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经济学12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55614901 上传时间:2018-10-03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7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经济学12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公共经济学12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公共经济学12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公共经济学12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公共经济学12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共经济学1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经济学12(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二章 公债的运用与管理,公债是政府凭借其信用从社会上吸收资金,以弥补财政赤字或满足其他财政需要的手段。公债发行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财政确有需要; 社会上有闲置资金。 中央或地方政府经常通过举债来弥补其收人不足或从事重大建设,对公债的研究是公共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章主要对公债管理运用的发展进行考察分析,对公债管理同宏观经济协调的关系问题进行讨论,主要内容: 1.公债的运用原则 2.公债的种类 3.公债的发行方式和条件 4.公债的应债来源 5.公债的还本付息,第一节 公债的运用原则,1.负债有害说。 代表人物: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约翰穆 勒。 主要观点:政府举债使公共部门占有民间资金

2、, 妨碍工商业发展; 用公债弥补赤字使政府支出无度; 公债需还本付息,浪费人力和财力; 公债 发行会引起利率上升; 公债大量增加造成国力衰败。,2.负债无害说(公债新哲学论)。 代表人物:功能财政的提倡者凯恩斯和萨缪尔森. 主要观点: 以公债支持赤字财政可扩大有效需求,消除失业和危机; 公债是经济危机时刺激经济的必需条件; 公债具有生产性,公债不是政府债务 而是国家资产. 公债的还本付息不会增加下一代负担; 公债是政府干预经济 的手段。,3.公债的运用原则 (1)古典经济学家的公债运用原则 只有当政府财政面临一次性的、超常规的社会需求,并且这种需求对于公共支出的要求是暂时性的时候,政府财政才能

3、求之于发行公债这种手段. 当政府是为真正的生产性资本项目筹措资金而发行公债时,也只有在 生产性资本项目是超常规时,才可以以举借公债方式筹资.,(2)现代经济学家的公债运用原则 当经济面临有效需求不足的衰退时,政府应当以举债作为弥补因实施刺激需求措施而引发的财政赤字的手段. 公债应否偿还或偿还多少,应视整个经济形势的需要而定 .公债的偿还决策,不能仅仅考虑财政的收支状况以及举债时的期限规定,而应依据经济发展需要来决定.,第二节 公债的种类,1.公债的分类方法: 按发行区域分类:国内公债与国外公债; 按发行时间分类:短期公债、中期公债与长期公债; 按发行主体分类:国家公债与地方公债; 按流通与否分

4、类:可转让公债与不可转让公债; 按举债方式分类:强制公债、爱国公债与自由公债。,2.可转让公债 (1)国库券 短期公债的最主要形式,期限有3个月、6个月、9个月,最长不超过一年. 发行目的: 调剂短期资金余缺,便于政府现金管理.不影响预算年度财政平衡.,特点: 1.安全可靠,是仅次于货币的金融资产(称近似货币) 2.高度流动性,面额多样,便于投资收益可靠. 3.短期银行信用规模扩大、利率上升,刺激投资和消费.,(2)中、长期债券 中长期公债的主要形式。 有些国家称中期公债为“财政部债据”,长期债券 称“政府债券”,也有些国家统称为“政府债券”. 中期债券的期限通常为1年10年,10年以上的为长

5、期债 券。各国标准不一.,发行目的: 实现预算年度公共收支平衡,弥补财政赤字.其实质是实现调节经济政策目标。,(3)预付税款券 一种临时性的短期公债。 发行这种债券的目的是吸收企业准备用于纳税而储存的资金。,3.不可转让公债 储蓄债券。是专门用于吸收居民储蓄的债券。它是不可转让公债的最主要形式。一般均在几年或十几年以上 . 专用债券。各国政府专门向金融机构发行,它是不可转让公债的一种形式。其期限较之储蓄债券更长,最长期限达10年或20年以上.,第三节 公债的发行,一、公债的发行方式 1.固定收益出售方式. 是一种在金融市场上按 预先确定的发行条件发行公债的方式。 其特点有: (1)认购期限较短

6、 (2)发行条件固 定 (3)发行机构不限 (4)主要适用于可转让的中长期债券的发行。 其发行方式有: (1)辛迪加财团包销。 (2)中央银行包销。,2.公募拍卖方式 亦称公募投标方式。这是一种在金融市场上通过公开招标发行公债的方式。 其主要特点是: (1)发行条件通过投标决定 (2)拍卖过程由财政部门或中央银行负责组织 (3)主要适用于中短期政府债券,特别是国库券的发行。 其拍卖方法有: (1)价格拍卖。(2)收益拍卖。 (3)竞争性出价。 (4)非竞争性出价。,3.连续经销方式亦称出卖发行法。 发行机构(包括经纪人)受托在金融市场上设专门柜台经销。这是一种较为灵活的发行方式。 其特点有四:

7、 (1)经销期限不定。 (2)发行条件不定 (3)主要通过金融机构和中央银行以及证券经纪人经销。 (4)主要适用于不可转让债券,特别是对居民家庭发行的储蓄债券。,4.直接推销方式亦称承受发行法。 它是一种财政部门直接与认购者谈判出售公债的发行方式。 主要特点: (1)发行机构只限于财政部门 (2)认购者主要限于有组织的机构投资者 (3)发行条件通过直接谈判确定,由财政部、公债局召集各个有组织的机构投资者分别就预备发行公债的利息率、出售价格、偿还方法、期限等条件进行谈判,协商确定。 (4)主要适用于某些特殊类型的政府债券的经销。,5.组合方式 这是一种综合上述各种方式 的特点而加以结合使用的公债

8、发行方式。,二、 公债的发行条件:价格与利率,1.公债的发行价格。就是政府债券的出售价格或购买价格。 (1)平价发行:就是政府债券按票面值出售. (2)减价发行:(亦称折价发行)就是政府公债以低于票面值的价格出售。 (3)增价发行:(亦称溢价发行)就是政府债券以超过票面值的价格出售。,2.公债的利息率。就是政府因举债所应支付的利息额与借入本金额之间的比率。 公债利息率的高低,主要是参照以下三种因素来确定的: (1)金融市场利率水平。 (2)政府信用状况。 (3)社会资金供给量。,第四节 公债的应债来源,公债的应债来源(公债的发行对象) 含义:就是公债发行的资金收入来自何处,也就是公债出售于何处

9、,由何者认购。 发行对象:银行系统和非银行系统,一、银行系统作为应债来源,1、商业银行认购公债是多数国家的选择 其一,是一项有利的投资 其二,作为一种可靠的资产储备 2、中央银行也是公债的主要承购者 其一,作为执行货币政策的基础 其二,为政府提供资金援助 3、认购公债的作用及影响 货币供给的扩张性,(1)商业银行人认购公债的经济影响,结果:商业银行系统持有的政府债券增加100 万元, 公众存款增加100万元。即国民经济 中增加了100万元的货币供给。商业银行认 购公债的经济影响是扩张性的。,(2)中央银行认购政府债券的经济影响,结果:商业银行系统的公众存款增加100万元。 准备金也增加100万

10、元。,结果:商业银行系统的存款准备金 增加100万 元,结果:商业银行系统的公众存款增加100万 元,存款准备金增加100万元。,结论:,初始影响:中央银行认购公债,不论是通过直接途径,还是间接途径,也不论是从财政部购入,还是从商业银行或公众手中购人,其共同的最重要的结果都是:商业银行系统在中央银行的存款或说是商业银行系统的存款准备金增加100万元。就是说,商业银行系统现在拥有新增准备金100万元。 进一步影响:中央银行持有的政府债券增加100万元,而商业银行系统的公众存款增加500万元,即国民经济中增加了500万元的货币购买力或货币供给量。如下表:,二、非银行系统作为应债来源,1、其他部门、

11、企业、居民(个人) 2、政府支出与民间支出的转换 3、不会增加金融市场的货币供给量 4、可能引起利率的短时波动,结果:100万元的资金使用权由民间转移给政府,除 有可能发生短时的利率波动外,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和存款水平都将维持原有水平,因而不会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量,政府机构认购公债的情形,政府机构认购公债实际上仅是政府部门内部的资金转移,或说是政府各部门银行存款账户之间的资金余缺调剂,政府机构认购公债只是将一部分资金使用权转交财政部。,第五节 公债的还本付息,一、公债的付息方式 1.按期分次支付法。即将债券应付利息,在债券存在期限内分作几次(如每一年或半年)支付。适用较长期公债. 2.到期一次支

12、付法。即将债券应付利息同 偿还本金结合起来,在债券到期时一次支付,而不是分作几次支付。,二、公债的偿还方式,1分期逐步偿还法。 2抽签轮次偿还法。 3到期一次偿还法。 4市场购销偿还法 。 5以新替旧偿还法。,三、公债的偿还的资金来源,1设立偿还资金。 2依赖财政盈余。 3通过预算列支。 4举借新债。,案例分析:国债抢购不到的症结在哪里? 析论国债的招标发行与包销发行,案例内容:近年来,政府扩大国债的发行规模,民众认为国债安全性和盈利性较强,因而纷纷排长队购买国债,场景十分火爆。然而又有不少人抱怨国债抢购不到。原来,在国债销售过程中,存在着种种猫腻现象:一是“关起门来卖国债”。一些金融机构利用

13、其国债承销商的便利,让内部职工先行购买或机构自行认购。二是“打开后门买国债”。一些金融机构的员工,把凭证式国债当作“紧俏商品”,拉关系,卖人情,把国债卖给亲朋好友,寻常百姓只好望“债”兴叹。三是“买国债先存款”。一些营业网点擅自规定,购买国债必须先在该网点有存款。,分析要点:,1、我国的包销发行与西方的招标发行(美国)利弊比较 2、我国的包销发行方式 (1)1992年起,我国国债发行一直采用先由国债认购团全部从财政部那里买进,然后再向社会各界推销的方式。 (2)这种方式可使财政部的债务资金迅速入库,但不利于降低利率水平,因为利率或投资收 益率是财政部与国债认购团进行谈判的重要内容。 (3)如果

14、国债的投资收益率比较高,国债就成为一种抢购商品, 寻常百姓便买“债”无门,引起人们对包销发行方式的反思。,3、美国的招标发行方式 (1)美国财政部从1985年起,都通过电子网络系统,招标发行不具实物券面的记账式国债。 (2)联邦储备银行作为代理机构,具体组织国债的招标活动。 (3)美国财政部在联储的支持、配合下,每年大约进行160次的国债招标活动。这种方式有以下几个优点: 有利于增加国债发行的透明度 有利于改善财政部的现金流量管理 有利于调控经济 有利于提高国债发行效率,4、招标发行方式值得我国借鉴 招标作为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国债发行方式。需要有一定的条件。需综合改革。 美国之所以有众多的金融机构参与国债投标且投标额巨大,原因是发达的金融市场不仅提供现货交易,而且还提供回购、期货和期权交易,这就为金融机构提供了良好的融资渠道,使之能够事先融通足够资金认购大量国债,而国债的高流动性和低风险性又使这种资金融通极具安全性和有效性。,复习思考题:,试述负债有害论和公债新哲学论基本观点. 现代公债的运用原则是什么? 公债有哪些分类方法? 公债的发行方式主要有哪些? 简要说明银行系统和非银行从系统认购公债的经济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