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ppt课件痛风 (gout)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610741 上传时间:2018-10-03 格式:PPT 页数:71 大小:11.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ppt课件痛风 (gout) 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医学ppt课件痛风 (gout) 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医学ppt课件痛风 (gout) 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医学ppt课件痛风 (gout) 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医学ppt课件痛风 (gout) 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学ppt课件痛风 (gout)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ppt课件痛风 (gout) (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五节 痛风 (Gout),2,一、概述,定义: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组疾病 主要原因是高尿酸血症 高尿酸血症10%最终会发展为痛风 原发性痛风, 占95% 继发性痛风, 占5% 4050岁是发病高峰 男女之比 1020:1,3,流行病学,4,太监不会患痛风 女人更年期之后才会患痛风 年轻男性除非荒淫无度不会患痛风帝王将相病 才子佳人病 酒肉病 富贵病,已经不是富人专利,已成为现代人的文明病 痛风有关的动物性食品与日俱增 象糖尿病一样是吃出来的 与遗传因素是内外因关系,5,哪些人更有患病资格,肥胖,高尿酸血症97.4%是胖人 达官贵族、应酬男性,嗜食酒肉 血尿酸水平与教育

2、程度、经济收入、社会地位呈明显正相关 与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或脑血管病, 2型DM有相近的易感基因,6,哪些人没有患病资格,特别消瘦的 特别穷的 重体力劳动 年轻女性,7,嘌呤代谢紊乱使尿酸排泄减少 尿酸产生过多高尿酸血症尿酸盐晶体沉积痛风,二、发病机制1,8,嘌呤核苷酸代谢,食物核蛋白,蛋白质,核酸,单核苷酸,肠核苷酸酶,核苷酶,磷酸,嘌呤和嘧啶,核苷,戊糖,胰核酸酶,尿酸,补救合成,进 入,水解,嘌呤最初多以核蛋白形式存在于食物中,9,1-焦磷酸-5-磷酸核糖(PRPP)合成酶 (PRS) 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 磷酸核糖焦磷酸酰胺移换酶(APRT)活性 黄嘌呤氧

3、化酶,APRT,氧化酶,嘌呤代谢和尿酸合成途径图,10,尿酸的排泄,11,肾脏对尿酸的排泄,12,发病机制2,先决条件 高尿酸血症 遗传因素:内因 肾小管分泌尿酸减少(达80-90%) 酶异常致尿酸合成增加(600mol/L,显现率近100% 血尿酸540mol/L,极少出现 好发部位:外耳、尺骨鹰嘴 少发部位:指、掌、脚特征: 数个淡黄或白色圆形结节,痛风性肾病临床20%40%,尸检100% 1、慢性尿酸盐肾病 2、急性痛风肾病见于继发痛风 3、尿石症:尿路阴性结石,19,何以酒后易发? 啤酒含有丰富的嘌呤 乙醇代谢产生乳酸,何以男性多见? 雄激素使磷脂膜对尿酸结晶有易感性 雌激素正好相反,

4、促进肾脏排泄尿酸,何以第一跖趾关节好发? 血管少,PH值低 承受压力大 温度低,20,痛风石与慢性痛风性关节炎,21,五、辅助检查,血尿酸、相关血脂、血糖 尿尿酸、PH值 关节液鉴别晶体、炎性 组织学检查尿酸盐结晶 X线骨质破坏,关节液结晶,血UA增高 男性 420mol/L(7mg/dl)(N 150 - 380mol/L,2.4 - 6.4 mg/dl) 女性 350 mol/L(6mg/dl)(N 100 - 300 mol/L,1.6 - 3.2 mg/dl) 尿UA3.57mmol/d(600mg/d),22,尿酸盐结晶,23,六、治疗,饮食治疗: 抗痛风药物 不同病期痛风的处理,痛

5、风的非药物治疗 避免高嘌呤食物 避免饮酒 保持适宜体重,避免超重或肥胖 多食碱性食物,保证液体入量充足 合理饮食结构 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注:正常人嘌呤摄入量600-1000mg/d,理想血尿酸值为300 mol/L以下,饮食治疗 急性期嘌呤摄入150mg/d选用第一类含嘌呤少食物 缓解期可增加第二类食物但肉类20ml/min 无肾结石 注意事项: 大量饮水/碱性药物 禁用噻嗪类利尿剂/阿司匹林/酒 确保未服含有噻嗪类利尿剂的复方降压药 药物:苯溴马龙 50-100mg/d,间歇期 慢性期 的治疗,促进尿酸排泄药,苯溴马隆 作用部位,27,机制:抑制黄嘌呤氧化酶 适应症: 前者无效,不能耐受

6、肾功能减退:Ccr535.5mol/L或有家族史-药物治疗,80%终生无症状!,预防为主,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的处理,治疗目标 血尿酸2000ml及碱化尿液,使尿pH维持于6.5左右 降尿酸需要长期甚至终身使用 通过纠正高尿酸血症,逆转和治愈痛风 理想血尿酸值为300 mol/L以下,32,不同食物嘌呤的含量,根据食物中嘌呤含量的多少,将食物分为以下四类: 极低嘌呤食物 低嘌呤食物:每100g嘌呤含量75mg 中嘌呤食物:每100g嘌呤含量75100mg, 高嘌呤食物:每100g嘌呤含量100 1000mg 。 食物中嘌呤的含量规律为:内脏肉、鱼干豆、坚果叶菜谷类淀粉类、水果,33,高嘌呤食物 动

7、物内脏、鸡肉、大肉、牛肉,34,高嘌呤食物 沙丁鱼、扇贝、虾,35,中嘌呤食物 蘑菇、花生,36,中嘌呤食物 菠菜、空心菜,37,低嘌呤食物 谷物、小麦制品,38,低嘌呤食物 蛋及其制品,39,乳制品/脂肪/饮料/稀饭,低嘌呤食物,40,豆浆、豆腐,低嘌呤食物,41,除菠菜、空心菜的绿叶蔬菜,低嘌呤食物,42,低嘌呤食物 水果,43,第六节 脂肪肝,44,一、概述,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 脂肪性肝病正严重威胁国人的健康,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已被公认为隐蔽性肝硬化的常见原因。 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现象,而非一种独立的疾病。 一般而言,脂肪肝属可

8、逆性疾病,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常可恢复正常。,45,46,在正常情况下,肝脏只含有少量脂肪,约占肝脏重量的5,其中一半为中性脂肪,其余为卵磷脂和少量的胆固醇。 在某些异常情况下,肝脏内的脂肪含量增加,当其脂肪含量超过肝脏重量的 5%10时即是脂肪肝,超过1025为中度脂肪肝,超过2550为重度脂肪肝. 当肝内总脂肪量超过30%时,用B超才能检查出来,被B超检查确诊为“脂肪肝”。而脂肪肝患者,总脂量可达40%50%,有些达60%以上,主要是甘油三酯及脂肪酸,而磷脂、胆固醇及胆固醇酯只少量增加。脂肪肝治愈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治疗。,47,脂肪肝多发于以下几种人: 肥胖者 过量饮酒者 高脂饮食者 少动

9、者 慢性肝病患者及中老年内分泌患者。 肥胖、过量饮酒、糖尿病是脂肪肝的三大主要病因,48,二、病因及发病机制,食物脂肪经水解酶消化后,其乳糜微粒(主要成份是甘油三酯)被小肠上皮吸收入血。入血的乳糜微粒有三条去路: 一是分解后成为肌肉活动的能源; 二是储存在脂肪组织作为潜在能源; 三是转运至肝脏进行代谢。 转运至肝脏的甘油三酯与载脂蛋白结合成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颗粒分泌入血液。如果甘油三酯产生量多,或载脂蛋白量少,造成甘油三酯在肝内堆积,而形成脂肪肝。,49,引起肝脏脂肪代谢紊乱的原因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原因有: 1.食物摄入过量、脂肪、糖等高热量物质的供应超过

10、人体正常需要; 2.人体内某些能促进代谢的物质减少,导致脂肪大量蓄积于肝脏; 3.体内葡萄糖的利用无法正常进行(糖尿病的超早期),导致脂肪细胞内的脂肪以游离状态大量入血并随后进入肝脏,从而使肝脏大量合成脂肪(多余的糖可以在体内转换为甘油三酯)。,50,4.肝细胞受到酒精、化学毒物、肝毒性药物、肝炎病毒等的伤害,造成对脂肪等物质的代谢和利用障碍,又无法转运出肝脏,导致脂肪在肝内蓄积。,51,二、产生脂肪肝的原因,1.饮食与肥胖 膳食结构不合理,食物中脂肪或其它高热量食物摄入过多,运动减少,体内脂肪的储积大于消耗,并大量向肝脏转移,堆积在肝脏形成脂肪肝。 2.喝酒 由喝酒引起的脂肪肝较为常见。喝酒

11、导致脂肪肝是由于酒精及其代谢产物乙醛对肝细胞有直接损害作用,肝细胞受损后,脂肪在肝内的代谢就受到了影响,导致脂肪在肝内堆积,形成脂肪肝。 3.饥饿与营养不良 饥饿时可导致血糖降低,脂肪组织中的脂肪酸被动员入血,使血中游离脂肪酸升高,肝内有中度脂肪堆积。营养不良是由于蛋白质缺乏,而导致极低密度脂蛋白合成减少,造成肝转运甘油三酯障碍,脂肪在肝内堆积。,52,4.病毒性肝炎患者 许多肝炎病人常在恢复期出现脂肪肝。原因是肝炎造成肝细胞受损,影响到肝内脂肪代谢;一些肝炎病人过度营养、过度休息,造成脂肪过剩,也容易形成脂肪肝。 5.糖尿病 约有半数糖尿病伴有脂肪肝。这是因为糖尿病患者不能利用葡萄糖,造成糖代谢紊乱,人体就会动用脂肪提供能量,使脂肪酸在肝内存积引起脂肪肝. 6.激素类药物 长期使用激素可使人肥胖并发生脂肪肝. 7.四环素:可引起脂肪肝,特别是在妊娠妇女,常引起与妊娠急性脂肪肝表现相似的脂肪肝,死亡率高达75%以上。,53,三、分类,一按病理学改变程度分类 1.单纯性脂肪肝 2.脂肪性肝炎 3.脂肪性肝纤维化 4.脂肪性肝硬化 二按发病原理分类 1.肥胖性脂肪肝 2.酒精性脂肪肝 3.快速减肥性脂肪肝 4.营养不良性脂肪肝 5.糖尿病脂肪肝 6.药物性脂肪肝 7.妊娠脂肪肝 8.其他疾病引起的脂肪肝,三按病理学进程分类 早期:单纯性脂肪肝 中期:脂肪性肝炎 晚期:脂肪性肝硬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