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通史)课件:板块五 第2讲 明清时期农耕经济的辉煌与迟滞40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5611570 上传时间:2018-10-03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6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通史)课件:板块五 第2讲 明清时期农耕经济的辉煌与迟滞40 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通史)课件:板块五 第2讲 明清时期农耕经济的辉煌与迟滞40 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通史)课件:板块五 第2讲 明清时期农耕经济的辉煌与迟滞40 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通史)课件:板块五 第2讲 明清时期农耕经济的辉煌与迟滞40 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通史)课件:板块五 第2讲 明清时期农耕经济的辉煌与迟滞40 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通史)课件:板块五 第2讲 明清时期农耕经济的辉煌与迟滞40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通史)课件:板块五 第2讲 明清时期农耕经济的辉煌与迟滞40 (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讲 明清时期农耕经济的辉煌与迟滞,考情备考分析,主干知识整合,要点史料探究,高考教材连线,考情备考分析 考题角度备考分析,主干知识整合 整合知识夯实基础,抓主干 一、农耕经济的发展 1.农业 (1)农耕技术:生产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双季稻得到大面积扩种,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被引进和推广。 (2)灌溉工具:明清时期出现了风力水车。 (3)农业著作: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体现了当时农业科技的水平。 (4)人口的大量增加:由于国家统一、政局稳定,大量荒地的开垦,耕作技术的进步,高产作物的推广以及赋税制度的改革,导致明清时期人口急剧增长。,2.手工业 (1)生产规模:明代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2、,占据主导地位。 (2)成就 制瓷业:明代烧制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清代根据欧洲人的订单,专门烧制西餐用具和鱼缸等;明清时期,瓷器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 纺织业 丝织业:南方丝织业进入鼎盛时期,苏州、杭州和南京成为著名的丝织业中心;明清官府在苏杭等地设织造局,缎成为清朝丝织品的代表。 棉织业:明代棉花成为纺织业主要原料。原因:棉花种植面积扩大;棉纺织技术的改进与推广;国家政策的推动;农书的推介等。,3.商业 (1)商业繁荣 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 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 社会上大量使用白银,商业资本日趋活跃。 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实力最强的是徽

3、商和晋商。 (2)商业市镇发展:出现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四大商业名镇。,4.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1)条件: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2)出现 时间:明朝中后期。 地点:江南。 行业:丝织业。 标志: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工受值”式的雇佣和被雇佣关系。 性质:是一种新的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3)特点:地区性和不平衡性突出;发展缓慢。 (4)缓慢原因:政府采取加强控制和掠夺的手段予以压制;势力强大的经济传统的压抑;根本原因是落后的封建制度的阻碍。,二、农耕经济的迟滞 1.“重农抑商”政策 (1)原因:社会上出现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政权统治等问题。

4、 (2)目的: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3)表现:明清时期政府实行专卖制度,加征民营商业的商税。 (4)评价 积极: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巩固了新兴地主阶级政权。 消极:强化了自然经济,在封建社会后期,阻碍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从根本上造成中国的落后。,2.“海禁”与“闭关锁国”,重理解 1.古代手工业在明清时期由以官营为主到以私营为主的原因 (1)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私营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和技术基础。 (2)农业生产的进步为私营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 (3)商品经济的发展为私营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市场。 (4)封建人身依

5、附关系的松弛为私营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2.租佃契约关系的特征 (1)土地出租者与土地租佃者之间采取了一种契约形式。契约内容包括田亩的位置、数量、类别以及地租偿付的方式及数量。 (2)租佃制下,佃户有了迁移的自由,社会身份、地位在法律上有了显著的提高。魏晋隋唐时期的部曲、佃户都束缚在土地上,没有迁移的自由,到宋代时佃户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大为削弱,佃户的身份地位提高。 (3)产品地租代替劳役地租成为占支配地位的地租形态。宋代地租主要有分成租和定额租两种。 (4)租佃制呈现复杂化趋势。在经济发展较快的江浙地区,在土地所有者和实际耕种者之间出现了二地主阶层,从而使土地所有权、占用权和使

6、用权分离。,3.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经济发展的特点 (1)“夹河而市”是江南市镇的共同特点。内河行船是江南交通运输的重要手段,因此绝大多数市镇都是在河道畅通的地方。 (2)市镇大多分布在农业、手工业比较发达和经济作物种植地区。市镇发展较快的松江、嘉定、太仓一带,是棉花的产地,棉纺织业发达。苏州、湖州的一些市镇则与丝织业发生密切的联系。 (3)出现了一些带有行业性特点的市镇。 有的市镇以经营手工业为主;有的以某种行业著称;有的是农村产品的交易市场或产地等等。如吴江的屯村市是制铁业发达的市镇,吴江的同里,既是大米的市场,又是造船的地方。常州宜兴的张渚镇是茶叶的产地。这些带有行业性特点的市镇的形式,反映

7、着社会分工的不断扩大,也是明清江南市镇发展的重要标志。,(4)工商业巨镇的出现,是明清江南市镇发展的重要特点。如苏州的盛泽,湖州的乌镇等地。这些市镇人烟稠密,市场繁荣,手工业、商业都很发达,各地商贾所集,进行大宗交易。 (5)众多江南市镇的交易都有日市、早市、晚市和夜市之分,样式繁多。市镇的交易情况与时间,除“日中为市”外,因各地生产、生活习俗的不同,还有早市、晚市、夜市等。,4.1618世纪中西方对比,要点史料探究 研习史料探究重点,【解答】 (1)明问题,找方向:该问要求回答特征并说明影响。 (2)定时空,找关联:明清时期农耕经济高度繁荣,江南经济发展迅速,大量市镇出现并有不同的行业分工专

8、业性市场。 (3)提信息,找关键:数量多,网络化分布。 体现市镇疏密得当是周边村落的商业联系的纽带。 体现经济功能的增强提升其政治地位。 体现资本主义萌芽。 【答案】 特征:数量多,网络化分布;分布疏密适当;是周边村落的商业联系的纽带;经济功能的增强提升其政治地位;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影响: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村经济结构;有利于产生新的生产关系;促进农村的城镇化进程;推动与世界市场的联系;促进市民文化的发展。,【深化拓展】 明清时期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的表现 1.农业 (1)耕地面积增加,人口迅速增长。 (2)经济作物品种的增加和种植面积的扩大。 (3)从国外引进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粮食总产量大幅

9、度增加,为农业人口流向手工业部门创造条件。 (4)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促进农业生产商品化,形成一些经济作物专业生产区域。 2.手工业:民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并占据主导地位,民营手工业品与市场联系日趋紧密,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3.商业和城市:国内市场扩大,大量农产品和手工业品投放市场;新的商业城市、外贸港口出现;商品流通扩大,白银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商帮兴起;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商品经济延伸到农村,工商业市镇蓬勃兴起。 4.对外贸易:具有对外贸易的优势地位,是世界贸易中心区域之一;朝贡贸易占有重要地位;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瓷器大量外销;清朝时期,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

10、,对外贸易渐趋萎缩,但在鸦片战争前,中国的对外贸易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解答】 (1)明问题,找方向: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海禁政策调整”的内涵,用材料的语言,问题可以置换成开禁的原因及其影响。 (2)定时空,找关联:明朝的海禁政策并非一贯的,时开时禁是其特点,总的来说,威胁王朝统治势力的消长是时开时禁的主因。 (3)提信息,找关键:反映了海禁政策影响沿海百姓的生计。 反映了海禁政策是倭患猖獗的重要原因。 反映了开禁政策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有利于沿海百姓的生计,海外移民。 反映了开禁政策加速了白银内流,促成制度变革。 【答案】 原因:敌对势力消亡;影响沿海百姓生计;海禁政策已不合时宜。 影响:

11、开禁促成了海上贸易发展;有利于沿海百姓的生计,海外移民;加速白银内流,促成制度变革。,【深化拓展】 比较“重农抑商”政策和“海禁”政策,高考教材连线 透析高考教材补缺,【析考题】 角度一 明代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典例1】 (2010课标卷,27)表格反映了( ) 明代洪武至弘治年间(13681505)徽州祁门土地买卖契约情况表A.宝钞在民间的信用降低 B.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 C.生活资料均可作为支付手段 D.白银始终是主要流通货币,【试题分析】 明朝时货币的变化情况,属教材空白点。本题以具体地点的一项重要经济内容(土地交易)为例,透视了明朝时期经济活动的一个方面,以小见大。考生根据比较“宝钞”

12、“布”“稻谷”“银”等数量的先后变化,可以得出各种货币与经济发展的复杂关系。同时结合教材中对明清经济发展的相关叙述,可以得出正确答案。 答案:A,【教材补缺】 中国明朝开始银本位的原因 1.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元明两朝纸币在无约束滥发之下崩溃。明朝中后期对白银解除禁令,隆庆元年(1567年)规定,“凡买卖货物,值银一钱以上者,银钱兼使;一钱以下止许用钱”。白银的货币地位获得法律认可,嘉靖年间官方正式规定了白银同钱的比价。 2.哥伦布1492年发现美洲新大陆,也开始了对美洲白银的大量开采,此时在东方又恰逢明代对于白银渴求难耐之时,就为美洲白银流入中国提供了时机。 3.隆庆元年(1

13、567年),隆庆皇帝(明穆宗)宣布解除海禁,调整海外贸易政策,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史称“隆庆开关”。民间私人的海外贸易获得了合法的地位。,4.中国手工业品工艺精湛,质量优良,价格实惠。当时的一位西方作家说:“中国人有世界上最好的粮食米;最好的饮料茶;最好的衣料棉布、丝织品及皮货。”1618世纪,中国向全世界出口的商品约有236种,其中手工业品有137种,占总数的一半以上。生丝、丝织品出口居首,其次是瓷器和茶叶等。凭借高度发达的手工业,中国占据市场垄断地位,白银随之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角度二 明清时期中国经济在世界中的地位经贸中心之一 【典例2】 (2014全国卷,27)据记载,清初实施

14、海禁前,“市井贸易,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 C.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 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试题分析】 清初海禁政策前,“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表明“外国银钱”在当时是非常流行的,结合教材中所学的在鸦片战争前,中国的对外贸易长期处于出超地位,基本可以判断A项“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是正确选项。B项因为当时中国还没有资本市场,故可以排除。C项当时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进口货物无法冲击,所以中国才长期处于出超

15、地位,所以C项可以排除。材料中没有反映出“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所以D项亦可排除。 答案:A,角度三 明清时期的人口膨胀 【典例3】 (2016全国卷,40,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朝康、雍、乾长达一个多世纪中,社会总体稳定。清政府取消了人头税,根据耕地面积确定税额,减轻了下层百姓负担。农业上普遍采用了轮作、复种、多熟等农作制。玉米、甘薯等耐寒、耐旱、高产作物不断推广,人们将林木覆盖的山地和草原广为开垦。人口从清初的1.8亿增加到鸦片战争前夕的4亿之众,引起了一系列变化:一些地区“游手好闲者更数十倍于前”“田地贵少,寸土为金”;水土流失和草原沙化现象凸显;农业人均收益

16、递减,各地民变此起彼伏。 李龙潜明清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中期人口膨胀的原因及其影响。,【试题分析】 随着清政府统一全国,基本结束了长达数十年的战乱局面,人民安居乐业。同时,清政府鼓励民众移往人口较少的西南、西北及台湾地区,开垦了大量的土地。另外,自明中后期开始,甘薯、玉米等美洲农作物得到推广,解决了大量下层民众的口粮问题,而清政府在康熙年间推行的“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年间推行的“摊丁入亩”政策,取消了丁税,这些措施都鼓励了人口的增加。学生通过对材料一的概括与解读,能够得出清中期人口膨胀的原因。随着人口的快速增加,出现了地价上扬、饥民遍地的问题,人地关系紧张,社会矛盾加剧;同时,由于西南山区、牧区广泛的林地和草原被开垦成农田,加剧了水土流失,对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人口膨胀问题在清代中期就引起了知识分子的广泛讨论。 答案:(1)原因:统一与稳定;耕地面积增加;精耕细作;高产作物的推广;税收制度的变革。 影响:人地关系紧张;土地过度开发,环境破坏;贫困化,社会矛盾加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