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课后练习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5623732 上传时间:2018-10-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劝学课后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劝学课后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劝学课后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劝学课后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劝学课后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劝学课后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劝学课后练习(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劝学劝学课后练习课后练习班级_ 姓名_ 一、选择题。1.下面对加点字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假(借助,利用)舟楫者 狐假(借助,利用)虎威 不假(借助)思索B.冰,水为(做,凝成)之 行将为(被)人所并 为(为了)之奈何C.而致(达到)千里 专心致(尽,极)志 闲情逸致(兴致,情趣)D.劝(劝勉,鼓励)学 劝(用道理打动人)导 劝(劝说,阻止)架2.指出说法正确有一项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爪牙”在文中用的是它的比喻义。B.白居易忆江南有“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这里的“蓝”和“取之于 蓝”中的“蓝”相同。C.劝学是荀子里的第一篇。节选的三段着重论述了学习应持的

2、态度。D.劝学的作者荀况,是春秋后期赵国人,他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 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3.“而”字主要有下列用法,后边句中的“而”属哪种用法,请把相应的用法的序号填在句后的括号里。a.连词,表并列关系 b.连词,表递进关系 c.连词,表转折关系d.连词,表假设关系 e.连词,表顺承关系 f.连词,表修饰关系g.代词,同“尔” ,你,你的(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_ (2)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_(3)顺风而呼,声非如疾也_ (4)蟹八跪而二螯_(5)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_ (6)吾尝终日而思矣_(7)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4.下列句中的“上”与例句中的“上”用法相同的是

3、例句:上食埃土A.上山擒虎易,开口求人难 B.物价上涨C.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D.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5.从下面的比喻句中找出正面设喻的一项 (1)青出于蓝 (2)冰寒于水 (3)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4)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5)輮以为轮 (6)金就砺则利 (7)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A.(1)(3)(5)(7) B.(1)(2)(5)(6) C.(2)(4)(7)(8) D.(3)(5)(6)(8)6.指出与例句句式不同的一项 A.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B.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C.雁荡具体而微者。 D.今战士还者不足两万耳。7.下列加点词活用现象相同的是 輮

4、使之然也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科己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瑜等率轻锐继其后 吾妻之美我者 其至又加少也A. B. C. D.28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C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来源:学科网D蚯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9选出对下面句中划线的“一”和“十”判断正确的一项( ) 骐骥一跃 用心一也 不能十步 驽马十驾 A相同,相同 B相同,不同 C不同,不同 D不同,相同 10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D君子生非异也,

5、善假于物也 11下边划线的字的字形、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輮(ru)以为轮金就砺(l)则利智(zh)明而行无过矣 B虽有槁暴(bo)须臾(y)驽(n)马 C善假(ji)于物跬(ku)步金石可镂(1u) D跂(q)而望骐骥(j)爪(zho)牙 12下列句子中加点介词“于”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青取于蓝,而青于蓝 善假于物也 寡人之于国也屈原至于江滨 颁白不负于戴于道路矣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 A B C D 1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君子生非异也 14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不如

6、须臾之所学也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吾尝终日而思矣 15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劝学的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说学习的意义 非 常重要,所以不能停止;另一方面是说对待学习应采取的态度和方法,那就是不能停止。B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都不是先天生成的,而是后天不断学习改造获得的。人要成为“知明而行无过”的君子,就要“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 大的。 C荀子认为,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而君子之所以成为君子,是 因 为君子善于利用学习的帮助来弥补自己的不足。这种“学而后知”的观点,在当时的历 史条件

7、下是难能可贵的。 D劝学的比喻,灵活多变。有的单说比喻而把道理隐含其中,如“登高而招,臂 非 加长也,而见者远”。有的先设比喻,再引出道理,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 二、文本研读:阅读下面文字,回答 811 题。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 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 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316、下列成语中“备”的意义与“神明自得,圣心备焉”中的“备”同的一项是

8、( ) A求全责备 B有备无患 C德才兼备 D攻其不备 17、说说下列句子主要的修辞手法。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 )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 )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 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 ) 18、以喻代议,寓议于喻是这段文字的特点,请找出本段文字的议论中心( ) A学习全在积累,细水长流,才能得到逐步提高。 B只有持之以恒,不断积累,才能取得学习上的成功。 C慢工出细活,学习上应该提倡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 D.只有逆境才能成才。 19、把下列句

9、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文言文的翻译方法有直疑和意译两种。直译要求原文文 字在译文中有着落, 译文文字在原文中有根据,句式特点、风格力求和原文一致。意译则 是译出原文大意。翻译时应以直译为主,实在难以翻译时可辅以意译。 )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翻译: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翻译: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翻译: 三、课外阅读: (一) 、阅读下面节选自荀子劝学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 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 木茎非能长也

10、,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黑泥),与之俱黑。兰槐之根 是为芷,其渐之滫(,臭水),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 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编之以发,系之苇苕:_ 而临百仞之渊:_ 其渐之滫,君子不近:_ 庶人不服:_ 21、下列句子加点的“其”字与其他不同类的一项 A.其渐之滫,君子不近 B.其质非不美也 C.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22、下列句中没有省略介词“于”的一项是 A.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 B.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C.其渐之滫,君子不近 D.而临百仞之渊 (二) 、阅读下面

11、节选自师旷论学回答问题。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 曰:“安有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 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2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安有人臣而戏其君乎? 答: 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答: 24、师旷关于人生少年、壮年、老年学习意义的论述,用荀子劝学中的原话说就是 , 这则短文启示人们: 。5劝学劝学课后练习参考答案课后练习参考答案一、1.B 2.B 3.(1)c (2)d (3)f (4)a (5)e (6)f (7)b 4.B 5.B 6.A 7.D 8、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古今异。A 项“博学” ,古义是广博地学习, 广泛地学习;今义是知识、学识的渊博。C 项“寄托” ,古义是藏身的意思;今义是托付。 D 项“爪牙” ,古义是爪子和牙齿;今义是坏人的帮凶。 9、 【答案】D【解析】10、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文言文句式一般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