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安全防护技术ppt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639139 上传时间:2018-10-03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5.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雷电安全防护技术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雷电安全防护技术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雷电安全防护技术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雷电安全防护技术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雷电安全防护技术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雷电安全防护技术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雷电安全防护技术ppt课件(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雷击安全防护技术,主讲人:景黎明 时 间:2014年05月14日,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莆田兴化湾项目经理部,2007年05月23日下午四时许,开县义和镇兴业村遭遇雷电袭击,造成兴业村小学四、六年级共四十六名学生被雷电击中。经医生现场查验发现,此次雷击事故造成7名学生死亡,39名学生不同程度受伤,其中19人为重伤。诸如此类雷击事故众多,有直接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也有引发火灾、电力系统瘫痪等二次事故。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是无法避免的,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根据莆田市多年以来的气象数据显示,年平均雷暴日约20天,年最多雷暴日为28天,年最少雷暴日为9天,雷暴日34月份较多,

2、平均45天,1012月份最少。我项目目前正处于大干期间,且雷暴日较多,雷电的发生无法避免,那我们应该怎样来防范雷击事故的发生而给生产带来影响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雷击安全防护技术。,雷电的定义、产生原理及分类,雷电是伴有闪电和雷鸣的一种雄伟壮观而又有点令人生畏的放电现象。 雷电一般产生于对流发展旺盛的积雨云中,因此常伴有强烈的阵风和暴雨,有时还伴有冰雹和龙卷风。积雨云顶部一般较高,可达20公里,云的上部常有冰晶。冰晶的凇附,水滴的破碎以及空气对流等过程,使云中产生电荷。云中电荷的分布较复杂,但总体而言,云的上部以正电荷为主,下部以负电荷为主。因此,云的上、下部之间形成一个电位差。当电位差达到一定

3、程度后,就会产生放电,这就是我们常见的闪电现象。 雷电分直击雷、电磁脉冲、球形雷、云闪四种 。,雷电的危害,雷电对人体的伤害,有电流的直接作用和超压或动力作用,以及高温作用。当人遭受雷电击的一瞬间,电流迅速通过人体,重者可导致心跳、呼吸停止,脑组织缺氧而死亡。另外,雷击时产生的是火花,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皮肤烧灼伤。雷电击伤,亦可使人体出现树枝状雷击纹,表皮剥脱,皮内出血,也能造成耳鼓膜或内脏破裂等。 此外,雷电还可能给建筑物、电力系统等带来破坏。 根据雷电带来危害的原理的不同,雷击有以下几种类型:直击雷、雷电波侵入、感应过电压、系统内部操作过电压、地电位反击等。,雷电的危害,直击雷带电的云层对

4、大地上的某一点发生猛烈的放电现象,称为直击雷。它的破坏力十分巨大,若不能迅速将其泻放入大地,将导致放电通道内的物体、建筑物、设施、人畜遭受严重的破坏或损害火灾、建筑物损坏、电子电气系统摧毁,甚至危及人畜的生命安全。,雷电的危害,雷电波侵入雷电不直接放电在建筑和设备本身,而是对布放在建筑物外部的线缆放电。线缆上的雷电波或过电压几乎以光速沿着电缆线路扩散,侵入并危及室内电子设备和自动化控制等各个系统。因此,往往在听到雷声之前,我们的电子设备、控制系统等可能已经损坏。,雷电的危害,感应过电压雷击在设备设施或线路的附近发生,或闪电不直接对地放电,只在云层与云层之间发生放电现象。闪电释放电荷,并在电源和

5、数据传输线路及金属管道金属支架上感应生成过电压。雷击放电于具有避雷设施的建筑物时,雷电波沿着建筑物顶部接闪器(避雷带、避雷线、避雷网或避雷针)、引下线泄放到大地的过程中,会在引下线周围形成强大的瞬变磁场,轻则造成电子设备受到干扰,数据丢失,产生误动作或暂时瘫痪;严重时可引起元器件击穿及电路板烧毁,使整个系统陷于瘫痪。,雷电的危害,系统内部操作过电压 因断路器的操作、电力重负荷以及感性负荷的投入和切除、系统短路故障等系统内部状态的变化而使系统参数发生改变,引起的电力系统内部电磁能量转化,从而产生内部过电压,即操作过电压。操作过电压的幅值虽小,但发生的概率却远远大于雷电感应过电压。实验证明,无论是

6、感应过电压还是内部操作过电压,均为暂态过电压(或称瞬时过电压),最终以电气浪涌的方式危及电子设备,包括破坏印刷电路印制线、元件和绝缘过早老化寿命缩短、破坏数据库或使软件误操作,使一些控制元件失控。,雷电的危害,地电位反击如果雷电直接击中具有避雷装置的建筑物或设施,接地网的地电位会在数微秒之内被抬高数万或数十万伏。高度破坏性的雷电流将从各种装置的接地部分,流向供电系统或各种网络信号系统,或者击穿大地绝缘而流向另一设施的供电系统或各种网络信号系统,从而反击破坏或损害电子设备。同时,在未实行等电位连接的导线回路中,可能诱发高电位而产生火花放电的危险。,防雷知识,建筑物的防雷分类 防雷技术的分类 防雷

7、装置 防雷措施,建筑物的防雷分类,建筑物应根据建筑物重要性、使用性质、发生雷电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按防雷要求分为三类。 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划为第一类防雷建筑物:1、凡制造、使用或贮存火炸药及其制品的危险建筑物,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爆轰,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2、具有 0区或 20区爆炸危险场所的建筑物。3、具有 1区或 21区爆炸危险场所的建筑物,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补充知识点:0区:连续出现或长期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1区:在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21区:具有闪点高于环境温度的可燃液体,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

8、灾的环境。,建筑物的防雷分类,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划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1、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 2、国家级的会堂、办公建筑物、大型展览和博览建筑物、大型火车站和飞机场、国宾馆,国家级档案馆、大型城市的重要给水泵房等特别重要的建筑物。(注:飞机场不含停放飞机的露天场所和跑道) 3、国家级计算中心、国际通信枢纽等对国民经济有重要意义的建筑物。 4、国家特级和甲级大型体育馆。 5、制造、使用或贮存火炸药及其制品的危险建筑物,且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6、具有 1区或 21区爆炸危险场所的建筑物,且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9、。 7、具有 2区或 22区爆炸危险场所的建筑物。 8、有爆炸危险的露天钢质封闭气罐。 9、预计雷击次数大于 0.05次/a的部、省级办公建筑物和其他 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以及火灾危险场所。 10、预计雷击次数大于 0.25次/a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或一般性工业建筑物。,建筑物的防雷分类,第三类防雷建筑物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划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1、省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及省级档案馆。2、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1次/a,且小于或等于0.05次/a 的部、省级办公建筑物和其他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以及火灾危险场所。 3、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5次/a,且小

10、于或等于 0.25次/a 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或一般性工业建筑物。 4、在平均雷暴日大于15d/a的地区,高度在15 m及以上的烟囱、水塔等孤立的高耸建筑物;在平均雷暴日小于或等于15 d/a的地区,高度在20 m及以上的烟囱、水塔等孤立的高耸建筑物。,防雷技术的分类,防雷主要分为:外部防雷、内部防雷和防雷击电磁脉冲。1、外部防雷:针对直击雷的防护,不包括防止外部防雷装置受到直接雷击时向其他物体的反击。2、内部防雷:包括防雷电感应、防反击以及防雷击电涌侵入和防生命危险。3、防雷击电磁脉冲:对建筑物内电气系统和电子系统防雷电流引发的电磁效应,包含防经导体传导的闪电电涌和防辐射脉冲电磁

11、场效应。,防雷装置,建筑物防雷装置是指用于对建筑物进行雷电防护的整套装置,由外部防雷装置和内部防雷装置组成。 1、外部防雷装置指用于防直击雷的防雷装置,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组成。,1、外部防雷装置,接闪器接闪杆(以前称避雷针)、接闪带(以前称避雷带)、接闪线(以前称避雷线)、接闪网(以前称避雷网)以及金属屋面、金属构件等均为常用的接闪器。,原理:接闪器是利用其高出被保护物的标高,把雷电引向自身,起到拦截闪击的作用,通过引下线和接地装置,把雷电流泄入大地,保护被保护物免受雷击。,1、外部防雷装置,接闪器保护范围:按滚球法确定。假设以一定半径的球体,沿需要防直击雷的部位滚动,当球体只触及接闪

12、器和地面,而不触及需要保护的部位时,则该部分就得到接闪器的保护。此时对应的球面线即是保护范围的轮廓线。滚球的半径按建筑物防雷类别确定,一类为30米、二类为45米、三类为60米。,1、外部防雷装置,引下线是连接接闪器与接地装置的圆钢或扁铁等金属导体,用于将雷电流从接闪器传导至接地装置。引下线应满足机械强度、耐腐蚀和热稳定的要求。防直击雷的专设引下线距建筑物出入口或人行道边沿不宜小于3m。,1、外部防雷装置,接地装置是接地体和接地线的总和,用于传导雷电流并将其流散入大地。防雷接地电阻通常指冲击接地电阻,它一般小于工频接地电阻(这是因为极大的雷电流自接地体流入土壤时,接地体附近产生强大的磁场,击穿土

13、壤并产生火花,相当于增大了接地体的泄放电流面积,减小了接地电阻)。土壤电阻率越高,雷电流越大,以及接地体和接地线越短,则冲击接地电阻减小越多。独立接闪杆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10,附设接闪器每根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 。为了防止跨步电压伤人,防直击雷的人工接地体距建筑物出入口和人行道不应小于3m。,防雷装置,2、内部防雷装置内部防雷装置主要由屏蔽导体、等电位连接件和电涌保护器等组成。对于变配电设备,常采用避雷器作为防止雷电波侵入的装置。,LPZOA本区内的各物体都可能遭到直接雷击和导走全部雷电流;本区内的电磁场强度没有衰减。LPZOB本区内的各物体不可能遭到大于所选滚球半径对应的雷电

14、流直接雷击,但本区内的电磁场强度没有衰减。 LPZ1本区内各物体不可能遭到直接雷击,流经各导体的电流比LPZ0B区更小;本区内的电磁场强度可能衰减,这取决于屏蔽措施。 LPZ2LPZn+1后续防雷区:当需要进一步减小流入的电流和电磁场强度时,应增设后续防雷区,并按照需要保护的对象所要求的环境区选择后续防雷区的要求条件。 注:n=1、2。 SPD浪涌保护器,又名电涌保护器、防雷器、避雷器,用于保护用电设备免遭雷电电磁脉冲或操作过电压破坏。,2、内部防雷装置,屏蔽导体通常用电阻率小的良导体材料制成,如建筑物的钢筋及金属构件;电气设备及电子装置金属外壳;电气及信号线路的外设金属管、线槽、外皮、网、膜

15、等。由屏蔽导体可构成屏蔽层,当空间干扰电磁波入射到屏蔽层金属体表面时,会产生反射和吸收,电磁能量被衰减,从而起到屏蔽作用。,2、内部防雷装置,等电位连接件它是利用其可将分开的装置、诸导电物体连接起来以减小雷电流在它们之间产生的电位差。,2、内部防雷装置,电涌保护器指用于限制瞬态过电压和分泄电涌电流的器件。其作用是:把窜入电力线、信号传输线的瞬态过电压限制在设备或系统所能承受的电压范围内,或将强大的雷电流泄流入地,防止设备或系统遭受闪电电涌冲击而损坏。电涌保护器的类型和结构按不同的用途有所不同,但它至少包含一个非线性元件。主要类型有电压开关型(克罗巴型)、限压型(箝压型)、组合型电涌保护器。,2

16、、内部防雷装置,避雷器是用来防护雷电产生的过电压沿线路侵入变配电所或建筑物内,以免危及被保护电气设备的绝缘。按其结构,避雷器主要分为阀型避雷器和氧化锌避雷器等。阀型避雷器上端接在架空线路上,下端接地。正常时,避雷器对地保持绝缘状态;当雷电冲击波到来时,避雷器被击穿,将雷电引入大地;冲击波过去后,避雷器自动恢复绝缘状态。氧化锌避雷器利用了氧化锌阀片理想的非线性伏安特性,即在正常工频电压下呈高电阻特性,而在大电流时呈低电阻特性,限制了避雷器上的电压。,防雷措施,根据不同雷电种类,各类防雷建筑物所应采取的主要防雷措施如下:1、直击雷防护2、闪电感应防护3、闪电电涌侵入防护4、人身防雷,1、直击雷防护,防护对象: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和第三类防雷建筑物、高压架空电力线路、变电站等均应设置防直击雷措施。 主要措施:装设接闪杆、架空接闪线或网接闪杆分独立接闪杆和附设接闪杆,独立接闪杆是离开建筑物单独装设的,接地装置应当单设。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的直击雷防护:装设独立接闪杆、架空接闪线或网。第二类和第三类防雷建筑物的直击雷防护:宜采用装设在建筑物上的接闪网、接闪带或接闪杆,或由其它组合成的接闪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