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5625999 上传时间:2018-10-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上册《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上册《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上册《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6.26.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课标表述:课标表述:1、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4、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教材分析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作家肖复兴在 1992 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回忆了 1963 年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对

2、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堪称楷模的文品和人品。课文中难理解的句子比较多: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他跟我的谈话,让我好像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样写的。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这些句子需要学生抓住其中关键词,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课文篇幅较长

3、,这也给处于四年级上学期的学生带来了困难,需要带领学生理清条理、抓住重点,实现“长文短教”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读准“眼帘、堪称楷模”等新词和“跳跃、春风拂面”等易错词;了解“删”的由来,掌握其写法;理解“燥”火字旁的含义。会写“篇、荐”等 13 个字。2.通过预习提纲提升预习水平,通过课上检查反馈巩固良好的预习习惯。3.通过联系上下文、叶老修改的原文,理解重点词语,感受叶老对青少年的关心,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揣摩人物特点的方法。4.学习使用的修改符号修改有明显错误的句段。5.通过反复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合作探究“绿绿的爬山虎”的含义。感知内容和题目的

4、关系,体会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的品质,懂得学作文应学会做人的道理。评价方案:评价方案:1. 通过同桌交流,评价目标 2.(学习单第一题)2. 通过小组互评,评价目标 1. (学习单第二、三题)3. 通过课上交流、同桌互评,评价目标 3、4. (学习单第四题)4. 通过集体探究、师生互评,评价目标 5.学习重点学习重点学习叶老为作者修改作文的部分,掌握抓住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方法。学习难点学习难点用习得的方法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我虽然未见叶老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

5、总是那么绿着。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一课时一、复习导入,质疑激趣一、复习导入,质疑激趣1.(提前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 26 课,齐读课题。2.(出示爬山虎图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就是我们前面学到的叶圣陶爷爷院子里的爬山虎,还记得叶老是怎么描述它们的吗?(指名一生背诵: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儿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3.那么美的一墙的爬山虎,我们的课题该怎么读?(指名两人,全班齐读)4.就是这片爬山虎,给作家肖复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即使过去了近 30 年,他仍说:在我眼前,

6、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出示,指名读)5.有什么问题吗?(如:为什么那么长时间了,作者还忘不了那片爬山虎?为什么那片爬山虎总那么绿着?)师结:看来,同学们都想知道为什么那么多年过去了,作者总忘不了这片爬山虎。 (板书:在“绿绿的”下面画线,打问号)二、全文初探,词句结合二、全文初探,词句结合 (落实目标(落实目标 1 1、2 2)1.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走入课文。课前同学们已经按照这个预习提纲进行了预习,完成任务了吗?检查一下。自学生字词,运用查阅字典、联系生活、联系课文等方法读准字音、理解词义。反复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查找叶圣陶和肖复兴的相关资料,并记录下来。思考文章讲了哪几件

7、事。(1)出示词语,排火车朗读,相机纠正字音。第一组推荐 映入眼帘 融洽 黄昏 客厅 曲线 燥热A、曲线:预设若生读错,找人纠正,问:这个词有不同的读法吗?请生纠正并说出理由。预设若生读对,这可是个多音字,他读得对吗?我们来验证一下(出示“曲”的两种读音及解释)B、燥热:出示“燥”和“躁” ,问:“燥热”的“燥”和这个字能分得清吗?(自由谈,如:躁,形容性格,躁了急得会跺脚;燥,跟火有关,火烤得干就是燥)考考大家,出示:(括号应为田字格)暴( ) 干( )指名填空,并说明理由,小结:看来,根据形声字形旁表意的特点来区分汉字,是个好办法。第二组莫名其妙 愣住 意外 庆幸 模模糊糊认真 平和 质朴

8、 春风拂面 堪称楷模仔细看看这两组词语,有什么发现吗?(第一行是写肖复兴的,第二行是写叶圣陶老爷爷的)引:那时肖复兴还只是一个初中生,叶圣陶爷爷呢?课前你查到了哪些资料?(指名说)师相机补充,结:了解到这一切你想说什么?带着这份崇敬之情,我们再读第二组词语。(2)前三项任务同学们完成得不错,我们再来看最后一项任务:文章讲了哪几件事?生述师结,板书:帮助修改、邀请做客。请按照这两件事情,把课文分成两大段。 (画完后)同位互相检查一下。三、重点深究,习得学法三、重点深究,习得学法 (落实目标(落实目标 3 3)1.看到叶圣陶爷爷帮助自己修改的作文,作者用了一句话形容自己的感受,请同学们快速浏览第一

9、段,找一找?指名读,相机出示: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2.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一段,联系上下文想一想,画出相关的句子(板书:联系上下文) 。3.交流,着重讲解: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A、词中感悟学生自由谈,相机小结:你抓住重点词语“密密麻麻”和“到处” ,感受到了叶老的认真。 (板书:抓住关键词 认真)B、资料深化(出示修改后的作文)这就是那篇经过叶老修改的作文(学生静静地看)看过之后,你想说点儿什么?能联系

10、我们查找的关于叶老的资料再谈一谈吗?(叶老工作那么忙,却抽出时间这样认真地帮助作者修改作文;叶老是一位大作家,却能这样修改一个普通初中生的作文;叶老先生都七十多岁了,肯定眼睛都花了,能改得这么认真,看出了他对作者的关心)小结:是呀,看着那密密麻麻的修改,作者的心里满是感激,满是感动。谁再来读读这句话?C、悟中朗读引读全体:所以(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有一处,我记得十分清楚:“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叶老先生改成“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删掉原句中“包”这个动词,使得句子干净了也规范了。而且“书皮”改成“包书纸

11、”更确切,因为书皮可以认为是书的封面。A、学“删”字出示修改的句子认识这两个修改符号吗?介绍一下。 (删除,表示不要了;删改,表示把原来的字词去掉,换成现在的,相机板书:删除 删改)述:“删除” “删改”里面都有这个“删”字,知道它的由来吗?给大家一点提示,猜一猜。小结:用左右两部分的意义关系组成一个新字,这就是汉字中独有的会意字。我们来写一写。提示:左半边要写得瘦一些, “册”的一横要变成提。在你的练习纸上练写两个。B、悟“删”妙我们再来看经过叶老删除和删改的句子,我读原句,大家读改后的句子。两相对比,有什么感觉?(修改以后的句子简练了,也准确了)这就是咱们书上说的使得句子?引读:干净了也规

12、范了。C、用“删”法刚才的两个修改符号会用了吗?这是我从咱们同学的习作中找出的几个句子,选择其中的一句,试着修改一下。 (出示句子,同时出示两块小黑板,指名学生上黑板修改,然后讲解)我家的小狗是一只吉娃娃狗,他的个子小小的,眼睛却出奇的大,而且还水汪汪的。这天早上,我突然一下子发现蒜瓣的顶端鼓鼓的、绿绿的。我想:一定是大蒜要生芽了!D、师补充:就是这样的修改,在这篇作文只有 1500 多字的文章中竟然有 100 多处。了解到这些,你又想说点什么?(自由谈)结:叶老对待写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所以,我(引读: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这一篇

13、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从具体事实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A、得情得法自由谈,引导学生谈出两个方面(叶圣陶爷爷对作者的鼓励和表扬;我们写作文要真实具体)结:认真细致、真实具体,叶老是这样给我批改作文的,他的作品也是这么写出来的。 (板书:作品)B、联系质疑再看看叶老的批语,联系上文,你有什么问题吗?(我的作文改了一百多处,为什么叶圣陶爷爷的评语中写的全是优点?)出示“密密麻麻”一句,点红两句中关键词语。C、写中深化学生自由谈后,就像同学们所说,这则短短的评语引读:树立了我写作的信心。如果你是作者,此时,看着这则全是赞扬的批

14、语,会想什么?写一写。配乐出示:看着那密密麻麻的修改符号,读着那满是鼓励的简短评语,我想:( ) 。(交流,如:叶圣陶爷爷是那么了不起的大作家,而我只是一个初中生,但他却不直接给我指出不足,很尊重我。叶圣陶爷爷的批语虽然简单,却告诉了我文章应该怎么写,我会努力这样做。叶圣陶爷爷那么忙,不但帮我修改了文章,还送给我这样的评语,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结:对待一个普通的中学生,却这样的温暖、平和,这就是叶老的人品,作家就是这样做的。 (板书:人品)所以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四、复习方法,存疑激趣四、复习方法,存疑激趣1.在第一段的学习中,我们

15、联系了上文和下文的三处句子,抓住了句中的关键词,理解了这个重点句,感悟了叶老的人品和文品。学到这儿,再看课初大家提出的问题,为什么二十九年过去了,叶老院子里的爬山虎在作家肖复兴眼前,依旧是绿绿的?2.下节课,我们将按同样方法学习第二件事。同学们可以按照自学要求小组自学,同时读一读练习纸上的原文片段,相信你会对重点句有更深的理解。出示:自学要求:默读课文第二段和原文片段。思考:作家应该怎样做?作家的作品是怎么写出来的?联系上下文,画出相关的句子。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语理解,在小组中交流你的感受。第二课时一、谈话导入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 26 课,请齐读课题(生读) 。对照课题与

16、文章内容,我们不禁产生了这样的什么疑问课文主要是写叶老批改“我”的作文和“我”到叶老家做 客的事,那为什么要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呢?这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 二、学习课文二、学习课文 (落实目标(落实目标 5 5)、细细的读,每一次,都是因为什么而写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有什么深刻的含义?(1)写“我”到叶老家里做客,两次具体描写了叶老家院子里满墙的爬山虎:下午刚进院时见到的阳光照耀下的爬山虎和黄昏时落日余辉映照下的爬山虎,作者通过写爬山虎表达了自己当时的心情。句 1: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少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句 2: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两段话, 比较一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