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2016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_专题突破五_选修部分 选修5 自然灾害与防治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611980 上传时间:2018-10-03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3.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步步高2016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_专题突破五_选修部分 选修5 自然灾害与防治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步步高2016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_专题突破五_选修部分 选修5 自然灾害与防治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步步高2016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_专题突破五_选修部分 选修5 自然灾害与防治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步步高2016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_专题突破五_选修部分 选修5 自然灾害与防治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步步高2016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_专题突破五_选修部分 选修5 自然灾害与防治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步步高2016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_专题突破五_选修部分 选修5 自然灾害与防治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步步高2016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_专题突破五_选修部分 选修5 自然灾害与防治课件(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选修5 自然灾害与防治,专题五 选修部分,真题回放 命题报告,专题网络 点拨思维,核心突破 考向预测,栏目索引,高考题组一 地质灾害,高考题组二 水文灾害,高考题组三 气象灾害,命题感悟,真题回放 命题报告,1.(2015山东文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56年1月23日24时左右,陕西关中地区发生8.0级以上地震。据明史五行志记载:“山西、陕西、河南同时地震,声如雷。渭南、华州、朝邑、三原、蒲州等处尤甚。或地裂泉涌,中有鱼物,或城廓房屋陷入地中,或平地突成山阜,或一日数震,或累日震不止。河、渭大泛,华岳、终南山鸣,河清数日。官吏、军民压死八十三万有奇。”,高考题组一 地质灾害,据材料分析此次

2、地震导致重大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 解析 根据材料判断,该地震震级高,烈度大,破坏性强,而且地震发生在午夜,人员来不及躲避灾害,加剧了地震的危害程度。地震波及的范围广、人口多,房屋倒塌严重。引发的次生灾害也是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的原因。 答案 地震震级高,烈度大;地震发生在午夜,人员来不及反应;地震波及的范围广、人口多,房屋倒塌严重;次生灾害(水灾)严重。,2.(2015海南地理)阿布巴利克是阿富汗东北山区的一个贫穷村落,居民大多住在土坯房中。2014年5月2日的一场暴雨触发了山体滑坡,摧毁了山下的村庄。1小时后滑坡再次发生,掩埋了自发前来救援的村民。此次灾害共造成2 700多人死亡。下图为“灾害发

3、生后的实景照片”。,分析阿布巴利克滑坡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原因。 解析 本题考查滑坡灾情大小的影响因素,可从滑坡产生原因如地形、碎屑物质、降水等,滑坡发生区域的人口和聚落分布、房屋抗灾能力,村民救灾常识和区域救援能力等方面回答。 答案 地形坡度大,松散物质多,又遭强降水,导致滑坡强度(面积、体积)大;村庄人口多,位于不稳定山体下方,位置不当;土坯房屋不坚固、抗灾能力差,村民缺乏救灾常识;地处山区,交通不便,专业救援人员和设备缺乏,救援能力差。,3.(2015全国文综)图a示意“某地区地形及M城位置”,图b示意“M城年内各月气温与降水量”。2011年,该地区9、10两月降水量远超常年,M城被水淹8

4、0多天,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高考题组二 水文灾害,分析M城水患严重的自然原因。 解析 M城位于泰国,属于热带季风气候。该地水患灾害(洪涝灾害)的自然原因从气候、地形地势、河流特征、风暴潮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根据气候资料可知当地为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降水量大且多暴雨。由图可知河流上游流域面积广,集水范围大,夏季河流来水量大。M城地形平坦,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水下泄速度慢。受海湾地形影响,风暴潮多发,导致洪涝灾害严重。 答案 M城靠近河口,距海近,地势低平。全流域径流均汇集到M城附近入海。降水量大且集中。河水常受海潮顶托,下泄缓慢。,4.(2015全国文综)近年来,沿海地区城市遭受严

5、重涝灾的现象时有发生。,读上图,分析M市易出现重度涝灾的自然原因。 解析 洪涝灾害产生的自然原因主要从气候、天气系统、地形等方面分析。 答案 地处平原,地势低平,受南部山区洪水和河流上游汇水的共同影响;排洪通道少,且易受到潮水和其他河流洪水的顶托,排水不畅:处于台风过境或登陆区,台风常带来强降雨。,5.(2015福建文综)风暴潮是指由于强烈大风扰动,引起近海水面异常升高,海水漫溢上陆的现象。下图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省超警戒风暴潮平均发生次数的逐月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该省超警戒风暴潮发生的主要季节,并分析其原因。 解析 由图示可以看出风暴潮次数相对集中于710月,属于夏、秋季节

6、;解答形成风暴潮的原因,可以考虑大风的动力作用,夏、秋季节,我国沿海地区台风多发,容易形成大风,同时河流入海径流增多,对海水的顶托明显。 答案 季节:主要集中夏、秋季节。 原因:该省沿海夏、秋季节多台风活动,易形成超警戒风暴潮;河流入海流量大,对风暴潮起顶托作用(或与天文大潮相逢),增加超警戒风暴潮发生的次数。,(2)简述该省防御风暴潮灾害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解析 防灾减灾措施可以从工程、技术、生物、宣传教育等方面展开。 答案 加强风暴潮灾害的监测和预报;加固堤防;保护生物(红树林、珊瑚礁)海岸,营造沿海防护林;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防御风暴潮灾害的意识。,6.(2014山东文综)阅读材料,回

7、答问题。 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农业生产以草地畜牧业为主。20世纪50年代以来耕地面积比重增加。该地区是我国冰雹天气多发地区,但近60年来冰雹天气次数呈下降趋势,冰雹成灾次数却呈明显上升趋势。下图为“三江源地区19502011年各月雹灾累积次数统计图”。,高考题组三 气象灾害,(1)简述三江源地区冰雹灾害的年内分布特征。 解析 年内分布特征可以从图中得出答案,注意分布类问题描述时要先“总”后“分”。 答案 年内分布不均(雹灾发生在410月,其他月份无雹灾);主要集中在59月;8月最多。,(2)分析近60年来三江源地区冰雹成灾次数呈上升趋势的原因。 解析 成灾是说“造成的灾害”,成灾次数多,

8、说明损失大,可以结合材料中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和抗灾能力解答。 答案 冰雹对种植业的危害大于畜牧业;该区种植业面积增大。,7.(2013新课标全国文综)阅读资料,完成问题。经过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我国各地不同农作物的播种、收获等的时间相对固定,否则会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2013年4月,东北地区持续低温,大田春播时间普遍比常年推迟710天。,分析4月份持续低温对东北地区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解析 持续低温天气,推迟了播种时间,缩短了农作物生长期,扰乱了作物生长节律,会使农作物产量降低、质量下降。 答案 东北(农作物春播秋收,一年一熟,)适宜农作物生长的时间较短。春播推迟710天,即农作物生

9、长期缩短了710天;错过适宜的播种期,扰乱了农作物正常的生长节律。所以,农作物的产量会减少,质量会降低。,从考查内容看,地质灾害、气象灾害和水文灾害的成因、分布、危害及防御措施是考查重点。 从考查形式看,以现实重大灾害为背景,以综合题形式,考查应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命题感悟,在复习过程中应注意:(1)以全球重大自然灾害为背景,结合图文材料,考查地质灾害、气象灾害和水文灾害的成因、分布、危害及防御措施等基本知识。(2)以我国重大自然灾害为背景,考查我国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及我国在防灾、减灾方面的成就。,专题网络 点拨思维,网络构建,本专题复习过程中,在掌握自然灾害类型的基础上,可以结合具体

10、自然灾害,总结归纳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成因、危害和防御。总结时应立足教材、着眼应用,把现实问题与考题要求有机结合,形成规范答题模板,并以此为基础,以不变应万变,名师点拨,核心点一 地质灾害的成因、危害与防御,核心点二 水文灾害的成因、危害与防御,核心点三 气象灾害的成因、危害与防御,核心突破 考向预测,1.主要地质灾害的成因、危害和防御的比较,核心点一 地质灾害的成因、危害与防御,主干精讲,2.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1)地质灾害在成因上的关联性分析,(2)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及危害,1.分析某地地质灾害多发的方法 最常发生的地质灾害有地震、滑坡和泥石流,而这些灾害的发生与地质构造、地形、气

11、候和人类活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方法技巧,2.泥石流的发生机制,3.滑坡的发生机制,下图所示为我国东南地区的白水河中游某段,该河段西侧雨季易发生涝渍灾害。读图回答下列问题。,预测演练,(1)据当地经常去西部山区砍柴的居民讲,白水河西岸经常发生滑坡和泥石流,请分析原因。 解析 根据滑坡、泥石流产生的条件,从地形起伏、降水、土壤和植被等方面分析原因。 答案 西岸等高线密集,坡度大;处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强度大;山脚为涝渍区,土质疏松;乱砍滥伐,植被破坏严重。,(2)为防御该地地质灾害的频繁发生,可采取的工程性措施有哪些? 解析 从生物措施和护坡工程措施,并对河流加强治理等方面采取措施。

12、 答案 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建护坡工程;整治河道。,1.我国主要水文灾害的对比分析,核心点二 水文灾害的成因、危害与防御,主干精讲,2.长江洪灾的原因 (1)自然原因 水系特征:a.流域广,支流多;b.中下游多为平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 水文特征: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干流汛期长,水量大;中上游植被破坏严重,含沙量增大。 气候特征:有些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2)人为原因 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 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从而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峰的能力

13、下降。,3.洪涝灾害的防御措施 (1)上游修水库蓄洪和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2)中游利用低洼地建蓄洪、分洪工程。 (3)下游整治河道,开挖新河、加固堤坝、疏通河道,加快分洪、泄洪。 (4)对黄河还要与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和防沙治沙相结合,对长江还要与荆江河段的裁弯取直、中上游退耕还林、中下游退耕还湖结合起来。,4.洪水中的救助 洪水一般与连降暴雨有关,具有可预报性,因此做好防洪准备,在洪水发生过程中的自救与互救非常重要。具体如下:,(2)洪水应急,(3)洪水中的救助,1.河流洪涝灾害发生原因的分析方法 (1)来水量大。影响因素:气候降水多,降水变率大,如季风气候;水系流域面积大,支流多,入海口少

14、;植被植被覆盖率低。 (2)排水不畅。影响因素:地形地势低洼,不易排出;河道弯曲,排水不畅;河道淤积;占用河道。 (3)调洪蓄洪能力差。影响因素:围湖造田;泥沙淤积。,方法技巧,2.我国河流洪涝灾害成因的分析,伊犁被誉为“塞外江南”“西域湿岛”,是新疆人口密度与垦殖密度都较大的地区,每年春季伊犁河流域极易发生洪灾。下面为“新疆局部地区年降水量图(单位:mm)”及“伊犁河谷地区山河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问题。,预测演练,试分析伊犁河流域春季洪灾较严重的自然与人为原因,并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 解析 结合伊犁河谷地区分布示意图知其开口朝西,冬季受西风影响降雪量大;春季积雪融化形成洪水;同时该河谷人口

15、和垦殖密度加重了灾情。从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恢复植被和加强预报等方面采取措施。,答案 原因:伊犁河谷向西敞开,来自大西洋的暖湿气流长驱直入,冬春季节在河谷两侧的山地形成大量降雪;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形成洪水;由于该地区人口密度与垦殖密度都较大,植被破坏严重,加剧了洪水灾害。 措施:修建水利工程;疏浚河道;恢复天然植被,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加强洪水预报预警等。,核心点三 气象灾害的成因、危害与防御,主干精讲,1.我国几种常见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2.气象灾害的防御措施 (1)加强对气象灾害的监测和预报,建立灾害预警系统。 (2)加强宣传教育,增强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 (3)加强防灾演练。,干

16、旱灾害的发生机制,方法技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4年7月,河南遭遇63年来最严重的“夏旱”,河南省多地供水告急。由于2014年汛期以来,高温、少雨、干旱天气持续发展等原因,造成河南省多地发生不同程度的旱情。下图为“河南省旱情统计图”。,预测演练,概述河南省旱情的空间差异及今后避免或减少类似旱灾灾情的具体措施。 解析 结合图例及其图示表现,直接读出并说明河南省旱情的空间差异。从建设水利工程、植树造林、防治水污染、提高公民节水意识等方面采取措施。,答案 空间差异:省内中东部地区最严重,旱情从中部向四周逐渐减轻。 措施:合理开发和利用地下水;开渠引水或修建输水管线;人工增雨;加强水库等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治理水污染,污水资源化。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节水意识;推广先进的灌溉技术;提高工业用水的利用效率。保护植被;植树造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