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2_13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课件 岳麓版必修2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55630537 上传时间:2018-10-03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14.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2_13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课件 岳麓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2_13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课件 岳麓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2_13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课件 岳麓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2_13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课件 岳麓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2_13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课件 岳麓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2_13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课件 岳麓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2_13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课件 岳麓版必修2(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一铁路,更多的铁路 1.开始筑路 1881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山开平至胥各庄铁路建成通车。 2.保路救亡 (1)背景:甲午战争以后,列强争夺在华铁路的修筑权。 (2)意识变化:修铁路成为中国人救亡图存的强烈愿望。 (3)主要成就:1909年,詹天佑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建成通车,成为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 3.发展概况 到1911年,铁路大部分由外国修筑并控制。民国以后,各条商路修筑权收归国有。在近代史上,铁路建设始终未入正轨。,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自主思考铁路的修筑对中国近代社会有哪些影响? 提示积极方面: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2、,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总之,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消极方面:便利了外国的政治、经济侵略,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二水运与航空 1.水运 (1)兴起与发展:1872年,轮船招商局正式成立。到1900年前后,民间兴办的各种轮船航运公司有近百家。 (2)近代生存状况:始终在列强联手压价、竞争排挤中艰难求生。 教材图解观察教材第60页“轮船广告”图,从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提示新式航运业诞生;轮船招商局业务范围较大;近代轮船航运业受到西方的影响。,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2.航空 (1)起步:1918年,附设在福建马尾造船

3、厂的海军飞机工程处开始研制水上飞机。 (2)创办民航:1918年,北洋政府先后拟订以北京为中心的五大民航线路。 自主思考与传统交通工具相比,近代新式交通工具有什么进步之处? 提示交通运输更为便捷;牵引动力发生变化;更有利于国计民生;速度更快;运力更大;费用更低廉等。,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三从驿传到邮政 1.发展概况 (1)邮政 晚清时期:鸦片战争以后,外国人在通商口岸地区设立“领事邮政代办所”。1896年,“大清邮政局”宣告成立。此后清政府又设立邮传部,邮传正式脱离海关。 民国时期:1913年,北洋政府宣布裁撤全部驿站。1920年,中国首次参加万国邮联大会。数年后,外国在华开办

4、的“客邮”一律被撤销。 (2)电报电信:1877年,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第一条电报线,成为中国自办电报的开端。,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2.历史意义 (1)新式交通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手段和出行方式,还一定程度地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也使人们的生活多姿多彩。 (2)交通近代化使中国同世界的联系大大增强。,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一中国近代交通的变化 史料导入 1840年鸦片战争前后,林则徐、魏源、徐继畲等人先后著书立说,介绍铁路知识帝国主义列强纷纷谋求在中国修建铁路,以便把他们的侵略势力从中国沿海伸向内地。五年后,在洋务派的主持下,于1881年开始修建唐胥铁路,从而揭开了中国

5、自主修建铁路的序幕。 摘编自中国铁路网中国铁路发展历程,探究点一,探究点二,互动探究(1)据史料分析近代中国铁路发展的因素。 (2)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中国铁路发展的积极作用。 提示(1)因素:近代爱国人士的宣传、推动;西方列强在华修建铁路的刺激、诱导;洋务派修建铁路的效应推动。 (2)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交通落后的状况;改变了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促进了商品经济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客观上推动了自然经济的瓦解。,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名师精讲 中国近代交通变化的特点 (1)开端艰难,起步晚,落后于同时代的西方国家。 (2)发展缓慢,受到顽固势力阻挠和帝国主义势力的排挤。 (3)先个别

6、试办,然后政府推广。 (4)分布不均,沿海、沿江尤其是通商口岸发达地区发展较快。 (5)交通、通讯表现出日益先进,逐步与国际接轨的趋势。,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典例分析 1880年刘铭传奏请修建铁路,刘锡鸿等众多官员纷纷反对,列出的主要理由有:每造铁路“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游之灾易招”;仿西洋造火车,借英法等国金钱,无由归还,“诸强邻遂相凌逼,几至亡国”。材料反映出近代中国铁路发展的阻碍因素包括( )A.资金短缺,技术落伍 B.资金短缺,迷信思想 C.迷信思想,体制落后 D.技术落伍,体制落后 解析材料反映出当时官员认为修建铁路会导致天灾,由此可知封建迷信思想阻碍近代中国铁路的发展,另一种理由是无法

7、偿还因修建铁路而产生的借款,最终会亡国,这表明阻碍中国铁路事业发展的另一因素是缺乏足够的资金。故选B项。 答案B,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二中国近代通讯的变化 史料导入 由清政府投资,于1907年2月建立的上海电话局,是上海第一个由中国政府经办的电话局。上海电话局是以始于1902年的商办电话为基础组建的,它的开设,打破了自1882年2月上海出现外商电话公司以后,上海电话通信事业基本由外商垄断的局面。 摘编自上海档案信息网 互动探究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近代中国通讯手段变化的原因。 提示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政府的积极推动。,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名师精讲 影响我国通

8、讯事业发展的因素 (1)西方列强侵略的需要。 (2)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3)中国科学技术落后,经济实力薄弱。 (4)政府政策的支持。 (5)人们思想不断解放,加深对通讯业作用的认识。,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典例分析 近代著名诗人黄遵宪在今别离一诗中写道:“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眼见双轮驰,益增心中忧。车舟载离别,行止犹自由。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诗中反映的近代社会景象是( ) A.社会剧变导致人口的大量迁徙 B.近代交通工具改变人们的生活 C.追求自由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D.近代以来出国留学热潮的兴起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双轮驰”“车舟载离别”“今日舟与车”

9、“并力生离愁”“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可知近代交通工具对人们的生活和情感产生了重大影响。故选B项。 答案B,1,2,3,4,5,1.徐志摩在一首诗中写道:“匆匆匆!催催催!一卷烟,一片山,几点云影;一道水,一条桥,一支橹声,一林松,一丛竹,红叶纷纷。”“催催催!是车轮还是光阴?”诗人在这首诗中描写的交通工具是( ) A.公共汽车 B.飞机 C.火车 D.轮船 解析提炼材料信息“是车轮还是光阴”“匆匆匆!催催催!”,可以判断这是对火车的描述。 答案C,1,2,3,4,5,2.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样的竹枝词也开始流行起来,这反映了( ) A

10、.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B.新式交通工具并没有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 C.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 D.人们从没有停止过对交通工具改进的追求 解析“乘客不分男女座”体现了新式交通工具不分男女的特点,这是对封建社会男女有别的传统封建伦理道德的冲击。故选A项。 答案A,1,2,3,4,5,3.“朝寄平安语,暮寄相思字;驰书迅已极,云是君所寄。既非君手书,又无君默记;虽署花字名,知谁箝缗尾。寻常并坐语,未遽悉心事,况经三四译,岂能达人意?只有斑斑墨,颇似临行泪。”该诗歌吟咏的新事物是( ) A.电话 B.电报 C.邮寄信件 D.火车 解析由关键信息“朝寄平安语,暮寄相思字”“驰书

11、迅已极”即可判断B项正确。 答案B,1,2,3,4,5,4.导学号52390047右图是中国近代某一时期国文教科书的一页插图,由图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判断,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近代科学技术已经在中国运用 B.采纳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C.此教科书由中华民国组织发行 D.新式通讯工具在中国广泛使用 解析由图中人物外表特征可判断这一时期是清末,而手拿电话进行通信,可以判断近代科学技术已经在中国开始应用,故A项正确。 答案A,1,2,3,4,5,上图是关于晚清政府建立近代海军的一则漫画,漫画中清政府建立的战舰冒着浓烟。面对“挺大的船,怎么开不快”的疑问,清政府把原因归结为“天气不好”。 阅读图文信息,解读漫画所反映的历史信息。,1,2,3,4,5,参考答案(1)清政府建立的战舰冒着浓烟,说明采用蒸汽机为动力,这一举措是西方工业文明洗礼的产物,也表明清政府开始重视海洋权。 (2)清政府把受挫的原因归结为外部环境不利,事实是“腐败的政治制度”决定了这一举措失败的必然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