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1.3 人口迁移课件 湘教版必修2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5640389 上传时间:2018-10-03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2.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1.3 人口迁移课件 湘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2018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1.3 人口迁移课件 湘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2018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1.3 人口迁移课件 湘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2018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1.3 人口迁移课件 湘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2018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1.3 人口迁移课件 湘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1.3 人口迁移课件 湘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1.3 人口迁移课件 湘教版必修2(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节 人口迁移,一,二,一、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 1.影响人口变动的因素:人口自然增长、人口机械增长(即迁入人口的增加值)。 2.人口迁移的概念: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链接生活暑假里,同学们组织到山东泰山旅游,算不算人口迁移? 提示:不算。因为同学们的定居地未改变。,一,二,3.人口迁移的分类 根据人口迁移空间范围的不同,人口迁移可分为国际迁移和国内迁移两种类型。,一,二,写出下图中未画箭头的横线表示近现代人口迁移的方向。,近现代世界人口迁移流动路线示意,提示:为欧洲人口迁往亚洲,为欧洲人口迁往北美洲,为亚洲人口迁往北美洲。,一,二,思考讨论目前,世界人口迁移和我国国内人口迁移在方

2、向上的共同点是什么? 提示:都主要由经济欠发达地区迁往经济发达地区。,一,二,二、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1.人口迁移的原因 (1)作用力:推力(或排斥力)与拉力(或吸引力)。 (2)根本原因:不协调的人地关系。,一,二,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生态环境因素。,一,二,(2)经济因素。,一,二,(3)政治因素。 政策因素。,战争:由于战争对人类正常生活秩序的巨大破坏,常常引起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4)社会文化因素。,一,二,链接生活我国目前有两种现象,一种是许多留学生学成后不愿回国,在国外生活和发展;另一种是早期流落国外的华人、华侨总想“叶落归根”,纷纷回国定居。从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角度

3、分析,这两种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提示:留学生不愿回国,是因为国外有较优越的生活、就业、经济收入等条件,这说明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华人、华侨回国定居,则反映了一种思乡的情感。上述两种现象说明任何一种特定的条件都可能促成人口迁移现象的发生。,探究一,探究二,人口迁移的判断 主题活动 材料一 深圳市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是一个仅仅有数万人口的小县城。在1984年后的三十多年里,深圳人口呈几何级数增长。目前深圳已是一个超千万人口的超大城市。 材料二 家住山东沂蒙山区农村的小明大学毕业后在上海参加了工作,而其父亲在小明上学期间为了补贴家用,经常在农闲的时候到济南打工,农忙的季节回家务农。

4、,探究一,探究二,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人口迁移方向图。,探究一,探究二,结合材料探究: (1)深圳人口爆发性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大量的人口迁入。说明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受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迁移两个方面的影响。 (2)小明参加工作与其父亲外出打工的移动现象是否属于人口迁移?你的理由是什么? 提示:小明在上海参加工作属于人口迁移现象。其父亲农闲时外出打工,农忙时回家务农,不属于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一般具备三个条件:必须改变居住地;改变居住地需持续一段时间;必须超越一定的行政界线。 (3)结合材料三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人口主要迁出地与迁入地的差异。 提示:迁入地:主要是北

5、美、西欧、澳大利亚等经济发达地区以及石油资源丰富的西亚地区;迁出地主要是亚洲、拉丁美洲、非洲等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探究一,探究二,名师精讲 1.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的区别 人口移动是指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位置变动,其主要有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两种基本形式。其差别如下表所示:,探究一,探究二,2.人口迁移的判断方法 人口迁移一般有三个判断标准,即空间位移、居住地变更和时间限度。只有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的人口移动才能称为人口迁移。 (1)空间位移由迁出地到迁入地。 (2)居住地变更跨越行政区域界线。跨国界的人口迁移为国际迁移,跨省界但未跨国界的人口迁移为省际迁移。 如图,A、B、C是三个不同地区,人口从

6、B1到A1、A1到B2、B2到C1常被认为是人口迁移;而从B1到B2、C1到C2,是在区内流动,常被认为是人口流动。,探究一,探究二,(3)时间限度永久性或长期性。 人们在工作地与居住地之间的频繁往返、外出购物、旅游、出差等不属于人口迁移,游牧民的迁徙、季节工的季节性流动、拥有两处或多处居住地的人在不同居住地之间的流动等也不属于人口迁移。 规律总结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的区别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的共同点都是人口的空间移动,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有没有“永久性”或“长期性”变更定居地;此外还可以看有无越过行政区界线。,探究一,探究二,典例剖析 【例题1】 2017年9月1日,一列火车从上海开往北京,以下是

7、四位旅客的谈话,判断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 ) A.甲说:“我此次是去北京参观故宫。” B.乙说:“我被北京某公司录用,现在去报到。” C.丙说:“我到北京为公司洽谈业务。” D.丁说:“我是去北京采购特产。” 解析:人口迁移是居住地发生长期或永久性变更的人口移动形式。选项中甲、丙、丁分别去北京旅游、出差、购物,居住地并没有长期或永久变更,而乙是去北京工作,居住地发生了变更,应属于人口迁移。 答案:B,探究一,探究二,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主题活动 材料一 湖北省位于中国最大河流长江的中游,气候温暖湿润,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在中国都占有比较优越的地位。湖

8、北是中国人口迁移较为活跃的地区之一,也是人口迁移的一个重要迁入区。19541990年的37年中,人口迁移总量达5 932.23万人,总迁移率为3.92%,迁入3 059.01万人,迁入率为2.021%;迁出2 873.22万人,迁出率1.899%,净迁入185.79万人,净迁入率0.122%。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一场大旱使美国俄克拉何马州及其附近地区赤地千里,许多农民举家逃离这片受灾的土地。有些人选择迁居东部,但大多数人则向西迁往加利福尼亚州。,探究一,探究二,材料三 我国东北有辽阔的土地、浩瀚的森林。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吸引了黄河中下游地区人口向这里迁移和流动。明清时更多农民来此开荒种

9、地并定居下来,尤其是山东人多,人们把这种现象称“闯关东”。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经济增长迅速,现在两地之间人口迁移方向完全反转,出现了“雁南飞”现象。 材料四 19921995年战争期间,波黑死亡人口超过10万,为躲避战乱,从波黑逃离的居民达200多万。尽管战后多数人重返家园,但仍有几十万人侨居国外。克罗地亚目前流落在塞尔维亚黑山境内的克罗地亚难民就接近22万人。科索沃迁移到塞尔维亚的塞尔维亚族居民就有25万人。,探究一,探究二,材料五 1947年,英属印度被分割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印度人多信仰印度教,而巴基斯坦多信仰伊斯兰教。为了躲避宗教歧视或迫害,当时南亚次大陆出现了规模空前的人口迁移。印度境

10、内有1 500万左右的穆斯林迁入巴基斯坦。巴基斯坦境内则有200万左右的印度教徒迁入印度。 结合材料探究:,探究一,探究二,(1)为什么湖北是人口重要的迁入区? 提示:自然环境优越,自然资源丰富。 (2)影响俄克拉何马州及其附近地区人口大量外迁的因素是 。 提示:自然灾害 (3)“闯关东”和“雁南飞”现象的产生是受 因素的影响。 提示:经济 (4)材料四所述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 提示:战争 (5)印巴分治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 提示:宗教,探究一,探究二,名师精讲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一,探究二,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探究一,探究二,典例

11、剖析 【例题2】流动人口的家庭化迁移已成为我国未来人口流动的主要趋势。下图为我国近年来家庭分批迁居人口的性别年龄结构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探究一,探究二,(1)在分批流动的人口性别年龄结构中,影响家庭中第一批流动人口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然因素 B.经济因素 C.政治因素 D.家庭因素 (2)从第二批迁居人口后,随着迁居人口批次的增多,人口流动表现的主要特点是( ) A.从第二批迁居人口开始,女性人口组和05岁人口组的儿童呈现回迁趋势 B.家庭男性人口年龄组在各批次迁居人口中一直处于迁居人口结构最高比例 C.劳动年龄人口迁居比例不断下降,少年儿童和老年人口成为迁居人口主体 D.在各年龄人

12、口组中,老年人口组在家庭迁居人口总比例中所占的比例最小,探究一,探究二,(3)目前,我国家庭人口迁居的主要方向是( ) 由城市迁居到郊区 由西部地区迁居到东部地区 由平原地区迁居到山区 由农村地区迁居到城市地区 A. B. C. D. 信息提取: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一批人口流动均为男性且以2040岁的青年劳动力为主;第二批人口迁移以女性人口组为主;第三批则是014岁的儿童;第四批及以上批次迁居人口主要是55岁及以上的老人、1024岁的男性和女性人口、04岁的儿童。,探究一,探究二,解析:第(1)题,第一批人口流动均为男性劳动力为主,可以判断出这些劳动力主要是外出务工,因此影响第一批流动人口流动的

13、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第(2)题,由第二、三、四及以上批次人口迁移的性别及年龄组成看不出女性和05岁人口组有回迁趋势,A项错误;家庭男性人口只是在第一批人口流动中占比例最高,B项错误;从第二批之后,迁居主体逐渐过渡至老人和儿童,C项正确;各年龄组中,少年儿童在总迁居比例中所占比例较小,D项错误。第(3)题,我国现阶段处于城市化时期,家庭人口的主要迁居方向是由落后地区迁往发达地区,因此正确。 答案:(1)B (2)C (3)D,萧湘的爸爸在北京工作,妈妈是合肥市某中学老师。小学时每年暑假,萧湘都随妈妈去北京度假。2006年,由于工作需要,妈妈调到北京市某中学任教,萧湘随妈妈去北京上中学。2013年

14、萧湘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复旦大学。萧湘是环保志愿者,寒假准备随学校环保组织去河北考察。据此完成第12题。 1.萧湘的经历中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 小学时夏天去北京度假 到北京上中学 到上海上大学 去河北考察 A. B. C. D. 2.萧湘的爸爸去北京工作的原因不可能是( ) A.北京有更多的就业机会 B.北京的城市问题少 C.改善个人及家庭的生活 D.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解析:第1题,度假和考察由于时间短不属于人口迁移。第2题,北京属于超大城市,城市问题多。其吸引人口迁入的原因有更多的就业机会,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改善个人和家庭生活等。 答案:1.B 2.B,3.360大数据中心基于9亿用户

15、春运的迁徙态势,发布了2017年春节“空城指数”图,图中四城市均有一半以上人口离开。结合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空了多少?北京空城主要是因为居民外出旅游 上海空城指数高与其经济发展水平有关 广州空城指数最高,外来人口最多 深圳春节人口流动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四城市流出的人口以中青年为主体 春节人口流动有利于促进传统文化发展 A. B. C. D.,解析:北京空城主要是因为传统佳节(春节)所致,项错误;上海空城指数高与其经济发展水平有关,项正确;广州空城指数最高,说明外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最高,而不是数量最多,项错误;深圳春节人口流动不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项错误;四城

16、市流出的人口以中青年为主体,项正确;春节人口流动有利于促进传统文化发展,项正确。 答案:C,“候鸟老人”是指季节性居住在某个城市,随季节变化而迁移的老人。近年来“候鸟老人”的数量越来越大。据此完成第45题。 4.形成“候鸟老人”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A.经济因素 B.养老设施 C.气候条件 D.婚姻家庭 5.我国“候鸟老人”的主要迁移省区是( ) A.安徽、江苏 B.黑龙江、海南 C.新疆、河南 D.湖北、河北 解析:第4题,“候鸟老人”是指季节性居住在某个城市,随季节变化而迁移的老人,说明其迁徙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气候。第5题,夏季,南方地区气候炎热,“候鸟老人”向北方迁移;冬季,北方气候寒冷,“候鸟老人”迁往南方地区,因此我国“候鸟老人”的迁徙应主要发生在南北方省区之间。 答案:4.C 5.B,(2016浙江高考)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一直维持在2亿人以上,且持续增长,城乡间人口流动是主要的流动形式。完成第67题。 6.城乡间人口流动与城市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水平提高联系密切,下面三者关系排序应是( ) 城乡间人口流动 农业专业化发展 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 A. B. C. D. 7.关于我国人口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流动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B.生态环境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 C.区域协调发展会减缓流动人口增长 D.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可提高城市化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