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ct诊断31778ppt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623787 上传时间:2018-10-03 格式:PPT 页数:228 大小:13.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胸部ct诊断31778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28页
胸部ct诊断31778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28页
胸部ct诊断31778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28页
胸部ct诊断31778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28页
胸部ct诊断31778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胸部ct诊断31778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胸部ct诊断31778ppt课件(2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胸 部 CT 诊 断 第一节 胸部CT检查 一、胸部CT扫描方法 (一)普通扫描(平扫 plain CT scan),(二)增强扫描 (contrast enhancement,CE)1.注药方法团注法 (bolus injection)静滴法2.扫描程序静态CT扫描动态CT扫描(dynamic CT scan),(三)特殊扫描1.薄层扫描2.高分辨率CT扫描(High resolution CT, HRCT)3. 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4.心电门控扫描,二、CT对胸部疾病的诊断价值与限度 (一)诊断价值1.肺部小病灶与早期病变2.咯血查因3.肺不张、肺实变4.肺

2、肿瘤分期5.肺弥漫性病变6.肺气肿的诊断及功能评价7.肺血管性病变8.胸水查因,(二)影响CT检出与诊断的因素(主要为常规CT)1.运动伪影2.部分容积效应3. 层厚与层间距4.大量胸水5.一病多像,一像多病,三、胸部正常CT解剖 (一)窗技术1.纵隔窗:窗位3060Hu, 窗宽300500Hu2.肺窗:窗位-700-400Hu,窗宽10001500Hu (二)纵隔(mediastinum) (三)肺(lung),第二节 肺部疾病的CT诊断 一、先天性疾病1.肺隔离症(pulmonary sequestration)某一肺段和正常肺组织及气管和支 气管树相互分离,无呼吸功能,血供来 自主动脉系

3、统,分叶内型和叶外型两类。,CT表现: 部位:两下肺、脊柱旁。 形态:囊实性或囊性或实性,邻近肺野斑片状影。 血供:体循环,病灶内血管异常。 鉴别诊断: 支气管源性囊肿、肺脓肿、先天性膈疝。,2.支气管囊肿(bronchogenic cyst)为支气管的先天发育异常,根据组 织学来源可分为支气管囊肿和支气管肺 囊肿(pulmonary bronchogenic cyst)。 CT表现: 部位:纵隔与肺的任何部位,多见于气 管隆突5cm范围内。 形态:圆形、椭圆形、边缘锐利,壁菲薄。 密度:均匀,可有出血和液气平,壁可强化。,二、支气管扩张症(bronchiectasis)病因:先天性或后天性病

4、理:肉眼观,支气管呈柱状、囊状、静脉曲张状或混合状扩张。镜下观,粘膜柱状上皮呈急、慢性炎性改变,伴弹力纤维、平滑肌和软骨的损害。,CT表现:病变支气管壁增厚,管腔扩大,形态多样。1.柱状扩张:“双轨”征、 “印戒”征。2.囊状扩张:葡萄串状、卷发样。3.曲张形扩张:粗细不均的囊柱状。4.混合型合并粘液栓时,腔内可见棒状或结节状软组织密度影,咳痰后可消失,同时可见肺野内出血,继发感染等征象。,三、肺感染性病变1.支气管肺炎支气管肺炎(bronchopneumonia)或小叶性肺炎(lobular pneumonia)病 理:小支气管壁充血、水肿、间质炎性细胞浸润,小叶渗出、实变、气肿或不张。CT

5、表现:两肺中下野中内带,支气管血管束增粗,沿其分布小斑片影及边缘模糊的小结节影。,2. 大叶性肺炎大叶性肺炎(lobar pneumonia),炎症累及整个肺叶,或呈肺段分布。病理:充血期,毛细血管充血,肺泡内可有少量浆液性渗出。红色肝样变期,渗出液中含较多红细胞。灰色肝样变期,渗出液中含大量白细胞。消散期,渗出液溶解、吸收。,CT表现:渗出期表现为磨玻璃样影;实变 期呈叶、段的实变,可见空气支气管 征,叶间裂可向外膨出;消散期则呈 斑片状影。 鉴别诊断:阻塞性肺炎,结核性大叶炎、 肺肿瘤(腺癌、肺泡癌或淋巴瘤)。,3. 肺脓肿肺脓肿(lung abscess),由化 脓性细菌引起的肺坏死性炎

6、性病变, 分急性和慢性肺脓肿。 病理:细支气管阻塞,小血管炎性栓塞,肺组织坏死、液化,周围有纤维组织增生。,CT表现:急性期:大片密实影,中心密度较 低,空洞形成后,壁厚而模糊,内有液 平;慢性期:洞壁清晰,内壁多不规整, 增强扫描洞壁强化,支气管、肺血管于 脓肿边缘截断。 鉴别诊断:结核空洞、癌性空洞,4.肺结核肺结核(pulmonary tuberculosis), 由人型或牛型结核杆菌引起的肺部慢性传 染病。病理:渗出结核性肺泡炎,增殖 结核性结节肉芽肿。继发改变:干酪样坏 死、液化、空洞、 播散;纤维化、钙化。,CT表现: 型:原发性肺结核 (primary tuberculosis)

7、纵隔、肺门淋巴结增大,增强扫描 多呈环形强化。肺内原发灶呈片影或段、 叶的实变,内可见低密度坏死、空洞。 可合并叶或段的不张。,型: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acute miliary tuberculosis and chronicdisseminated tuberculosis )急性血行播散型, CT表现为双肺广泛 分布的12mm小点状阴影,密度均匀,边界 清,分布均匀,与支气管走行无关,以HRCT 显示为佳。亚急性或慢性血行播散型,病灶 大小不一, 密度不均,可有钙化, 上中肺野分 布为主。,型:继发性肺结核 (secondary pulmonary tuberculosis) 肺尖后段、

8、下叶背段常见,单发或多发腺泡结节状影,小叶、肺段或肺叶实变。 病变密度不均,可见钙化、坏死、空洞,纤维索条影。 病灶邻近胸膜增厚。,caseous pneumonia:大叶性实变,可见空气支气管征,小空洞,下肺野可见支气管播散灶。tuberculoma:类圆形结节,可呈浅分叶,边缘清晰,直径24cm,内可有坏死,结节状、斑点状或层状钙化,周边常见卫星灶,增强扫描结节多呈环形强化。,型:胸膜炎型(结核性胸膜炎)可单独或与肺部结核合并存在, 表现为胸水,胸膜增厚或胸膜结节。 肺结核的鉴别诊断:其它感染 肺癌 炎性假瘤 肉芽肿,肺癌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primary bronchogenic ca

9、rcinoma)是呼吸系统常见病,在全身恶性肿瘤 中居第二位。 病理:肺癌起源于支气管上皮,腺体或细支气管肺泡上皮。 组织学分型: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鳞癌、腺癌、大细胞未分化癌、复合癌)。 按发生部位分:中心型、外围型、细支气管肺泡癌。,CT表现: (1)中心型肺癌:肺门肿块,常伴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支气管异常淋巴结转移及血行转移纵隔侵犯,左上肺非特异性炎症,(2)周围型肺癌肺外周结节,多呈分叶状,可有细短毛刺。结节密度多不均匀,可有空泡征,支气管气象,坏死、空洞、少数有钙化。血管纠集、细支气管截断。胸膜牵引征增强扫描,CT值增加多在20Hu以上。转移征象,(3)细支气管肺泡癌结节型:同周

10、围型肺癌弥漫型:双肺弥漫分布的腺胞结节,可融合。实变型(肺炎型):肺段或叶的实变,常合并腺泡结节。,(4)几种特殊类型的肺癌:肺上沟癌(Superior sulcus carcinoma Pancoast tumor)纵隔型肺癌肺炎型肺癌重复癌,第三节 纵隔疾病的CT诊断 一、胸内甲状腺 (intrathoracic thyroid gland) 病因:甲状腺肿、腺瘤、囊肿、癌 CT表现: 位置:前上纵隔,气管和胸骨间,可推压气管,上与甲状腺相连。 密度:较高、常有囊变、钙化、强化明显。,二、胸腺增生与胸腺瘤 (一)正常胸腺位于前上纵隔,主动脉弓前, 呈三角形,新月形或箭头状,20岁以 后逐渐

11、委缩,为脂肪替代。正常胸腺大小;1月14岁厚 度22mm;厚度与主动脉弓直径之比: 1岁以内1.8,16岁1.2,614岁 0.9。,(二)胸腺增生 (thymic hyperplasia) 弥漫性增生 结节状增生,(三)胸腺瘤(thymoma) 病 理: 上皮细胞为主型、淋巴细胞为主型和混合型。 CT表现: 分非侵袭性和侵袭性胸腺瘤。前上纵隔内结节影,向一侧或两侧突出,边界清晰密度较均匀,可有囊变和钙化,增强扫描明显强化。侵袭性者弥漫浸润于大血管间,心包和胸腔积液。 鉴别诊断:胸腺增生与胸腺瘤 畸胎瘤 淋巴瘤,三、畸胎瘤(teratoma) 病理:来源于原始生殖细胞,一种或多种胚胎成分,有囊

12、性和实质性 CT表现:前纵隔,边缘光滑之厚壁囊性肿块, 含脂肪、脂液分层、钙化、骨骼或牙齿、 囊性畸胎瘤壁常呈蛋壳状钙化。,四、淋巴瘤(lymphoma) 病理:淋巴结或结外淋巴组织,分Hodgkin disease, HD和non Hodgkin lymphoma, NHL CT表现:纵隔肺门多组淋巴结肿大,可 融合成团,压迫或侵犯纵隔结构。 偶有坏死与钙化,强化程度较低。 鉴别诊断: 淋巴结结核 结节病 胸腺瘤 转移瘤,五、心包囊肿(pericardial cyst)多为单房, 可发生于心包的任何部位,以心膈区多见。 常位于右心膈角区,呈边缘清晰锐利的囊状影。鉴别诊断:心包憩室 支气管囊肿,六、神经源性肿瘤(neurogenic tumor)是后纵隔最常见的肿瘤,多起源于肋 间神经内侧段或椎旁交感神经链。分神经 纤维瘤、神经鞘瘤、神经节细胞瘤、神经 母细胞瘤等。CT表现:后纵隔脊柱旁类圆形肿块,密度均匀, 部分呈哑铃状,椎间孔扩大,肋骨头和脊 椎受压,良性者边缘锐利,恶性者边缘不 清,侵蚀骨骼,增强扫描呈中等强化。,The end,谢 谢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