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王·片段教学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5639996 上传时间:2018-10-0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荆轲刺秦王·片段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荆轲刺秦王·片段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荆轲刺秦王·片段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荆轲刺秦王·片段教学(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多方映衬,水到渠成多方映衬,水到渠成 荆轲刺秦王之人物分析荆轲刺秦王之人物分析 二、创设情境,导入课文二、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同学们,在回顾了本文的故事情节以后,我们可以发现:荆轲刺秦王中波澜起伏、 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紧紧围绕着一个“刺”字展开,人物的性格也随着故事情节的推移得 到栩栩如生的表现。我们这节课重点探讨荆轲的性格特点和评述荆轲刺秦行为。 西汉司马迁在史记刺客列传结尾评价说,“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 ,说他志向明确,没有违背良心,名垂后世;东晋陶潜在咏荆轲中说,“其人虽已没, 千载有余情”,说他虽已离世,后人们却会永远怀念。但是,南宋鲍彪却在战国策注 中说,“轲,不足道也”

2、,说他只是逞一人之勇,刺秦一事不值一提。 1、同学们,在熟悉了课文以后,荆轲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荆轲:勇而有谋、虑事周密、果敢勇决、擅长辞令、性情刚烈、沉着机智、镇定自若 2、你对荆轲的这种印象有何依据? 同学们,捕都捉的很准确。没错,荆轲的性格在准备信物、易水送别、秦廷行刺这三 个场合表现得最为充分。 荆轲与樊於期的对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推心置腹,表现出深谋远虑、心机绵密 的个性。 “白衣冠以送之”的悲壮气氛,“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决心,让一个赴汤蹈火、义 无反顾的英雄卓立于读者面前。 咸阳宫中,“顾笑武阳”,显示出荆轲的镇定自若、机智沉着;惶急奔跑的秦王、束 手无策的群臣,反衬出

3、荆轲的英勇。“倚柱而笑”的神态,“箕踞以骂”的动作,反映出 荆轲宁死不屈的精神。 那么,作者扣住这些场景来刻画人物意外,还有哪些句子或语段也可以看出荆轲的性 格特点呢? (1)荆轲毅然回答“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体现了“言必信,行必果”的侠义 精神。 (2)他提出要取得秦王的信任,非献出“樊将军首”“燕督亢地图”不可,表现出 他勇而有谋,虑事周密,具有超人的胆识和气魄。 (3)荆轲“有所待”而太子疑其“有改悔”,这种不信任之举无异于是对荆轲人格 的侮辱。“士可杀而不可侮”,荆轲一反平日之谦和,“怒斥太子”。怒叱太子,显示了 刚烈的性格。 (4)“厚遗蒙嘉”再次表现了荆轲行事周密。 总之,通过

4、刚才结合课文的分析,我们的确可以发现:荆轲是一个勇而有谋、虑事周 密、果敢勇决、擅长辞令、性情刚烈、沉着机智、镇定自若的侠士形象。 3、为什么荆轲能给我们留下如此深刻的意象呢?换句话说,荆轲的形象塑造得如此 崇高壮烈、生动感人,这得益于作者怎样的写法呢?请从课文找出依据。用圈点批注法, 找出描写荆轲的部分,分析批注荆轲的性格特点。 正面描写:通过动作、语言、神态描写, 第二自然段 计议刺秦计议刺秦 言出必行的侠士精神、勇而多谋 第三自然段 求取信物求取信物 能言善辩 第八自然段 怒斥太子怒斥太子 刚烈侠者性格 第九自然段 易水诀别易水诀别 慷慨赴难、视死如归 第十自然段 计见秦王计见秦王 有谋

5、、深谙世道 第十三自然段 顾笑武阳顾笑武阳 镇定自若、聪明机智 第十四、十五自然段 廷刺秦王廷刺秦王 冷静、沉着 第十七自然段 倚柱笑骂倚柱笑骂 视死如归 侧面描写(对比、衬托荆轲): 秦武阳人不敢忤视、太子丹信任色变振恐色变振恐 秦王狼狈不堪、目眩良久狼狈不堪、目眩良久 太子丹太子丹浮躁多疑、谋事不周 总之,通过以上分析,作者之所以能把荆轲这一人物形象塑造得如些栩栩如生,得益 于以下方法: 首先,作者善于通过人物的对话、动作和神态描写来刻画人物。 其次作者善于通过对比衬托手法的运用来突出人物性格。 三、拓展延伸 学了历史,其实我们知道,秦统一六国,是历史发展的趋势,这是个人或少数人的愿望 改

6、变不了的,所以荆轲刺秦王只能以悲剧告终。 根据这一点,于是历史上不断的诱人对荆 轲提出非议: 鲍彪:轲不足道也。 苏洵: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朱熹:轲匹夫之勇,其事无足言。 但是,荆轲能够站在斗争的最前列反对秦国对山东六国的进攻和挽救燕国的危亡,行 刺秦王虽然失败,但他那种刚毅不屈,慷慨赴难的精神,千秋万载令人感奋。因此也有人 给予了高度的肯定: 司马迁: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为妄哉。 左思: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 陶潜: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那么,对荆轲刺秦这一行为的评价,历来褒贬不一。我们该如何看待荆轲刺秦这件事?说不尽的荆轲,道不完的荆轲刺

7、秦王。那么,课后请同学们,以“我看荆轲”为题目, 写一篇 300 字左右的小论文。 教师阐释:“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荆轲不会想到后世会有那么多的 人评价他的是非功过!他也不懂得以一人之力难以挽狂澜于既倒的道理,更不懂得历史发 展的必然趋势,但他言必信,行必果;不畏强暴,不怕牺牲,在危难之时挺身而出的精神 就足以使他名垂千古!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荆荆 轲轲 刺刺 秦秦 王王 求取信物求取信物 深谋远虑、善于辞令深谋远虑、善于辞令 语言语言 易水送别易水送别 赴汤蹈火、义无反顾赴汤蹈火、义无反顾 语言、神态语言、神态 廷刺秦王廷刺秦王 机智沉着、视死如归机智沉着、视死如归 动作、神情、反衬动作、神情、反衬 计议刺秦计议刺秦 言出必行、勇而有谋言出必行、勇而有谋 语言语言 怒叱太子怒叱太子 刚烈刚烈 语言语言 厚遗蒙嘉厚遗蒙嘉 行事周密行事周密 动作动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