生产力。 (三)是生产新的科学技术,发展科学的重要手段。 13.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的政治功能 (一)通过培养人才为社会政治服务。 (二)为社会政治制造舆论。 (三)具有推进社会民主化进程的功能。 14.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的文化功能 (一)传递、保存(二)选择、批判(三)交流、融合(四)更新、创造 15.

14、教育的科技功能教育的科技功能 (一)再生产科学知识(二)直接生产新的科学技术 15+1.教育的人口功能教育的人口功能 (一)减少并提高人口素质(二)使人口结构趋于合理(三)有利于人口迁移 16.教育的现代化教育的现代化 (一)含义:是指基于教育传统,积极地吸收国外优秀教育成果,创造适应大工业生产和 社会化生活方式的教育的现代化。 (二)教育观、教育目标、教育结构、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方法、教育理论和研究方法 的现代化。 (三)观念层面、制度层面、物质层面 17.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教育变革的基本路向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教育变革的基本路向 (一)正确把握全球化和本土化的关系,明确教育发展的定位。兰花&兰

15、草HS:wait you come back(二)辨识全球化对教育的影响,有意识抵御全球化的风险。 (三)拓展国际视野,加大国家理解和全球意识教育。 (四)道德教育面临挑战。 (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8.知识经济与教育的关系知识经济与教育的关系 (一)教育的作用:(一)教育的作用:教育是知识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知识经济依靠大批知识型劳动者。 (二)知识经济的作用(二)知识经济的作用 实施科教兴国 转变教育观念,确立新的人才观和发展观。 构建教育培训网络体系,营造学习型社会。 19.信息社会对教育的影响信息社会对教育的影响 (一)带来了教育模式的巨大变革。 (二)学习方式的变革。 (三)促

16、进教育科学的发展。 (四)教育管理便捷化。 20.多元文化对教育的影响多元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一)促成了教育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变革,有助于确立平等、接纳、宽容的态度和价值观。(二)促进了教育民主的发展,使人们开始关注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权利,促进了教育公平。(三)促进了教育模式的多元化,表现为教育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办学形式的多 元化。 (四)推动了教育的不断变革。 21.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特点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特点 (一)顺序性(二)阶段性(三)不平衡性(四)差异性 2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对教育的制约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对教育的制约 (一)针对顺序性,应遵循量力性原则,循序渐进地促进儿童身心的发展。 (二)针对阶段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育内容和方法上应有所不同。 (三)针对不平衡性,要恰当把握儿童语言、思维、人格发展的关键期,了解成熟期。 (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