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绩效考核(1116) ppt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617161 上传时间:2018-10-03 格式:PPT 页数:80 大小:4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构绩效考核(1116) 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机构绩效考核(1116) 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机构绩效考核(1116) 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机构绩效考核(1116) 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机构绩效考核(1116) 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构绩效考核(1116) 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构绩效考核(1116) ppt课件(8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绩效评估指标 疾病预防控制,主要部分,传染病预防与控制 免疫规划 艾滋病预防控制 结核病预防控制 乙肝预防控制 血吸虫预防控制,涉及的指标传染病预防与控制,1.1.1疫情报告综合评价指数 1.1.2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率 1.1.3传染病监测完成率 1.1.4暴发疫情规范处置指数 1.1.5暴发疫情调查率 1.1.6 疫情报告督导覆盖率 1.1.7散发疫情规范处置指数 1.1.8网络直报覆盖率,涉及的指标免疫规划、乙肝,1.2.1冷链运转管理使用完好率 1.2.2疫苗接种率 1.2.3规范接种单位覆盖率 1.2.4疫苗接种疑似异常反应规范处置率 1.2.5适龄儿童建证率 1.2.

2、6入托、入学儿童接种证查验率 1.2.7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覆盖率 1.2.8疫苗接种疑似异常反应监测覆盖率 1.2.9接种监测报告覆盖率 1.2.10人群抗体水平监测完成率 1.2.11流动儿童接种率 1.5.1新生儿首剂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 1.5.3 十二月龄儿童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涉及的指标艾滋病预防控制,1.3.1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点覆盖率 1.3.2艾滋病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合格率 1.3.3艾滋病高危人群预防服务措施覆盖率 1.3.4为感染者、病人及其家庭提供关怀、支持和服务的比例 1.3.5为感染者和病人提供抗病毒或中医治疗率 1.3.6特定人群安全套使用率 1.3.7特定人群艾滋

3、病病毒感染率 1.3.8特定人群注射针具并使用安全套的比例 1.3.9高危人群检测知晓率,涉及的指标结核病预防控制,1.4.1新涂阳病人发现率 1.4.2 DOTS覆盖率 1.4.3病人系统管理率 1.4.4新涂阳病人治愈率 1.4.5医疗机构病人报告率 1.4.6病人转诊率 1.4.7结核病防治机构追踪到位率 1.4.8病人家属筛查率 1.4.9痰涂片镜检室间质量保证体系覆盖率,涉及的指标血吸虫病防治,1.6.1血吸虫病人群感染率 1.6.2钉螺感染率 1.6.3农村无害化厕所普及率 1.6.4急性血吸虫病病例规范治疗率 1.7.2 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相关疾病规范处置指数,1.1.1疫情报告综

4、合评价指数,指标要求:市县通用指标 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并与上年持平或有下降 指标的界定与解释 包括:零缺报率(%)、未及时报告率(%)、未及时审核率(%)、重卡率(%)四个指标值相加/4。未测算权重 指标的依据:依据国家、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质量评价结果指标的计算方法 按照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自动生成方式和结果为准 资料收集方法 查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数据 基本数据收集,1.1.1疫情报告综合评价指数,位次为上级疾控机构根据年度结果的排序。平均水平是上级机构评价下级疾控机构的年度算术平均值网络直报单位数量, 与上一年度比较持平是与上一年度相比相差5%以内。相差大于5为上升或下降。 网络直

5、报单位数量是辖区实行网络直报的单位数。 县级以上医疗机构数量、乡镇卫生院和其他医疗机构数量之和等于网络直报单位数。 有病例报告单位数指年度有病例报告的单位数。 有病例报告单位数中年度报告少于12例的单位数。 自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管理系统中按月将考核年度和上一年度的疫情报告综合指数导出,用各月计算得分子、分母相加的方法,做出每个备检单位的年度结果并根据结果排序,计算年度指标值。,1.1.2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率,指标要求市县通用 横向纵向比较 无漏报 指标的计算方法 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率(%)=(查出传染病病例数-报告传染病病例数)/查出传染病病例数100% 督导覆盖率(%)=督导单位数/辖区单位总

6、数100% 资料收集方法 漏报调查结果(方案执行 专题调查) 制定辖区医疗机构漏报调查方案;根据相关资料,核查方案的执行情况;调查结果可信度评价, 督导的基础上进行评估,省级零缺报县督导覆盖率占所辖零缺报县的50%以上,少于10个零缺报县的全部督导;市级对零缺报县全部进行督导,每年不少于2次;县级对零缺报网络直报单位进行督导,每月1次。 漏报调查资料 督导资料 系统网络直报资料。,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率,根据零缺报单位数量计算督导覆盖率 市级对零缺报县全部进行督导,每年不少于2次; 县级对零缺报网络直报单位进行督导,每月1次)。评估的基础 必须是现场督导。包括县级疾控机构。可以联合督导,,医疗机

7、构传染病漏报率,对医疗机构规范开展每月一次的督导或检查,内容中有漏报调查结果的,漏报结果可以纳入评估。 与疫情报告督导覆盖率可以同时考核,综合考虑。 查阅上级和本级的漏报调查方案,对计划应该开展的漏报调查单位数、实际开展的漏报调查单位数相符,并且对方案中要求各质控指标合格的视为开展,计算漏报率。 市级可以用下级疾控机构的汇总结果。,1.1.3传染病监测完成率,指标要求市、县通用 100 强调指令性计划完成率 评价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传染病监测开展情况。 计算方法 传染病监测完成率=国家、省监测方案开展监测病种数/国家、省监测方案要求监测的传染病种数100% 资料收集方法 查看相关监测方案、总结、报

8、告及记录等材料, 判定监测质量、频率。 随机抽查5种监测病种,对照方案要求的各项监测和质控指标,评估工作开展情况和落实程度,核实监测率,传染病监测完成率,被考核单位要把国家和上级监测方案规定的监测病种病种列入评估范围。 提供监测任病种清单、上级要求的质控指标和工作总结。并对各项监测指标完成情况(包括监测指标完成情况,合格监测人数、质控指标等)是否达到国家或上级监测方案要求进行预评估。 各项监测任务完成情况也可由上级疾控部门提供。如果上级认可因客观原因导致的未完成情况可以视为开展。 考核组随机抽取5项监测任务,对结果进行核实。,传染病监测完成率,国家监测方案把监测工作任务 各疾控机构全部开展的工

9、作任务(如乙肝、AFP等), 监测方案规定全部开展的工作任务和监测点工作任务相结合, 三是方案规定仅监测点开展工作的任务三种类型。 在抽查时要根据以上三种情况抽查3个全面开展工作任务,全面开展和监测点工作任务相结合和仅监测点开展工作的各1个。如果不具备三种情况,考核组作适当调整。 国家监测方案目前包括肠出血性大肠杆菌、麻疹、HIV、血吸虫病、疟疾、鼠疫、人间布鲁氏菌病、炭疽、肾综合征、登革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霍乱、伤寒和副伤寒、细菌性痢疾、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病、不明原因肺炎、流感人禽流感、流行性乙型脑炎、麻风病、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急性弛缓性麻痹(AFP)、性病等。,1.1.4暴发疫情规范

10、处置指数,指标要求 市县通用 0.8 指标的界定与解释:评价辖区暴发疫情规范处置情况。暴发的定义见评估量表 暴发疫情规范处置指数=抽取疫情规范处置评分之和/同期辖区抽取疫情起数 依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相关资料为准。随机抽取评估年度5起暴发疫情,不足5起全查;按评估量表评估调查处置的相关方案、报告和记录材料等;市级抽查相关信息报告事件并查阅相关报告进行判定。 对处置程序符合国家规定的单起疫情进行评估。,1.1.4暴发疫情规范处置指数,本指标暴发的定义为国家有明确暴发定义的疾病按照国家监测方案的标准判定;无明确标准的参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标准进行。 如:监测方案中伤寒、副伤寒暴发疫情

11、定义:在局部地区或单位(比如在一个自然村或一个居委会、或一个单位团体),两周内出现5例或以上伤寒、副伤寒病例。 相关信息报告标准中丙类传染病一个集体单位或村一周内出现10例以上病例。 可从网络直报系统用单病种平均潜伏期的概念作为线索查找聚集现象,进一步判定是否发生暴发。也可以用目前预警时空模型数据作为线索。 对照暴发的定义确定本辖区符合暴发定义的事件,并将考核年度的暴发疫情列表进行预评估。,1.1.4暴发疫情规范处置指数,考核时县级要随机抽取一个月的疫情卡片,按照暴发的定义和急性传染病潜伏期时间间隔,判定被抽查月份是否有暴发的疾病,对照预评估结果进行核实,无暴发疫情漏报进行本项目的评估。 原则

12、上对本级参与处置的事件进行评估。随机抽取5起按照评估量表评估,如果不足5起全部查,最终得分为按照评估量表评估5起事件的算术平均数。 评估量表中调查方案是针对每起暴发制定的调查方案,仅进行个案调查而没有调查方案视为未调查。如果有暴发调查总体方案并且按照方案要求开展工作的视为有方案。主要通过回顾暴发调查方案和总结报告等相关资料进行评估。,1.1.5暴发疫情调查率,指标要求 市县指标 100% 指标的界定与解释 评价辖区暴发疫情的调查情况 暴发是指国家有明确暴发定义,或达到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有关传染病报告标准的传染病。 指标的计算方法: 暴发疫情调查率=开展调查的起数/同期

13、辖区暴发疫情总起数100% 资料收集方法: 依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相关资料为准,核实辖区传染病暴发调查情况。查阅个案表、调查报告等资料,有个案表或调查报告视为调查。,1.1.6 疫情报告督导覆盖率,指标要求 60% 市县指标 指标的计算方法: 疫情报告督导覆盖率=督导医疗卫生机构数/同期辖区内医疗卫生机构总数100% 资料收集方法: 依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相关资料为准,确认辖区内医疗卫生机构总数;核查相关资料,确认评估年度实际督导的医疗卫生机构数;查阅相关工作记录,每年至少对所辖的乡镇卫生院督导2次,抽查督导医疗报告单位的报告率、报告真实性和及时性。,1.1.7散发疫情规范处置

14、指数,确定本地的散发疫情需要处置的病种 重点考虑 国家重点管理的疾病(甲、乙类) 容易造成人际传播的(暴发、流行)急性传染病 监测方案要求进行个案调查的疾病 可从网络直报资料获取首例病例等相关信息 落实程度可参考监测反馈结果和相关信息报告 目的是规范散发疫情处置工作,1.1.7散发疫情规范处置指数,本指标考核急性传染病该各县级疾控机构提供本年度应该进行散发病例调查的清单,随机抽查一个月的疫情卡片,核实是否有漏掉的符合散发病例处置条件的病例。 随机抽查5起,按照评估量表评估。主要考核重点传染病的首例处置情况。 可以和暴发疫情处置规范指数、暴发调查率等指标协同抽查。随机抽取评估年度5起散发疫情,不

15、足5起全查,计算平均值。 按评估量表评估调查处置的相关方案、报告和记录材料等;主要从传染源管理、密切接触者追踪和管理、采取有效措施切断传播途径、对高危人群采取适宜防护措施,控制相关影响因素等方面采用评估量表进行评估。 如果因病种本身的特征不需要开展的工作(如狂犬病不需要对传染源进行管理)可以标化。,1.1.8网络直报覆盖率,县级指标 100 强调网络直报覆盖情况(依据辖区规划,个体、私立、部门) 网络直报覆盖率=实现网络直报辖区医疗卫生机构数/辖区医疗卫生机构总数100% 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通过查阅日常报告资料、工作方案和总结报告、相关信息反馈资料等。计算网络直报覆盖率。,1

16、.1.8网络直报覆盖率,辖区纳入管理的医疗机构总数为国家疾控中心提供的有单位代码的医疗机构数(原则上等于应该进行网络直报的单位数)。 实现网络直报医疗机构数是指具备网络直报条件并且每月都有传染病卡片报告的单位数(系统可以分月计算)。 考虑各地工作要求的差异,要根据卫生部和省提出的东、中、西部年度网络直报覆盖率工作目标,达到目标要求的视为覆盖。如省级对某个地区的要求是70%覆盖率,达到70%视为覆盖。 辖区医疗卫生单位总数包含辖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总数(如新建立的社区卫生中心、门诊部、民营医院等,以卫生统计年鉴数为准)。,1.2.1冷链运转管理使用完好率关键点,冷链装备是省以上的工作职责 考核分为两类,本级和辖区工作情况 冷链设备使用率=实际使用的设备数/设备总数100%(全省指标) 冷链设备完好率=正常运转的设备数/设备总数100%(省机构本身指标) 除了考虑设备完好和使用外,应按照免疫规划要求看装备是否充足,满足工作需要和相关项目落实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