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规划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5625283 上传时间:2018-10-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规划(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规划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规划姓名:杨鑫姓名:杨鑫班级:生态班级:生态 03-1学号:学号:0301040119指导教师:李殿生指导教师:李殿生提交时间:提交时间:2006.12.11摘要 在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计划的倡导下,世界上许多城市都开展了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 市研究。我国在建立生态城市上努力这。这是全世界都在进行的一个目标。通过这一进程搞 好城市的合理布局、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环境、协调社会、经济、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等多种 关系。“生态城市”给城市发展指明了更高的目标,也对城市生态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字生态城市 生态规划 引言引言 当今世界,人口剧增,资源锐减,生态失衡,境

2、遭到严重破坏,人类生存 和发展与全球的环境问题愈演愈烈,生态危机几乎到了一触即发的程度。在严 峻的现实面前,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和评判我们现时正奉为信条的城市发展观 和价值系统,所以,一个新的事物,生态城市便诞生了。生态城市生态城市 生态城市(Ecopolis 或 Ecocity )的概念是在 70 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AB)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来的,马上得到全球的广泛 关注。前苏联城市生态学家 O.Yanitsky 认为生态城市是一种理想城模式,在 这种模式中,技术和自然充分融合,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而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这是

3、按生态学原理建立起 来的一类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生态良性 循环的人类聚居地。生态城市的概念包括 3 个层次的内容:第 1 层为自然地理 层,是城市人类活动的自发层次,是城市生态位的趋适、开拓、竞争和平衡过 程,最后达到地尽其力、物尽其用;第 2 层是社会功能层,重在调整城市的组 织结构及功能,改善子系统间的冲突关系,增强城市这个有机体的共生能力; 第 3 层即文化意识层,旨在增强人的生态意识,变外在控制为内在调节,变自 发为自为。 生态城市衡量指标生态城市衡量指标 Yanitsky 提出生态城市的衡量指标:一是生态滞竭系数,测度城市物质能 量的流畅程度;二是生态

4、协调系数,测度城市的组织合理程度;三是自我调节 能力系数,测度城市的生态成熟度。我国学者考虑经济环境与社会等诸多因素 提出以下几方面主要指: 1高效益的转换系统 即从自然物质到经济物质到废弃物的转换过程中,必须是自然物质投入少, 经济物质产出多,废弃物排泄少。该系统的有效运行是以合理的产业结构和各 产业的技术装备深度为基础的。 2高效率的流转系统 以现代化的城市基础设施为支撑骨架,为物流、能源流、信息流、价值流和 人流的运动创造必要的条件,从而在加速流转的有序运动过程中,减少损耗和污 染 3高质量的环境状况 即由城市生产和生活而造成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和各种废弃 物都能按照各自的特点

5、予以防治和及时处理、处置。 4多功能立体化的绿化系统由大地绿化城镇绿化和庭院绿化等多种体系构成 5高素质的人文环境应具有发达的教育体系和较高的人口素质、良好的社会秩序和风气以及医 疗条件。同时人们能保持高度的生态环境意识,自觉维护公共道德规范 6高水平的管理功能生态城市通过其结构,对人口控制、资源利用、社会服务、劳动就业、治 安防灾、城市建设、环境整治等实施高效率的管理,以保证资源的合理开发利 用、城市人口规模、用地规模的适度增长,最大限度地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生 态环境关系的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规划思想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规划思想 生态规划是在自然综合体平衡没有重大变化、自然环境未遭破坏

6、和一个部 门的经济活动不给另一个部门造成损害的情况下,应用生态学原理,计算并合 理安排天然资源及地域的利用 生态城市的规划与传统的城市规划区别,在于它强调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 以人与自然相和谐为价值取向,应用各种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分析利用自然环 境、社会、文化、经济等各种信息,去模拟设计和调控系统内的各种生态关系, 从而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调控对策。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把人与自然看作 一个整体,以自然生态优先的原则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促使系统向更有序、 稳定、协调的方向发展,最终目的是引导城市实现人、自然、城市的和谐共存 持续发展。生态城市规划主要内容生态城市规划主要内容 1城市生命支持系统

7、; 城市生态系统的生存与发展取决于其生命支持系统的活力,包括区域生态 基础设施(光、热、水、气候、土壤、生物等)的承载力、生态服务功能的强 弱、物质代谢链的闭合与滞竭程度,以及景观生态的时、空、量等的整合性。 2水资源利用市区:开发各种节水技术节约用水;雨、污水分流,建设储蓄雨水的设施, 路面采用不含锌的材料,下水道口采取隔油措施等。并通过湿地等进行自然净 化。郊区:保护农田灌溉水;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禽畜牧场污染,在饮用水源 地退耕还林;集中居民用地以更有效地建设、利用水处理设施。 3能源 节约能源,建筑物充分利用阳光,开发密封性能好的材料,使用节能电器 等;开发永续能源和再生能源,充分利用太

8、阳能、风能、水能、生物制气。能 源利用的最终方式是电和氢,气使污染达到最小。4交通 发展电车和氢气车,使用电力或清洁燃料;市中心和居民区限制燃油汽车 通行;保留特种车辆的紧急通道。通过集中城市化、提高货运费用、发展耐用 物品来减少交通需求;提高交通用地的利用效率;发展船运和铁路运输等。 5绿地系统 打破城郊界限,扩大城市生态系统的范围,努力增加绿化量,提高城市绿 地率、覆盖率和人均绿地面积,调控好公共绿地均匀度,充分考虑绿地系统规 划对城市生态环境和绿地游憩的影响;通过合理布局绿地以减少汽车尾气、烟 尘等环境污染;考虑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为生物栖境和迁移通道预留空间。6人居环境城市的表现形式是社

9、区的格局、形态,人作为复合生态系统的主体,其日 常活动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好坏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生态城市规划中强调社区建 设,创造和谐优美的人居环境。 7生态建筑开发各种节水、节能生态建筑技术,建筑设计中开发利用太阳能,采用自 然通风,使用无污染材料,增加居住环境的健康性和舒适性;减少建筑对自然 环境的不利影响,广泛利用屋顶、墙面、广场等立体植被,增加城市氧气产生 量;区内广场、道路采用生态化的“绿色道路”,如用带孔隙的地砖铺地,孔 隙内种植绿草,增加地面透水性,降低地表径流。 8生态产业 生态产业是按生态经济原理和知识经济规律组织起来的基于生态系统承载 能力,具有高效的经济过程及和谐的生态功能的

10、网络型、进化型产业。它通过 2 个或 2 个以上的生产体系之间的系统耦合,使物质、能量能多级利用、高效 产出,资源、环境能系统开发、持续利用。 生态产业注重改变生产工艺,合理选择生产模式。循环生产模式能使生产 过程中向环境排放的物质减少到最低程度,实现资源、能源的综合利用。 生态产业规划通过生态产业将区域国土规划、城乡建设规划、生态环境规 划和社会经济规划融为一体,促进城乡结合、工农结合、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 结合;为企业提供具体产品和工艺的生态评价、生态设计、生态工程与生态管 理的方法。结语结语通过以上对生态规划的简述,我们知道了生态规划的重要性,人们在衡量 一种新思想或技术的合理性时往往重视

11、其短期效益是否明显高于传统思想或技 术的效益,如果其短期效益不被看好,纵使它有更好的长期效益,也很难为人 们所接受,这可能成为在可持续发展原则基础上推广生态规划的一道门槛。在 经济方面,生态规划是需要更多前期费用而利益目标速度又相对较为缓慢的一 类项目。更主要的是,用于生态设施方面投资所带来的回报最终并不是一定能 够装进开发商的口袋,而更多为使用者和社会所分享,并且若干年后,才能体 现出节约能源的价值大于生态建设投资的价值,这些成本都是不小的,这可能 使决策者与开发商望而却步。所以,在以后的规划中,也应当改变人的观念, 使更多的人接受生态规划。 参考文献 1李德华. 城市规划原理. 同济大学出版社 2城市规划读本. 3生态规划与可持续发展 4生态小区-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